新書推薦: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HK$
71.5
《
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
售價:HK$
85.8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HK$
250.8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HK$
85.8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HK$
107.8
《
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
》
售價:HK$
74.8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HK$
305.8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HK$
76.8
|
編輯推薦: |
《初学者的冥想书》内观禅修大师杰克·康菲尔德代表作品,以32种语言,全球畅销650万册
“冥想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成为佛教徒,它仅仅是邀请我们唤醒自身的觉醒潜能”——杰克·康菲尔德
“近30年来描述内心实修转化最具说服力、最真实无欺的经典之作。”——胡因梦
|
內容簡介: |
你是否曾经尝试冥想,却不知如何开始?本书中,内观禅修大师杰克?康菲尔德告诉我们,如何以简单明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呼吸、走路、吃饭开始,逐步将冥想融入自己的生活。试着掌握这些冥想的基础技巧,你将在这样的过程里逐渐发现——自身所蕴涵的改变生命的力量。
呼吸:找出一个安稳、舒服的姿势,这样你就可以在当下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将注意力带回此刻,留心周围的环境与声音,去觉察你的身体有什么感受。深呼吸,放轻松,再去注意你的意识和感觉有何变化。
走路:在那个地方静静站着,双眼微睁,目视地板,留意出现的所有身体感受。当你心无旁骛地来回走着,你很快就能意识到,重点并非取得某些进展,而是待在此时此地。
吃饭:在盘子前坐上一分钟,什么也不要做,就那样静静地坐着。带着觉察细细品味,然后再咽下去。若在整顿饭的过程中,你都能保持这样的正念,那么你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就将发生切实的转变——你将意识到,何谓一花一世界。
|
關於作者: |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1945-)
西方最受欢迎的内观禅修大师,哲学博士、作家、心理学博士。擅长于将禅修思想与现代心理学结合,并将灵性修行落实于日常生活中。
1967年赴东南亚修学,先后于泰国南传佛教大师阿姜查主持的巴蓬寺出家、缅甸尊者马哈希和泰国佛使比丘座下学习。1974年开始在世界各地教导禅修,是将南传佛教引入西方的重要导师。
作品:
《初学者的冥想书》
《踏上心灵幽径》
《慧心自在》
《狂喜之后》
《带佛法回家》
|
目錄:
|
目录:
第 1章? 古老的冥想艺术 ?001
好的冥想练习有很多种。无论选择哪种冥想方式,关键在于作出选择之后,就该坚持到底。
第 2章? 为何冥想 ?007
冥想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成为佛教徒、禅者或灵性之人,它仅仅是邀请我们唤醒自身的觉醒潜能。
第 3章? 冥想,从实践中获益 ?017
冥想训练我们时刻保持觉察,以一颗敞开的心和明澈的视角面对世界,活在当下。
第 4章? 冥想一:观呼吸 ?023
深呼吸,放轻松。再去注意你的意识和感觉有何变化,包括你的想法、情绪、期待与记忆的起伏。
第 5章? 冥想二:观全身感受 ?033
请铭记一点,若在冥想中注意到身体的打开,切勿用理智决定它该如何。
第 6章? 冥想三:观情绪 ?045
有许多人以为必须解决了所有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开始冥想。事实上,一切问题都是旅途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 7章? 冥想四:观念头 ?061
以呼吸为核心,令自己安静、平和,而后怀着善意与接纳,以这份觉察去迎接所出现的一切。
第 8章? 冥想五:宽恕 ?069
宽恕绝非纵容。宽恕意味着放下过去,即使确实有错铸成,无法补救,亦难挽回,但前方崭新的道路已然展开。
第 9章? 冥想六:慈心观 ?075
慈心观是一项古老的修炼,我们要做的是先对自己散播爱,之后将慈爱传递给我们所爱的人,最后扩展到一切众生。
第 10章? 冥想七:食禅 ?083
食禅的重点是让所有声音都进入意识层面,日日皆食,且不止一次,食禅正是发展觉知的绝佳机会。
第 11章? 冥想八:行禅 ?091
当你心无旁骛地来回走着,你很快就能意识到,重点并非取得某些进展,而是待在此时此地。
第 12章? 冥想与社会责任 ?097
我们要学会如实地看待这个世界,无惧苦痛,不贪欢愉。无论遇到何人何事,都能够敞开自己的心。
第 13章? 冥想的日常练习 ?103
若你能与呼吸、身体感受、念头和情绪能量共处,你就能在任何生活场景中保持冷静与好奇。
附?录? 教学音频二维码 ?111
|
內容試閱:
|
为何冥想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在佛陀开悟不久之后,他在漫天风尘的路上邂逅了一位旅人。在旅人的眼中,这是一位英俊不凡的瑜伽士,身上蕴藏着惊人的能量,他忍不住开口询问:“您看起来如此与众不同,到底是谁?天使还是天神?”
佛言:“既非天使,亦非天神。”
“或者您是诸天神 中的一位?”
佛言:“非也。”
“那您是哲人还是巫师?”
佛言:“都不是。”
“好吧,您是人吗?”
佛言:“也不是。”
“那您究竟是什么?”
佛陀这样答复他:“觉者。”
“觉者”二字,道尽佛法精髓。“佛陀”本是梵语,意为“觉醒之人”,即成为一个了悟生死本质,“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
冥想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成为佛教徒、禅者或灵性之人,它仅仅是邀请我们唤醒自身的觉醒潜能。或许正念、活在当下、慈悲和觉醒,这些都是我们坐在蒲团上冥想时的收获,然而,这种觉察力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予我们以馈赠——编程、打网球、做爱、在海边散步、聆听周围的一切。事实上,觉醒与活在当下是一切艺术的核心。
那么,我们的觉醒指向何处?佛家给出的答案是“法”。在梵文与巴利文中,“法”这个词所指的是宇宙的真理,即宇宙法则,也包括对这种法则的描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完全可以立即发现“法”的存在,这一般若智慧与我们共同呼吸,随时随地都能被发现。
所谓觉醒,并不是说坐在那里,等待脚踩祥云的神祇 、灵性启蒙或是灵魂出窍的美妙经验降临。唯有放下妄想与记忆,回到当下一刻,我们才有可能发现名为“法”的宇宙真理。只消做到这一点并保持细致的觉察,我们就能于生活的每一处发现法的特征。
“无常”乃是冥想中“法”所显露的第一个特征。《金刚经》中有这样的句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越是安静,越是仔细观察,你就越能了悟:自己所见的一切皆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一般而言,似乎我们所经验到的一切都是稳定不变的,包括我们的性格、周围的世界、情绪和念头。这就好比看电影,从本质上来说,那只是银幕上光影的闪烁,我们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若你能观察得更仔细些,就可能发现电影其实是一系列静止的画面。先是一幅出现,然后是几不可察的细小间断,再是另一幅出现。
生活亦是如此。万法无常,变化不居。一切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看穿这一点并不需要多少禅修基础——你能让某种情绪一直持续下去吗?生活里又有什么始终不变?
这就引出了“法”的第二个准则。一切想要事物停顿于此、再不改变的执着,都只会给我们带来失望与痛苦。这并非上天的惩罚,而是事物的原貌,是如万有引力一般不可否认的事实。哪怕我们对事物的某种状态再执着,也无法阻止它的改变。生命是一条河流,万事万物皆在变更,若想紧抓什么不放手,我们将蒙受更多的苦难与失望。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当我们开始领悟这一自然法则,也该意识到有必要作出改变了。最好多多培养“无常的智慧”——所有事物都处于变化的过程中,不妨跟随这种改变,接纳事物的不确定性。冥想能教导我们如何放下,如何安住于变化之中。一旦得窥“无常”的真谛,明白执着会带来更多的苦楚,我们就会意识到,放松与放下才是生活的智慧。我们也将意识到,在这一场生命之舞中,利害、得失、毁誉、苦乐皆是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放下并非意味着漠不关心,而是以更加灵活、明智的方式予以关怀。
在冥想之时,不妨带着一份关爱、一份尊重,将注意力放到身体上。当我们抛出这样的问题:“身体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能够看见它的成熟、衰老、染病乃至死亡。冥想能让我们直接感受身体的状态,紧张、疲惫或是活力四射。有时我们的感觉很好,有时却仿佛受了伤;有时感觉很安静,有时却很焦虑。在这样的冥想中,我们终将意识到,自己并不真正拥有这具身体,只是在其中暂住一段时间罢了。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这段时间内它都一直在变化。头脑与内心亦是如此,它们不断地在希望与恐惧、悲伤与喜悦中起伏。若我们继续冥想,就可能领悟希腊奇人佐尔巴(Zorba)所言的“灭顶之灾”。与其陷在趋乐避苦的困境中,不如去挖掘内心的力量:它完全有能力容纳这一切,而我们也有能力更加全然、自由地活在当下。苦也好,乐也罢,一切都将过去,一切都会消散。当我们明白这一点,就能发展出内在的那份坚定。
因此,冥想是为了洞悉生命的法则。觉醒要求我们将注意力从奔腾不息的思维和念头上拉回,转而放在身体与感觉之上。不妨观察身体与大脑的运作模式,然后以更加智慧的方式与之建立关系。而这一内在工作的核心,是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的身体、大脑和内心时刻保持觉察与专注。此即“正念”,一种心无旁骛且值得尊崇的专注。
对我们生活的所有领域,凭借静坐所发展出的正念都将有所助益。若在吃饭时运用,你会听见各种声音在飞舞,肚子说“饱了,不能再吃”,舌头说“水果太美味,让我多尝尝”,眼睛说“那儿的甜点我还没试过呢”。或许妈妈此时会说:“先把盘子里的东西吃干净。”凭借正念,你可以听见内在各种不同的声音,也可以以全然地觉察去聆听自己的感受——所有愉悦、不愉悦和中性的经验。你会逐渐领悟,无须为痛苦而恐惧,亦无须执着于快乐。“事情应该如何”,这种信念往往会限制我们,而冥想会让我们明白,趋乐避苦既无法带来平和,也无法带来幸福。事实上,它们终究会改变,不以我们的意愿为转移。紧抓自己所喜欢的,推开自己所厌恶的,这样的做法只会招致更多的苦楚。
冥想有助于我们发展对身体和感受的觉察,一种自然、敞开、不带任何评判的觉察,不妨逐渐将这种友善而开放的觉察带入一切心智活动。我们得学着去理解并信任无常的法则,那意味着如实地看待世界的原貌。如何让这一切与慈悲、善良和智慧相联结,答案会在过程中自动浮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