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HK$
118.8
《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售價:HK$
60.5
《
法医冷知识——尸体是一本无声的书,推理破案必知的92个冷知识 法医门徒 著
》
售價:HK$
65.8
《
东方园子: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应用 园冶 禅庭 东方美学 造园 庭院造景施工 国风 作庭记 景观设计
》
售價:HK$
316.8
《
Hygge Home(为什么我只想待在家)
》
售價:HK$
96.8
《
思想会·诺曼底1944:登陆日与史诗般的77天法国战役
》
售價:HK$
196.9
《
黄金定律:智慧泥板与巴比伦最富有的人(全球畅销书!来自古巴比伦的财富课,教你摆脱贫困,智慧管理财富,实现财富持续增长!)
》
售價:HK$
52.8
《
全球的全球史:世界各地的研究与实践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HK$
88.0
|
內容簡介: |
儿童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都与这一时期的教育密不可分。这一时期的孩子每天都可能带给我们新的惊喜,但也每天都可能带给我们新的教育难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孩子从小懂得规矩,长大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本书从语言谈吐、仪容仪表、生活习惯、学习功课、休闲娱乐上、情绪管理、社交礼仪、消费理财、安全出行、公共场合等多方面,告诉家长如何既尊重孩子的天性,又不盲目地放任自流,恰当地给孩子制定规矩,从而让孩子成长在规矩之中,也让孩子在规矩中自由成长!
|
關於作者: |
任丹阳,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从事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参与了4个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研究课题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社区教育的研究项目。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现在兼任中国儿童中心健康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出版过多本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如《大学生心理咨询》、《成长的烦恼》。
|
目錄:
|
第一章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规矩“护航”
给孩子定规矩是父母的天职 002
正确对待小淘气的反抗行为 005
让哭闹的宝宝独自冷静几分钟 008
巧用合同管理孩子 011
给孩子定规矩的“信号”要明确 015
父母的声调与肢体语言至关重要 018
规矩一旦制定就要执行 021
第二章 爱清洁讲卫生,不做脏兮兮的“小花猫”
如何让孩子爱清洁讲卫生 026
如何对付不爱洗澡的“小鸭子” 029
每天刷刷牙,口腔更健康 033
让孩子整洁得体秀出自己 037
让孩子的房间更“规矩”一点 040
第三章 改掉孩子的坏习惯,争做健康小天使
孩子不吃早餐怎么办 046
孩子挑食、偏食怎么办 049
别让孩子把晚餐当成“美术课” 053
用眼有规矩,保护好孩子的视力 056
不要拨乱了人体的“生物钟” 060
好孩子不赖床,早睡早起精神好 063
孩子喜欢吃手指怎么办 067
第四章 说话有规矩,孩子更加彬彬有礼
小家伙总是说话没大没小 072
孩子出口成“脏”怎么办 075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不说谎 079
小小年纪,怎么就会顶嘴了 083
让 “小喇叭”休息一会儿吧 087
如何管教爱学舌的“小鹦鹉” 091
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 094
第五章 好规矩让小家伙“爱”上学习
孩子学习好,贵在有恒心 100
今天的作业不要拖到明天完成 104
只会抄袭作业的孩子“前途无亮” 108
不要成为粗心的“小马虎” 111
爱思考的孩子更具有竞争力 115
拒绝浮躁,孩子学习要专一 119
用规定管理逃学的孩子 122
第六章 遵守游戏规则,快乐玩转“游乐场”
孩子,请你遵守游戏规则 128
合理安排孩子的休闲娱乐时间 131
给孩子一片绿色的网络空间 135
如何给小“电视迷”制定规矩 139
别让孩子的“绘画作品”到处留痕 143
每周都要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147
第七章 给生活一张笑脸,让坏情绪烟消云散
孩子就像爱哭的“鼻涕虫” 152
孩子喜欢黏人怎么办 156
孩子为什么总和父母对着干 160
孩子的怒火会“烧伤”自己 164
“小英雄”不能随意打架 167
让“胆小鬼”变得更勇敢一些 171
第八章 学习交友规则,成为“社交小达人”
孩子应该拥有怎样的交际能力 176
社交礼仪让孩子成为“小绅士” 179
孩子可以自己解决社交矛盾 183
孩子要学会与人分享 186
让孩子学会拒绝他人的艺术 190
“有规矩”才能更好地与异性交往 193
第九章 家有“小富翁”,花钱有规矩
孩子花钱不能大手大脚 198
和孩子谈一谈,到底什么是“钱” 201
告诉孩子,“要花钱,自己挣” 205
如何给追求名牌的孩子制定规矩 209
规定孩子要有计划地花钱 213
孩子节约的不仅仅是金钱 216
第十章 红绿灯眨眼睛,安全规则要遵行
红灯停绿灯行,遇到黄灯等一等 222
回家路上,不能和小朋友嬉戏打闹 226
不系好安全带,孩子安全没保障 229
孩子骑车也要遵守交通规则 232
和父母旅行时的“安全守则” 235
第十一章 有修养学规矩,公共场合需注意
孩子,请不要在公共场合乱跑 240
公共场合,孩子不能随意捣乱 244
孩子没规矩,让垃圾漫天飞 247
给随地吐痰的孩子好好上一课 251
孩子学规矩,要从排好队开始 254
少一串脚印,多一分绿意 257
|
內容試閱:
|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规矩“护航”
给孩子定规矩是父母的天职
自从家里的“小宝贝”学会走路,能和爸爸妈妈对话之后,他们就变得越来越没有组织和纪律,越来越“没规矩”了。
父母也渐渐发现,“没规矩”的孩子都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给父母制造麻烦。小家伙总是说话没大没小,还经常和同龄的小朋友发生“肢体冲突”;他们不爱干净,就像一只脏兮兮的“小花猫”;他们也不爱学习,总是把老师惹得火冒三丈;他们甚至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把自己吃饭用的勺子扔进马桶里……父母永远无法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地预测孩子们下一秒钟又会做出什么让人头疼的举动。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在为孩子的“没规矩”行为埋单的同时,也在考虑是否应该让自家的“小淘气”学点规矩了。
没有规矩,如何能成方圆呢?也许有的父母正在努力尝试,希望自家的孩子从小就学会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和睦共处,并且懂得分享和谦让。然而,当父母一次次的努力付之东流之后,才发现给孩子定规矩并不是简单的“1+1=2”。面对这种情形,大多数的父母都选择了放弃,他们将希望寄托于未来,总是用“孩子长大自然会明白这些规矩”来自我安慰。父母的这种“乐观”思想,当然不值得提倡,因为孩子的智商、情商都是在幼年时期发展起来的,规矩意识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在年幼的时候形成良好的规矩意识,那么必然会对孩子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造成障碍,也必然会给父母及周围的人带来诸多的困扰。
3岁的小迪就是这样一个“没规矩”的孩子。别看他长得像个小天使似的,十分惹人喜爱,可事实上他却是家里的“小淘气鬼”。
平时,小迪最大的“爱好”就是拿着画笔到处乱画,客厅的地板和墙壁上经常会留下他的“大作”,父母也常常为此大发雷霆。然而,当小迪听到父母愤怒地喊“停”时,只是疑惑地看了看父母,然后在回复一个灿烂的微笑之后,又继续埋头自己的创作。
父母感到十分无奈,他们不止一次地向小迪解释,虽然他画得很漂亮,但是画画的地方选错了。可是淘气的小迪根本不把父母的话当成一回儿事。
小迪不仅在家里为所欲为,在幼儿园里也是一个人见人怕的“捣蛋分子”。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园的老师总是很警觉地注视着小迪的一举一动。因为他常常会用拳头“突然袭击”跟他年纪相仿的小朋友,偶尔还会咬人。对于自己喜欢的玩具,小迪通常不需要经过别的小朋友允许,就“自觉”地抢过来玩耍,有时候弄坏了,连一句“对不起”都没有。正因为如此,小迪的父母时常会接到幼儿园老师打来的“投诉”电话,或者说小迪不遵守课堂纪律,或者说小迪咬伤了其他小朋友……总之,只要幼儿园里有“不和谐”的事件发生,肯定和小迪脱不了关系。
小迪的父母也很揪心,一方面,他们希望小迪能够自由自在地成长,不要有太多的束缚和限制;另一方面,他们又为小迪“没规矩”的行为而苦恼。事实上,他们也曾经尝试过给小迪制定一些规矩,只是没有起到什么好的效果,后来便放弃了。现在,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小迪快快长大,明白事理就不会这样没规没矩了。然而,小迪父母真的能够达成所愿吗?
我们都知道,规矩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从小形成良好的规矩意识,那么他就不会明白自己行为处世的界限,也不知道如何自律、如何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给孩子制定规矩,那是父母的职责。可是,现实中的许多家长都像上面故事中小迪的父母那样,为了孩子的成长“自由”,却忽视了规矩意识的培养。父母可能并不知道,缺乏规矩意识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乃至一生的幸福!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是如果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却不忍心去管教孩子,这样的父母也不是称职的。人们常说“养儿不教是为贼”,管教孩子是父母的职责,永远也不可推卸。正是因为爱孩子,所以父母才更应该去管教孩子。管教和规矩都是出于父母的拳拳爱意。
规矩意识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没有统一固定的是非界限,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使孩子的个性与社会相融合呢?
1.帮助孩子理解规矩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首先应该让孩子懂得为什么需要这样一条规矩,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益处。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告诉孩子不可以偷看,必须将眼睛蒙上,待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如果孩子私自偷看或者离开指定地点,父母就可以借机告诉孩子:不遵守规矩,游戏就不能够顺利进行!以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理解规矩,比一味地灌输或者强制制定规矩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2.科学合理地给孩子制定规矩
父母在给孩子制定规矩的时候,千万不能“一手包办”,而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孩子获得充分的自由和被尊重的权利。父母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发言权”,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规矩提出来,然后通过讨论,制定简单易行的规矩。比如孩子经常吃饭不认真,父母就可以通过讨论让孩子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及吃饭不认真的“危害”,从而制定规矩: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不要把米饭撒到餐桌上。这样制定规矩,不仅保证了父母与孩子的愉快互动,还增强了孩子对规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孩子的自觉性。
3.和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我们时常听到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给孩子制定的规矩,比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遵守;在社会生活中,比如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斑马线,过十字路口要看交通指示灯,父母都应该自觉地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要记住,身教永远重于言教。
正确对待小淘气的反抗行为
现在,给孩子制定规矩已经提上了父母的“日程表”。父母开始想尽一切方法,希望自家的“小淘气”能在学习规矩的过程中,变得更“听话”、更可爱一些。可是,当父母真正将规矩“落实”到孩子头上的时候,才发现孩子天生就不是温驯的小绵羊,相反,他们更像奔跑在无边草原上的小狮子,野性张扬,与父母相互较量!
父母也很困惑,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在规矩中成长呢?只要父母一提出什么规矩,孩子就会反应激烈。父母想让孩子向东,孩子偏偏要向西;父母告诫孩子那样东西不能碰,孩子偏偏要找机会碰一下。面对孩子的种种“反抗行为”,父母已经心力交瘁。当然,有的父母并不能容忍孩子侵犯自己的“权威”,于是选择用“武力”来镇压孩子的“反抗行为”。只不过,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让孩子屈服。这些小家伙只会和父母“反抗到底”,让各种冲突与争论循环不息。
可能每位父母都“领教”过孩子的倔脾气,尤其当父母给孩子制定规矩的时候,孩子更是“不可理喻”。对于这一点,小军的妈妈深有体会。
由于小军是家里的“独苗”,备受一家人的宠爱,只要是小军想要得到的东西,就算是天上的星星,家里人也会想方设法帮他摘下来。于是,小军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简直就像一个小型的游乐场。
小军喜欢玩具也没什么,可是后来妈妈渐渐发现,小军对玩具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小家伙常常一个人坐在玩具堆里,一玩就是一上午,也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有一次,幼儿园的校车已经候在门口,妈妈一边匆忙地收拾东西,整理着装,一边督促小军赶快把玩具收起来,不要再玩了。谁知道,小军蹲在积木前就是不肯停手。妈妈十分焦急地对小军说:“不要再玩了,上学就要迟到啦!”
“不,我不,我还要再玩一会儿!”小军仍然稳坐不动。妈妈知道小家伙的倔脾气又上来了,于是生气地对小军说:“你真的还要玩?妈妈现在就给你定规矩,以后都不许你再玩玩具!”说完便伸手去拉小军。
“哇!”小军忽然大声哭了起来,那声音让妈妈很是心疼。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最后只能强压火气对小军说:“不要哭了,我们不去上学了。妈妈也不阻止你玩玩具了……”小军还是哭闹不休,妈妈也急得流下了眼泪。那一刻,焦急、气愤、无奈都在妈妈的心中集聚,她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小军的反抗行为!
生活中像小军妈妈这样,因为孩子的“反抗行为”而焦头烂额的父母并不占少数,很多父母都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绪反应?
事实上,孩子这种“你让我向东,我偏向西”的反抗现象,也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一般孩子长到两、三岁的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不断地增强,这时候就会出现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渴望通过一定的“反抗行为”,来体验自我的力量,并且渴望通过自我的力量,去控制外部世界,从而形成了一种关于自己身体、行为、能力的全面认识和体验。这也难怪父母在给孩子定规矩的时候,孩子会反应激烈了!
试想一下,父母定的规矩通常会把孩子“喜欢”做的事情结束——他们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地看电视,再也不能无休无止地吃零食,再也不能随意地外出玩耍,再也不能大声地喧哗……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父母永远是那个“破坏乐趣”的人,经常会“不合时宜”地对孩子宣布“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经常督促孩子去做那些“无聊”的事情:整理床铺、洗脸刷牙、上学做功课……当父母给孩子制定这些规矩时,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孩子会对此愤愤不平,他们会立即跑开、大声哭闹、赖在地上、打人,甚至会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到乐趣破坏者身上。
如果从亲子交流的角度来看,孩子的种种“反抗行为”必然会造成亲子间的冲突与不和谐,而这种冲突和不和谐如果处理得不够妥当,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影响。当然,父母也不能像小军的妈妈那样,为了止住孩子的哭声而放弃规矩,选择妥协。父母在对孩子的“反抗行为”表示“愤慨”的同时,也应该从侧面想一想:如果孩子对于父母制定的每一项规矩都毫无异议,对于父母的每个要求都言听计从,这样的孩子会不会很奇怪呢?其实,父母完全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应对措施,既不放弃规矩,也不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那么,在给孩子定规矩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反抗行为”呢?
1.父母平时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很多时候,父母都忽略了孩子的想法,不论孩子想说什么,想做什么,父母都置若罔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沮丧和不被重视,当父母向孩子制定一些规矩的时候,孩子就会用“反抗行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2.父母制定的规矩不能不切实际。如果父母一次性向孩子提出太多、太复杂的要求,孩子可能会“望而却步”,从而出现“反抗行为”。因此,父母在给孩子定规矩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实际,并且要在孩子的“承受”范围之内,最好是循序渐进。
3.父母不要总是“居高临下”。给孩子定规矩,父母的态度一定不能强硬,不要站在房间的另一端或背对着孩子发号施令,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或者反抗情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面对着孩子,最好能够蹲下来,在同一水平面说话,让孩子有亲切感和被尊重感。
4.如果孩子把父母制定的规矩当成“耳旁风”,父母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捍卫自己的“权威”,那就是移动孩子的身体。比如叫孩子吃午饭的时候,孩子只想看电视,父母可以把他抱起来,带回餐桌边;或者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打架,父母的劝告不起作用,这时就要立即终止孩子的行为,带他离开。注意,父母不要强行把孩子拖走,而应该保持友好的态度。
5.当孩子遵守了父母制定的某个规矩时,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并且表示出更多的关注。父母可以微笑着告诉孩子:“你很听话,爸爸(妈妈)一叫你,你就过来吃饭了,爸爸(妈妈)很高兴,谢谢你。”这样对孩子说话,孩子以后就会更加“有规矩”了。
让哭闹的宝宝独自冷静几分钟
父母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每次带孩子去逛商场或者公园的时候,孩子想买某个心仪的玩具,或者想玩某个刺激的游戏,如果父母没有答应,孩子就会大哭大闹,就是不肯走。他们早已将父母定的规矩抛到了九霄云外,面对这样的情形,大多数父母首先会给孩子讲道理,可是小家伙怎么听得进去呢?等孩子越闹越凶,父母就会责备孩子,甚至用“武力”镇压。这样做的后果自然是引来周围人的异样目光,在这样的公众场合,父母颜面扫地,最后只得顺从孩子。
聪明的孩子在这场战役中获得了绝对的胜利,他们渐渐掌握了一个“战胜”父母的诀窍,那就是大哭大闹。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自己一哭一闹,父母就会乖乖地“束手就擒”。这样,当他们有一些要求,或者对父母制定的规矩表示不满的时候,他们就使会出这个杀手锏,而父母则会陷入被动。
很多父母只是单纯地溺爱孩子,当孩子越闹越凶的时候,总是宠着惯着,生怕自己的“小心肝”受到一点点委屈。如果从长远的教育来看,父母这种教育方式只会助长孩子得寸进尺、喜怒无常的性格,更别说学好规矩了。而且父母实在是太“小看”孩子,当孩子用哭闹来反抗父母的时候,他们会一边用手揉眼睛,一边从指头缝里观察父母的反应呢!这就是孩子精明的“战术”。那么,面对大哭大闹的孩子,父母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吗?当然不是。父母完全可以采用“冷处理法”,在小家伙越闹越凶的时候,让他独自冷静几分钟。
这一天,妈妈把3岁的妞妞放在高高的椅子上让她坐好,然后给她切了两片西瓜,并且给她定了规矩:“吃完了要把瓜皮放在桌子上,不能随便乱扔。”
妞妞乖乖地点了点了头,可是拿起一片西瓜刚吃了两口,就把剩下的半块放在桌子上,对妈妈说:“我还要再吃一块!”
妈妈看着桌子上没吃完的那块西瓜,很认真地告诉妞妞:“妞妞这样吃太浪费了,要把红色的瓜瓤全部吃完才可以再吃第二块。”
妞妞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开始大哭大闹起来,坚持要吃第二块。妈妈并没有屈服,而是把妞妞一人留在椅子上,自己走到一旁做家务,并且偷偷地观察妞妞。
只见妞妞哭了一阵后发现没有什么作用,下也下不来,面前只有刚才吃过的那块西瓜,于是她只好把这块西瓜重新拿起,吃了个干干净净。妈妈高兴地走过去,把第二块西瓜拿给她吃,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面对父母制定的规矩,有的孩子可能并不配合,甚至以哭闹相“要挟”,希望父母能够自动解除这些“不公平”的规矩。父母一旦妥协,孩子就会发现哭闹是一个很有效的达到目的的“手段”。这时父母不妨使用“冷处理法”,让孩子明白,有的规矩是必须要遵守的,就算哭闹不休,也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给孩子一点空间,让孩子独自冷静几分钟,孩子才能够完成情绪转化的过程,这就是冷处理的作用。假如父母没有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自己也不冷静下来,只会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加重,在此基础之上想要给孩子制定规矩,只会难上加难。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就像幼儿园里的老师,说话的声音越大,孩子越是听不进去;老师轻轻说一句,孩子反而安静了下来。给孩子制定规矩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冷处理”问题之后,父母也要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理由,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还小,事情过去就算了,要知道,就算是我们成年人遭到拒绝后没有理由来解释,也是无法接受的,更何况天真可爱的孩子呢?因此父母一定要耐心地给孩子解释,为什么必须遵守这些规矩?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生活中有的父母在拒绝孩子之后,没有告诉孩子明确的理由,反而编造一些借口来哄骗孩子,比如孩子钟情于某个玩具,总是吵嚷着要父母买,父母往往习惯性地告诉孩子“那个玩具太贵了,我们买不起”,这样说当然是不恰当的。父母不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向孩子说明,为什么现在不能买那个玩具,将来什么时候可以买,给孩子一定的承诺,并且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
一个周末,爸爸带着5岁的儿子逛商店,小家伙看中了一个精致、漂亮的铅笔盒,吵着嚷着要买下来,理由是明天可以给别的小朋友开开眼。
由于小家伙前不久才买了一个铅笔盒,因此爸爸并没有同意。小家伙就哭闹着赖在柜台前不走了,并且说:“你不给我买,我就不走了!”
面对越闹越凶的儿子,爸爸并没有妥协,而是独自走到了另一个柜台前,假装看东西,然后偷偷地观察儿子的反应。小家伙哭了几分钟,见爸爸没有理睬他,便离开了那个卖铅笔盒的柜台,走到爸爸身后。
这时,爸爸主动蹲下来,拉着儿子的手询问道:“你现在使用的铅笔盒坏了吗?”小家伙摇了摇头。
“既然没有坏,再买新的就是浪费,所以爸爸才不给你买。”爸爸很明确地告诉儿子。
“那以后铅笔盒坏了呢?”小家伙满脸的委屈,“如果坏了,也不给我买吗?”
“只要不是你故意弄坏的,是正常坏的,爸爸就会给你买。到那时候,就让你自己选择喜欢的铅笔盒……”
“那好吧,你要记住哦!”小家伙破涕为笑,与爸爸拉钩一言为定。
如果只是一味地给孩子定规矩,或者使用“冷处理法”,孩子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甚至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因此,适当的“热加工”也必不可少。当父母发现孩子有悔改之意,就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接纳他们,让他们在父母的拥抱中去体味自己的错误,并且学会遵守父母制定的规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