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羽大传
》
售價:HK$
96.8
《
一个人的勇气
》
售價:HK$
65.8
《
空气炸锅懒人食谱
》
售價:HK$
54.8
《
大学问·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
》
售價:HK$
86.9
《
维京人新史:从斯堪的纳维亚到丝绸之路
》
售價:HK$
97.9
《
孩子·挑战(全新图解版)
》
售價:HK$
85.8
《
大明1644(全二册)
》
售價:HK$
105.6
《
爱的流动
》
售價:HK$
64.9
|
編輯推薦: |
做点无用的事吧,“急之国”的人们。
做点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事,做点跟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关的事。
谁都要吃饭,却不需要时时为稻粱谋。成功带来满足感,灵魂难免还空虚。按照社会标准度过的一个个“有用的一天”,达不到幸福的标准。
有热爱无用之事的人,有名为“无用”的服装品牌,有在冷门学科甘之如饴的人,有成功人士的退后反思。
无用,是让脚步暂停等灵魂跟上;无用,是不功利更本真地享受生活;无用,是与社会和自己和解,以乐趣战胜焦虑,以平和心态迎来人生新境界。
“实用主义实际上是最不实用的。”(邓晓芒语)试试看,你的“大用”正蕴藏在你的“无用”之事里。
无用于事,有用于心。
|
內容簡介: |
做点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事,做点跟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关的事……(《做点无用的事》)
今时今日,你可在淘宝将一个陌生人叫做“亲”,却甚少如此亲热地称呼与自己同样血型的亲人……(《亲,你跟谁亲?》)
微性:多媒体时代的情和欲,泛社交时代的性与人际关系,微信、陌陌体验报告,
为什么女人好自拍?
2012《新周刊》,记录着中国社会的脉动和世界的变化。
|
關於作者: |
《新周刊》,“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创办于1996年8月18日,十一年猛进,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最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是读者眼中畅快淋漓的“观点供应商”,它始终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撞击与概念,引导读者关注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趋势。阅读着《新周刊》成长的新锐青年,如今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
目錄:
|
一、做点无用的事
做点无用的事
有用的无用,无用的有用
白岩松:做无用的事,就是为了让自己有一颗更安静的心
100件人生应做的无用之事
吴念真:无用是严酷人生的养分
童大焕:快是无用的,等等你的灵魂
邓小芒:哲学有什么用
以无用之事治时代焦虑症
未来简史——未知、恐惧及预言
人类为什么喜欢预言?
预言之书之生活方式篇
预言简史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种精神
百年来影响了中国治学观的老先生们
蔡元培:“只要培养一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
胡适: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叫一声先生是抬举你
二、亲,你跟谁亲?
亲,你跟谁亲?
我们都是扮演熟人的陌生人
调查:你和亲戚的关系还好吗?
熟人社会的陌生人辞典
谁才是你的“亲戚”?
将爱——不是没有爱,而是爱什么
黄菡:女人们在找爱时,同时在找什么?
有时醉倒在爱情里也危险
十大爱情替代品
爱、世界末日与异次元不明入侵物
性感生死50年
男人靠装备,女人靠身体
微性:多媒体时代的情和欲
泛社交时代的性与人际关系
微信、陌陌体验报告
为什么女人好自拍?
孤独是一门大生意
泛社交时代的性与人际关系
三、2012文艺青年手册
碎片时代
香港三影后:跟时光比演技
“中国通”的三段论
方言写出的是自然流露的人
铃木忠志和他的戏剧故乡
《发条橙子》50年
美美与共
找缪斯
最美好的灵感来自最痛苦的时代
塔皮埃斯 加泰罗尼亚的中国控
女人在看书,男人在看女人
徐小虎:独“断”专行50年
四、人之上升——2012生活方式报告
人之上升——2012生活方式报告
追问三十年生活方式之变
于丹:中国人的当代生活方式病46
10位生活家盘点2012
不是家的感觉,真好
九个梦想酒店和一个噩梦酒店
非人类工作伙伴的逆袭
反派爱戴什么表
见鬼胜地
末日生存狂
|
內容試閱:
|
做点无用的事
做点无用的事吧,“急之国”的人们。
做点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事,做点跟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关的事。
谁都要吃饭,却不需要时时为稻粱谋。成功带来满足感,灵魂难免还空虚。按照社会标准度过的一个个“有用的一天”,达不到幸福的标准。
有热爱无用之事的人,有名为“无用”的服装品牌,有在冷门学科甘之如饴的人,有成功人士的退后反思。
无用,是让脚步暂停等灵魂跟上;无用,是不功利更本真地享受生活;无用,是与社会和自己和解,以乐趣战胜焦虑,以平和心态迎来人生新境界。
“实用主义实际上是最不实用的。”(邓晓芒语)试试看,你的“大用”正蕴藏在你的“无用”之事里。
无用于事,有用于心。
有用的无用,无用的有用
人体上火了,喝剂凉茶能去火。社会上火了,也需一剂能清心降火的药方:做点无用的事,关心点无关的人。前者清心,解焦虑症,自己与自己和解;后者解毒,消化社会戾气,与社会达成和解。
文朱坤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
前者例子太多,不可尽数。后者的典型是“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生于名门世家,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如放鸽、养蛐、驾鹰、走狗、掼交、烹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的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一段时间。
中医里对人体“上火”症状描述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常见症状为:胃疼口臭、咯血咳嗽、烦躁不安、心烦意乱、心悸失眠等。中医又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火乃必需,超过正常就属邪火。人人力争上游自然是好,否则也不会有这30余年经济奇迹。但有用之学主宰一切,成功学成时代主旋律,又使当今社会如一个典型“上火”型社会:心中欲望太强、步子太大、动作难免变形,所谓“步子太大扯着蛋”是也。所以李天一也好、郭美美也好,层出不穷毫不为怪。
人体上火了,喝剂凉茶能去火。社会上火了,亦需一剂能清心降火的药方:做点无用的事,关心点与己无关的事。前者清心,缓焦虑症,自己与自己和解;后者解毒,消化社会戾气,与社会达成和解。
有用的无用
什么叫做点无用的事?用白岩松的原话讲,现在中国人太专注于做有用的事,只要做的事跟升官、发财、成名没有关系就便没用了,便慢慢被荒废了。33年改革,已经将中国人弄得只会干有用的事,不太会干无用的事。人只有经常做无用的事,才可以诞生离人心更近的艺术,留不留给后世不重要,起码是告慰自己的生命。约翰?列侬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不算是浪费时间(“Time
you enjoy wasting, was not wasted.”)。但中国的家长们的口头禅是,可这有什么用?
说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功利的父母绝不为过,被西方人认为不可理喻的“虎妈”在中国遍地都是。网上的“80后孩奴妈妈晒百万元账单”的帖子看来触目惊心,但早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早教经济、学区房、奥数班甚至已成为庞大“教育经济”的一部分,身处其中的中国父母,外人眼中是“虎妈”,自己心中是“孩奴”,里外都不是人。
中国的家长们未必分得清有用无用的哲学之辩,但一定会用最原始的语言告诉你什么是有用。能加分的有用,能助升上重点中学、大学的有用,能找到好工作的有用,能当上公务员的有用,能权财兼收、有房有车的有用。简而言之三个字:钱、权、名。再简单一点,就“成功”二字。至于其他,统统划为“无用”之列。
上世纪80年代,一个美国人参观了北京、上海、西安几所中小学,回国后写报告说:“中国学生喜欢早起,7点前中国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教师解释,他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学期结束时,这些学生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他的结论是: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习成绩也比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要好。因此再过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上,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中国孩子们依然喜欢早起,依然7点多走在大街上吃早点,家庭作业依然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但一个苹果抵得上十个中石油中石化,一部《盗梦空间》抵得上十部国产大片,无论科技,还是文化,中国依然被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18世纪的法国人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小大人与老顽童,前者如“五道杠少年”,后者如郭美美众干爹等,正是时代特产。
这种社会整体上的焦虑感似乎为东方儒家社会所特有。2001年9月,台湾教育部门在反思过去48年的大学联考制度时说:“联考造成了不正常的升学压力,从而造成畸形的教学,畸形的教学造成文化的失根。一个国家如果大多数的国民只知道在个人的近利和物欲中打拼,这个国家的前途着实堪忧。”的确,教育失常导致文化失根,文化失根导致社会失衡。现在,台湾大学已经采取多元入学方案,放弃了单一联考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