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HK$
63.8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HK$
94.6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HK$
217.8
《
定言命令式:康德道德哲学研究(政治哲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129.8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HK$
96.8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308.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HK$
61.6
|
編輯推薦: |
读书时代牢记老师们的教诲:记者是杂家。读书真杂,还爱做梦。时而梦想当小说家,早年见闻是第一手素材;时而梦想当历史学家,新闻是史料。多年后重温旧梦,更能理解王国维的诗句:“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作者李怀宇介绍了李欧梵;陈平原;何莫邪;刘荒田;吴中杰李辉;刘绪贻;吴灏;吴宏一;潘耀明;蔡澜;陶杰等人的故事。
|
內容簡介: |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作者李怀宇介绍了李欧梵;陈平原;何莫邪;刘荒田;吴中杰李辉;刘绪贻;吴灏等人的故事。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收录了《乡愁是对中国文化的依恋》;《大学是追求和维护真理的地方》;《文学有家国之悲与身世之感》等故事。
|
關於作者: |
李怀宇:1976年生,广东澄海人。《南方都市报》副刊首席记者。著有《亲爱的风流人物一一58位港台妙人素描》。
|
目錄:
|
自序
余英时
开启共和之梦
金耀基
中国现代化文明的转型
李欧梵
我扮演一个杂学的角色
陈平原
时代转折成就人才
何莫邪
我是世界公民
刘荒田
乡愁是对中国文化的依恋
吴中杰
反思历史人物的命运
李辉
重现惊心动魄的历史
刘绪贻
大学是追求和维护真理的地方
吴灏
绘画与文学就像两姐妹
吴宏一
文学有家国之悲与身世之感
潘耀明
自由是文化之魂
蔡澜
我的正业是玩
陶杰
人格分裂是我的本事
也斯
尝试为中国诗人重新定位
夏伯嘉
追索中国与西方的对话
董启章
整个世界都是小说
杨锦麟
不断寻找新的事业气场
梁文道
我只在乎是否尽到责任
周保松
探求自由和平等
|
內容試閱:
|
李欧梵先生现在是香港中文大学伟伦人文学科讲座教授。这位教授开课全凭兴趣,并不专属于某一个系,在香港中文大学可谓史无前例,幸亏当时校长金耀基一力促成。年已古稀,李欧梵依然不失“狐狸”本色。
英国思想家伯林的名著《刺猬与狐狸》,灵感源于古希腊诗人阿尔基诺库斯的残句:“狐狸知道许多事情,而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以此论之,李欧梵是“狐狸”,同属史华慈门下的张灏则是“刺猬”。李欧梵回忆,当年在哈佛大学向史华慈学习中国思想史时,老师对他特别开恩,他做什么都可以,于是他很自然地把思想史和文学史混在一起学习。“史华慈的教法是古今不分的,他写毛泽东,后来又写中国古代,我受他的影响很大。当年美国的汉学界是看不起现代文学的,我要争这口气,就想办法阐释现代文学,这是我的叛逆性格。后来者比我更好的是王德威,我太高兴了,提早退休,到了香港。”
最近,李欧梵看到老朋友张错在接受访问时说:学术江湖传闻李欧梵要回来进入中国的文化主流,因为在海外总是没有办法进人美国的文化主流。李欧梵笑道:“其实两个主流我都不要做,我从来不相信主流这回事。我并不限于我的专业,在香港扮演一个杂学的角色。也可以说不三不四,但背后的推动力是一种后现代式的人文主义。我们已经生活在后现代的社会,我不排斥商业,不排斥通俗,不排斥科技,可是经过演变之后,我要做人文的反思,重新抓住占典文学的英魂。”
在李欧梵看来,学院以外的人往往羡慕学院以内的人,而学院里面的人包括他都羡慕学院以外的人。所以,他常常逃出来。“像我这种人,没有办法在学院里面得到满足,我是一半留在学院里,一半留在学院外。我的书背后都是学院的理论,可是我用深入浅出的文笔写出来,学院外的人爱看,学院里的人很少看。’’他认为今天香港大专学院的一个危机就是过分的专业化,以量化计算名次。他举例,哈佛大学能容纳一个专门教藏语和蒙语的学者,即使只有一两个学生也没有关系,但如果在香港,早就被解雇了。在学院之内,李欧梵常常问:“香港有钱穆的新亚时代,有唐君毅、牟宗三的新儒家时代,他们都是大师,现在有哪个大师?有多少香港的学者提出一个以亚洲或者香港为本位的理论,影响全世界?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应该反省,原因就是太过专业化了,不敢想大问题,不敢像余英时先生那样,在研究专题的背后是‘通’的。”
李欧梵感慨,也许自己老了,也许受余英时先生的影响,正在思考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鬼”:“现在是全球化、商业化的时代,特别在香港,我觉得中国文学都变成‘鬼魂’了。我们要抓住‘鬼魂’,需要一些创造性,一些想象。”当听说余英时先生在研究唐代的禅宗与诗人,李欧梵顿感兴奋,笑着分享自己研究志怪神鬼传统的心得。
畅谈中,宾主意外地碰撞出“江湖”的火花。李欧梵说:“金庸已经白成一个世界了。有人批评他修改自己的作品,我是蛮尊敬他的,因为这是他的世界,他能创造出这个世界,已经不得了。我专门说:他为整个华人世界创造出武侠世界,现在学位都不要拿,什么都不需要了。”我说:
“中国人到了晚年,心中难免缠绕着不朽的情结,不得不要往前跨一步,但是这一步跨出去,是进一步还是退一步就很难说了。其实,他的小说已经足以不朽了。”
我提起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第四部《文学江湖》,可证文坛是一个江湖,大学也是一个江湖。李欧梵有感而发:“上海文坛也是个江湖,可是当年上海的文坛跟现在不太一样了,上海的文坛是个小圈子,互相斗来斗去的,鲁迅不是骂梁实秋吗?可是我在上海访问的很多人说,他们私下还有某种交情,甚至于鲁迅会先说‘我明天就攻击你了’。比如在同一个餐馆吃饭,左派坐一桌,右派坐一桌,还打打招呼。表面上论战很凶,至少一部分人私下还保持某种风度。现在不是这样,现在是为了人身攻击而学术,不是为了论战的本身,而是为了出名,或者为了把某个人打倒,那就捉辫子。”联系到自己当年在美国任教的经验,李欧梵说:“美国学界派系的斗争基本是广义的学术斗争,往往是一本书出来,我不同意就拼命批评,书的作者就回应,于是我们两个就斗来斗去,可是斗的时候,私下里还是朋友。像夏志清和普实克一右一左,普实克有长文批评夏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可是,两人一见面就握握手,不伤和气。”
从朋友处听说,夏志清先生现在纽约家里常常看老电影。李欧梵说,美国有老电影的屏道,他以前在美国生活时也常看。他常常跟夏志清比赛老电影的知识,每次都输给夏先生。“我写过一篇文章《夏志清和刘别谦》,跟夏先生唱和。刘别谦是一个德国导演,夏先生最喜欢看,我担心他眼睛不好,不然的话,我还要把我的刘别谦的电影送给他。”P29-3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