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HK$
199.4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HK$
85.1
《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售價:HK$
91.8
《
伏候圣裁:中国古代的君主与政治
》
售價:HK$
98.6
《
艺术图像学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188.2
《
摆脱强迫的人生(修订版)
》
售價:HK$
88.5
《
知宋·宋代之司法
》
售價:HK$
99.7
《
空间与政治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用磨制石器能砍动圆木么?
古人曾经住在树上?
从前,屋顶上开满花?
数厘米厚的榻榻米竟是等级的象征?
不脱鞋进门竟然曾经造成严重的外交问题?
忍者文化竟和日本的地板有莫大的渊源?
欲闻其详,且看藤森照信教授为您娓娓道来!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妙趣横生的建筑学入门书。本书收录了筑摩书房《天下无双的建筑学入门》连载与大成建筑《藤森教授恍然大悟的建筑入门》连载中的39篇文章。作者在书中分为两部分介绍了建筑学,即古代建筑的技术和住宅建筑的功能。藤森照信在文中细致地讲述了古代建筑技术,包括对石器、捆绑技术、竹子、树上住宅、地基、柱子、草顶房屋等古代技术;以及包括住宅、建材、门户、地板、榻榻米、走廊、天花板、照明、窗户、厨房、楼梯、阳台、围墙、庭院等住宅建筑的功能。
|
關於作者: |
藤森昭信(ふじもり てるのぶ)
日本著名建筑史家及建筑家,建筑学博士。1946年诞生于日本长野县,东京大学研究所工学系研究科建筑学博士,现任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
与安藤忠雄合为双璧的藤森昭信,是靠眼光与思想在探索着建筑。藤森昭信之前一直从事建筑史研究,42岁开始动手做建筑设计,他的建筑喜欢运用木、土、石、植物等自然元素融入到建筑里,给人的感觉是质朴淡雅而清新。藤森昭信反思现代主义的开放空间、工业化材料、计划性的理念,提出内向空间、自然素材论、现场论等建筑理论,并在其作品中不断实践,成为独树一帜的日本现代建筑家。
藤森昭信著述颇丰,其中《明治的东京计划》曾获“每日出版文化奖”,《建筑侦探的冒险?东京篇》曾获“日本设计文化奖”、“SUNTORY学术奖”。建筑作品“赤濑川原平邸”曾获“日本艺术大奖”。
|
目錄:
|
第一篇 恍然大悟!?古代的建筑术
1 用石器能砍动圆木吗?
2 魔法般的尖端捆绑技术
3 弥生时代开始使用的竹子
4 树上住宅:所谓“夏天睡在树上”
5 防止根基腐烂的方法
6 是柱子却不起柱子作用的第九根柱子
7 依靠大树建造出住所
8 从木造神殿到石造神殿
9 真正持久耐用的木板——切割板
10 历史著名“传说”的错误:床架式房屋
11 草顶房屋:自然和人工的分界线
12 从前,屋顶上开满花
13 法国的芝栋住宅
第二篇 吓了一跳!!住宅建筑的技能
14 房子要夏天住着舒适凉爽
15 把空气污染的房屋更换成灰泥房屋
16 推拉门和门分开的历史缘由
17 日本建筑的生命在地板上
18 数厘米厚的等级制度——榻榻米
19 不脱鞋进门成问题
20 见而生厌的现代走廊
21 天花板的存在理由
22 让光亮照得更高更广
23 窗户是建筑的眼睛
24 厨房:不锈钢水槽占据了客厅的空间
25 兼充餐厅的厨房其不为人知的过去
26 楼梯:是选择水平还是选择垂直
27 地板下的空间
28 恢复男用小便池的主张
29 浴池为什么设在封闭的空间中
30 木板套窗遭人厌
31 阳台—被褥联盟和建筑师的对立
32 我家的边界需要围墙吗?
33 庭院要用临终时的目光来观看
34 最初的寒症患者是昭和天皇
35 高贵人物家中的供暖情况
36 屋里的样子是人生的大事
37 藤森博士的正确风水论
38 家相并非家的外表
39 人们为什么需要建筑
后记
|
內容試閱:
|
窗户是建筑的眼睛
在读者朋友中除了专门从事设计的人以外,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对窗户进行过多的考虑。
我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还记得当初我学习建筑专业后的一次考试,当看到“就窗户来进行阐述”的题目时,感到十分困惑。窗户就是风吹进来的入口,当然也是光线照进屋内的入口。由屋内眺望外面,由外面窥视屋内,总之我只能说出这些表面的理解。要是让我论述的话,该对什么进行怎样的论述呢?
过了将近30年后,随着我阅历的增长,到现在也对窗户有了新的认识。比如,“窗户映出人站立的姿态”,我也能以这种略显特别且故弄玄虚的句子为开头来论述了。
我们在房间中写下长长的书稿,或在会议室里开会的时候,间或起身走到窗边,向外望一望的话心情就会平静下来。是不是因为看到了外面明亮的景色呢?看到外面的景色,只会让心情放松,和心情平静联系不到一起。为什么站在窗前的时候,我们会从头到脚都沉浸在平静中呢?
首先是窗户装饰框的效果。无论多差劲的画装进框里,看起来也挺漂亮。站在窗框前,就好像自己的身姿装进了画框中,说适得其所也好,说在没有依靠的空间中找到了立足之地也好,总之让人从心里面生出平静感。这种“从心里产生”的体会,是研究和设计窗户时的要点。
站在窗边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似乎变得伟大了?美国电影中在总统办公室常有这样的情景,总统并不是立刻出现在画面里,而是首先从逆光的远景中看到窗边的身影。如果有一天你当了经理,有客人来拜访的话,即便会客室桌子的桌面是意大利大理石做的,沙发是摩洛哥皮革做的,你坐在沙发上等待也是不行的。这是下下策。至少你要深深地坐在红木大桌子前有扶手和靠背的经理专座上,等客人到了就慢慢站起来。不过这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只能算上策中的下策,那么上上策是什么呢?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想到了,既不是坐在沙发上,也不是坐在经理专座上,而应该是站在窗边向远处眺望。听到秘书进来说“经理,客人到了”后,慢慢地回过头来说“嗯”就可以。
坐在沙发上欠缺紧张感,坐在经理专座上缺少思考的感觉。只有站在窗边,一位经理的脑海里就会开始思索公司的未来,显出冷静分析现实的才智,在商界战场上摸爬滚打的勇气,获得成功之后的沉稳,加上领导者才有的孤独,默默承受孤独的坚毅内心,选择放弃的悲哀,悲伤和欢乐匆匆几十年。总之,站在窗边能体现人类好的一面。
虽然可以体现好的一面,但窗边还有更深的含义——它也可以体现坏的一面。比如,把站在窗边的经理换成黑手党的头目试试,立刻就让人联想到侵占公司的诡计,分析对手弱点的心计……
无论善恶,总之窗户能引出人内心的所有思想并把它们突出。
当然,如果人不说话,没有复杂的表情,那窗户就不具备这个功能了。让站在窗边的人有所想,别人看到站在窗边的人后有适当的心情,窗户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可以说在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中,窗户的这种功能很少见。日式建筑的壁龛柱和西式建筑的壁炉作用单一,只能显示坐在它们之前的人有很高的权势。地板可以强调人心中的平静,但是无法表现人的深谋远虑。天花板可以表现崇高感,却不能表现悲哀感。
写到这里,我在想自己是不是把窗户捧得太高,也许是我想太多了。但我还是收不住笔,再写几页吧。
不过,当我在旅行中偶然经过西洋建筑,进入寂静无人的房间,站在窗边时一想到身体沉浸在这种特别情形中的样子,就不得不承认窗户到底还是特别的东西。
古人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说“窗户是建筑物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换过来说就变成了“窗户是建筑物的心灵之窗”,有些复杂,换个话题吧。
到底为什么窗户被赋予这样的作用呢?我想是从很久以前人类内心的遗传基因所引起的。很久以前,具体说是在旧石器时代,人类住在洞穴里、追赶猛犸的时候。洞穴只有一个洞口,因此同时作为出入口和亮窗使用。人坐在洞穴深处,一有什么情况就隔着篝火向入口处看。旧石器时代大约持续了200万年,人类在这漫长的200万年间一直如此,目不转睛地望着洞口,特别是孩子们。
为什么他们要看着洞口呢?因为从那里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每当入口处有影像出现,可能是手中拿着肥硕兔子的父亲回来了,也可能是去打水的母亲,或者是其他地方没有捕到猎物的猎人来入侵,还有可能是正在觅食的狗熊、老虎向洞中窥探。在逆光的洞穴中,孩子们带着对出现的影像既期待又恐惧的复杂心情,凝视着洞口。山洞的入口处,就是洞中孩子的放映厅。
后来,孩子长成青年,和父亲一起去打猎的某日,站在入口,感受身后一直保护自己的黑暗洞穴,眺望眼前明亮的原野,紧张得发抖。在入口透明的银幕上,青年第一次从观众变成了演员。
再后来,青年做了父亲,出去打猎数日后,捕获猎物归来,妻子和孩子正在洞中等待。他到洞口先站了一会儿,直到眼睛适应了洞里的黑暗,确认过洞里的情况后才进去。
人们无论是从外面进洞时,还是在洞中迎接时,入口处总挂着一面看不见的银幕,上面肯定会映出人的姿态。而且那个姿态一定是带着期待和紧张感、身子挺直的站姿,不是驼背或松懈的姿势。
过了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走出洞穴开始建造竖坑式住宅,后来只有一个洞口——出入口的时代完结,洞口分成了出入口和亮窗两个。当亮窗演变为窗户的时候,人们就不再从窗户进出洞穴了。但是人们对映出站姿的银幕的记忆并没有消失,反而由于出入口与窗户分离,出入口不再具有银幕的性质,银幕被装进记忆的遗传基因中。
即便是现在,人们站在窗前,也会在记忆的深处浮现出映在洞穴入口银幕上那挺直的站姿。
对此有所怀疑的读者,希望你们回忆一下独自站在窗前时自己的身姿,因为你也会不由自主地挺直腰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