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空雨衣(与德鲁克比肩的“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经典著作)

書城自編碼: 187097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英]查尔斯
國際書號(ISBN): 9787213048272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16/18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3.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秦汉史讲义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巴拉吉预言
《 巴拉吉预言 》

售價:HK$ 74.8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HK$ 761.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8.6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第十届文津奖获奖图书】》
+

HK$ 167.9
《系统之美(系统思考泰斗、《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的老师德》
+

HK$ 123.9
《思想者(与德鲁克比肩的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经典著作王者归来)》
+

HK$ 123.9
《饥饿的灵魂(与德鲁克比肩的“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探讨个》
+

HK$ 123.9
《非理性的时代(与德鲁克比肩的“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探讨》
+

HK$ 82.6
《情景规划》
內容簡介:
《空雨衣》是与德鲁克比肩的“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经典作品的最新版本。
我们并非天生要当有名无实的“空雨衣”:薪水名册上的编号,经济学或社会学研究中的“原始材料”,某分政府报告中的“统计数字”。社会与组织形态的变革会对组织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努力工作的核心人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他们是否会像作者在《空雨衣》一书中所说的,遇到变成“空雨衣”的危险呢?
在本书中,查尔斯?汉迪为我们理清头绪,无论组织与个人,应该如何去管理现实中的悖论,以及如何将“空雨衣”填满。
關於作者:
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
当代最知名的管理思想大师,“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管理大师”之一,管理界的预言家、哲学家,被誉为“大洋彼岸的德鲁克”。
英国《金融时报》称他是欧洲屈指可数的“管理哲学家”,如果说德鲁克是管理学之父,那么查尔斯?汉迪就是当之无愧的“管理哲学之父”。
20世纪最具创见的组织行为大师,以“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未来工作形态”的新观念闻名于世。
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在壳牌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后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追随本尼斯、阿吉里斯等大师进行组织研究;再后来他返回英国参与创办了英国首家管理学研究生院——伦敦商学院。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迷思
 今天,许多人很幸运,不需要为生存而工作。可是问题来了,工作不是为了生存,那该是为了什么?一连串问题被提出来,各种各样的答案也蜂拥而至。对许多人而言,人生是一场挣扎,是一个迷思。
 第1章 我们在哪儿
 第2章 当代九大悖论
第二部分 平衡悖论的三种方法
 悖论令人困惑的原因在于,它要我们接受相互矛盾且同一时间背道而驰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与相反事物相安无事。其实,人生好比跷跷板,假如我们掌握事情的原理和窍门,知道相反两端彼此的需要,那么无论居高居低都能顺心。
 第3章 S型曲线:持续成长的秘方
 第4章 甜甜圈原理:核心与边界之间
 第5章 中国式契约:双赢的战略
第三部分 穿越悖论的八条蹊径
 我们不要变成“空雨衣”,它让我们正视一件事:如何在较大的环境框架下,为个人的愿望与决策找到立足的空间。除非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够担负起若干个人的责任,否则根本没有希望穿越悖论。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改变组织结构,将更多权力下放给小单位与地方单位,以开辟出新的蹊径。
 第6章 双重公民身份
 第7章 逆向授权的艺术
 第8章 超越利润
 第9章 新型企业
 第10章 虚拟办公室
 第11章 人生四季之美
 第12章 学习型社会
 第13章 建立公平的计分卡
第四部分 找寻人生的意义
 我们全都是“进化链”中的偶然。未来几十年间,世界将会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地方,我们需要借助所能找到的一切助力,确认自己在世上的位置与角色。如果我们想找寻人生的意义,那么延续感、联结感和方向感将是对抗迷思与无力的最佳解药。
 第14章 延续感
 第15章 联结感
 第16章 方向感
內容試閱
第1章 我们在哪儿
有位年轻朋友最近在伦敦一家银行找到份颇为光彩的工作,某晚我请他出来小酌,他却说:“晚上九点以前我下不了班。”我问道:“你的工作一直这样?”他答道:“那倒不是。”但又补充说:“我的同事希望我和他们一起多加会儿班,即使周末也不例外。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整体说来,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工作,而且薪水很高,只是极度耗神。
生存的公式
一家大药厂的老板曾简单明确地归纳出自己的政策,他提出了一个“12×2×3=P”的公式,即在5年之内,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人数减半,每人的薪水加倍,产量成为3倍,便是公司的生产力“P”(productivity)或利润“P”(profit)之所在。也许并非所有公司都可以如此明确地套用这个公式,但类似做法的确非常普遍:好工作、高薪水、高业绩,但人员更精简。这种做法据说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共识。
然而,这类工作并不适合所有人。对于希望在生活中多点空间做其他事的人来说,就不适合。无论男女,凡是希望照顾家庭者,接下此类工作都会相当辛苦。小孩固然可以托人看管,但照顾的品质却不尽如人意。一位身为人母的女性业务经理说:“每次因公出国,我都坚持要公司支付我念睡前故事给孩子听的越洋电话费。”然而,为人父母者所要做的,又岂止是在电话里念睡前故事?
一周工作70小时的确耗力伤神。虽然“效率”可节省部分时间,弥补一些精力的大量流失。但当效率运用不当时,只会落得心力交瘁。“被掏空”(burn?out)这个词能够成为流行语有其根据,绝非凭空产生。过去,人类以一生47年的时间来分摊10万小时的工作时间,现在,“充实”的工作者,却将这些工作集中在30年之内。于是我们要问,真的有必要在一个肩头担子已不胜负荷的人身上增加工作量吗?在高薪背后隐藏着某种风险。有时候,最没保障的事似乎竟是提供一份有保障的工作。
在医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八成可以活到75岁。假如每个人一生的工作时间是30年,那么几乎人人在结束工作生涯后,仍然有25年的日子要打发。这25年不能算是真正“退休”,每个人都有机会在此期间另创事业。心理学大师荣格相信,人生上半段是为下半段做准备。奇怪的是,如今绝大多数人都渴望拥有完整的后半生,但却没人为此做好准备,许多人平白浪费他们的下半辈子。一位朋友说:“我只希望和以前一样。”然而,很不幸,我们不太可能继续过一样的日子。
竞争力的悖论
这类悖论在各国的职场中接连出现。索尼公司前总裁盛田昭夫(Akio Morita)曾指出,日本人每年平均工作时数多达2
159小时,而德国人平均每人只工作1
546小时,其他国家则介于日德之间。日本人目前每人每年比德国人多工作15周(以每周40小时计算)。盛田认为,日本年轻人不会容忍这种工作差异长久存在,尤其是那些最近陆续加入日本企业的高学历年轻女性。现在,东京妇女平均只生育1?1个小孩,这个生育率只达到要维持日本目前人口数所需生育率的一半。日本人已没有足够的时间兼顾工作与育儿,大家都在期待,这样的工作传统会改变。否则,长此以往,日本的工作人口将会越来越老龄化,且生产力日减。老一辈日本人仍对盛田的看法存疑,但民意调查显示,高达87%的受访者希望改变。
对德国人来说,他们的挑战主要是继续使德国人1小时的工作绩效,抵得上日本人1小时20分钟的绩效。德国人若想维持竞争优势,一定得办到这一点。即使日本人开始松懈,德国人仍需费很大的劲才可达到此目标。
一位德国朋友对我说:“过去,上班的意义是去某个地方,而非做某件事。我们过去无法保持高工作效率,因为手边经常找不到需要的零件或工具。这无所谓,反正客户对我们的拖延习以为常,而我们做好做坏拿到的薪水都一样。”也许是因为看见我一脸惊讶,他接着补充到:“我并不是说那套制度是对的,或认为它可长久,可是在那段日子里,我们的确有许多时间和精力与家人(family)和朋友(friend)相处,共度节日(festival)、同享欢乐(fun)。但如今……”他苦笑着说:“似乎生活中只有利润(profit)、绩效(performance)、报酬(pay)和生产力(productivity)。有时,我宁愿拥有4F!要4P有何用?”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遭遇过类似日本人与德国人所面临的悖论。为了讨生活而工作,虽然辛苦但目标明确易懂。今天许多人很幸运,不需要为生存而工作。可是问题来了,工作不是为了生存,那该是为了什么?一连串问题被提出,各色各样的答案也蜂拥而至。政治领袖、企业、学校、医院、监狱,当然还包括我们自己,都在寻找问题的答案。
重新界定“生存”的定义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我们可将求生存定义为:对个人、企业、国家而言,能和他们的“左邻右舍”并驾齐驱。可是,假如我们太认真,又将引发无休无止、没有赢家的竞争。因为在同一产业里,只能有一个真正的龙头;在世界经济大势中,也只有一个国家能做真正的霸主;我们永远找得到比我们更富有、更成功的邻居。竞争本身固然是健康的,甚至也许是必要的,但世上一定要有比“赢”更重要的东西,否则大多数人都注定当输家。
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这种现象也发生在美国。美国96%的财富增长被1%的最有钱的人占据,而40%的家庭,实际生活水平反而越来越差。曾经是促使财富增加的一些诱因,到头来又把所创造的财富消耗殆尽。
尽管各方对上述数字是否准确仍有争议,但发生了财富集中于少数人的不均现象,则是不争的事实。其他国家也好不到哪里去。世界各地都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而且这种贫穷不只是相对的贫穷,有时甚至是绝对的贫穷。穷人的唯一共同愿望,也许是指望在不断增长的世界里,能在富人的夹缝中找到立足的空间。但目前看来,希望颇为渺茫。
粉饰文明的背后
戈尔出任美国副总统之前曾写道:
我们在自己的文明中,构筑了一个虚假的世界——塑料花、人工草皮、冷暖空调、萤光照明、从不开启的窗户、永不停歇的背景音乐、不知晴雨的白昼、永远闪耀的夜空、“随身听”与“随身看”、微波冷冻食品、酒精与毒品带来的兴奋。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