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浪潮将至
》
售價:HK$
86.9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HK$
184.8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HK$
85.8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HK$
96.8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
你当我好骗吗?
》
售價:HK$
120.9
|
內容簡介: |
《非理性的时代》是与德鲁克比肩的“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经典作品的最新版本,在本书中查尔斯·汉迪试图告诉那些在组织中工作的人们,为什么他们在思考如何组织、协调、沟通工作时,可能需要一些“颠覆性”的思考,以及非理性的和革命性的思维。
在这本书中查尔斯?汉迪谈到了三叶草组织、联邦制组织、3I组织等全新概念,为读者预测了在这个非理性的时代中,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未来何在。
在这个非连续性的时代中,唯一可以预见的就是一切都无法预见。
|
關於作者: |
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
当代最知名的管理思想大师,“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管理大师”之一,管理界的预言家、哲学家,被誉为“大洋彼岸的德鲁克”。
英国《金融时报》称他是欧洲屈指可数的“管理哲学家”,如果说德鲁克是管理学之父,那么查尔斯?汉迪就是当之无愧的“管理哲学之父”。
20世纪最具创见的组织行为大师,以“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未来工作形态”的新观念闻名于世。
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在壳牌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后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追随本尼斯、阿吉里斯等大师进行组织研究;再后来他返回英国参与创办了英国首家管理学研究生院——伦敦商学院。
[建议上架]管理经典企业管理
经销商: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0号核地院西小楼一层
电话:010-84724934-8022
|
目錄:
|
第一部分 无所不在的变化
第1章 非连续性变化
这一轮的变化是截然不同的,它是非连续性的,没有任何模式可循。
恰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最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虽然一开始我们并未察觉。
第2章 数字中的变化
当不到一半的劳动力从事全职工作时,再将全职工作当成准则已失去意义。
在连续性变化转化为非连续性变化时,是开始改变对“工作”、“职业”以及“事业”看法的时候了。
第3章 启动学习之轮
学习始于对自己的信任。学习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一种脆弱的信念。
来自经验与生活的学习才是真正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应与其他无关紧要的学习定义混为一谈。
第二部分 工作的未来
第4章 三叶草组织
今天的组织由三种不同的人员组成,他们的期望不同,适用的管理方法不同,薪酬形式不同,组织方式也不同。
新一代的专业人员,将自己视为企业的合伙人,希望被请求而不是要求,希望被当做同事而不是下属。
第5章 联邦制组织
联邦制组织远不只是一种结构,它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关系到如何看待组织成员及其能力,如何让自己的人员工作以及如何管理人的问题。
领导提供愿景并与人分享,从而为他人的工作赋予意义。
第6章 3I组织
与一般组织不同,3I组织不适用于军队、工厂或官僚机构,而必须转向知识占据关键地位的地方。
3I组织付报酬给每个人,是为了让他们思考并且做事,连机器也一样。
第三部分 生活的未来
第7章 处处皆组合
要全面改造工作,我们需要用一个词,这个词就是组合。
由于组织形态的改变,早晚有一天我们都将成为组合人,这难道不是个好消息吗?
第8章 革新教育
如果更多的人希望充实人生,那么教育就是一种所有人都可用以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投资手段。
革新教育并非我们所熟知的教育,它不是备受嘲弄的旧式学习,不是一毕业就要赶紧丢弃的教育。
第9章 倒过来的社会
我们需要更多“非理性的人”,改变世界,而非适应世界;挑战正统,而非屈从正统。
我们可以把未来托付给谁?我的回答是,所有人,至少是能够阅读这样一本书、关心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成长环境的人。
结语 以真实的自我面对世界
|
內容試閱:
|
第1章 非连续性变化
连续性变化是舒舒服服的变化,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曾有一位第一次到英国和欧洲游玩的美国朋友问道:“为什么在这里,每当我问起你们,为什么要设立某个机构、制定某个仪式或规则时,你们总是说因为当初如何?在美国,我们总是会告诉人们说,这是为了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在我看来,欧洲人总是喜欢回顾他们的悠久历史,尽量少做改变,而美国人喜欢向前看,喜欢尽可能地有所不同。
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些机缘巧合,让希望保持现状者忐忑不安。战争当然是最大的不安定因素;还有技术,在工业革命中技术的大步跃进也形成不安定因素;人口也是,因为生育也有高峰和低谷;价值观的改变也是不安定因素;还有经济,它也同样构成不安定因素。
我们又在面临这样的机缘了,而变化本身也与以前不同,维持现状不再是最好的前进方式了。大踏步向前的方法可能不那么顺利,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毫无疑问,旅程会更加有趣。如果我们要多得机会、少遇风险,那就必须更好地理解这些变化。那些知道变化因何而起的人可以更容易地保护好自己,或者避免因为无谓的抵抗而浪费精力。那些了解变化大势所趋的人能够更好地在未来分一杯羹。欢迎变化的社会可以利用变化,而不是无奈地应对。
萧伯纳曾经说过,所有的进步都来自于不理性的人。他认为,理性的人会改变自己以适应世界,但不理性的人却会设法让世界变得适合他。所以说,如果我们想要达到不同的结果,就必须依靠不理性的人。
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非理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未来是由我们自己塑造的。在这个时代中,唯一可以预见的就是一切都无法预见。这是一个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社会中都可以任意挥洒的年代,是一个天马行空、不讲理性的年代。
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理解即将到来的变化,这样我们个人或组织就能少一些损失、多一点获益。只有变化才能带来增长,同时它还是学习的同义词。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实现和享受变化。
本书中的故事和论述基于以下3个前提:
1.这一轮的变化是截然不同的,它是非连续性的,没有任何模式可循。这样的非连续性在历史上时常出现,尽管人们经常对它感到迷惑和厌烦,特别是那些掌权者。
2.恰恰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最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往往觉察不到。而工作方式的变化,也会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
3.非连续性变化需要非连续性的颠覆性思维来应对。尽管这样的思考者和他们的思想乍看起来显得很荒唐。
变化今非昔比
30年前,我在一家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里开始工作。为了激励我,他们列出了我未来事业的脉络——“这将是你的人生轨迹”,他们告诉我,“一步步可能做到的职位”。我记得清单上最高的那个职位是某个遥远国度的某家公司的执行总裁。当时的我对这些建议表示欣然接受。但是在我还远远没有达到他们为我所规划的高度时,我就已经离开了这家公司。这时我已然知道,不仅仅是他们为我策划的那个职位已经不复存在,就连我将要掌管的公司,甚至那个我本来要派驻的国家都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30年前,我以为人生将是一条漫长而连续的线,自己会随着时运而不断高升。如今我对人生有了更好的理解。30年前,那家公司认为未来具有极大的可预见性,可以进行规划,加以管理。如今他们就没有这么肯定了。30年前,大多数人以为变化都是相同的,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变化就是量的提升,处处受到欢迎。如今,我们明白,在生活的很多领域里,我们并不能保证将来还会和今天一样,无论是工作、金钱、和平还是自由、健康或是幸福,我们甚至不能有把握地推断出在自己的生活中将会发生些什么。如今的变化更加不确定,但如果我们能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它也会更加激动人心。
当然,变化趋势是好是坏,其影响是微不足道还是至关重要,这些都取决于我们。以“变化”(Change)这个英文单词为例,它既可用于描绘琐碎的事物(换洗衣服),也可用于描述重大事件(生活的改变),这同一个词既可以表示“更上层楼”,也可以表示“改弦更张”,我们到底该怎么区别?
变化代表更多更好地驾驭事物,如果可能,还要让更多的人受益。这种对变化的看法让人觉得安逸。它使得庞大得以继续膨胀;当权者期待更多的权力;甚至让失去财产的人也燃起某天能从中获利的希望。这种变化不会让任何人不安。但是唯一麻烦的就是,它并非事实:没有任何地方能让这样的变化持续下去,即使在日本、德国或美国,也不可能如此。这些国家如今也都越来越急迫地在追问:“接下来该玩儿点什么了?”
这不仅仅是因为变化的步伐加快了,当然,变化的速度也确实加快了。我们应该都看到过这样一些比较图表。以旅行速度为例,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往后每隔100年,速度都在递增,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速度飞速提升,先是汽车取代了马匹,然后是飞机登场,再后来出现了火箭。这种越来越快的变化完全符合了“越变越好”的说法。只有当图表里的曲线调头向下时,我们才需要开始担心,因为这使得事情变得不可预料,也更难把握。持续增值的变化突然之间失去了连续性。在数学里有一个有趣的理论,“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是对于观测到的现象中出现的非连续曲线、循环曲线以及陡然下跌或陷入停滞的曲线图表的研究。毕竟,趋势不能在曲线图纸上永无止境地加速下去。
我认为非连续性并不是灾难,它也不可能成为灾难。事实上,我将证明非连续性变化对于循规蹈矩的社会来说是唯一的前进道路。这个社会已经习惯了自身的轨迹与它有限的视野,它更倾向于选择已有的方式,尽管单调乏味,也胜过未开辟的新途径以及看待事物的新角度。
当印加人看到西班牙侵略者的海船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只是把那当做一种怪天气,仍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在他们有限的经验里,根本没有海船这个概念。遵循旧规的理论让他们得出了一个并不正确的结论,进而引狼入室。
把青蛙放在冷水中慢慢加热,它并不会从中跃出,直到自己被活活煮死。连续升温这种舒适的过渡致使青蛙无从得知这样的渐变会在某一刻成为突变,也就失去了做出相应反应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避免印加人或是青蛙的命运,我们必须学会期待并主动拥抱非连续性变化。
这看似简单,其实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我们必须记住,非连续性绝不是一个混淆大众视听的词语,而且,拥抱非连续性变化意味着很多东西,比如完全重新思考我们学习事物的方法。在一个只有积极变化的世界,模仿前辈的知识与职责,从而接替他们留下的职位,是一种明智之举。但在非连续的状态下,很明显,他们的方法不再会成为你的方式,我们可能都需要在新的规则下玩新的游戏,这些我们都不得不亲自发掘。这时,学习就变成了探索之旅,充满了问题与试验。科学家与小孩都了解学习中的奥妙,但很快就有父母或老师告诉我们,那是浪费时间。换句话说,如果你有非连续性因素存在,那么你就威胁到了主管或当权者对于知识体系的权威性。对当权者而言,连续性是安逸且可预测的,这为他们继续掌权提供了保障。因此,他们本能地选择相信事物将沿着他们从前既有的方式发展。
组织的重大变化似乎都遵循着这样一条悲惨之路:震惊——破产、接管或是倒闭的可能
新面孔——高层引进新人
新问题——问题、研究小组、旧模式调查、新方案提出
新架构——打破现在的模式重组、构建新形势、解散旧团体
新目标和标准——新组织确立自身新目标本书要说的就是非连续性变化包围着我们,无处不在。在非连续性变化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我们能转变自己的态度、习惯以及我们的组织,我们将迎来一个充满新发现、新启蒙与自由的时代,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时代。
我常常让人回忆两三件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经历,他们告诉我的往往不是选修的课程,也不是获得的职位,而是见证的死亡、遭遇的危机、新的意外挑战或是对抗。他们或者会提及生活惯性不再的时刻、没有以往的经验作为依靠的时候,或是没有规则、没有任何指导的场合。他们挺过来后,这段经历就成了学习的过程,成长的历练。由此可见,突变如果处理得当,将会成为我们的成长之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