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
》
售價:HK$
43.8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HK$
358.6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HK$
63.8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HK$
74.8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HK$
63.8
《
部分识别入门——计量经济学的创新性方法
》
售價:HK$
75.9
《
东野圭吾:变身(来一场真正的烧脑 如果移植了别人的脑子,那是否还是我自己)
》
售價:HK$
64.9
《
推荐连接万物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282小时细讲,深入浅出,解法如如,为诸君开卷
“论语”成书以来最为详尽的逐句细讲
一部让您真正能读懂得受用的《论语》
|
內容簡介: |
《论语》一书,乃孔夫子与弟子讲学之语录,着笔始于春秋末期,编辑成书在战国初期。辑录者有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也是研究孔子学说最重要的文献。细讲《论语》是钟茂森博士研习儒释道三家经典的又一心得报告。本次细讲,前后历时三年,累计二百八十二小时,博士“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把历代古圣先贤对《论语》的记述、开解,撮取精要呈献给今人,把自己的心得、感悟报告给大家。
在本次讲席中,训诂方面的参考,主要依朱熹的《论语集注》,义理阐发方面,主要依李炳南老先生的《论语讲要》、蕅益大师的《论语点睛》以及江谦先生的《补注》。在没有说得很详尽之处,也兼采众家之长。宋代大儒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又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意在强调读书重在变化气质,虚心涵泳,内化成自己的人格,才有读《论语》的真实受用。
《细讲论语》整理成书共计十册,本书为第一册《学而·为政篇》。
|
關於作者: |
钟茂森博士,1973年生于中国广州,1995年毕业于中国广州中山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2岁);1995年至1999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理工大学读书期间,先后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金融博士学位(时年26岁)。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及肯萨斯州州立大学商学院任教四年,获美国特批的“杰出教授与科研人才”绿卡。2003年迁居澳大利亚,任昆士兰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后来获得终身教职。
钟茂森博士多次应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会议上做主题演讲。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布里斯本、法国巴黎、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关于教育与和平的会议上,以及世界各地著名大学(如中国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党校、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成功大学,澳洲昆士兰大学、澳洲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等)作主题演讲报告,金融危机后更是呼吁在商界推行中华伦理道德。
钟茂森博士的演讲融汇东西方伦理道德、哲学、心理学、医学、太空物理学与金融学等学科,2006年6月,钟博士在山西大同做了题为《八荣八耻——明道德知荣辱》的报告;2009年9月应北京友成文化论坛的邀请,发表了《金融危机的省思和出路——大变局下找寻中国精神》演讲;2009年10月参加中国上海“首届商亦载道”精神启示论坛会议,发表了《中华商业伦理世纪重建之路——道义拯救商业危机》主题演讲,广受好评。另外还有《幸福成功的根基》、《青年应有的美德——孝与戒淫》、《和谐之道,以孝贯通》、《百善孝为先》、《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为什么要学习因果教育》、《华严科学宇宙观》、《大乘佛法的现代科学观》、《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道风》、《金融危机里的省思与出路》、《道义拯救危机——中华伦理世纪重建之路》等百余场主题演讲,介绍和推动中华传统圣贤教育,受到热烈欢迎。
|
目錄:
|
前言
本经概要
微言大义 修齐治平
孔子行谊 先师垂范
名题由来 各见仁智
记录编纂 战国成书
最终版本 郑玄编定
注解数家 兼采众长
修学之法 深思力行
学而第一
书之首篇 入道之门
第一章
学而时习 不亦说乎
有朋远来 志同道合
不知不愠 是谓君子
第二章
孝悌和顺 不好犯上
君子务本 本立道生
彰显性德 孝悌为本
第三章
巧言令色 与仁相悖
从仁入手 而见性德
存心为仁 诚中形外
第四章
圣贤之道 改过而已
孝悌忠信 中国精神
忠信传习 成就圣贤
第五章
治国方略 古有五事
五事相因 各有次第
第六章
提纲挈领 圣贤根基
七事具备 方名弟子
养蒙学问 求其放心
文王既没 文仍在兹
第七章
五伦之义 学问之本
圣人之学 在明人伦
躬行实践 圣贤实学
第八章
庄重威仪 学则有固
人道忠信 交友辅仁
过则能改 善莫大焉
立志贤圣 名为自重
格物克己 慎独威仪
直心正念 真如忠信
自重改过 亲师取友
第九章
孝悌之至 通于神明
丧礼慎终 祭诚追远
自行化他 涵养厚德
复其本性 孝为良方
慎终追远 孝道圆满
第十章
无争不求 夫子五德
心存仁爱 感来敬信
自性性德 诚中形外
富强礼乐 合则双美
五德本有 唯其内求
第十一章
为孝之道 不违父志
劝谏细行 不违不怨
孝悌大者 继志述事
第十二章
天理人仪 以和为贵
克念作圣 心不逾矩
礼而有节 和谐之道
严谨守礼 证悟本性
第十三章
信合德义 方可复守
恭行合礼 远离耻辱
仁义有礼 可敬可法
第十四章
志向高远 无求安饱
有修有证 力行近仁
四事具备 孔颜家风
扎根为学 精进不懈
第十五章
贫富两忘 乐学志道
切磋琢磨 精益求精
举一反三悟性现前
学无止境 策进求道
道也无涯 学也无涯
第十六章
小人贵人 君子责已
知人知己 自利利人
重义轻利 善感福应
学之次第 信解行证
为政第二
第一章
为政以德 天下归仰
正己修德 民信而敬
上下向德 安定和谐
第二章
诗之三百 思在无邪
凡诗之言 导归诚正
正念守敬 落实无邪
真妄不二 依妄修真
第三章
礼法并用 标本兼治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倡德循礼 以正民心
政刑为辅 礼德为本
第四章
十五志学 一生不辍
三十而立 学业有根
四十不惑 行权方便
五十知天 承载使命
六十耳顺 返闻自性
七十从心 不勉而中
觉悟本心 由学而至
蕅益深解 圣贤次第
孔子耳顺 观音圆通
从心所欲 安定自在
圣人示现我辈可行
第五章
孟懿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问孝 夫子详陈
事亲始终 至孝尽礼
克己复礼 孝亲无违
第六章
武伯问孝 子曰忧疾
谨身守德 不行不义
成就圣德 圆满孝道
第七章
子游问孝 子曰敬养
敬爱备至 养亲心志
子孝以礼 父慈有节
孝亲养志 真正有敬
第八章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婉容悦色 是名为孝
奉亲事师 重在用心
诸子问孝 随类而解
孝道根源 在于心地
第九章
颜回听教 顺受无碍
不违如愚 深潜纯粹
君子慎独 独叹颜回
第十章
识人三法 视观与察
视为当下 表面作为
观为过去 为人做事
察为心意 所安之向
识人之要 见其存心
自省内察 念念改过
修德有功 性德方显
蒲益点睛 开显圣意
第十一章
温习实践 常有新得
力行真干 学有新得
学贵力行 志作人师
温故知新 不离心性
温故明心 知新为用
第十二章
性德圆满 才艺无穷
雪公行谊 大用无方
君子之儒 不以器限
真实学问 从德而生
下学上达 大用不周
第十三章
行于未言 心悦诚服
圣人之教 契理契机
行必先人 言必后人
第十四章
君子为公 小人为私
君子忠信 小人谄谀
君子觉悟 小人迷惑
君子小人 存心不同
生法无缘 三种慈悲
第十五章
学而不思 不明义理
思而不学 枉费思虑
记问不习 危而不安
学而兼思 闻慧双修
圣人示现 学而知之
第十六章
治学善道 一门深入
异端邪法 与道相悖
圆人说法 无法不圆
第十七章
为学之智 诚意不欺
回归自性 得到真知
无所不知 方名为知
认识自性 转凡成圣
第十八章
为官从政 谨言慎行
精思熟虑 寡尤寡悔
仁义忠信 禄在其中
谋道忧道 天爵天禄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第十九章
得民心者 自得天下
提拔贤人 容忍小人
敬服正直 自然情理
格物诚意 直枉自明
觉悟放下 正直圆满
第二十章
仁孝世范 潜移默化
格致诚正 明德亲民
一人修德 天下太平
第二十一章
居家孝友 为政之本
孝悌之德 为政之本
第二十二章
人而有信 成就圣学
六信内求 探寻自心
纯善真信 内外和谐
第二十三章
增减枝末 不变根本
礼之根本 五伦十义
礼之大体 三纲五常
礼义常道 因往推来
圣人心法 如镜照物
礼之本体 为仁之道
第二十四章
违礼祭祀 谄而无福
见义不为 重利无勇
|
內容試閱:
|
“逆极而顺”,逆到极处,就是完全不向外攀缘了,完全回归自性,就是极点,到了极点,顺了,顺什么?顺不动之性,自性本不动摇,这个时候就称为耳顺。耳顺在《楞严经》里讲是“闻所闻尽”,闻是能闻,能闻的是耳根,所闻的是声音。能闻的耳跟所闻的声都没了,都放下了,这是尽了,也就是说,他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耳根是物质,声音也是物质,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六尘都是物质,他脱离了这些束缚。这里专用耳来讲,所以叫耳门圆照三昧,他得到正定法门。
为了给大家详细地说明这个境界的高下,我们将《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的一段最重要的经文提取出来,给大家做一个报告。我们对照孔子和观世音菩萨的境界,就更能明了。孔子是圣人,观世音菩萨也是圣人,两位圣人都做心得报告,这很有意思。
我们来看《楞严经》的这段经文。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人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段经文,是观世音菩萨为我们报告他的成圣的过程,正如孔子给我们做的报告一样。
经文一开头,“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观世音菩萨在楞严法会上,轮到他来报告,他从座位上起来,表示尊敬,先向释迦牟尼佛顶礼,礼佛足。足是脚,是人最低的地方,他用头顶去礼佛足,头是最高的,去礼最低的脚,这是表示极其谦卑恭敬。要知道,学圣学贤,得大法,必须要有谦卑恭敬的心,才能人道。观世音菩萨给我们表演出来,他向佛报告,“白佛言”,说“世尊”,世尊是称释迦牟尼佛,三界世间最尊贵的,为什么?因为他能断尽世间一切烦恼,所以称他世尊。
观世音菩萨报告说,“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回忆过去无数恒河沙劫这么长的时间,《楞严经》是大乘经,这个劫是大劫,一个大劫,我们算过,大概是十二点七亿年,无数恒河沙劫,一条恒河有多少沙?不计其数,还要无数条恒河的沙,想想这个数量,还要这个数量的劫数,更是不可思议的时间,太漫长、太久远的过去。菩萨回忆当时有一位佛,出现于世,叫观世音佛,跟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是一样的,所以观世音菩萨一定是他的真传弟子。
孔子在《论语》里,给我们回忆的是他一生七十年,从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到七十岁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有七十年时间,得到这样的境界,很不简单,再往上,那需要寿命。观世音菩萨,他修了无量劫,当然这个境界要远高于孔子,所以修行要有寿命。我们这个世间苦,其中一个苦就是寿命短,人生七十古来稀,想要修学,后头没有时间了,半途而废。所以佛劝我们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是无量寿命,这个寿命不止无数恒河沙劫,我们决定成就,好处在这。
观世音菩萨报告说,过去跟观世音古佛学习的时候,“我于彼佛发菩提心”,我在佛的处所,向佛学法,发起了菩提心。菩提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觉悟。发菩提心,就是他立志了,立志什么?立志觉悟,正如孔子十五岁有志于学一样。学者觉也,孔子十五岁就发要觉悟的心,观世音菩萨当时也发菩提心,证明这是修道最重要的一步,我们要迈出这一步,后面才有成就。P174-1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