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 ![]() ![]() ![]() ![]() ![]() ![]() ![]() ![]() ![]() ![]() |
臺灣用戶 |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
在 大書城
以“
精确
模式”搜“
章太炎 撰 庞俊 郭诚永 疏证 董婧宸
”共有
2607
结果:![]() |
同時支援繁體 / 正體 / 简体字輸入搜索 |
![]() ![]() |
章太炎语源学理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简体书』 作者:朱乐川 著 出版:中华书局 日期:2024-07-01 《章太炎语源学理论》是朱乐川系统分析章太炎语源学理论与实践的专著。书中采用抓重点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章太炎的转注与假借理论、变易与孳乳理论、右文学说及音转理论等语源学理论,并把几种理论放在章太炎的语源学著作中进行分析;且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同沈兼士、黄侃、杨树达等学者的相关理论进行比较,从而阐明章太炎的语源学理论及其发展 ... |
詳情>> | |
![]() ![]() |
国学的传承--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到国学大家姚奠中
『简体书』 作者:张建安 著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日期:2025-01-01 章太炎的一生多姿多彩,早年是革命先驱,晚年则将传授国学视为最后的归宿。1935年9月16日,章氏国学讲习会正式开讲,会址设在苏州锦帆路50号,“以研究固有文化,造就国学人才为宗旨”。年轻的姚奠中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章太炎的学生,不久后又成为章太炎晚年所收的最年轻的研究生,得到章太炎的国学真传。章太炎去世后,姚奠中先是应师 ... |
詳情>> | |
![]() ![]() |
大师国学经典书系:国学概论 国学略说
『简体书』 作者:章太炎 出版:广东旅游出版社 日期:2021-09-01 《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于1922年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等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国学略说》主要讲述了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五个国学门类的基本知识。帮助普通读者鸟瞰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系统性的认知。 ... |
詳情>> | |
![]() ![]() |
新撰楹联集《西狭颂》字
『简体书』 作者:郭振一 出版:河南美术出版社 日期:2023-11-01 ... |
詳情>> | |
![]() ![]() |
新撰楹联集《史晨碑》字
『简体书』 作者:郭振一 出版:河南美术出版社 日期:2023-11-01 ... |
詳情>> | |
![]() ![]() |
新撰楹联集《曹全碑》字
『简体书』 作者:郭振一 出版:河南美术出版社 日期:2023-12-01 ... |
詳情>> | |
![]() ![]() |
新撰楹联集《张迁碑》字
『简体书』 作者:郭振一 出版:河南美术出版社 日期:2023-12-01 ... |
詳情>> | |
![]() ![]() |
说文段注撰要
『简体书』 作者: 出版:黄山书社 日期:2024-02-01 本书内容讲述: 清代段玉裁被后世誉为“集汉学派文字学大成”者, 其所著《说文解字注》, 是历代研究《说文》专著中之成果者, 也是研究文字学之人所为博且精者。清马寿龄为说文及段学研究名家, 其《说文段注撰要》为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匡订、申补著作。清当涂人马寿龄《说文段注撰要》“举其论说, 析其义类”, 将全部段注重新 ... |
詳情>> | |
![]() ![]() |
章太炎国学讲义
『简体书』 作者:章太炎 著 出版:重庆出版社 日期:2015-09-01 《章太炎国学讲义》是一部收录了太炎先生1913年~1396年间,于北平、上海、苏州三地开展的国学讲演纪要,内容涉及国学概论、国学派别、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等内容,充分梳理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发展传承脉络。其中,书中收录的先生关于对白话与文言之关系、读经史儒之利弊等问题的探讨文字,更将对生活在文 ... |
詳情>> | |
![]() ![]() |
庄子集解(子海精华编 / 王承略 聶濟冬 主编)(战国)庄周 著,(清)王先谦 撰,宁宇 校点
『简体书』 作者:[战国]庄周 著,[清]王先谦 撰,宁宇 校点 出版:凤凰出版社 日期:2020-12-01 本书系清代庄子研究的重要成果。与郭庆藩《庄子集释》相比各有侧重,而有自己的独特价值。作者王先谦是晚清著名考据学家,他认为庄子旧注已备,于是芟取众长,间下已意。采录有司马彪、郭象、宣颖、陆德明、成玄英、王念孙、郭庆藩、俞樾等前人研究庄子观点,而间下己意,提出了很多独特观点。是清代庄子研究的重要典籍。本书系该书的整理本。整 ... |
詳情>> | |
![]() ![]() |
古文字谱系疏证(全4册)
『简体书』 作者:黄德宽 出版: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日期:2007-05-01 NO ... |
詳情>> | |
![]() ![]() |
续博物志疏证
『简体书』 作者:李石, 陈逢衡, 唐子恒 出版:凤凰出版社 日期:2017-10-01 ... |
詳情>> | |
![]() ![]() |
古汉语常用同义词疏证
『简体书』 作者:洪成玉 出版:商务印书馆 日期:2018-06-01 本词典对《古汉语常用同义词词典》进行增订,增补了近百组同义词条目。词条的编排也作了些改进。初版的条目是按名词、形容词、数词、动词、副词、介词、代词的顺序编排,但其间没有分隔的标志。增订本的条目,除了在*后增补连词以外,虽编排的顺序依旧,但其间用词类名标出并分隔。 本词典以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同义词为对象,对其异同进行阐述 ... |
詳情>> | |
![]() ![]() |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研究
『简体书』 作者:李春晓 著 出版:人民出版社 日期:2018-09-01 《研究》全面考察马氏著作,仔细阐述马氏的理论精髓,以历时和共时的比较作为思辨的支点,即除考察个人见解前后之自我更新外,还与其他学者同类研究的主要观点对照研究,议论得失,不掩所长,不讳所短,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作者试图把马氏置于新旧更替的大背景下,全面分析马氏六书学方面所取得的具体成就,并探讨他在历史上所作出的突出贡 ... |
詳情>> | |
![]() ![]() |
《汉语大字典》疏证札记
『简体书』 作者: 出版:山东大学出版社 日期: ... |
詳情>> | |
![]() ![]() |
简帛《诗论》《五行》疏证
『简体书』 作者:常森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9-09-01 《简帛疏证》书将《诗论》《五行》两部新时期出土的先秦重要儒家文献并举考察,通过对《诗论》《五行》释文的全面校订和全新注解,提供较为可靠的文字释读成果,揭示《诗论》《五行》这两种简帛文献在内容上的关联性,集中呈现了孔子及其后人的学术思想和诗学理论的发展路径,为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先秦儒家学说及其文艺观提供了参照。《诗论》和 ... |
詳情>> | |
![]() ![]() |
三苏文(学生国学丛书新编)
『简体书』 作者:董婧宸 出版:商务印书馆 日期:2019-01-01 《三苏文》,卷帙浩繁,未易探讨。自来选本,去取每多未当。本编于嘉佑东坡栾城三集中,择其中神理超妙,辞藻英发,格高而味醇者,共四十篇,汇为一册。《三苏文》,明清以来,向无注释。今所选之文,附以音释,俾初学易于诵读。本编所录,先后次第,皆依本集。原集选本,字句间有不一,本编荟萃诸刊而参证之,务求其精当。卷首录《宋史》本传, ... |
詳情>> | |
![]() ![]() |
国故论衡(蓬莱阁典藏系列)
『简体书』 作者:章太炎 撰,陈平原 导读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日期:2019-05-01 本书选入其中后期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国学讲演之记录。全书严谨大方,足可窥见国学总体概貌之一斑,乃是国学爱好者、研究者*指引之书。 ... |
詳情>> | |
![]() ![]() |
百年国学经典选刊-章太炎国学论著二种
『简体书』 作者:章太炎 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4-12-01 本书系“百年国学经典选刊”丛书之一种,收录章太炎先生国学论著二种:《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 《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6月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由现代著名学者曹聚仁整理成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究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 ... |
詳情>> | |
![]() ![]() |
本经疏证 【本草经典论著十人书】
『简体书』 作者:邹澍 撰,张金鑫 点校 出版:学苑出版社 日期:2016-08-01 《本经疏证》是在清初名医刘潜江《本草述》一书基础上加以阐释发挥而成的,全文以《神农本草经》为经,以《名医别录》《唐本》《图经》为纬,兼取《伤寒》《金匮》《千金》《外台》等古方,互相印证,逐味详释,以《本经》原文分析古方的应用,以经方药物配伍理论注疏《本经》的内容,其间或以自己的临床经验加以佐证,间有不能解者,未敢点竄, ... |
詳情>> | |
如果未能搜尋到意向中的書籍,可以參看:“找書說明” 或 “尋書登記服務”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megBook.com.hk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