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在 大書城
以“
精确
模式”搜“
李邻峰 中华中医药学会 李鄰峰 中華中醫
”共有
90
结果: |
同時支援繁體 / 正體 / 简体字輸入搜索 |
![]() ![]() |
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钞本丛刊:素问纠略
『简体书』 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出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日期:2019-01-01 《素问纠略》为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抄本丛刊之一种,丛刊遴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所藏珍稀中医古籍稿抄本原貌影印而成。本书底本为元朱震亨纂、明周木校正、清钱俦校注《素问纠略》一卷,为清代抄本,有极高的文献及文物价值。 ... |
詳情>> | |
![]() ![]() |
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钞本丛刊:黄永念集女科医书三种
『简体书』 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出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日期:2019-01-01 《秘传验效女科选录》为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抄本丛刊之一种,丛刊遴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所藏珍稀中医古籍稿抄本原貌影印而成。本书底本为清黄永念所辑《秘传验效女科选录》一册,为清代抄本,有极高的文献及文物价值。 ... |
詳情>> | |
![]() ![]() |
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钞本丛刊:眼科外科靈方
『简体书』 作者: 出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日期:2019-01-01 ... |
詳情>> | |
![]() ![]() |
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钞本丛刊:神农本草经徐陈注合纂
『简体书』 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出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日期:2019-01-01 《神农本草经徐陈注合纂》为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抄本丛刊之一种,丛刊遴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所藏珍稀中医古籍稿抄本原貌影印而成。本书底本为佚名撰《神农本草经徐陈注合纂》不分卷,为清代抄本,有极高的文献及文物价值。 ... |
詳情>> | |
![]() ![]() |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史
『简体书』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 编 出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日期:2013-10-01 马融主编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史》分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历届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历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各省、市、自治区中医儿科学会的情况,以及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通过对历届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等个人基本情况和学术成就的介绍,不仅 ... |
詳情>> | |
![]() ![]() |
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钞本丛刊:黃壽南抄輯醫書十六種
『简体书』 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出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日期:2019-01-01 《伤寒纂要》为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抄本丛刊之一种,丛刊遴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所藏珍稀中医古籍稿抄本原貌影印而成。本书底本为清叶天士著,叶桂集《伤寒纂要》不分卷,为清代光绪年间抄本,有极高的文献及文物价值。 ... |
詳情>> | |
![]() ![]() |
岐黄杏林——中华中医文化大观
『简体书』 作者:王明贺 出版:中原农民出版社 日期:2015-05-01 ... |
詳情>> | |
![]() ![]() |
中国中医药学科史
『简体书』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日期:2014-08-01 中医药学科史是对中医药学科孕育、创立及发展全过程的概括。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第一篇为“古代中医药学科的形成”,研究时段为上古至1840年,正文共五章,附论一章。第二篇“近代中医药学科的构建”,研究时段为1840年至1949年,共五章,首先探讨了中医药学科构建的社会文化背景、接着着重论述了中医药 ... |
詳情>> | |
![]() ![]() |
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
『简体书』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会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日期:2013-09-01 本指南以寻常型银屑病白庀成年患者的中医药治疗为主要内容,在以往寻常型银屑病的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研究质量相对较高的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系统综述和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严格的质量评价,并对质量偏低的文献进行了文献降级处理。从现有的证据中甄选出相对较为可靠的证据,推荐临床有效且安全、可行的中医 ... |
詳情>> | |
![]() ![]() |
糖尿病防治必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家主编,最实用的糖尿病
『简体书』 作者:景录先 出版:中国妇女出版社 日期:2013-06-01 随着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不台理膳食的摄入,竞争压力的加大,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在急剧猛增,危害巨大,且没有限治的办法,但是它还属于可防、可治之病。只要大力开展糖尿病教育,加强传防治糖尿病知识的力度,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把糖尿病带给人类的灾难 ... |
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