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在 大書城
以“
全文
模式”搜“
[德]康德 著,李秋零 编 译
”共有
987
结果: |
同時支援繁體 / 正體 / 简体字輸入搜索 |
![]() ![]() |
康德统觉理论研究
『简体书』 作者: 出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日期: ... |
詳情>> | |
![]() ![]() |
康德、义务与道德价值
『简体书』 作者:Philip Stratton-Lake,钟世文 出版:商务印书馆 日期:2023-12-01 ... |
詳情>> | |
![]() ![]() |
康德著作全集(注释本)第5卷 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简体书』 作者:李秋零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9-10-01 本卷收入了康德三大批判中的两部:《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考察了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判断力批判》除序言和导言 ... |
詳情>> | |
![]() ![]() |
康德著作全集(注释本) 第1卷 前批判时期著作Ⅰ(1747-1756)
『简体书』 作者:李秋零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9-10-01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以“三大批判”为主体的庞大而完整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给哲学界带来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哥白尼革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通称“ ... |
詳情>> | |
![]() ![]() |
康德著作全集(注释本)第2卷 前批判时期著作Ⅱ(1757-1777)
『简体书』 作者:李秋零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9-10-01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以“三大批判”为主体的庞大而完整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给哲学界带来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哥白尼革命”。《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通称“科学院版”)为底本,全部直接从 ... |
詳情>> | |
![]() ![]() |
人文与社会译丛:康德与现代政治哲学
『简体书』 作者:卡特琳·弗利克舒 著,徐向东 译 出版:江苏译林出版社 日期:2024-04-01 在《康德与现代政治哲学》中,卡特琳·弗利克舒探讨了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当代政治哲学的主要议题和问题的相关性。她提出并论证了两个主要观点:康德的法权哲学认可形而上学在政治思想中的作用,这与当今该领域对形而上学的普遍敌视态度截然不同;康德关于政治义务的论述从一开始就是世界性的,优先考虑的是全球而非国内背景。 ... |
詳情>> | |
![]() ![]() |
康德教育哲学研究——基于“方法论”内容的阐释
『简体书』 作者:陈得军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日期:2024-03-01 康德哲学和教育理论分别是现代哲学的基础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源头。但是,由于二者论述的重点和风格各不相同,所以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仍然是学术界讨论至今的一个问题。康德有一部他的学生整理出版的《论教育学》,但是他的教育哲学蕴含在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之中而不限于单行本的《论教育学》。本书不揣浅陋,立足于康德哲学文本 ... |
詳情>> | |
![]() ![]() |
知识与道德的二重奏:康德心灵哲学研究
『简体书』 作者:居俊 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日期:2023-10-01 本书通过查考康德的著作、信件、手稿与讲稿等材料,系统论述了康德心灵哲学的近代渊源、发展演变、理论内涵与后世效应,揭示其心灵观在知识与道德两个维度上的融合。由此,本书既从哲学史的发展角度描绘出其心灵观结合理性与经验的过程,也通过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互动勾勒出其心灵观在认识论与道德哲学中的关键作用,进而 ... |
詳情>> | |
![]() ![]() |
康德的实践哲学
『简体书』 作者:[德]H.F.克勒梅 出版:东方出版中心 日期:2022-07-01 本书围绕着康德哲学中的“约束性”(Verbindlichkeit)概念,针对“道德的约束性何以可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其内容涉及康德的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理论哲学和人类学。作者以道德约束性问题在哲学史中的演化为线索,考察了康德“自律原则”的历史背景和语境,突出了康德讨论道德约束性时的问题意识以及独创 ... |
詳情>> | |
![]() ![]() |
康德入门 | 象形文字
『简体书』 作者:[德]赫伯特·施耐德巴赫 著,姜勇君 译 出版:东方出版中心 日期:2025-09-01 自1781年《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以来,康德就一直是历代哲学家试图超越的对象。然而,在康德逝世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为何他的作品却依然被阅读?《康德入门》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将这位哲人关于科学、自由、审美的核心问题一一剖析,呈现出康德哲学如何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理性、法治与多元共存的基础框架,从而成为一名现代的 ... |
詳情>> | |
![]() ![]() |
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
『简体书』 作者:黄裕生 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日期:2023-09-01 本书通过对康德哲学的重新阐释,不仅探讨了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如何在西方古典哲学中得到融通与统一,而且在存在论层面深入讨论了真理与自由这两个最核心的哲学问题的本质关联,从而为理解近现代社会的合法性根据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解释框架。 ... |
詳情>> | |
![]() ![]() |
康德美德理论研究
『简体书』 作者:董滨宇 著 出版:人民出版社 日期:2021-02-01 本选题着眼于康德伦理学中的一个较新领域——美德理论展开研究,指出美德理论在其伦理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一点却一直为国内外研究者们所长期忽略。随着20世纪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兴起,研究者们才开始逐渐注意到康德的伦理学其实蕴涵着丰富的美德学说。本书对康德的美德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当代美德伦理 ... |
詳情>> | |
![]() ![]() |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上、下)(平)
『简体书』 作者: 出版:人民出版社 日期: ... |
詳情>> | |
![]() ![]() |
海德格尔《康德的存在论题》释义
『简体书』 作者: 出版:贵州大学出版社 日期: ... |
詳情>> | |
![]() ![]() |
康德美学文集(注释版)
『简体书』 作者:【德】康德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6-09-01 本书收入康德关于美学的全部相关著述,含《判断力批判》、《关于美感和崇高感的考察》等著述和相关著作摘编,书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 ... |
詳情>> | |
![]() ![]() |
康德认识论文集(注释版)
『简体书』 作者:【德】康德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6-08-01 本书收入康德认识论全部相关著述,含《纯粹理性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逻辑学》等著作和《形而上学认识各首要原则的新说明》、《论认识能力》等文章、论著摘编,书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 ... |
詳情>> | |
![]() ![]() |
康德道德哲学文集(注释版)
『简体书』 作者:【德】康德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6-08-01 本书收入康德道德哲学全部相关著述,含《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实践理性批判》、《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道德形而上学》等著作和《试对乐观主义作若干考察》、《论人身上崇高和美的品性》等文章、论著摘编,书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 ... |
詳情>> | |
![]() ![]() |
康德自然哲学文集(注释版)
『简体书』 作者:【德】康德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6-08-01 本书收入康德自然哲学全部相关著述,含《关于活力的真正测算的思想》、《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自然地理学》等著作和《地球是否已经衰老》、《地震的原因》、《物理单子论》等文章、论著摘编,书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 ... |
詳情>> | |
![]() ![]() |
康德人类学文集(注释版)
『简体书』 作者:【德】康德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6-08-01 本书收入康德人类学全部相关著述,含《实用人类学》、《试论大脑的疾病》、《论人的不同种族》、《人的种族的概念规定》等著述和相关著作摘编,书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 ... |
詳情>> | |
![]() ![]() |
康德著作全集(注释本) 第6卷 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 道德形而上学
『简体书』 作者:李秋零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9-10-01 本卷包括康德两部重要著作:《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和《道德形而上学》。前者集中论述了善恶原则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上帝的意义;后者分别分析了法权论和德性论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 ... |
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