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在 大書城
以“
全文
模式”搜“
[东晋] 王羲之,杨汉卿 著
”共有
2137
结果: |
同時支援繁體 / 正體 / 简体字輸入搜索 |
![]() ![]() |
72幅名画读懂中国 东晋—北宋
『简体书』 作者:慕容引刀 著 出版: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日期:2021-08-01 “刀爸有画说”系列共6册,作者以艺术研究者的身份,用一种生动活泼的讲述风格,向小读者讲述了东西方世界艺术家和世界名画背后的文史故事,带小读者走进艺术之旅,体会中国和世界艺术之美。本册所讲画家朝代为东晋-北宋。 ... |
詳情>> | |
![]() ![]() |
君臣共天下:一本书读懂东晋门阀
『简体书』 作者:关河五十州 著 出版:团结出版社 日期:2025-08-01 本书为中国古代历史通俗读物,主题是西晋灭亡和东晋建立的这段历史。 西晋末年,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戏拉开帷幕。由于政治斗争的漩涡、民族冲突的硝烟以及自然灾害的洗礼,西晋政权风雨飘摇,社会动荡不安。在这股历史的洪流中,西晋皇族与士族精英选择南迁,寻找新的生存土壤。公元317年,司马睿在江南的建康( ... |
詳情>> | |
![]() ![]() |
中国历史大地图:东晋 李不白 著有透过地理看历史系列
『简体书』 作者:李不白 出版:人民交通出版社 日期:2025-06-01 中国是个喜欢记录历史的国家,我们的文化离不开历史,要了解我们的文化,读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课。中国人常讲:“文以载道。”这个道,是治国之道,要了解治国之道不可不读史。以此而言,读书更要读史。但通常我们读史,困于没有地图作为参考,古人云:左图右史。地图是读史不可或缺的工具,地理历史相结合更能起到事半功 ... |
詳情>> | |
![]() ![]() |
王羲之兰亭序帖技法精讲(竖排)
『简体书』 作者:王羲之,故宫博物院 出版:紫禁城出版社 日期:2009-04-01 《王羲之兰亭序帖技法精讲竖排》讲述了:本套技法精讲系列丛书第一辑,是本社针对二○○八年首次出版的五十册《故宫珍藏历代名家墨迹》而特别策划的深度学习与研究名家书法的技法类图书。精选五十册中古代书法大师王羲之、米芾、赵孟頫等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针对性地聘请对大师作品有专门研究的书法家根据自己多年的临 ... |
詳情>> | |
![]() ![]() |
严复临王羲之法帖(严复翰墨辑珍丛书)
『简体书』 作者:郑志宇主编 陈灿峰副主编 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 日期:2024-01-01 本书辑录严复临东晋王羲之及王氏一门书家法帖六种,包括《兰亭序》一组三件、《十七帖》一组四件,《秋月帖?都下帖》《万岁通天帖》《官奴帖》《鼎帖》等,前有《京兆丛书》总序一篇、专业介绍点评文章一篇。 ... |
詳情>> | |
![]() ![]() |
王羲之行书法帖
『简体书』 作者:中国通信工业协会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日期:2020-06-01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历任秘书郎、长史、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并曾为右军将军,因此被后人称为王右军。王羲之对传统书法进行了创新,将有隶意的、质朴的书体,转变为艳美流便的新风格书体,至今已延续1700多年。王羲之的书法成 ... |
詳情>> | |
![]() ![]() |
王羲之十七帖
『简体书』 作者:历代书法碑帖导临教程 出版:金城出版社 日期:2020-10-01 鉴于草书的学习者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故*单元《王羲之十七帖》基本点画的变化及运用中只列举了例字,对点画的运笔,第二单元《王羲之十七帖》中草书符号的运用中按照《标准草书》中的对草书符号的诠释,仅释例了《王羲之十七帖》中涉及的草书符号。本书所有例字均从原帖中放大速取。 ... |
詳情>> | |
![]() ![]() |
看视频学书法——王羲之行书书法课堂
『简体书』 作者:高贯龙 编著 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日期:2023-08-01 6大专题内容、14个书法技法、58集教学视频,助力轻松学习书法。仅用一本书,即可形成对书法的基础认识,掌握笔画、结构技法,从而通过练习写出一手好字!全书通过“理论 实操”的方式,从书法的基础知识开始,由浅至深,对王羲之行书的笔画技法、偏旁部首、结构技法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并有与之对应的视频教程 ... |
詳情>> | |
![]() ![]() |
中国对联集字字帖·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
『简体书』 作者: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出版:上海书画 日期:2024-01-01 《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讲述了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学习方法的多样性选择,使“集字字帖”在当今书法学习过程中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这些具各类书体、各派书家风貌的集字帖,使学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临摹和创作的双重收获,提高书法学习的兴趣,因此“集字字帖”广受书法爱好者和教师的欢迎。 上海书画出版社 ... |
詳情>> | |
![]() ![]() |
王羲之书法集
『简体书』 作者:尹维新 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 日期:2020-09-01 书圣王羲之,以其冠绝古今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星空中*耀眼的辰星,他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许多著名的书家几乎无不深受其遗泽。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书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本书法集收 ... |
詳情>> | |
![]() ![]() |
古代墨宝甄选 王羲之兰亭序
『简体书』 作者:孔顼 著 出版:天津杨柳青画社 日期:2024-01-01 ... |
詳情>> | |
![]() ![]() |
王羲之行书集字春联
『简体书』 作者:陈钝之 出版:中国书店出版社 日期:2024-10-01 ... |
詳情>> | |
![]() ![]() |
王羲之行书集字《诗经》
『简体书』 作者:胡镇 出版:浙江古籍出版社 日期:2024-01-01 本书集书法名家赵孟頫之字,与世代传诵的唐诗相结合,让我们的青少年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内涵。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本书以集字的方式让书法爱好者、喜爱书法的青少年更加了解唐宋 ... |
詳情>> | |
![]() ![]() |
中国碑帖经典·王羲之传本墨迹
『简体书』 作者: 出版:上海书画出版社 日期: ... |
詳情>> | |
![]() ![]() |
怀素书王羲之传(新版)
『简体书』 作者:杨璐 等 出版:中国书店出版社 日期:2016-06-01 ... |
詳情>> | |
![]() ![]() |
博雅英华 古代政治与官阶制度(套装共5册):东晋门阀政治+古代官阶制度+宰相制度研究+士大夫政治+唐代科举制度
『简体书』 作者:田余庆、祝总斌、阎步克、吴宗国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日期:2022-06-01 1、《东晋门阀政治》 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政治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本书以江左几家侨性士族与司马皇权结合的历史兴衰为线索,从政治史角度对我国中 ... |
詳情>> | |
![]() ![]() |
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
『简体书』 作者:刘汝霖, 刘小枫, 陈少明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0-05-01 《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是民国学者刘汝霖继《汉晋学术编年》后完成的又一部学术编年体著作。该书时间年限从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至南陈后主祯明二年(即隋文帝开皇八年,588年),共六卷。书中将各项学术事件,分志于各年之内,后附出处、考证,注明史料出处,考证学者身世:又有附录一项,载各种图表,说明学者 ... |
詳情>> | |
![]() ![]() |
中古书学系年/东晋 南北朝 隋朝卷
『简体书』 作者:王强 出版:中国文联出版社 日期:2021-08-01 中古书学系年是一部史料编纂式的书,而非“书学编年史”,记载两晋至南北朝期间的书学史事、人物及代表作品,全书以年为纲,以人为目,总述其生平事迹、书学成就及后世评价,侧重史料的排列贯通,不专究史料的断代与渊源流变的探讨,而非史书,是史书的基础和准备。本书总计61万字,为研究东晋至南北朝间的书法史提供一些 ... |
詳情>> | |
![]() ![]() |
东晋十六国风云
『简体书』 作者:邙山野人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日期:2019-03-01 自西晋末年天下大乱,至北魏刘宋南北对峙,东晋十六国是三国之后又一个群雄并起的乱世。其历时130多年,也打了130多年,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是中国历*为混乱的时期。 这一时期,无数种族不同、出身各异的历史人物互争雄长,逐鹿九州;阴谋与阳谋纵横,治世与乱世更替;欲望与人性交织,华夏与夷狄竞 ... |
詳情>> | |
![]() ![]() |
东晋南朝玄学与文艺批评研究
『简体书』 作者:黎臻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期:2024-04-01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学术思想,也是士人人生及艺术趣味之根源。这一时期的文艺本体论、价值论、批评方法论和审美趣味论等都体现出玄学的深刻影响。玄学的“有无”之辨引导士人思考艺术本体问题,关注审美主体与对象在“道”的层面上的关系;关于名教与自然的讨论为士人设计了理想人格,在主客体交融的动态过程中呈现 ... |
詳情>> |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