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在 大書城
以“
全文
模式”搜“
骆经济
”共有
279
结果: |
同時支援繁體 / 正體 / 简体字輸入搜索 |
![]() ![]() |
聖經簡明字典
『简体书』 作者:严启之 出版:国际文化出版社 日期:2017-08-10 ... |
詳情>> | |
![]() ![]() |
庄子集解(子海精华编 / 王承略 聶濟冬 主编)(战国)庄周 著,(清)王先谦 撰,宁宇 校点
『简体书』 作者:[战国]庄周 著,[清]王先谦 撰,宁宇 校点 出版:凤凰出版社 日期:2020-12-01 本书系清代庄子研究的重要成果。与郭庆藩《庄子集释》相比各有侧重,而有自己的独特价值。作者王先谦是晚清著名考据学家,他认为庄子旧注已备,于是芟取众长,间下已意。采录有司马彪、郭象、宣颖、陆德明、成玄英、王念孙、郭庆藩、俞樾等前人研究庄子观点,而间下己意,提出了很多独特观点。是清代庄子研究的重要典籍。本 ... |
詳情>> | |
![]() ![]() |
「四書化」與「去四書化」:儒學經典在「近世」中日兩國的不同際遇
『简体书』 作者:董灏智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期:2018-09-01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原為中國先秦儒學典籍,唐宋儒者在應對佛道挑戰而為儒學構建本體的過程中,將學庸語孟進行了四書化,使之成為繼五經之後的又一儒學經典結構。然而,當理學及四書伴隨著中國文化傳入日本之後,江戶古學派對它們的批判、質疑、否定便紛至遝來,並解構了四書經典結構,開啟了日本的去四 ... |
詳情>> | |
![]() ![]() |
經典與校勘論叢
『简体书』 作者:劉玉才,水上雅晴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5-04-01 《經典與校勘論叢》為古籍办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項目“《十三經註疏校勘記》整理”的附屬產品。本書圍繞“古籍校勘”這一主題,收錄多位參與“《十三經註疏校勘記》整理”項目專家學者的論作,包括多位國際漢學大家,諸如池田秀三、野間文史、關口順等人的校勘學論作,對進行古籍整理和研究的專家學者來說,具有非常難得的 ... |
詳情>> | |
![]() ![]() |
《拜經日記》校注
『简体书』 作者:丁喜霞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期:2020-06-01 《拜经日记》是清代乾嘉時期的考据学家臧庸的代表作。本书以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武进臧氏拜经堂自刻本为底本,以清费念慈光绪十年1884所校清抄本、清阮元编《皇清经解》所辑本为参校本,择要吸收前贤的相关成果,对《拜经日记》进行标点、校勘和必要的注释,便于学界据以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对研究臧庸及 ... |
詳情>> | |
![]() ![]() |
重廣補校《黃帝內經靈樞》
『简体书』 作者:徐文兵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日期:2022-03-01 《黄帝内经》是存世早的中医经典,历来被视为中医学术的基石,中医学者之古籍。《黄帝内经》成书于汉代,屡经兵燹灾祸 终于保存至今,现流行版本为明顾从德本。本书作者在研究白云观三申道长传承七十多代的黄帝学派禁方书《玄隐遗密》基础上,对《黄帝内经》进行增补。本书以史崧的《灵枢》为蓝本,章节排序不变,用黑字印 ... |
詳情>> | |
![]() ![]() |
國醫典藏影印系列——黃帝內經素問
『简体书』 作者: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日期:2022-11-01 .《黄帝内经》被尊为医之始祖,为中医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必读经典。《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本次影印选用明赵府居敬堂本作为底本,力图全真还原古本概貌(附必要的勘误),可作为学习、研读之权威性参考文献。 ... |
詳情>> | |
![]() ![]() |
國醫典藏影印系列——黃帝內經靈樞
『简体书』 作者: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日期:2022-11-01 《黄帝内经》被尊为医之始祖,为中医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必读经典。《灵枢》是《素问》的姊妹篇,内容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本次影印选用明赵府居敬堂本作为底本,力图全真还原古本概貌(附必要的勘误),可作为学习、研读之权威性参考文献。 ... |
詳情>> | |
![]() ![]() |
臧庸及《拜經堂文集》整理研究
『简体书』 作者:丁喜霞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期:2016-11-01 本書對臧庸及其《拜經堂文集》的整理和研究,主要分爲三個部分:研究篇、點校篇、資料篇。研究篇即《臧庸及其〈拜經堂文集〉述論》,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對現存《拜經堂文集》的版本和內容進行評介,一是依據臧庸之《拜經堂文集》和《拜經日記》、相關史籍和清人詩文集的記述,以及近現代學者的相關研究。點校篇即對《 ... |
詳情>> | |
![]() ![]() |
杭州詁經精舍课藝合集(全17册)
『简体书』 作者: 出版:学苑出版社 日期: ... |
詳情>> | |
![]() ![]() |
西狭颂(漢隸經典十種放大通臨本系列)
『简体书』 作者:钱建忠 著 出版:上海书店出版社 日期:2017-07-01 钱建忠先生师承前辈书法大家卢前,专攻汉隶、魏碑,实践与教学并重,近年出版多种硬笔字帖,发行量很大。《西狭颂》为汉隶名作,临习者极多,但目前所见之版本,大多模糊不清,尤其不便于初学者。钱建忠先生在教学过程中早已发现这一问题,因此从2014年起由《张迁碑》入手,逐步以放大通临的方式,出版一套便于教学的汉 ... |
詳情>> | |
![]() ![]() |
重廣補校《黃帝內經素問》
『简体书』 作者:徐文兵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日期:2019-11-01 《黄帝内经》是存世*早的中医经典,历来被视为中医学术的基石,中医学者必读之古籍。《黄帝内经》成书于汉代,屡经兵燹灾祸 终于保存至今,现流行版本为明顾从德本。本书作者在研究白雲觀三申道长传承七十多代的黄帝学派禁方书《玄隐遗密》基础上,对《黄帝内经》进行增补。本书以王冰的《素问》和史崧的《灵枢》为蓝本, ... |
詳情>> | |
![]() ![]() |
神农本草经 伤寒总病论 传信适用方
『简体书』 作者:"神農本草經 佚名著;李磊,李潔校. 傷寒緫病論 [宋]龐 出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日期:2016-12-01 《荆楚文库》系列丛书是省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工程,以抢救、保护、整理、出版湖北文献为宗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书是丛书中的一本,辑《神农本草经》《伤寒总病论》《传信适用方》三本中医经典,组织中医文献研究专家,选择合适的底本,进行了点校整理。《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早的中药学专著,全书三卷,载药36 ... |
詳情>> | |
![]() ![]() |
鬻子集解(子海精华编)
『简体书』 作者:[周]鬻熊 撰[唐]逄行珪 注,聶濟冬,宋艷麗,孫娟 整理 出版:凤凰出版社 日期:2018-12-01 《鬻子》,旧题鬻熊撰,今本《鬻子》简略文辞、古朴文风,偏重治世理政的道法家思想,约战国中后期诸子所作,分上下卷,共十四篇。本书在汇校汇注了前贤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对道藏本《鬻子》进行了校正,增加了新的书证注释,对前人注释不当处做了笺证。 ... |
詳情>> | |
![]() ![]() |
經史百家雜鈔(上下)
『简体书』 作者:曾国藩,孙雍长 出版:岳麓书社 日期:2009-01-01 ... |
詳情>> | |
![]() ![]() |
BCG 思維方式經典叢書
『简体书』 作者:內田和成 出版:經濟 日期: ... |
詳情>> | |
![]() ![]() |
房山石经(全三十册 共六箱)妙法蓮華經 姚秦鳩摩羅什譯 房山
『简体书』 作者:中国佛教协会 等 出版:华夏出版社 日期:2009-10-01 房山石经由隋静琬(即智苑)发起刻造。静琬继承其师慧思遗愿,自隋大业(605~617)年间开始筹划,至唐贞观十三年(639),刻完《涅盘经》后即圆寂。据考证,静琬除刻《涅盘经》外,还有贞观八年所刻《华严经》,以及嵌于雷音洞四壁的《维摩经》、《胜鬘经》等经石146块。继承静琬刻经事业的弟子可考者有所谓导 ... |
詳情>> | |
![]() ![]() |
易经 经典繁体诵读本 竖排拼音版 (經典正體誦讀)
『简体书』 作者:厦门市邵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出版:西泠印社出版社 日期:2012-01-01 ... |
詳情>> | |
![]() ![]() |
窑契與經濟合同文書(精)
『简体书』 作者:首都博物馆 出版:中华书局 日期:2014-09-01 本书是“首都博物馆藏北京地区经济史资料整理与研究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首都博物馆、门头沟区博物馆藏的200份窑契与经济合同文书,对研究中国经济史,尤其是京畿地区的经济史,提供了第一手的基础材料。全书原件影印,并有录文。本书作为上述出版项目的第一卷,得到了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文物局出版基金和首都博物 ... |
詳情>> | |
![]() ![]() |
中醫古籍整理叢書重刊-中藏經校注
『简体书』 作者:李聪甫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日期:2013-06-01 《中醫古籍整理叢書重刊:中藏經校注》又名《華氏中藏經》,舊題漢.華佗撰。《中醫古籍整理叢書重刊:中藏經校注》歷來多認為是后人偽托之作,或疑六朝人手筆,或疑華佗弟子吳普、樊阿依華氏遣意輯錄。但《中醫古籍整理叢書重刊:中藏經校注》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則是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 《中醫古籍整理叢書重刊:中藏 ... |
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