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 ||
|  HOME  新書上架  暢銷書架  好書推介  特價區  會員書架精選  月讀  2024年度TOP  分類瀏覽  雜誌  | 臺灣用戶 |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 在 大書城 
      
      以“ 
      精确
      模式”搜“ 
      唐宋 续海卿 唐宋 續海卿
      ”共有  
      615
       结果:   | 同時支援繁體 / 正體 / 简体字輸入搜索 | 
|   | 婉约词 唐宋元明清中国诗词大全李煜柳永晏殊李清照纳兰性德诗词集情感自然婉约派诗集易安居士漱玉词传中国古典诗词评论唐诗宋词 『简体书』 作者:林音等注析 出版:三秦出版社 日期:2025-06-01 ... | 詳情>> |  | 
|   | 唐宋名家词选 『简体书』 作者:龙榆生 著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日期:2017-09-01 《唐宋名家词选》,1934年12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龙榆生认为诗词之有选本, 一务须从全部作品,第二抉择其较高者。这个选本成为唐宋词选中较受欢迎的一种,为龙榆生赢得了声誉,也一定程度上奠定龙榆生在词学领域中的地位。 ... | 詳情>> |  | 
|   | 唐宋经济拾遗 『简体书』 作者:邢铁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期:2017-10-01 本书是作者的论著合集,分三部分,*部分是着重阐述唐宋时期的分家方式,对中国古代的家庭财产继承有详尽的分析;第二部分是对家学传承与唐宋时期的士族之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对家学这种特殊的家庭财产的传承对唐宋士族的延续与变迁的影响,做了富有创建性的阐释。第三部分是附录,对中小学、本科、研究生三个阶段的求学经 ... | 詳情>> |  | 
|   | 唐宋诗学论集 『简体书』 作者:谢思炜 出版:商务印书馆 日期:2003-01-01 《唐宋诗学论集》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编辑的《新清华文丛》中的一种,以“唐宋诗学”为主题,选录了作者近年来写作的学术论文19篇。文学史研究一方面以文献工作和史实考察为基础,另一方面又与思想意识形态问题密不可分。前一方面依靠材料说话,有事实管着;后一方面需要思想的理解能力,有思维逻辑管着。但正像弗罗斯特(F ... | 詳情>> |  | 
|   | 唐宋名家词选 『简体书』 作者:编选:龙榆生 出版: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日期:2018-08-01 自词兴盛以来,词选之类历朝历代多有所出。《唐宋名家词选》本是龙榆生先生在暨南大学国文系教学所用,193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历经数次重印,颇受读者喜爱。全书辑录唐、五代、宋词人四十二名家(取元代元好问一家)词作四百八十九篇,堪为习唐宋词作之捷径。1956年此书修订重版之时所选词人增至九十四家之众, ... | 詳情>> |  | 
|   | 唐宋钱币鉴赏 『简体书』 作者: 出版:西泠出版社 日期: ... | 詳情>> |  | 
|   | 实用唐宋词谱 『简体书』 作者:黄华童 等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9-03-01 在具体的观点和学术目标上,本成果不赞成传统词谱认定词调有“正体”“另一体”之说,而认为“如果承认词调的添字减字是填词中的一种正常方式,那么添减一字就不能认为是‘又一体’,这就和某一字位填词时可平可仄一样,某一字位也是可增可减的……同样的道理,韵脚、句法、读住等也是如此”。 ... | 詳情>> |  | 
|   | 唐宋词选注 『简体书』 作者:唐圭璋,潘君昭,曹济平 著 出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日期:2019-07-01 《唐宋词选注》由著*名词学家唐圭璋及其弟子潘君昭、曹济平主持选注。本书共选词四百二十九首,作者一百一十一人。其中唐五代词共八十一首,作者十九人;宋词共三百四十八首,作者九十二人。所选作家,宋词部分排列次序全部根据《全宋词》,重要作家的词作,基本上按写作年代编排,其他都按《全宋词》中的次序。词作原文除 ... | 詳情>> |  | 
|   | 唐宋词调研究 『简体书』 作者:刘尊明 出版:凤凰出版社 日期:2019-11-01 书书为作者主持的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词调为中心的唐宋词体与词史研究结项成果。词调是词体文学和词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词又是词史发展和创作鼎盛的典范代表,故而对唐宋词调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是词学研究回归词体本位的必然要求,也是促使唐宋词研究更上层楼的重要途径。本书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 | 詳情>> |  | 
|   | 注音唐宋词选 『简体书』 作者: 出版:线装书局 日期: ... | 詳情>> |  | 
|   | 唐宋古文纵论 『简体书』 作者:王永 著 出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日期:2020-04-01 唐宋古文既是对先秦两汉散文传统的传承发展,也是对同时代文人精神的书写记录,更有对金元两代文章创作产生的直接影响。 《唐宋古文纵论》采取了以纵向历程为主线、以金元时期为核心的撰写思路,围绕唐宋古文的价值研究,建立起一个贯通先秦与金元的观察视野,对其间的一些重要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多方位的探究。 ... | 詳情>> |  | 
|   | 唐宋词选释 『简体书』 作者:俞平伯 选释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日期:2020-04-01 ... | 詳情>> |  | 
|   | 童心田书唐宋名家诗词 『简体书』 作者: 出版:大象出版社 日期: ... | 詳情>> |  | 
|   | 《天圣令》与唐宋法制考论 『简体书』 作者:赵晶 著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日期:2020-05-01 《与唐宋法制考论》以法律史家的独特视角,致力于古代法律文献的产生、聚散、存量、种类、编纂、实证、解释,观照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制度等全方位生活场景。全书以《天圣令》为切入点,是一部观照唐宋变革、法学方法与法典研究的法史研究专著。 全书凡四章。*章令典篇目献疑围绕《唐六典》所载令篇是否为唐代通例、 ... | 詳情>> |  | 
|   | 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 『简体书』 作者:冯茜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日期:2020-06-01 古人如何理解礼,是礼学思想史叙述的基本视角。礼是人为创作,还是自然生成?圣人制礼的实质是制作经典,还是保存历史制度?礼如何实现教化的意义?对这些核心议题的不同探讨,构成了传统礼学演进发展的张力。 礼学发展到唐宋之际,以文本解释为主的汉唐注疏传统日渐枯竭,宋人开始在追法三代的信念下,为礼重建思想根基 ... | 詳情>> |  | 
|   | 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群体研究 『简体书』 作者:黄云鹤 著 出版:中华书局 日期:2020-07-01 本书以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共分十章,对群体规模进行量化分析,评价其总体力量;分析他们的生存状况、社会出路、社会地位、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他们与社会、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在于总结出一些内在规律和值得借鉴的经验。也从制度层面对落第群体问题进行探讨,总结科举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弥补科举研究之 ... | 詳情>> |  | 
|   | 秩序之间:唐宋法典与制度研究 『简体书』 作者:戴建国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日期:2020-08-01 本书以1999年发现于宁波天一阁的《天圣令》为研究基础,参考日本《养老令》及唐宋法律文献,探讨了现存《天圣令》的文本来源和修纂方式,并对唐代《田令》、《赋役令》、《捕亡令》、《杂令》分别了做了相关复原及研究。又以此为基础,在本书中篇部分围绕两部法律文本《庆元条法事类》、《至元杂令》探讨了唐宋律令制法 ... | 詳情>> |  | 
|   | 唐宋义兴蒋氏家族文化研究 『简体书』 作者:刘冰莉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期:2021-01-01 本书以江南望族义兴蒋氏为研究对象,在纵向上对蒋氏家族在历代的发展进行梳理,以展现蒋氏在文学创作、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点;在横向上,则把蒋氏家族置于整个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着重分析科举、婚姻、党争、交游等与家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促进,对蒋氏家族长盛不衰的深刻原因以及在文化传承中所起到的作用探本溯源。 ... | 詳情>> |  | 
|   | 唐宋词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简体书』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选注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日期:2021-01-01 著名学者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词作为文学样式之一,唐宋两代是词的创作*繁荣的时代。本书则是对唐宋时期经典词作的选注,总共选入的唐宋词312首,唐五代词56首,北宋89首,南宋167首。在作品的去取上,首先注重思想内容较好、艺术成就较高、情调基本建康的作品,并兼顾到各个流派、各种风格的代表作,使读 ... | 詳情>> |  | 
|   | 北宋的十一张面孔 唐宋历史系列 『简体书』 作者:吴铮强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日期:2021-04-01 ... | 詳情>> |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