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50.7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8.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9.8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82.9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1.2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HK$
113.9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HK$
102.4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9.3
|
編輯推薦: |
曹雪芹是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他在哪里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是谁续写的?后四十回的内容有多少违背原著旨意?掉包计是符合原著的情节吗?贾母和王熙凤支持金玉良缘吗?林黛玉和贾宝玉爱情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怎样看薛宝钗人物形象的是是非非?王熙凤人物形象有多么丰富?探春远嫁到底去了哪里?林黛玉走路应该什么样?到底有几次葬花?……《红楼梦》诞生以来有诸多争议和难解之谜,本书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做了细致分析解答,文笔流畅,形象生动。
本书是“古典新知”丛书的一种。
“古典新知”丛书介绍:
“古典新知”丛书邀请当代学术名家解说中国古代经典名著,体式不拘一格,内容深入浅出,视域更加宽广,角度更加新奇。以大家手笔写小品文章,往往更见精彩;由著名学者作自由漫谈,或许愈加活泼。希望这套丛书可以成为专业研究与大众阅读之间沟通的桥梁,为读者朋友欣赏古典名著、了解传统文化提供助益。
“古典新知”丛书书目:
三国演义的前世今生 张国风 著 亦侠亦盗说水浒 陈洪、孙勇进 著 西游三昧 张锦池 著 解味红楼:曹雪芹的旧梦与悲歌 张庆善 著 三言二拍:宋明的烟火与风情 王 昕 著 打开金瓶梅的另一种方式 詹 丹 著
|
內容簡介: |
《解味红楼:曹雪芹的旧梦与悲歌》是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张庆善先生最新的从多个角度评说《红楼梦》的学术随笔集。书中围绕几个一些《红楼梦》相关争议话题和主题进行解读,如曹雪芹是不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世和《红楼梦》的关系,又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刻画、情节设置、艺术手法等,每个主题以数篇文章进行解读。并对一些《红楼梦》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如人物结局走向、续书问题等,提出合理的推测与猜想。本书作者为《红楼梦》研究著名专家,以大家手笔撰写小品文章,相对于高头讲章或繁琐考证,文笔更加自由活泼;同时也保持一定的学术水准,使读者可以从多元角度欣赏《红楼梦》,并获得比较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
關於作者: |
张庆善,1952年生,辽宁省大连市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现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小说与《红楼梦》研究,积极参与并有效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关著作有《红楼梦中人》《话说红楼梦中人》《燕园话红楼之红楼梦中人》《漫说红楼》《惠新集:红学文稿选编》《西游记(校点注释)》《非遗碎墨—张庆善非遗保护文集》等。
|
目錄:
|
目录
曹雪芹的 “秦淮旧梦”与“燕市悲歌”
为曹雪芹正名
《红楼梦》:曹雪芹的“乡愁”
蒜市口十七间半:这里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地方
曹雪芹、《红楼梦》与张家湾
不能把“曹雪芹传说”当成“曹雪芹传”
香山正白旗39号旗下老屋里的“题壁诗”
与曹雪芹毫无关系
高鹗与《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
“红学”“曹学”不该分家
传神文笔梦中人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宝黛爱情的心路历程及其悲剧
不是冤家不聚头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赏析
是是非非说宝钗
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怎样看探春对待赵姨娘的态度
探春远嫁猜想
宝玉“第一个得用的”人
于细节处见精彩
《红楼梦》色彩描写的文化意蕴
——从贾宝玉“爱红”的“毛病”谈起
“摇摇”与“摇摇摆摆”
——林黛玉走路应该什么样
这“芙蓉”不是那“芙蓉”
这“香袋”不是那“春囊”
三次葬花
漫谈大观园
附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红楼梦》
——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七十周年之际
《红楼梦》校注组始末
|
內容試閱:
|
为曹雪芹正名
《红楼梦》作者是谁?当然是曹雪芹,至于曹雪芹是谁的儿子,是曹颙的儿子,还是曹的儿子,至今人们无法确定,因为缺少直接的文献依据。我个人则比较倾向于他是曹的儿子。
为什么说他不可能是曹颙的儿子呢?
(一)康熙五十四年(1715)初曹颙去世,康熙皇帝为了照顾曹寅一家的生活,就让曹寅弟弟的儿子曹过继为子,继任江宁织造职务。曹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在给皇帝的《江宁织造曹代母陈情折》中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由此,有学者推断曹雪芹就是曹颙的遗腹子,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但问题是马氏要生的孩子是男孩女孩,谁也不知道。就是男孩也极可能是曹天佑,在《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曹颙名下有曹天佑,是州同,而目前没有任何文献资料能证明曹雪芹当过官,从他的人生阅历看,从他在右翼宗学的情景看,不像是当过“州同”的人。
(二)如果曹雪芹是曹颙的“遗腹子”,那么他的母亲就是马氏,而《红楼梦》里恰恰有一个坏透顶的马道婆。如果曹雪芹是马氏的儿子,他怎么会写一个姓马的道婆呢?姓什么不行,偏偏姓马?这是不可能的。
(三)从脂砚斋批语看,作者曹雪芹是有“严父”的。《红楼梦》一开头说过“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本书征引《红楼梦》正文,依据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梦楼研究所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第四版,后文不再一一标明),民间也有作者有“严父”的传说。
由此我推断曹雪芹不可能是曹颙的儿子,他的父亲是曹,极有可能就是畸笏叟。当然这是“大胆假设”,目前还拿不出直接的文献依据,谨供大家进一步讨论参考。
我们说《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可这些年来,否定曹雪芹著作权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越说越玄,不仅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了,甚至连曹雪芹这个人都不存在了。令中国人民感到无比骄傲的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竟是一个“化名”,是一个虚构的小说人物,这真够得上“石破天惊”了!当然这一切都是“荒唐言”,是无根之谈,任何人都不可能剥夺曹雪芹的著作权。
......
“掉包计”符合《红楼梦》原著旨意吗?
我们知道宝黛爱情最后是悲剧结束,现在的《红楼梦》九十七回回目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第九十八回就有“苦绛珠魂归离恨天”,黛玉在这一回死去,而黛玉死的时间,正是宝玉娶宝钗的时辰。这就是王熙凤的“掉包计”,让宝钗顶着黛玉的名义与宝玉成婚。由于宝玉已经是疯癫了,所以“掉包计”得以完成。
现在我们已知,《红楼梦》后四十回并不是曹雪芹写的,而是他人续书,人们一般认为“掉包计”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根据脂砚斋批语和前八十回透露的种种线索,一般认为应该是黛玉为宝玉泪尽而逝,然后才有宝玉与宝钗的结合。但宝玉心中永远爱的是林黛玉,任何人也取代不了黛玉在宝玉心中的地位。所以,尽管宝玉与宝钗结了婚,但结果却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有人认为,后四十回中“掉包计”揭露出封建统治者的残忍,而“黛死钗嫁”同时发生,情节似乎很感人。但我要告诉各位,这看起来很感人的情节,其实是极不合理。因为在前八十回中最支持木石前盟的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贾母,一个是紫鹃。王熙凤怎么会出“掉包计”的馊主意呢?最爱宝玉黛玉的贾母怎么能忍心把自己的外孙女害死呢?而薛宝钗怎么会在黛玉还没死时就答应冒名顶替去跟贾宝玉结婚呢?黛玉临死时说“宝玉,宝玉,你好……”怎么能让黛玉怀着对宝玉的怨恨死去呢?这也不合“还泪”的安排。
王熙凤是看着贾母的眼色行事的,而贾母对黛玉感情之深,是对薛宝钗之情不能比的。贾母的态度在前八十回也是明明白白的,不容怀疑。
虽然贾母从没有明说一句支持木石前盟,但态度是很鲜明的,阖府都清楚。第二十九回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贾母回答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她拒绝张道士给宝玉提亲的事,不是简单拒绝,而是一次表态,是对金玉姻缘的否定。因为薛家是有钱的,贾母偏偏说“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言外之意,是清清楚楚的。如果再联系本回后贾母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她属意谁,不用再说了。还有薛宝琴来了,贾母流露出给宝玉说亲的意思,其实也是老太太的一次表态。明明身边现成有一个姓薛的姑娘,还有金锁,和尚说了要找有玉的配,为什么贾母从来不表态呢?不表态其实就是表态。另外,第五十七回紫鹃对黛玉说:“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第六十六回兴儿说:“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看来阖府上下,连丫鬟小厮都知道贾母的态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