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9.4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102.4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4.4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9.8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38.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7.7
《
耕读史
》
售價:HK$
112.7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HK$
124.2
|
內容簡介: |
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以党章为根本的党内法规体系已经形成,党内法治建设基本上实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新时期党中央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对于积极推进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的重大决策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对党内法规理论研究提出了诸多重大时代课题。党内法规研究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本书立足于党内法规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对党内法规的概念和效力、党内法规与法律的关系、党内法规体系概念、党内法规制定技术、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党对中国社会正义的创新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索,形成了周延合理的理论论证,对于党内法规学科基础理论的建设发展和依规治党实践的推进,都具有较强的启示价值。
|
目錄:
|
第一章 党内法规的本体与特征 / 001
第一节 党内法规的概念、范围与效力等级 / 001
一、关于“党规”名称的理解 / 002
二、党规的概念与范围 / 004
三、党规的形式与其效力等级 / 015
四、党规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 019
五、基于法治原则的党规之治 / 023
第二节 比较视野下党内法规特征的多元向度 / 024
一、党内法规以“党性”为其根本特征 / 025
二、党内法规的形式规范性特征 / 028
三、党内法规规范事项与效力范围的特定性 / 036
四、党内法规保障机制的多重性 / 042
五、通过良规达致善治 / 049
第三节 党内法规体系概念的反思与建设性重构 / 050
一、为什么要反思并重构“党内法规体系”的概念 / 051
二、对当前党内法规体系构造主要观点的审思 / 060
三、建设价值理性与形式理性相统一的党内法规体系 / 070
四、建构党内法规体系研究的“党规科学” / 078
第四节 党内法规的形式规范性及其创造性转化 / 080
一、引言:党内法规概念再界定 / 080
二、作为法治体系组成部分的党内法规须具备形式规范性 / 082
三、党内法规自身应成为统一合理的规范体系 / 085
四、党内法规形式结构的规范性分析 / 089
五、党内法规形式规范性的创造性转化 / 093
六、建设引领新时代价值的党内法规 / 098
第二章 党内法规与法治秩序建构 / 100
第一节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基本界限与职能分工 / 100
一、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疑难问题 / 101
二、党规与国法的基本界限 / 104
三、党规与国法的职能分工 / 120
四、正确处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原则、策略和方法 / 131
五、建设党规国法相容共存的法治规范体系 / 137
第二节 从法律体系完善到法治体系建构 / 138
一、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历史性跨越 / 138
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图景与基本内涵 / 141
三、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根据与基本架构 / 145
四、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性原则与实现机制 / 149
五、法治道路选择与制度自信 / 153
第三节 党内法规与地方性法规衔接协调的制定技术路径 / 154
一、地方立法和党内法规制定技术内涵的界定 / 154
二、地方立法与党内法规制定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164
三、党内法规与地方立法衔接协调的制定技术规范 / 177
四、党内法规与地方立法衔接的主要技术问题处理 / 192
五、党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技术衔接的意义 / 199
第三章 党的领导与社会正义 / 201
第一节 执政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政治认同结构 / 201
一、执政党政治认同评价问题及其基本构成 / 201
二、执政党领导法治建设主体资格的合法性 / 208
三、执政党领导法治建设行为合法性指数分析 / 212
四、合法性是执政党建设的生命线 / 221
第二节 百年法治进程的基本逻辑与执政党角色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依法治国”方略提出24周年 / 222
一、近代中国法治进程的基本逻辑与执政党使命 / 223
二、“法治国家”的规范性基础及其必然性 / 236
三、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执政党理性基础 / 243
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法治中国” / 252
参考文献 / 254
后 记 / 2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