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三国君主与权臣的博弈:详解三国君主与权臣博弈,一本书读懂魏蜀吴执刀人!

書城自編碼: 396489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孙晟
國際書號(ISBN): 9787201200255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8.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7.9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9.7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71.8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9.4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102.4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102.4
吕著中国通史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4.4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204.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00.0
《图像里的古埃及(全套5本):发明、艺术、王朝、神灵、生活》
+

HK$ 231.0
《黄同学漫画二战史 全4册》
+

HK$ 107.4
《哈布斯堡王朝(以24场联姻征服18个国家,靠血脉相承称霸欧洲》
+

HK$ 286.4
《趣说中国史·五部曲》
+

HK$ 68.9
《古代人的衣食住行2 古人怎么上班、买房、过夜生活?一本书满足》
+

HK$ 66.7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
編輯推薦:
曹操与司马懿为何不称帝?
诸葛亮忠于刘备还是汉朝?
叛将姜维为什么一叛再叛?
东吴孙权为何没有存在感?
周瑜陆逊诸葛亮有何区别?
曹操用人真的重才不重德?
刘备在世最倚重谋臣是谁?
白帝托孤让孔明取代刘禅?
诸葛亮废李严是徇私报复?
降将姜维因何接孔明的班?
陆逊为何入仇人孙权幕府?
吕蒙因何建议击杀关云长?
…………

一部《三国志》《三国演义》写不尽的博弈与权谋
內容簡介:
中国历史在三国时代走到了十字路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三家势力代表了当时天下大势的三种走向,但曹操、刘备、孙权都不是左右天下走势的人,真正左右天下的是他们身后的三国执刀人。
执刀人是指执掌蜀国诸葛亮、姜维,执掌魏国曹氏宗族和司马氏祖孙三代四人,执掌吴国周瑜、陆逊、诸葛恪、孙峻等人,他们指点江山、出将入相、成为时代的执刀人,历史的掌舵者。
这本书就是讲的这些刘曹孙三家势力背后真正掌控者的故事。
本书分为三卷,主要内容是介绍魏蜀吴三种执刀人分别代表了历史的三条道路。
蜀汉的理想主义路线。这条路线实际上军阀对抗、拒绝门阀的斗争史。蜀汉政权从官制到状态都像极了西汉政权的浓缩版。诸葛亮、姜维作为帝国执刀人都握有绝对权力。但是他们作为执刀人没有动过夺取君位的心思,反而与当地的门阀贵族决裂斗争,导致蜀国政权不稳,最终灭亡。但是蜀国执刀人复兴西汉制度的理想主义却在精神上战胜了所有对手。他们的理想主义路线在唐宋复活,历经元明清的演义成为中华民族千秋忠义的楷模,变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卷主要介绍这蜀国执刀人的军阀理想主义路线与门阀贵族的斗争,以及这种思想路线让他们做出的人生选择,并分析这种理想主义路线在日后复活的原因。
曹魏的现实主义路线。这条路线实际上是曹魏政权从军阀政权向门阀政权的过渡过程。曹操和曹魏宗室是汉末动乱中异军突起的军阀,以曹操为首第一代成为东汉王朝最后的执刀人,以曹丕为首的第二代完成篡汉,围绕在他身边的第一代遗老夏侯惇、曹仁、曹洪,第二代精英曹真、曹休、夏侯尚成为曹魏帝国最初的执刀人。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军阀们的后代逐渐蜕化,以司马懿为首的门阀李代桃僵成长为曹魏政权的执刀人。于是曹魏帝国,前有曹丕篡汉的榜样,后有司马家族的依样画葫芦。现实主义的争斗就是赤裸裸的权力斗争。本卷就是要详细介绍曹魏帝国内部执刀人交替的历史过程,看看这种极端利己现实主义者如何最终把中华民族带入灾难之中。
东吴的调和主义路线。这条路线最为奇特。故事开始时,九江郡顶级门阀周瑜与天下闻名的军阀孙坚之子孙策的合作,奠定了东吴政权的基础。其后由军阀政权向门阀政权过渡就成为东吴的主流需求,出生吴郡顶级门阀的陆逊成为东吴上游军事统帅逐渐成为帝国执刀人。但是这个过渡并不是平稳的,军阀出生的孙氏家族和江东门阀的斗争贯穿了整个东吴帝国时代,导致东吴政权内部的杀戮异常残酷,最终耗尽了实力。但是这种军事统帅和皇帝之间的斗争状态却遗传到了几十年后的东晋王朝,成为六朝的主流。
關於作者:
孙晟,火箭军指挥学院政治工作系副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火箭军教学标兵、“四有”优秀文职人员。长期从事党史和战争史教学研究工作,担任全军重点课题编纂工作课题组组长、参与国家级清史编纂课题等13项课题研究工作。出版《永乐大帝:朱棣传》(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持重有谋:徐达传》(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再继大明200年:于谦传》(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世界航母海战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等专著8部。发表各类文章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多篇论文获火箭军及各类军队奖项。
目錄
曹魏篇
曹操的遗产 / 003
曹丕的背离 / 008
南征 / 015
曹叡的辅臣 / 021
司马懿出山 / 026
浮华令 / 031
曹叡忍死 / 037
曹爽秉政 / 043
高平陵之变 / 050
淮南三叛(上) / 058
淮南三叛(下) / 067
司马昭之心 / 072
廉价的统一,无穷的后患 / 078
诸葛亮篇
卧龙 / 085
隆中对(上) / 089
隆中对(下) / 094
走当阳(上) / 098
走当阳(下) / 102
战赤壁(上) / 107
战赤壁(下) / 112
借荆州 / 118
取益州 / 124
白帝城 / 128
渡泸水 / 132
出师表(上) / 137
出师表(下) / 141
屯汉中 / 145
战街亭 / 149
斩马谡 / 154
败曹真 / 157
败司马 / 161
废李严 / 167
五丈原 / 172
姜维篇
天水麒麟儿 / 180
麒麟归卧龙 / 183
虎步中军将 / 187
遗志继承人 / 191
汉中拒曹爽 / 197
鏖兵战陇西 / 202
费祎与陈袛 / 206
陇西败陈泰 / 211
蜀汉大将军 / 217
掣肘与制衡 / 224
命运大决战 / 228
勠力回天难 / 233
东吴篇
结义孙策 / 241
辅弼孙权 / 247
共建班底 / 252
讨伐黄祖 / 256
庙算赤壁 / 262
江陵攻略 / 267
鲁肃与吕蒙 / 272
大都督陆逊 / 278
吕蒙的决断 / 284
七百里连营 / 287
火烧夷陵 / 292
孙权称帝 / 297
二宫之变 / 302
无尽的杀戮 / 307
金陵王气黯然收 / 313
內容試閱
引 子
皇帝、门阀与军阀谁为“执刀人”?
第一个问题,何为执刀人?执刀人可以被看作掌权人、当权派或者手握权柄的人。按照这个定义,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执刀人”无疑是皇帝。
皇帝之所以成为“执刀人”,理论上是因为董仲舒改造的儒学给皇权加上的
一层神圣外衣。可惜到了魏晋南北朝皇帝的权威一下子跌到了谷底,这一时期的所有末代皇帝甚至变成了待宰羔羊。
开始这种转变是在三国时代,因为三国时代的皇帝基本都不是执刀人。魏国曹丕、曹叡之后,大权旁落,最后被司马懿的子孙取代。吴国甚至在孙权时代权力就开始被士族蚕食,内部反复绞杀争夺。最有意思的是蜀国刘备亲手把刀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把刀还给了刘禅。然而刘禅不要刀,反而把刀给了蒋琬、费祎、陈衹、姜维等人,仿佛政权这把刀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这样看来三国执刀人就代表了三种典型范例:一种是权臣干掉君主成功上位——魏国执刀人司马氏是后世弑君篡位、唯我独尊现实主义者的典范;另一种是权臣和君主两败俱伤——吴国执刀人之间相互屠杀就是短视主义者的典范;最后一种是权臣为君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国执刀人诸葛亮、姜维等则成为救世济民理想主义者的典范。
要搞清楚这三类执刀人却需要从东汉说起。
东汉刘秀借助豪门士族之财力,幽燕军阀之战力,凭借自己大汉皇族的血统,15 年之内一举取得天下。但东汉的天下到底谁当家,谁为执掌天下权柄的“执刀人”,却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与起自草莽的汉高祖刘邦不同,光武帝刘秀出自豪门。他手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也大多出自南阳豪族。用现代的管理模式来看东汉的权力架构,董事长(皇帝)看似位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但是这个董事长持股比例不够,需要很多大股东(开国功臣、地方豪强)的支持。比如,开国皇帝刘秀为了获得问鼎中原的军事力量,就必须抛弃心目中的女神阴丽华,去娶有 10 万铁骑作为嫁妆的郭圣通。于是董事长(皇帝)通过联姻,把大股东中的一个变为自己的同盟者——外戚。到了后来,董事长为了限制这个大股东(外戚)的权力,开始启用没有资格进入董事会的代理人(宦官),打压大股东(外戚)。可惜的是,一个大股东被打压下去,另一个大股东又站了起来。于是东汉就在这样的不断折腾中陷入外戚与宦官交替掌权的状态。
当然,导致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可能是东汉王朝的皇帝保健工作是历代大一统王朝之中做得最差的。除了开国皇帝刘秀享年 62 岁之外,汉明帝刘庄 48 岁,算是相对正常,紧接着汉章帝刘炟 32 岁,汉和帝刘肇 27 岁,虽然都是英年早逝,但是在位时间也都有 10 多年,不算太差。
第五任皇帝汉殇帝刘隆创下一个纪录——大一统王朝中唯一没有过周岁生日的皇帝(百日夭折),甚至连自己的坟都没有——由于活的时间太短,他被直接和老爹葬在了一起。
汉安帝刘祜虽然在位时间不短,但也只有 30 岁。汉冲帝刘炳虽然混了个自己的独立坟头,可惜 3 岁就死了。汉质帝刘缵就干了一年,骂了当权外戚大将军梁冀一句“跋扈将军”就被毒死了,时年 8 岁。
紧接着就是诸葛亮《出师表》里叹息的“桓、灵二帝”。其实这两个皇帝相比较而言还算长寿,其中汉桓帝刘志活了 36 岁,汉灵帝刘宏活了 33 岁。汉少帝刘辩在位时间太短,甚至算不算东汉皇帝都存在争议,他也仅仅活了 14 岁。
最具讽刺的是一生颠沛流离的亡国之君汉献帝刘协倒是活了 54 岁,竟然成了寿命第二长的东汉皇帝。顺带说一句,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刘协这位马伯庸笔下的“潜龙”和真正的“卧龙”诸葛亮是同年出生,同年去世。
很明显,在东汉王朝存续的近 200 年里,除了前四任皇帝外,后面的皇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法真正执掌皇权的。于是就有了代理皇权的外戚和宦官。
最早出场的是外戚。他们凭借皇帝舅舅的身份,代理皇权,成为王朝的实际执刀人。能当东汉皇帝的舅舅,自然不太可能出自平头百姓家。他们大都来自东汉的门阀士族。比如,前面提到的“跋扈将军”梁冀,就出自安定梁氏。
梁氏一门五侯,两位大将军,是冲帝、质帝和桓帝前期真正的东汉执刀人。出自门阀的外戚实际上在一段时间内成为门阀势力的领袖。比如出自扶风窦氏的窦武,他本人就是名士领袖。本身就是知识精英中的一分子。作为门阀领袖的外戚当政之后自然与门阀沆瀣一气,勾搭在一起,成为一股可以左右天下的强大力量。
可是,皇帝成年后希望从舅舅手里夺回政权。他不可能依靠舅舅们自己的觉悟,也不可能依靠和舅舅们关系良好的官员,只能靠自己身边的宦官。但凡愿意当宦官的,家势基本都比不上豪门望族,他们属于寒门庶族,也有像曹操这样破落贵族的后代。这些人在出身上就和豪门望族有区别,另一方面又没有像士族“诗书传家”建立文化根基的需求,在士族眼中属于政治上的暴发户。
暴发户和知识精英自然是谈不到一起的,相互之间的鄙视也是深入骨髓。于是原本借用皇帝权柄成为新执刀人的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相互砍杀,就构成了东汉中央政治斗争的主要形式。
不过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外戚和宦官除了夺权的一刹那,也没有斗得那么你死我活,更多的时候还是相互给面子,外戚可以独揽朝政,宦官则去贪污纳贿,两派共同享受荣华富贵。因为两个派系实际上是皇权的衍生品,本质上是皇权这柄刀的两面,无论刀柄握在哪一方的手里,最后都会回到皇帝手中。
东汉皇权真正的威胁来自门阀士族。这里的门阀士族不是一两家成为外戚的顶级豪门,而是作为一个阶层整体,对皇帝的权威构成了威胁。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东汉帝国过于庞大,皇帝管事的时间又太短所造成的。帝国各个郡县的基层政权被各地的门阀士族把持。门阀士族成了帝国基层政务的主要操持者。
“察举制”取代先秦的“世官制”和秦朝的“军功爵制”,用人的权力逐渐从皇帝手中转移到了门阀士族手里。到了东汉,官员的最主要来源完全被门阀士族垄断。“察举制”兴起于汉武帝时代,由地方的“贤良方正”向朝廷举荐人才。
举荐内容原本有很多科目,比如现代人熟知的孝廉、茂才等。而到了东汉,“举孝廉”逐渐成为士人最为推崇的入仕做官的途径。
于是,东汉后期的皇帝们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察举选官的权力,特别是“举孝廉”的权力已经不在自己手里,而在某些风评家和世家大族手里。这些门阀士族自西汉以来就开始在乡里形成势力,并通过选拔官吏的“察举制”逐渐垄断了仕途。
当然,起初门阀士族和寒门的区别绝对没有那么泾渭分明。这些门阀贵族也并非一开始就出身高贵,大体需要连续几代的高官积累。比如,东汉末年的顶级名门汝南袁氏兴起于袁安。袁安本来仅是汝南郡汝阴县的一个功曹,“举孝廉”踏入官场后,一路直升到三公之一的司徒。《后汉书》记载,他曾公开批评皇帝,弹劾外戚窦氏家族多达数十次,为袁氏家族的崛起捞到了舆论上的“第一桶金”。袁安之后,袁家接连几代都坐到了三公高位。到了东汉末年,“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已经迥然成为士族领袖。出自汝南袁氏的袁绍和袁术一度也是争夺天下的主要势力,甚至后人熟知的曹操和孙坚最早都只是袁绍、袁术手下的跟班和小弟。
这些门阀士族之间相互举荐,彼此之间开始结党对抗皇权,于是出现了著名的“党锢之祸”。表面上看,“党锢之祸”的起因是这样的:东汉延熹十年(167)汉桓帝决定搞一次改元大赦,他身边的几个宦官得知消息后,就让家人在大赦之前随意侵吞百姓田产。这引起了门阀士族和百姓的普遍不满:“你这不遵守游戏规则,怎么行?”于是李膺等年轻官吏顶着违背赦令会被砍头的风险杀了宦官的亲戚!这是在赤裸裸地打皇帝的脸。汉桓帝虽是著名的昏君,但是杀伐决断却毫不犹豫。继位之初,他就干掉了著名的“跋扈将军”梁冀,既然敢杀梁冀,此时面对敢藐视自己赦令的几个愣头青更没问题。他当即把这些官员抓了起来。谁知这下捅了马蜂窝。
门阀士族的代表陈蕃、外戚窦武联合起来为被捕的官员们求情,汉桓帝自然不干,双方先是打嘴仗。宦官集团指责李膺等名士“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还是要把他们革职赶回家。李膺等人也联名上书,要求桓帝信任陈蕃等人,诛杀身边宦官,最后发展到要干掉所有宦官。
传统史书喜欢将这类斗争归咎于双方道德水准的差异,采取一种褒扬门阀士族、贬斥宦官的评判方式。《后汉书》甚至直接评价陈蕃为首的门阀士族:“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虽然这种说法有道理,但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场权力斗争的真相。
“党锢之祸”从根本上说就是门阀士族藐视皇权,试图用所谓“社会舆论”和“精英阶层”取代或者限制皇权。在他们看来,皇权越小越好,最好就是当个傀儡,听任门阀士族的摆布,更不要随意干涉他们家族之间的利益分配。由于门阀士族的势力经过 100 多年的膨胀,原本依赖皇权的外戚集团想坐稳最高权力宝座,反而必须和他们搞好关系。于是出身外戚的窦武开始和陈蕃为首的门阀士族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宦官集团。
宦官集团本质上无法和门阀士族完全达成妥协,因为他们的出身天然地被门阀士族鄙视。这种鄙视一方面根植于门阀士族的优越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门阀士族对皇帝的鄙视。因为宦官无论如何都是代表皇帝传达旨意的,李膺等人公然蔑视皇帝的赦令,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去主持正义,站在汉桓帝的角度看,李膺等人当然是混蛋。但是由于外戚和门阀势力相结合,皇帝的旨令得不到执行。以窦武、陈蕃为首的全体大臣上书反对,陈蕃甚至公然拒绝执行皇帝逮捕党人的命令。最后,汉桓帝的逮捕名单不是想抓人抓不到,而是大家争先恐后地想被列入“党锢”名单——时下当官的人都以被列为“党锢”为荣,一个叫皇甫规的将军,甚至以自己不能被列入“党锢”为耻辱。当皇帝当成这样,真的很失败。
眼见外戚、门阀士族联合起来,汉桓帝和宦官们都害怕了。皇帝虽然敢杀梁冀,但是不可能把所有党人都杀光。于是双方妥协,结束了第一次“党锢之祸”。
永康元年(167)12 月,桓帝病死。因汉桓帝死时无子,11 岁的宗室汉灵帝刘宏继位。汉桓帝的皇后窦氏和汉灵帝没有血缘关系,皇权实际由外戚窦武和门阀代表陈蕃掌握,他们决定利用这个机会除掉宦官。原本这是很简单的事,因为身为外戚的窦武军权在握,已经成为太傅的陈蕃又是舆论领袖,他们联手如果只想杀掉几个罪大恶极的宦官,估计宦官集团自己都会争着当帮手。坏就坏在他们想杀了所有宦官,这和后来何进、袁绍的密谋如出一辙。更蠢的是,窦武竟然把要消灭宦官的奏章交给宦官,让他们呈给皇帝!要知道 11 岁的刘宏根本不能主事。窦武明明自己就可以说了算,却非要玩文字游戏。
结果传来传去这份奏章就传到了宦官王甫、曹节手里。没什么可说的,既然要玩命,那就干吧!宦官集团立即假传圣旨,当晚就杀掉了窦武、陈蕃,并且大肆捕杀党人,先前仅是禁锢取消做官资格,现在直接砍了。一时间李膺、范滂等一大批知名士族领袖被杀,宦官彻底掌握皇权。史称第二次“党锢之祸”。这两次“党锢之祸”充分暴露了门阀士族在面对危难时的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之后的历史中,这一场景将不断重演。
建宁四年(171),汉灵帝加冠,正式执政。此后,对门阀士族有了阴影的汉灵帝在宦官集团的帮助下娶了出身寒门的何皇后,重用外戚何进,进一步打压门阀士族。但几年后就出事了——光和七年(184),东汉帝国的底层民众在张角三兄弟组织下,揭竿而起,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黄巾军农民起义——面对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军,汉灵帝和宦官集团被迫取消党锢,任用门阀士族,同时派出何进统率的中央军精锐攻击黄巾军,黄巾军的主力被迅速消灭了。在扑灭黄巾军的过程中,门阀士族的势力逐渐抬头,原本出身寒门的何进也自诩为士族领袖,“四世三公”的袁绍成了他最为倚重的心腹。这可能是因为袁绍是名门庶出,出身也有些瑕疵,刚开始不太受正统的门阀士族待见。他和何进有共同话题,谈着谈着就成了好朋友。
中平六年(189)四月,汉灵帝驾崩后,何进就和袁绍沆瀣一气,立何皇后之子刘辩为帝,史称汉少帝。紧接着两人出手杀了汉灵帝的亲信宦官蹇硕,彻底控制了朝政。于是这两人又和当年的窦武、陈蕃一样想联手杀光宦官,但是又怕这事不好摆平何太后,于是决定找人进京壮胆。找谁呢?袁绍向何进推荐了出身寒门的西北军阀董卓。
两汉长时间对外用兵,军功出仕是寒门走上仕途的重要门道。这次镇压黄巾军起义又一批寒门崛起,这里面就有东汉末年建立魏、蜀、吴国的三位领袖曹操、刘备、孙坚,当然也包括董卓。黄巾起义成了他们登上历史舞台的契机,后来,他们逐渐成了“军阀”。这就是东汉末年的第三股势力。
但是,董卓还没到洛阳,宦官集团就再次抢先动手杀了何进。这时袁绍爆发出了极强的求生欲。他没有像陈蕃那样恪守规矩,反而借口宦官诛杀大将军何进,率军打进皇宫!这就等于造反。结果汉少帝被宦官张让等人劫持出逃,其余大部分宦官被杀。袁绍如此一闹的结果是皇权严重发生动摇,因为原本铁杆保皇的宦官集团彻底覆没。
紧接着,外戚集团也被根除。董卓迎回少帝,进入洛阳。之后,董卓用计用钱收买了吕布,杀掉了丁原,夺了洛阳军权,又废杀汉少帝刘辩和何皇后,改立汉献帝刘协,吓跑了门阀士族新领袖袁绍,掌握了东汉王朝的中央政权。
门阀士族和外戚宦官及其背后的皇权斗了这么多年,结果胜利果实被董卓这个“少好侠”的乡里恶霸拿走,他轻而易举地成了东汉王朝的执刀人。门阀士族哪里会甘心。于是袁绍挑头,关东各地的门阀士族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组成联军,共同讨伐门阀公敌董卓。
初平元年(190),乱世大幕拉开。

金陵王气黯然收
孙皓运气不错,当了十几年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刚开始几年甚至还取得了
一系列胜利。
凤皇元年(272),“二宫之变”中原属鲁王派的步骘之子,西陵督步阐惧怕
孙皓要杀自己,遂在西陵起兵叛吴降晋。孙皓派“二宫之变”中原属太子党的
陆逊之子陆抗领兵攻击步阐。另一边,在 266 年代魏称帝的晋武帝司马炎派出
驻守襄阳的车骑将军羊祜统领各路军马为步阐解围。陆抗和羊祜这对三国末期
的一时瑜亮,在荆州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大规模较量。
东吴方面陆抗一接到孙皓的命令立即起兵。吴军分兵两路,陆抗亲自与左
弈、吾彦、蔡贡等将领率 4 万人马攻向西陵,留下江陵督张咸率 1 万人马防守
江陵。
晋军方面总兵力接近 8 万。其中步阐所部近 2 万人困守西陵要塞。羊祜率
主力 3 万人从襄阳出发,准备攻击江陵。巴东监徐胤率领水师 1 万余人从水路
向建平方向进攻,援助西陵要塞。荆州刺史杨肇率军 2 万余人试图从陆路解西
陵之围。
晋军方面虽然兵力占优,但是羊祜对步阐一家的生死并不太感兴趣。他最
关心的是能不能借这个机会夺回东吴在荆州的重镇江陵。这样一来,晋军实际
上是在西陵、江陵两个战场上平均使用兵力,导致兵力优势并不明显。东吴方
面,陆抗从父亲陆逊起在这里驻防了几十年,对地理环境和晋军的企图相当明
白。他让张咸在通往江陵的几条河上作堰塘拦阻河水。一旦羊祜南下攻击江陵,
陆抗必然复制当年白起水淹楚国都城的经典战法,在江陵城下上演一把“水淹
七军”。
江陵是东吴在西线最坚固的城市。要想拿下来必须做好 3 万大军的后勤准
备。眼见陆抗控制了几条重要水道,出自山阳郡名门的羊祜立即明白,陆抗准
备水淹晋军。羊祜率军刚刚攻到当阳,就察觉了对手的意图,遂决定将计就计,
一方面对外佯装要攻击堰塘,另一方面暗自准备战船用来运粮。
但陆抗棋高一着,听说羊祜要攻击堰塘,立即下令张咸破坏堰塘,让几条
河流的水位降下来,不让羊祜的后勤船队行进。攻击江陵的羊祜虽然免除了
部队被水淹的麻烦,但被迫由襄阳通过陆路向江陵运粮。加之道路刚刚被淹
没,泥泞不堪,一时之间,有大量的晋军参与运粮,晋军对江陵城的攻势立即
衰减。
与此同时,陆抗统领 4 万吴军主力翻山越岭攻到西陵要塞之下,第一件事
就是在西陵城外构筑营垒防御工事,断绝西陵与外部的联系。陆抗的这套战法
和之前司马昭围攻寿春的战法类似,对手据守的城市坚固,粮食充足,兵力充
沛,又有相当规模的救援力量,不可能迅速攻下,因此必要的工事营垒是他可
以抵御晋军援军和守军内外夹攻的必需品。
不过眼见对手羊祜已经打到了江陵城下,巴东监徐胤的水师 1 万余人和荆
州刺史杨肇的 2 万多陆军这两路援军也在向西陵靠近。此时陆抗的后方基地被
围攻。前方敌人的援兵一旦到齐,陆抗的兵力将不占优势。但他利用外在战场
的地理中心位置积极应对。他审时度势,坚决围住西陵,不管江陵。和关羽一
样,陆抗也认为坚固的江陵城不是那么容易被攻下来的。当然陆抗也留了后手,
派驻扎在江陵对岸的公安督孙遵率领水军巡视江面,一面保障江陵的补给供应,
一面为张咸提供补充力量。
针对晋军刚刚在巴东组建的徐胤水师,陆抗紧急调来东吴水军主力留虑会
同指挥荆州水军的镇西将军朱宛在水陆缠住对手。东吴水军战斗力远超益州水
军,双方你来我往,在长江江面展开厮杀。一时之间,徐胤水军虽然兵力占优
势但仍被缠住,无法从水路支援西陵。
真正给陆逊带来大麻烦的是荆州刺史杨肇的 2 万多陆军。杨肇是当时有名
的书法家,当过司马昭的参军。他应该是做过秘密工作的,一到西陵要塞外就
发动技能,招降了陆抗麾下的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一时之间东吴军心动摇,
眼看就要崩盘。
陆抗冷静地分析了情况后,将部队里不太听指挥的夷人换成了亲兵精锐。
果然杨肇第二天根据叛徒提供的情报猛攻原来夷人部队驻守的地方,企图攻破
吴郡营垒与步阐会师。结果正中陆抗埋伏,被吴军打得大败,再也不敢主动出
击,而是向羊祜求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