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鲁肃:被低估的战略外交家

書城自編碼: 394607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历史/地理人物
作者: 宿巍
國際書號(ISBN): 9787205108885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8.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日本通史(修订本)上下
《 日本通史(修订本)上下 》

售價:HK$ 309.6
好的爱,有边界
《 好的爱,有边界 》

售價:HK$ 70.8
心悦读丛书·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 心悦读丛书·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

售價:HK$ 69.6
马王堆考古手记
《 马王堆考古手记 》

售價:HK$ 118.8
全靠演技
《 全靠演技 》

售價:HK$ 54.0
流人系列01:驽马
《 流人系列01:驽马 》

售價:HK$ 94.8
电工大手册(第二册)——电工常用电路、接线、识读、应用案例
《 电工大手册(第二册)——电工常用电路、接线、识读、应用案例 》

售價:HK$ 95.8
苏东坡传
《 苏东坡传 》

售價:HK$ 69.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3.6
《 范仲淹传(长江人文馆·名家名传书系) 》
+

HK$ 48.2
《 到唐朝寻找王维 》
+

HK$ 73.1
《 大宋河山可骑驴 》
+

HK$ 84.2
《 人类群星闪耀时(2021全新无删减插图精装典藏版) 》
+

HK$ 48.2
《 伍子胥:刀锋路途上的孤勇者 》
+

HK$ 82.3
《 司马懿 一个能忍的牛人 》
編輯推薦:
汉末三国时期的鲁肃,看似儒雅,其实并非“善茬”。
他是赤壁大战中击败曹操的最大功臣,绝非历史的配角。
內容簡介:
鲁肃是三国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但关于他的记载和专题研究却为数甚少,这与他在三国历史上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极不相称。本书依据正史以及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为读者朋友们介绍鲁肃的传奇一生。全书以鲁肃的生平事迹为主线,以其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为重点,通过鲁肃与周瑜的指囷相赠,鲁肃与孙权的卧榻对策,鲁肃出使荆州劝说刘备、诸葛亮联合孙权共抗曹操,赤壁战后,鲁肃劝说孙权借南郡予刘备等历史,全面介绍了鲁肃曲折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
關於作者:
宿巍,男,辽宁沈阳人。吉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代表作品有《当大明遇上大清》《三国之群雄逐鹿》《三国之决战中原》《三国之天下三分》《三国之三国鼎立》《三国之三国归晋》《你不了解的三国史》《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战略家》等。
目錄
目录

序 言 / 001
东城豪侠——智勇兼备的豪族子弟 / 001
指囷相赠——鲁肃与周瑜的友谊 / 015
榻上对策——江东版的隆中对 / 037
出使荆州——改变命运的外交访问 / 071
促成联盟——劝说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 / 093
借荆州——成也荆州败也荆州 / 125
争三郡——互相妥协的湘水之盟 / 171
压制吕蒙——富有远见的战略家 / 183
是非功过——孙权对鲁肃的评价 / 205
附 录 / 213
后 记 / 215
內容試閱
序 言

历史上,总有一些人明明很重要,却常常被忽略。这些人深藏功与名,可是对历史却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三国时期的鲁肃就是典型代表。
三国时代,群星璀璨,人才辈出。一部《三国演义》写尽三国英雄,更是令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然而,演义只是小说,故事不是历史。
赤壁之战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浓墨重彩着重叙写的篇章,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诸葛亮的智谋、周瑜的偏狭、曹操的狡诈被塑造得惟妙惟肖、形象生动,他们是故事的主角。有主角当然就要有配角,而鲁肃就是其中的配角,是专门用来烘托这些主角的绿叶。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真实的历史中,鲁肃不仅不是配角,还是极其重要的存在。
人人都知三国,可三国从何而来?当然来自赤壁之战。正是这场战役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孙刘两家在南方实现联合,共抗曹操。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击败曹操,迫使其退回北方,两弱抗一强的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才得以确立。
而促成孙刘联盟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就是鲁肃。
三国鼎立源自赤壁大战,而赤壁大战的关键在于孙刘联合,鲁肃是孙刘联合的发起人之一。
两方联合要想成功,必然是双向奔赴,才有可能实现。
众所周知,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是出使江东,促成孙刘联盟。诸葛亮在刘备阵营的地位也由此确立。因为这次出使是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刘备,而刘备此生的转折也是从此开始。
孙刘联盟,诸葛亮代表的是刘备,鲁肃代表的是孙权。
鲁肃加入江东阵营的第一功也是力主孙刘联合。
但不同于诸葛亮的初出茅庐,鲁肃为立此功,已经等了整整十年之久。
孙刘联盟提升的不仅是诸葛亮在刘备阵营的地位,也包括鲁肃在江东阵营的地位。
诸葛亮于建安十二年(207)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草庐。而鲁肃是建安三年(198)随周瑜渡江南下来到江东,当时主事的还是孙策。接下来的十年,鲁肃都没有正式的官职,直到十年后的建安十三年(208),鲁肃才等到改变他命运的机会——出使荆州。
赤壁之战,鲁肃以赞军校尉的身份辅佐周瑜大破曹军,又立大功一件。
仅仅两年后,鲁肃便以奋武校尉接替周瑜执掌江东兵马。从默默无闻到三军主帅,鲁肃只用了三年。
鲁肃新官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力劝孙权将江陵借给刘备,分担防守压力,巩固孙刘联盟。这是鲁肃在赤壁之战力主孙刘联合击败曹操后的又一富有战略远见的举措。
借江陵,不是孙权单方面的让步,而是孙刘两方的双赢。
赤壁之战后,周瑜攻占江陵,原属荆州刘表的长江防线尽归孙权所有。然而,由此一来,孙权不得不在数千里长江之上独抗曹操,而被江东军隔在长江以南的刘备据有荆州南部四郡,却完全不用担心曹操的威胁,因为有江东军挡在前面。
孙权虽入据江陵却陷入曹操与刘备的南北包夹之中,局面看似有利,实则危机四伏。
鲁肃正是看到这一点才力劝孙权将江陵借给刘备,以分担荆州防守之责,同时利于东线合肥,专心与曹操在巢湖一线对抗。孙权也深知其中利害,才同意鲁肃的提议,将江陵借给刘备。孙刘联盟才能够长期稳固。
鲁肃的策略对孙刘双方都大有好处,利益受损的只有在北方占据中原的曹操。
这从曹操的反应中也可窥见一二。当曹操听闻孙权借地给刘备时,正在书写的他不觉失手,笔落于地而不察。因为曹操明白,这意味着南方联盟已成,他再难有机会统一天下。
相比之下,周瑜不但反对借地还主张扣押刘备,单独进兵攻取蜀地,妄图以江东一己之力全据长江对抗曹操。这就不仅是战略短视,还是痴心妄想。孙权何尝不想,可是实力不允许。仅从此一事就能看出,鲁肃胜出周瑜何止一筹。
纵观江东将帅,配得上战略家的也只有鲁肃而已。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国宝级的战略家却遭到很多人的忽视。江东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众人只知赤壁周郎、白衣渡江的吕蒙、火烧连营的陆逊,却不知被他们忽略的借江陵的鲁肃才是真正富有战略眼光的大都督。

东城豪侠

——智勇兼备的豪族子弟

受通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鲁肃都是一副忠厚稳重的长者形象。他或许忠厚,可是跟稳重却一点也不沾边。他的文学形象与历史形象相差甚远,也可以说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鲁肃不是儒生,不是文官,而是豪侠,是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豪侠。
以他的出身而言,本来他难逃“凡品”二字的桎梏,然而,鲁肃却抓住了时代的窗口期,抓住了江东发展的窗口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时代的“异类”。
《三国演义》中,鲁肃为数不多的出场机会主要集中在赤壁之战前。
曹操举兵南下席卷荆州,准备顺江攻打江东。此时的东吴文主降武主战。而被小说塑造成忠厚老实的文官的鲁肃却极力主战,显得十分与众不同。
鲁肃为何跟其他的文官同僚唱反调,一力主战,《三国演义》却没说明白。这是因为《三国演义》是小说,并不打算详细分析历史事件的成因,甚至会为了文学效果而篡改史实。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曹丕篡位后,东吴使臣赵咨的一番话,道明了个中原因及其背后的深厚历史背景。
当时刘备为关羽报仇率大军伐吴,孙权为免两面受敌,向曹丕称臣。
而曹丕这时刚刚篡汉,自信不足,急需重量级人物来捧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曹丕为此甚至放弃了趁势消灭东吴的大好时机。
这时东吴使臣赵咨出使魏国,曹丕问道:“吴王乃何如主也?”赵咨也不含糊,当着魏国君臣的面,对自己的主公一阵猛夸,说孙权是聪明、仁智、雄略之主,知道曹丕不会服气,还特意做了一番详细说明:“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
“凡品”这个词,道尽了汉末三国许多事件背后的奥秘,是解开那个时代诸多谜团的关键词,显示的是东汉豪族政治的演变终局。
鲁肃正是豪族中的一员,而豪族里面又分三六九等。
上等的是颍川、汝南那些诗书传家的儒学士族,这些家族的优秀子弟多在朝中为官,不乏累世公卿之家。
中等的是地方上的士大夫,虽在朝廷却缺乏关系,但在地方人脉极广,州郡的别驾、功曹常为这些家族子弟充任。
下等的则是以勇烈豪侠闻名的地方豪强,豪族的原始形态。鲁肃就属于豪族中的下等,出身地方豪强,在公卿士大夫眼里,鲁肃这种人就是不入流的凡品。
要弄清楚豪族政治的这些门道,必须先回溯一下豪族的发展史。
战国时代,山东六国的社会气氛是很活跃的。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推动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种职业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是与此相对的,僻处西陲的秦国发展滞后,反而实现了秦国的国家意志,底层人民不是去当兵打仗,就是在乡下种地为去打仗的士兵供应粮食。
理论上秦国不需要这两种人以外的人,秦国的社会就像一台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虽行之有效但缺乏生机,整个国家就如同一个大兵营。秦国是军政府管制下的战事体制,落后的经济文化反而推动了军事体制的顺利执行,以耕战立国压制思想文化的秦国在兼并战争中战胜了文化昌明、经济繁盛的山东六国,最终统一中国。
但秦国在统一后并未改弦易辙,而是继续维护战事体制,就要把所有人平均化,不是平均富裕而是平均贫穷。因为按照秦政设计者商鞅的说法,人民贫穷才愿意被国家驱使,一旦富裕温饱国家就驱使不动了。
在秦朝的强制迁徙下,山东六国的豪族破产流亡,平民也饱受徭役兵役的压榨。但这类模式注定不会长久,因为人的忍耐也是有极限的,超过极限必然走向另一个反面: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一爆发,曾经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果然就亡了。
汉初吸取前朝教训,奉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国家放松对基层的管控,但地方豪族很快就出来填补空白,诸多豪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在政府之外,形成了强大的豪族阶层。
只是好景不长,汉武帝上台后对豪族进行了比秦朝更凶猛的打击。在酷吏政治的腥风血雨之下,不服的豪族被干掉,剩下的认清了形势,完全服从国家的领导。
进入国家政权的豪族在尝到体制的甜头后,便一发不可收,将一批又一批的家族子弟塞进各级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到处可见豪族子弟的身影。这些豪族利用权力逼迫汉元帝放弃打压豪族的政策。
豪族以迅猛的势头发展,到东汉时,豪族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的主角。东汉能实现中兴靠的就是这些豪族。
到汉武帝时代,官本位社会逐渐成型,权力在社会上的重要性胜过一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地位迅速超越法家,儒学经典被立为官学,官员以通经入仕成为正途。民间对通过做官能带来实际利益的儒家思想更是趋之若鹜。
儒学在被官方尊崇以前就是显学,孔子、孟子的地位崇高,儒学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官方的倡导下,儒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急剧扩大,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
儒学成为主导思想,儒学水平的高低与践行儒学价值的能力成为评价一个人身份的重要标准。
到东汉中后期,许多学有所成的人做到高官,出现了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样世代公卿的儒学世家。
这些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他们的地位,形成了一套以他们意志为标准的人才评价体系,即人物品鉴,由知名士人对各类人才进行品评,得到好的评价就成为名士,往往身价暴涨,立得高官,儒学名士对政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而未及时转型儒学的武力豪族就很尴尬了,他们被排斥在主流士大夫圈子之外,只能在乡里做土财主,对政治的影响微乎其微。
在朝廷里那些上等出身的儒学世家眼里,下等地方豪族出身的人当然只能算凡品。即使在那些出仕州郡的二等世家大族眼中地方豪族也属于不入流。
武力豪族向上的通道被先于他们起家的儒学士族封闭。于是这些人只能向下发展,利用宗族势力聚集起本族人员,又通过雄厚的经济实力控制附从的宾客、奴仆,形成土生土长的地方土豪。
这些地方土豪又分为土豪劣绅和豪侠之士。土豪劣绅凭借武力横行乡里,就是汉末所谓的浊流,名声臭,层次低,属于人见人嫌的垃圾。
这些土豪劣绅因为吃相过于难看,即便在汉末乱世中浑水摸鱼,占块地盘,也很快会被势力更强的土豪干掉,比如泾县大帅祖郎、巢湖水寇郑宝之类。
另一种豪侠之士跟土豪劣绅做法相反,他们有朴素的正义感,所作所为跟儒学名士大同小异。他们不会轻易被取代,但也很难壮大。大多数地方豪族都属于这种类型,他们的势力范围仅限于乡里村县。
地方土豪也想转型,朝儒学世家的方向发展,但读书进学通经至仕,比想象中难得多。
两汉的儒家经学十分烦琐,学习这种经学,要有极强的悟性、超强的记忆力,还要有名师指点,所以大部分有心转型的武力豪族刚开始都会先读有助于实际政治的兵法、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在家族有一定学术积累后再去学习儒家经典。
这些求学上进的武力豪族,地位处于儒学士族之下,土豪劣绅之上,用“凡品”来形容再合适不过:有品第,但品第不高。
而鲁肃的家族就属于一个典型的凡品武力豪族。与之出身相近的还有不远处的寿春孙策。
众所周知,江东孙氏是扬州吴郡人,但孙坚是在寿春发迹。寿春属扬州九江郡。虽然九江与吴郡同属扬州,但一个在江北,一个在江南,地域风俗差别很大。
孙策自幼在寿春长大,但他更像淮泗人,与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也多是淮泗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好兄弟周瑜。
孙坚起兵时,家眷都留在寿春。孙策名满淮泗之后,周瑜特意从老家舒城慕名而来拜会孙策。两人从此结下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周瑜后来是孙策征战江东的得力助手,两人还分别娶了江东美人大乔和小乔,成为连襟。孙策还听从周瑜的劝告把家从寿春搬到舒城。孙策一家在舒城住的就是周瑜家的房子。
彼时,孙家的地位介于武力豪族与州郡儒学世家之间,孙策本人尚武,但从他的弟弟孙权开始有明显的转文倾向。
孙权喜欢读具有实用价值的兵书战策、历史典籍,但还不通儒家经典,说明孙家在从武力豪族向儒学世家转化,与此同时,他也未丢掉习武的风尚。苏轼在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亲射虎,看孙郎。”说的就是孙权爱好打猎喜欢射虎的故事。
很多人都未注意到的事实,是孙权与鲁肃从家庭出身到兴趣爱好都出奇的相似,也许正是这些原因令两人在未来成为关系亲密的君臣。
鲁肃,字子敬。陈寿的《三国志》写鲁肃是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其实是错的,临淮是汉武帝时期设立,东汉前期撤销,到西晋才恢复的地名。当时的东城隶属下邳,严谨地说,鲁肃应是徐州下邳国东城县人。
鲁肃出生的东城虽属徐州,但在地域文化上更接近扬州,因为东城毗邻扬州的治所寿春,下邳国的东城县与九江郡的寿春城同属淮泗流域。
汉末豪族的发达程度与所在地的经济繁荣程度是相匹配的,当时经济最发达的是中原,江淮流域属于偏远落后地区。
鲁肃家里虽然有钱,但不是儒学世家,在朝廷与地方郡县都缺乏人脉,与士大夫圈子几乎没有交集,自然也不会有名士来品鉴他,所以鲁肃的社会地位不高,只是个普通的乡间土豪。
鲁肃身材高大,喜欢击剑骑射,招揽门客,后见天下将乱,就在山中讲习兵法、将门客部曲组织起来进行训练。
汉朝在汉武帝数十年的征伐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并不是人真的死了一半,而是很多人不再是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他们脱离户籍投靠豪族去了。
豪族虽然从他们身上收的田租比国家定的租税要高不少,但能保证确实就收这么多,除此之外还能帮他们逃脱可怕的徭役和兵役,而这些才是真正要人命的。
兵荒马乱的时候,常常由地方豪族牵头建坞堡,聚乡兵,保境安民,使乡民免遭盗匪乱兵的杀害,像许褚、李典都曾是坞堡首领。豪族在乱世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鲁肃自幼丧父,是被奶奶带大的,虽然失去父爱但家庭富裕,不必为衣食发愁。
从他后来为孙权出谋划策的经历来看,他也应该读过不少书,特别是兵书,这点与孙权很像。他的箭术水平很高超,在家乡也练就一身武艺。后来,鲁肃率宗族部曲南下投奔周瑜,州里派兵追赶。鲁肃令部下拉弓搭箭,严阵以待。他将盾牌立在阵前,连连发箭,每箭洞穿盾牌,将追兵惊得目瞪口呆。
鲁肃的箭术水平与喜欢射虎的孙权有一拼。
鲁肃与孙权相似的地方实在太多,也难怪后来他们君臣的关系那么好,志趣相投才能玩到一块儿。
天下大乱,鲁肃在家乡东城也率领宗族部曲附从乡民兴筑堡垒,也做起了堡主。
千万别小瞧这些堡主,连马中赤兔的骁将吕奉先都在坞堡面前吃过亏。
兴平元年(194),吕布与曹操为争夺兖州鏖战近一年,然后双方不约而同地撤兵罢战,不是他们和解了,他们罢兵的原因很简单,没粮了。饭都吃不上,仗自然就打不下去了。
吃饭已经成为当时的头等大事。
当时全国发生普遍性粮荒,长安一斛米竟然卖到50万钱,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兖州的情况更加糟糕,吕布只得带兵到处抢粮。他抢的就是各地乡间的坞堡,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有粮食。
一次,吕布流窜到乘氏县,想从当地大姓李氏那里抢粮。李氏当然不肯给,于是双方大打出手,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吕布居然被李氏的宗族武装打得抱头鼠窜。李氏宗族的族长李乾就是当地有名的堡主,不久前被吕布的部将所杀,接任堡主的是他的侄子李典。
李氏宗族能把吕布打跑可见其实力。李典后来率宗族投奔曹操成为其部将。曹操手下的很多将领出身都与李典相似,都是带着队伍来投军的。曹操再根据其实力大小授予相应的官职。
鲁肃家在东城是地方土豪。他也很有先见之明,早早拉起一支队伍,以射猎为名操练人马。鲁肃喜好击剑骑射,习武练兵正合其意。
当时战乱纷起,土匪乱兵横行,鲁肃也在当地修筑坞堡,散布家财广交各路豪杰,甚至不惜售卖田地。家乡父老对此议论纷纷,都说:“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文言文说得比较客气,翻译成白话就是,鲁家看来是要破败了,怎么生出这么个败家子!
对乡民的背后议论,鲁肃不以为意,因为他清楚,乱世里想要生存下去必须有枪杆子,得有自己的武装,否则不管多大的家业那都是给别人保管的,早晚被人夺去。现在筑堡练兵只是费些钱财,如果不未雨绸缪,等乱兵土匪杀来,别说财帛粮食,连身家性命恐怕都难以保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