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人文书简

書城自編碼: 387214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陈思和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184637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红楼有三味
《 红楼有三味 》

售價:HK$ 66.7
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宁宗时代(增订本)
《 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宁宗时代(增订本) 》

售價:HK$ 101.2
算力芯片——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构分析
《 算力芯片——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构分析 》

售價:HK$ 148.4
漫长的调查: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
《 漫长的调查: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 》

售價:HK$ 89.7
历史的温度1-7(典藏版套装全7册)
《 历史的温度1-7(典藏版套装全7册) 》

售價:HK$ 687.7
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一本金融初学者建立交易系统的实用工具书)
《 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一本金融初学者建立交易系统的实用工具书) 》

售價:HK$ 66.7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精装)
《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精装) 》

售價:HK$ 170.2
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
《 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 》

售價:HK$ 193.2

 

編輯推薦:
人人都能看懂的文学评论。严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看陈思和如何用书信介入文学创作和社会生活。
內容簡介:
本书精选陈思和与多位国内外学者沟通交流的信件,共收55封,分为四辑:辑是“与人文精神讨论有关的书简选”,与日本学者坂井洋史和华东师大教授王晓明“寻思人文精神”;第二辑是“与文学评论有关的书简选”,畅谈莫言、严歌苓、林燿德、张炜、程乃珊等的创作;第三辑是“与主编《上海文学》有关的书简选”,阐述作者主编《上海文学》杂志的意图、理念和具体编辑方针等内容;第四辑是“避疫期间的书简选”,是陈思和在疫情期间撰写的几篇新文。
书信是陈思和多年来从事文学批评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保留了文学批评的严谨性,更注重可读性和趣味性。陈思和通过这些“书简”传递和交流信息,回应争论和批评,阐述立场和观点,是他以文学批评的特殊形式介入人文精神重塑、文学创作活动,以及阐释和构建文学理论,从而关照社会现实的重要实践。
關於作者: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 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 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上海文学》主编、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等。
研究方向为中国二十世纪文学,中外文学关系,当代文学批评。著有学术传记《人格的发展——巴金传》,学术专著《中国新文学整体观》《陈思和自选集》,编年体论文集《笔走龙蛇》《鸡鸣风雨》《犬耕集》《谈虎谈兔》《草心集》《海藻集》等十余种。
目錄
序 I

与“人文精神讨论”有关的书简选
致坂井洋史(3封) 3
 附:《人文精神讨论再出发》 28
致王晓明 38
第二辑
与文学评论有关的书简选
致周介人(谈《玫瑰玫瑰香气扑鼻》) 49
致林燿德(谈余华的先锋小说) 60
致李先锋(读《九月寓言》) 71
致赵本夫(谈《涸澈》) 83
致尤凤伟(谈《生命通道》《五月乡战》《生存》) 91
致储福金(谈《黑白》) 103
致程乃珊(谈《望尽天涯路》) 116
致程乃珊(谈梁凤仪的作品) 129
致严歌苓(谈《人寰》) 142
致严歌苓(谈《扶桑》) 152
致娜朵(两封) 159
第三辑
与主编《上海文学》有关的书简选
致萧夏林 171
致陈村 173
致黄桂元 175
致张生 178
致罗洪 181
致吕串 183
致林白 186
致黎焕颐 189
致张业松 191
致吴润生 193
致罗兴萍 196
致张燕玲 199
致邵燕君 202
致严锋 204
致毛尖 208
致陈村 210
致李德刚 213
致李娜 216
致许文霞 221
致王干 222
致沈念、阿定 225
致万里波 229
致高凯 230
致王新军 233
致李锦琦 235
致陈佳 238
致杨栋 241
致于建明 243
致吴福辉 246
致白桦(两封,附录白桦来信) 248
 附:白桦来信 249
 附:白桦来信 251
致杨显惠 252
致王明文 255
致罗婷婷 257
致陈抚生 259
致臧建民 261
第四辑
避疫期间的书简选
致李洪华 265
致姚晓雷 272
致袁盛勇 286
內容試閱

一般来说,书简文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通信,不准备发表给公众看的(至于以后让他人发掘出来公开发表,又当别论);还有一类借助书信体形式做文章,是为了公开发表而写的。但后一类书信还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借助书信形式来进行另一种文体的写作,如用书信体写文学批评,写散文,甚至通过书信来探讨深奥的理论问题。在我早先的阅读经验里,早接触的这类体裁的作品,是普列汉诺夫的《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这是讨论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经典之作,还有就是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书简》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作人有一些当作散文小品写的书信,也属此类。当然,书简可以构成虚构作品,如书信体小说,但这已经超出了书信自身的界定,不属于我这里所说的范围。我所指的“书信”,首先就是书信——借助书信形式来讨论理论问题或者批评某些作品,都还是书信所包含的功能之一,所以这些文章确实是书信。
这本小书收录的书信体文章,不属于私人通信,大部分都是公开发表过的。其中有一部分还收入了我的编年体文集。之所以要编这样一本小书,纯粹出于好玩。起因是这样一个故事:我的朋友张安庆先生想为学者策划一套“边角料书系”——不是学术论文集,更不是高头讲章,而是学问中的“边角料”,也是形式上比较活泼自由的学术研究副产品。他来向我约稿,我自然要支持他,于是答应先编两种“边角料”:演讲集、访谈集。在编辑过程中,又渐渐想到了可以再编一本书信集,这个念头一旦有了,就一直盘旋在我的脑里挥之不去。
说起来时间就长了。从20世纪80年代我开始写评论,即尝试着用书信形式。那时我还在念大学,在《上海文学》发表篇评论,是评论陆星儿、陈可雄的中篇小说《我的心也像大海》,我用的是书信体,虚拟了一个读信对象。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写法?我现在也想不太清楚,不过深究起来,大约是因为小说的作者之一是我的同班同学,虽然平时也没有什么交往,但读认识的人的作品,还是有一点亲切感。所以准备写评论的时候,眼前就似乎一直有个具体的“人”存在,他就是我的写作对象。他或者是小说作者本人,或者是读者,因为共同阅读这篇小说,就变得彼此熟悉起来,似乎有了对话的欲望。这种感觉,不大可能出现在阅读一个陌生作者的作品过程中。而且,这里还不仅仅涉及一种文体的选择,我觉得更多的是批评者立场的选择。文学批评,无论如何总是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但用书信体则可以避免这种令人尴尬的关系,使批评成为一种对话,无论对作品赞扬还是批评,都是处于平等的对话的立场。这样,写批评的心情就轻松下来了。
学习写作,选择什么样的起步方式,往往对自己一生的写作都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从学习写文学评论开始,就主动采用了写信的形式——后来又主动尝试过用对话的形式、序跋的形式、随笔的形式,总之是想尽可能地摆脱学术论文模式,尽可能言之有物,面对作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绝不贩卖那些连自己也不怎么相信的花拳绣腿。在这样一条自我设定的学习道路上,书信形式渐渐成为我得心应手的表述形式。本书第二辑“与文学评论有关的书简选”和第四辑“避疫期间的书简选”主要选自这一类文章。虽然这些批评文字不符合一般书信的私密性特征,但是它暗暗契合了书信的对话性特征。书信是有特定对象的,文学批评也有特定的阅读对象,一篇小说或者散文的发表,读者是泛在的,而文学评论的读者不会泛到漫无选择,所议作品的作者是批评家明确的对话者,阅读作品的读者是批评家潜在的对话者,所以书信体的批评特别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书信体文学批评,不在于采用了书信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悄悄地改变了文学评论的传统言说立场,进而也改变了文学批评的传统功能和性质。
除了这一种以书信体来承载文学批评(或其他文体)功能的形式外,还有一种公开发表的书信形式的文体,主要用于互相交流和传递信息。书信还是书信,但由于传递的信息含有某种特殊意义,它的公开发表就使文本超出了书信的一般意义。中国古代政治家或文人常常利用这类书信的公开发表,达到某种告白天下的作用。现代人也常使用这类书信形式,完成某种写信人公开表白的意图。像陈独秀主编《新青年》时发表许多脍炙人口的答读者来信,阐述发起新文化运动的意见,正是属于这一类。我在这本《书简》里也收录了部分这类书信,那就是辑“与‘人文精神讨论’有关的书简选”和第三辑“与主编《上海文学》有关的书简选”。这些书信都是作为交流和传递信息而写的,因为寻思“人文精神讨论”与主编《上海文学》杂志都引起过争议,我用这些书信来回应各类争论和批评,阐述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尤其是主编《上海文学》的三年期间(2003年第7期到2006年第8期),我在每期刊物设立“太白”栏目,作为编者、作者和读者交流信息的平台,在上面我一共发表了四十多封通信,阐释主编刊物的意图、理念和具体的编辑方案,从主编开张的期到宣告卸任的后一期,保留了相对完整的编刊记录。这些信件与来信都曾经收入编年体文集《海藻集》,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没有再版过。我这次特意挑选其中一部分信件收入本书,还特意加了两封当初没有公开发表的书信,为的是让那一段历史留下的痕迹,呈现得更加清晰一些。
好了,现在再回过来说说这本《书简》。前面所讲的故事又有了新的发展。因为今年年初的疫情,一切工作都被耽误了。“边角料书系”进度缓慢,演讲集和访谈集还在安庆兄手上精工细雕地打磨中,“书简集”自然也一时无法启动。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个资深编辑家——大名鼎鼎的俞晓群先生出现了。在一次饭局中,他主动约我编一本随笔集,由草鹭文化公司安排出版。在当今出版业如此不景气的状况下,能够得到出版大家的如此青睐,我当然喜出望外,由此也格外珍惜这个出版机会。自古宝剑酬知己,我愿意把自己喜爱的著述交给相知的朋友一起分享,于是就有了这本装帧精美的《书简》。余下的话就不多说了,感谢的话也不须多说,只是希望读者在翻开这本小书时感到赏心悦目,内容也不俗,我就欣慰了。

2020年11月26日晚,于鱼焦了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