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40.3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12.7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8.8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3.9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HK$
79.4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80.3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9.4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7.2
|
編輯推薦: |
本书再现金矿矿主、边防战士、畅销书出版人等15个职业的一日,重现京沪穗津渝蓉镐等10座城市在西风东渐下的一日,展现从天下朝贡体系向民族国家转型的29个政治事件,呈现伏脉千里的28场战役,表现皇帝、太监、冷宫妃嫔在清宫的11个场景。这100天分则能独立成章,仿佛一扇扇窥探清人生活细节的窗户;合则能构建谱系,在时间、空间层面以搜山检海捉史料的态度填补以百日为单位研究清史的空白。从济世经邦的大历史,到雪泥鸿爪的小故事,作者陪您一起体验考据的乐趣
|
內容簡介: |
《微观清史100日:帝国重构、五行八作与城市摩登》是作者多年来对清史深入研究的成果,本书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同与以往大多数历史类书籍的宏观叙事,作者采取微观历史的写作手法,选取了有特殊意义的100天作为了解清朝268年历史的窗口,从小事件切入,对清朝政治、军事、文化、民生等各方面作专题式的解剖,让读者在知晓历史细节的同时,对清朝的整体历史也有了全方位的认识;二是本书既有学术书的严谨,又兼具大众读物的可读性,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耙梳、整理、比对,还原历史的原貌,将史书典籍中晦涩的记载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再现,并用学术著作的方式注明了来源和出处。
该书稿是本书的第一卷,按时间顺序选取了1644年至1785年的20天为20个主题,每一天各成一章,用20个片断串起了清朝建立初期到到乾隆后期的历史故事,用通俗有趣的故事引出对清朝历史的思考和研究,如“1644年4月24日 京师易主:甲申国殇的三重维度”向读者呈现了明清易代的历史,讨论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1661年11月24日 死刑犯的最后一天”从康熙下令处斩郑芝龙说起,记死刑犯在最后一天将遭遇的种种事情,从而延伸到对清代的刑法,特别是死刑判定程序等各种制度的考论。
|
關於作者: |
刘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博士,世界史博士后,师从周少川、杨共乐先生。现从事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近代国人对亚非欧弱小民族国家的历史建构(1912—1949)》,在《史学史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若干。
|
目錄:
|
总 序 1
自 序 2
1644年4月24日
京师易主:甲申国殇的三重维度 001
1655年12月18日
圣彼得大教堂的邂逅:南明使臣向亚历山大七世求救 031
1661年11月24日
死刑犯的最后一天:规训与惩罚 037
1662年2月9日
郑成功击败荷兰:华夏扬威西太平洋的时刻 055
1662年6月23日
郑成功击去世:多重身份人物的形象建构困局 067
1685年6月26日
清军收复雅克萨:康熙与彼得大帝之比较研究(上) 075
1689年8月27日
《尼布楚条约》签订:康熙与彼得大帝之比较研究(下) 085
1687年7月18日
清朝皇子的一天:岂曰无逸,与子同愁 097
1690年9月3日
乌兰布通之战:从御驾亲征的礼仪图景说起 107
1722年12月20日
康熙驾崩:中国、朝鲜、意大利、捷克对雍正继位的历史书写 119
1723年9月16日
雍正确立秘密立储制度:源自波斯的灵感 143
1731年1月26日
第一个中国人领衔的出访欧洲使团与沙俄女皇会面 149
1732年3月28日
雍正一日:帝制中国的养心殿作息时间表 159
1735年10月8日
雍正驾崩:有疑中的无疑,无意中的有异 173
1738年2月18日
乾隆的除夕:国家仪式空间图景下的政治用意(上) 191
1738年2月19日
乾隆的正月初一:国家仪式空间图景下的政治用意(下) 197
1755年11月20日
达瓦齐献俘:七年战争与乾隆平定阿睦尔撒纳之关系 209
1772年2月7日
乾隆下令征集图书:《四库全书》与法国《百科全书》之比较研究 227
1776年8月9日
乾隆下令将关羽谥号由“壮缪”改为“忠义”:清代的关公崇拜 247
1780年6月15日
和珅担任镶蓝旗都统:清代巨贪的“理财”路径 263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282
|
內容試閱:
|
总 序
《微观清史100 日》即将付梓,作者索序于我。看到年轻学子有新作问世,自然是值得高兴和祝贺的喜事,故不忍推辞。然清 史非我专攻,当不可率意阐论。那么说些什么好呢?我想,还是 老老实实谈谈我在翻看此书之后的一些感想;同时也谈谈我所了 解的刘澍——本书的作者,毕竟他跟我读了6 年书,我还是有资格对他作一些介绍的。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所以了解作者,对于大家读刘澍这部新书,或许是有些好处的。
《微观清史100 日》这部书是作者积数年之功辛苦撰成的。在此之前,有关清史著作早已汗牛充栋,有以年份为序的编年体, 有以事件为纲的纪事本末体,有以“正史”为本的纪传体,有人 物传记,有专题研究,等等。唯独以“日”为时间单位叙事论史 的清史著作,一直以来还几乎是个空白。刘澍此书是在清朝日史 方面的一个尝试。
选 100 天作为透视清史的窗口,这是作者一个巧妙的设计。100 天里,每天都以一件主要的事情作为主题,由此事说开去, 论及清史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方面面,涉及地理、名物、典章制度、社会百业、各类人物。每天都有一个论题,因此 这种设计又是和“ 以小见大” 的研究方式紧密联系的。比如“1661 年 11 月 24 日 死刑犯的最后一天”,从康熙下令处斩郑芝龙说起,记死刑犯在最后一天将遭遇的种种事情,从而延伸到对 清代的刑法, 特别是死刑判定程序等各种制度的考论。又如“1732 年3 月28 日 雍正一日”,先爬梳史料,细写雍正一日之所作所为,然后以此时间作息表为框架,延展探讨清代的朝会制 度、奏议制度、君臣相见礼仪、皇帝饮食起居的细节等。这是此书的一大特色。
作者在书中引用大量史料,广搜清代各种实录、会典、方 志、文集、笔记、日记、报刊等。一方面,从论史的角度上看,它是一部比较严谨的学术著作;另一方面,从表述的形式上看,它又不像专门学术论著那样的高头讲章,密实甚至晦涩,而是具有那种娓娓道来、叙述生动的文采,可读性很强。
至于《微观清史100 日》 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如何,最好由清史专家去评论,读者诸君在阅读中也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 就不必我在此赘言了。下边,我还是谈谈作者刘澍吧。
刘澍是从2014 年跟我念硕士研究生的,此后又攻读了博士学位。他和同龄人相比,我觉得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志向, 比较自律,刻苦发奋。他潜心史学多年,但他原来却是念理工科 大学出身的。上研究生前,他还在一个拖拉机厂实习,上机床、拧螺丝,向着高级钳工的方向发展。然而他酷爱史学,硬是靠着 读书自学,在中国史硕士生入学复试时,从十几个科班出身的考 生中脱颖而出,录取到北京师范大学的。入学后,他就有在史学 领域里深耕深造的志向。为了这个目标,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工作和读书研究中去了。据他的舍友讲,多年来每天只要没有其他外出事务,他的读书、研究的时间能长达 14 个小时,如果白天有其他事耽误了两个小时,当晚就一定要晚睡两个小时来把读书时间补上,而第二天的起床时间依旧不变。尽管我完全不赞同他这种过分辛劳的奋斗,也曾多次劝说,但他的刻苦精神却是令我感佩的。
刘澍克勤克俭,他一边上学一边要在电视台参加一些节目,争取一些经济收入补贴他母亲的生活。然后,再用节约下来的钱大量购书,目前他已有万余册藏书,这在他这个年龄段的年轻学子来讲,也是不多见的。视野开阔、知识面广是他的学术特点。他对历史、地理、哲学、文学、政治、军事、民族学、宗教学等多学科都有很强的兴趣,一心向学,广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识。陈垣先生说:“不管学什么专业,不博就不能全面,对这个专业阅读的范围不广,就很像以管窥天,往往会造成孤陋寡闻,得出片面偏狭的结论。只有得到了宽广的专业知识,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全面解决问题。不专则样样不深,不能得到学问的精华,就很难攀登到这门科学的顶峰,更不要说超过前人了。博和专是辩证的统一,二者要很好地结合,在广博的基础上才能求得专精,在专精的钻研中又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看来刘澍对于陈垣先生关于“博”与“专”的论述能有切实体会。由于他的知识面广,因此在平时的研究和写作中,他能够触类旁通,取得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效果。视野开阔和较广的知识面,也使他在学习和研究中有较高的悟性,有时稍加点拨,就能别开生面,这也是他在史学研究中能够得到较快提升的原因。
此外,刘澍的团队协作精神好,容易与人合作,在学校中也能热情帮助别的同学。当然,作者还很年轻,也曾有急躁冒进、心态不稳,或有时因取得一些成绩沾沾自喜等问题,不过相信这些问题在他今后的历练中,都会不断得到解决。
年末杂事繁多,不及深思熟虑,仅就所见所思匆匆写了一些感想。可能言不及义,请方家、读者批评指正。最后,祝刘澍再接再厉,精进不已,在学术上取得更多成就。
周少川*
辛丑岁杪书于北师大珠海校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