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新知文库154·树懒是节能,不是懒! 出人意料的动物真相

書城自編碼: 380789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生物世界
作者: [英]露西· 库克 著,黄悦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108073495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22-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7.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5.7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2.8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2.1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9.4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7.7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5.7

 

編輯推薦:
理查德道金斯的高足露西·库克带你探寻出人意料的动物趣闻露西库克走遍全球寻找奇珍动物,探寻过程充满令人捧腹大笑的时刻常人认为偷懒、愚钝的树獭,其实是节能生活的最佳典范,快速的确被高估了
內容簡介:
从古至今,神奇的动物故事一再被传诵,人们相信亚里士多德以及迪士尼笔下的动物叙述,即使其中有不少谬误。比如,鳗是从沙地里生长出来的,燕子在水底冬眠,等等。动物学家、本书的作者露西?库克走遍全球寻找奇珍动物,发现被误解的动物及其故事总是掩盖了令人感到意外的真相。而探寻过程也不乏令人捧腹大笑的时刻:她往往是在追逐土狼、偷窥企鹅或是跟踪喝醉的驼鹿之际,才挖掘出了这些神奇真相。
在本书中,你将看到树獭如何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便便,蝙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加入同盟国。你还将发现,无论多冷僻的理论都有其真实的成分。常人认为偷懒、愚钝的树獭,其实是节能生活的最佳典范,露西对树獭的爱促使她成立了树獭观赏学会,她们提出的口号就是“快速被远远高估了”。
關於作者:
露西?库克(Lucy Cooke),牛津大学动物学硕士,师从英国知名演化生物学家暨动物行为学理查德?道金斯,建立了动物保护组织——“树懒观赏学会”。露西是《每日电讯报》《赫芬顿邮报》的撰稿人,还是获奖电视及电影工作者,并曾出现在BBC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等黄金时段的专题节目中。

黄悦,自由职业,曾任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及BBC专题片的翻译和校审。代表译作:《第三极的馈赠》《有待探险的世界》《艺术的故事》等。
目錄
序 言 1
第一章 鳗鱼 10
第二章 河狸 33
第三章 树懒 57
第四章 鬣狗 80
第五章 兀鹫 95
第六章 蝙蝠 116
第七章 蛙 142
第八章 鹳 162
第九章 河马 185
第十章 驼鹿 201
第十一章 大熊猫 218
第十二章 企鹅 239
第十三章 黑猩猩 260
结束语 284
注 释 286
参考书目 311
內容試閱
序言
“树懒这样的‘废物’,到底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我是专业研究动物的人,又创办了“树懒观赏协会”(Sloth Appreciation Society),所以经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有些提问的人会把“废物”说得更具体一点儿—“懒”“笨”“迟钝”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有时还附带着补充一句—“我以为进化的本质是‘适者生存’”。如果纯粹只是困惑倒也还好,糟糕的是有些人语气里透着一丝高等物种的自命不凡。
每次遇上这种事,我都要深吸一口气,然后尽可能平心静气地解释说,树懒绝对不是废物。它们是自然选择过程中诞生的怪异产物,不只是怪,还怪得极其成功。它们偷偷摸摸地在林梢活动,速度比蜗牛快不了多少,身上覆满藻类,爬满虫子,一个星期排便一次—这恐怕不会是你理想中的生活。可是,你并非住在中美洲的丛林里,要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想办法活下来—而树懒在这件事上做得非常出色。
要想看懂动物的行为,了解它们身处的环境是关键。
树懒坚韧异常,秘诀就在于它们懒洋洋的性情。它们是低能耗生活的模范,历经几百万年的适应和调整,拥有了一套别出心裁、节省能量的生存技能,称得上是最有天分的古怪发明家。关于它们,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讲了,你可以在本书的第三章全面了解树懒的各种创新以及它们倒挂的生活。一句话,大家都看不起的动物在我眼里格外有魅力。


我爱树懒。这样一种天生带着微笑、渴望与人拥抱的动物,让人怎能不爱

树懒的名声被抹黑太多,我觉得必须建立一个树懒观赏协会。(我们的口号:“行动迅速并没有那么了不起。”)我开始了一次巡回演讲,在节庆活动上、在学校里介绍这种饱受污蔑的动物,讲述出人意料的真相。我谈到从根源上讲,种种诋毁树懒的说法源自16世纪的探险家圈子,那些人自以为是,把这种安安静静、与世无争的食草动物定义为“天下最蠢笨的动物”。这本书就是在这些演讲的基础上,为动物正名而写的一本书—不单单是为树懒,也为其他动物正名。
我们总是通过人类自身有限的生存体验去看动物的世界。树懒在树上的生活方式的确很古怪,所以人们对它的误解也最多。不过,被人误解的动物绝非只有这一种。世间的生命有千奇百怪的形态,即便是最简单的生命体,了解起来也极不简单。
进化在自然界搞了一些绝妙的恶作剧,塑造出匪夷所思的生物,看起来完全不合逻辑,而且很难找出线索来解释它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蝙蝠身为哺乳动物,其实一心想做鸟。企鹅外表是鸟,内心却是鱼。鳗鱼倒是鱼,只是神秘的生命周期点燃了人们的好奇心,一场寻找鳗鱼性腺的研究持续了两千年,多少人为此费尽苦心—相关专家直到现在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动物们不会轻易吐露自身的秘密。

* * *

以鸵鸟为例。1681 年2 月,英国的大学问家托马斯·布朗爵士写信给时任宫廷医师的儿子爱德华,请他帮忙办一件不太寻常的事儿。当时摩洛哥国王送给英王查理二世一群鸵鸟,爱德华分得了其中一只。托马斯爵士热衷博物学研究,自然对这只外国来的大鸟很感兴趣,非常希望儿子能来信讲讲它的行为习惯。它像鹅一样警觉吗?它是不是喜欢酸模,但讨厌月桂树叶?它吃铁吗?关于最后一个问题,他好心建议儿子说,可以试试把铁包在面团里—类似于铁馅儿香肠卷—因为鸵鸟“也许不肯直接吃铁”。
这个偷换馅料的动物食谱其实有着非常明确的科学目的。布朗想借此验证自古流传下来的一桩奇谈:无论什么东西,鸵鸟全都能消化,就连铁也没问题。据中世纪的一位德国学者说,鸵鸟喜欢吃硬东西,它的一顿正餐包括“一把教堂大门钥匙和一块马蹄铁”。欧洲各国宫廷不时收到伊斯兰国家首脑和非洲探险家赠送的鸵鸟,所以一代又一代自然哲学家满腔热情地展开实验,怂恿这种异国来的鸟吃剪刀、吃钉子,吃各种各样的铁制品。
做这样的实验表面看来像是脑筋不正常,实际上再多了解一点儿就会发现,疯狂的举动背后有一套(科学的)方法。鸵鸟消化不了铁,不过,有人看到过它们吞食大块尖利的石头。为什么?地球上最大的鸟类渐渐进化成了一种特殊的食草动物,日常吃的草和灌木非常不好消化。非洲平原上的长颈鹿和羚羊也吃草,可鸵鸟和它们不一样,没有反刍胃。鸵鸟甚至连牙齿都没有,它们只能用喙把粗硬的草拔出来,整棵吞下去。它们在强壮的砂囊里储备了一堆有棱有角的石头,用来把富含纤维的食物磨碎,便于消化。它们就这样带着一肚子哐当哐当作响的石头漫步在非洲大草原,有时这堆石块足有一公斤重。(科学家给它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胃石”。)
正如前面所讲,要理解鸵鸟的行为,不能不看它们的生存环境。对于千百年来想尽办法探索动物真面目的科学家,我们也必须了解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们会见到一大批痴迷于研究的怪人,布朗只是其中之一。比如,有一位17 世纪的医师把一只鸭子放在粪堆上,想看看这样能不能自然繁殖出蟾蜍(这是一个创造生命的古方)。还有一位意大利的天主教神父,他的名字和他做的事儿都有点儿像007 电影里的反派:这位拉扎罗·斯帕兰扎尼以科学之名挥动着一把阴森森的剪刀,为那些听他摆布的动物剪裁小小的特制裤子,或是剪下它们的耳朵。
以上两位都是启蒙运动初期的人物,不过,近代的科学家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也采用了各种怪诞的,而且往往是错误的方法—比如20 世纪的一位美国精神药理学家按捺不住好奇,把一群大象灌得酩酊大醉,得到了预料之中的疯狂结果。过去的每一个世纪都有古怪的动物实验,往后肯定还会有不少。人类虽然成功分裂了原子,登上了月球,找到了希格斯玻色子,但说到对动物的了解,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我看来,我们在探索道路上犯过的错,以及古人为填补认知的空白而虚构的神话故事都非常有意思,从中可以了解很多信息,了解发现新知的过程和探寻新知的人。老普林尼曾在书中提到一头河马的皮肤里渗出猩红色液体,他根据自己熟悉的知识——古罗马时代的医学知识——解释了这种现象,认为这是河马为保养身体主动放一点儿血。他有这样的亲身体验,毕竟他是那个时代的人。他的说法固然不对,但是关于河马体表的猩红色液体,正解和古老的传说一样不可思议—而且的确与自我治疗有关系。
我发现流传最广的动物神话中,大多深藏着一种有趣的思维方式,让人想起过去那个奇妙的天真年代,那时几乎一切都是未知,万事皆有可能。鸟儿迁徙到月亮上,鬣狗随着季节改变性别,鳗鱼从淤泥里生长出来—这些有什么不可能呢?再说我们后来发现的正确答案也如同传说般神奇。
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出现的一些动物传说最是荒诞。在中世纪,新兴的自然科学被基督教绑架,造就了一个动物寓言风行的时代。讲述动物世界的早期作品集配有大量华丽的插图,有鼻子有眼地描绘了各种奇异生物,有雀驼(其实是鸵鸟),有驼豹(长颈鹿),有海主教(半鱼半人的奇幻牧师)。不过,这些动物寓言并不是潜心研究动物习性的成果。它们全都是在同一部资料的基础上,添枝加叶编出来的故事——那是公元4 世纪的一部书稿,名为《自然哲学》(Physiologus),书中内容融合了民间传说、很少的事实以及很多的宗教寓言。《自然哲学》可以说是中世纪超级热卖的畅销书(其销量在当时仅次于《圣经》),有数十种语言的译本,从埃塞俄比亚到冰岛,荒唐的动物传说就这样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这些寓言写得十分粗俗,有不少关于两性和罪恶的内容。修士们为教会图书馆抄写并添加插图的时候想必觉得很好玩儿。故事里有各种异兽:鼬由嘴巴受孕,由耳朵分娩;野牛(那时人们叫它“博纳肯”)抵挡攻击者的绝招是放屁,“臭得让敌人头晕脑胀,不得不逃开”(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公鹿纵欲之后,生殖器便会掉下来。从这类故事里可以提炼出很多训诫材料,向教区居民宣讲。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那么多生灵当中只有一种,人类丧失了纯真本性。在辑录寓言的人眼里,动物世界的作用在于树立榜样,让人类引以为鉴,所以他们没有去质疑《自然哲学》中的描述是否与事实相符,而是专注于发掘动物与人类相通的一面,在它们的行为表现中寻找上帝暗藏的道德寓意。
这样一来,寓言中的一些动物与它们的真实形象相去甚远。比如大象被誉为百兽之中最正直睿智的一种,那样的“温和驯良”,甚至有自己的信仰。据说它们对老鼠“深恶痛绝”,对故土怀有一份深沉的爱,想起家乡就会流泪。在两性关系上,它们“无比忠贞”,一旦结合便是终生相守—而且是很长的一生,足有三百年。它们非常反对通奸,发现这种行为就会予以惩罚。这些对现实中的大象来说简直闻所未闻,它们一向快快活活坚守着一夫多妻式的生活。


中世纪的人们普遍相信,陆地上的每一种动物,在海洋里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动物:马和海马,狮和海狮,主教和……海主教。康拉德·冯·格斯纳在《动物史》(1558 年)中提到了这位外形似鱼的牧师,据说有人在波兰附近的海上见过他(但从描述来看,那像是刚从《神秘博士》 的拍摄现场溜出来的一个人)

* * *
我们总想在动物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用人类的道德标准去评判它们,直到思想已经比较开明的时代仍是如此。从这一点来讲,或许可以说贻误后世最深的人,也是这本书里最大名鼎鼎的人,就是著名的法国博物学家乔治- 路易- 勒克莱尔,即布封伯爵。这位行事浮夸的伯爵是科学革命的领军人物,为了让自然科学摆脱教会的影响,他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实际的行动却与他的目标有点儿自相矛盾。他写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共计四十四卷,但内容矫揉造作得简直可笑。他采用了当时写科普文章流行的华丽散文风格,读起来不像科学论述,倒像是爱情小说。他看不上一些动物的生活方式,便用刻薄的词句贬低它们,比如我们的朋友树懒(这位法国贵族把树懒称作“最低等的生物”);对于他欣赏的动物,文中则是极尽溢美之词。不过不管好话还是坏话,几乎都是一样的错误百出。他最宠爱的一种动物是河狸,你会发现他被河狸的勤劳表现迷得思维混乱,了解真相之后便会觉得,了不起的布封这时变得像小丑一样。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忍不住把动物拟人化。大熊猫无敌可爱,很容易激发人们内心里呵护它的欲望,干扰了理性的判断。我们把大熊猫看作憨头憨脑、遇到两性问题就害羞的毛熊,没有我们帮忙就没法繁衍下去,却忘记了它们其实在漫漫生存路上久经考验,撕咬起来相当凶悍,而且喜欢聚在一处交配,场面十分热烈。
20 世纪90 年代初,我在杰出的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博士门下学习动物学,跟随导师掌握了一套思维方法,通过各物种间的基因关系去看世界——看关系的远近亲疏如何影响它们的行为。我当时学到的部分理论现在已经落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从细胞层面解读基因组,解读方式的重要性不亚于基因组包含的信息本身(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人类与橡实虫有70% 的DNA 相同,却能成为晚宴上更有趣的客人)。我讲这件事是想说明,每一代人—包括我这一代—都认为自己比前辈更了解动物,可实际上还是经常出错。动物学研究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学术性猜测。
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我们的猜测水平正逐步提高。我的工作是制作并担任自然科学类纪录片的主持人。为此我走遍了世界各地,也有幸接触一些全身心投入研究、在前沿阵地探索真知的科学家。我认识了一个在马赛马拉为动物测智商的人、一个在中国兜售大熊猫性爱资料的人、一个发明了树懒“屁屁测量仪”(这东西真的有科研意义)的英格兰人,以及编纂了世上第一部黑猩猩词典的苏格兰人。我追过喝醉的驼鹿,吃过河狸“蛋蛋”,尝过两栖动物的春药,曾经跳下悬崖与兀鹫一起飞翔,还试着讲了几句河马话(当然不是一次做了这么多事)。
五花八门的经历开拓了我的眼界,关于动物、关于动物研究的现状,我看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真相。我写这本书,一方面是为与各位分享这些真相,另一方面是总结人类对动物王国的种种误解、犯过的错以及杜撰的奇谈,不管讲故事的人是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还是继承了沃尔特·迪士尼风格的好莱坞影人,同时我也希望借文字建一座特殊的动物园,收容被世人误解的动物们。
综上所述,对于那些不可思议的传说,大家不妨抱着开放的心态去听,只是不要全部信以为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