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世纪战争艺术史. 第二卷

書城自編碼: 379601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軍事
作者: 查尔斯·威廉·欧曼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832318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72.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推拿纲目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14.0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50.7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8.2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9.8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82.9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1.2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HK$ 113.9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HK$ 102.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55.9
《中世纪战争艺术史(第一卷)》
+

HK$ 145.2
《华文全球史079·玫瑰战争史: 1377-1471》
+

HK$ 110.0
《欧洲中世纪史(第11版)》
+

HK$ 210.0
《中世纪之美》
+

HK$ 126.7
《拜占庭:一个中世纪帝国的传奇历史》
+

HK$ 425.8
《战争艺术史(套装全四册)》
編輯推薦:
1.巨擘执笔,传世巨著
作者查尔斯·威廉·欧曼爵士身为原英国皇家历史协会主席,在中世纪史学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本书也是欧曼爵士一生重要的传世作品。该书源自欧曼爵士于1885年的一篇论文,此后欧曼爵士花费数十年时间对其进行增补、修改和校对,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完成这部传世名著,将中世纪战争艺术完整展现于读者面前。
2.译文*湛,*业流畅
知名古典战史学者,《亚历山大战史》、《战略:拜占庭时代的战术、战法及将道》译者王子午,继本书上卷于2018年译成面世后,时隔4年,再续前卷,字斟句酌,精益求精,译文准确流畅,生动易读。
3. 配图精美,地图准确
书中所有的示意图和会战图解均由作者本人游历重要战场以及参考相关机构地图后亲自绘制。绘画或临摹自原始手稿,或摘录自《古代盔甲》这一传世巨著,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4. 寓理于例,娓娓道来
全书覆盖范围*广,没有对战争艺术的理论进行冗长乏味的陈述,而是在对典型战例的叙述和分析中描摹战争艺术的现实形态,书中更援引大量史实资料,着力呈现了诸多战术与兵种的特性与变迁过程,如法国骑士、英格兰长弓手、瑞士纵队、意大利佣兵等
內容簡介:
《中世纪战争艺术史(第二卷)》承接上卷内容,以西欧骑士战术为始,以玫瑰战争为终,继续向读者展现欧洲中世纪战争的发展进程。作者从法国骑士、英格兰长弓手、瑞士纵队、意大利佣兵等几个兵种出发,内容涵盖了自十字军运动失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战争艺术发展历程。
在本书中,作者着重描绘了骑兵从兴盛逐渐失势,步兵复兴并在英法战争之中,重新成为战场决定性力量的过程。
作者在文中不仅向读者展现了西欧国家的战争艺术,也对同时代相关民族的防御工事及攻城*器的发展有所呈现,与此同时,火药对欧洲军事发展进程的影响也在本书中得到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關於作者:
查尔斯·威廉·欧曼爵士(1860—1946):原英国皇家历史协会主席、战史学家,曾就读于温彻斯特大学和牛津大学,1905年被推举为皇家历史协会主席,并于1920年被授予爵士勋位。欧曼爵士一生出版著作达四十余部,涉猎范围从罗马帝国后期一直延续到*一次世界大战,其主要研究范围则为中世纪和拿破仑战争时期。除《中世纪战争艺术史》以外,还著有《拜占庭帝国史》《半岛战争史》等传世著作。
译者简介:
王子午(1987—),战史学者,原《战舰》《军人志》执行主编。长期从事于西方、日本战史及战争艺术史的研究工作,著有《日本武士战争史》等专著。2015年提议制作“战争艺术”丛书,至今为该丛书译有《亚历山大战史》《战略:拜占庭时代的战术、战法及将道》《西方世界的决定性会战及其对历史的影响》等译著。
目錄
译序
第六章 从哈斯丁会战到长弓崛起前的西欧
第一节 综述
第二节 12 世纪至 13 世纪的西欧军队
第三节 英格兰人的会战和战术
第四节 13 世纪的英格兰会战和战术
第五节 欧洲大陆的会战
第七章 武器、防御工事和攻城武器
第一节 武器与盔甲
第二节 防御工事
第三节 攻城武器
第八章 英格兰与威尔士、苏格兰的战争:长弓的发展(1296年至1333年)
第一节 爱德华一世及其威尔士战争
第二节 英格兰与苏格兰的战争
第三节 苏格兰战争的继续
第九章 长弓在法国和西班牙的应用(1337年至1396年)
第一节 百年战争的开始与爱德华三世的军队
第二节 长弓在法国的应用——克雷西会战
第三节 从克雷西会战到普瓦捷会战
第四节 普瓦捷会战
第五节 纳瓦莱特会战与阿尔朱巴罗塔会战
第六节 法国与英格兰的战事和爱德华三世的政治失败
第十章 火药与火炮(1250年至1450年)
第一节 火药与火炮的发明
第二节 14 世纪与 15 世纪战争中的火炮
第十一章 瑞士人
第一节 瑞士步兵的起源
第二节 瑞士军队的标志性武器和军事制度
第三节 15 世纪的瑞士会战
第四节 瑞士步兵衰落的原因
第十二章 佣兵大队:14世纪至15世纪的意大利战争
第一节 早期佣兵部队
第二节 晚期佣兵部队
第十三章 1230年至1500年间的近东战争艺术
第一节 东南欧与奥斯曼突厥人
第二节 东欧:胡斯军及其战术体系
第十四章 15世纪的西欧战争艺术(1400年至1485年)
第一节 英法百年战争的延续:阿金库尔会战与亨利五世的战略
第二节 英法百年战争的终结
第三节 玫瑰战争
总评 中世纪结束时的战争艺术
內容試閱
译序
关于中世纪后期战争艺术
如果说中世纪前期的战争艺术历史,可以被概括为骑士的崛起和鼎盛时期,那么中世纪后期的战争艺术史,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被概括为骑士的衰落和步兵的重新崛起。在十字军时代与东方战争艺术的遭遇之中,西欧人重新认清了步兵与骑兵配合在战术上所带来的价值,而当那些随十字军远征黎凡特的将领们返回西欧之后,这些经验教训也随之生根发芽。在十字军时代结束之后,虽然骑士和重骑兵在西欧,尤其是法国、德国等国家继续将自己的统治性地位维持了将近200年时间,但从遥远而寒冷的苏格兰高地到位于欧洲腹地的瑞士山区,自罗马帝国衰落后便已经地位衰微、沦为二线部队的步兵,也悄然走上了战争艺术舞台的中央,对骑兵的地位发起了挑战。
弗兰德斯和瑞士地区的城邦和乡村,从未忘记如何利用长矛手来对抗法国和日耳曼封建领主的骑士,而英格兰人更是在与苏格兰人的长期战争中,学会了如何利用长弓手与下马骑士协同作战。进入14世纪后,英格兰人的弓箭手和下马骑士在克雷西、普瓦捷、阿金库尔等历次会战中屡次击败全欧洲最为强大的法国重骑兵,迫使高傲的法国骑士们不得不学习英格兰人的战术,命令骑士们下马投入作战。而瑞士人的长矛手,则凭借着目空一切的勇气、严整的队形和纪律以及手中的长矛,唤醒了方阵战术的活力。他们击败了每一支敢于向自己挑战的封建重骑兵部队,让步兵重新成为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并最终演变成了近代常备军步兵的雏形,而统治文艺复兴时期的“长矛与火枪”战术,事实上也不过是瑞士长矛纵队在火药时代的变体。
诚如查尔斯·欧曼爵士在本书第一卷中所言,西欧的封建制度,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因维京人和马扎尔人入侵而诞生的军事制度,而维持这种制度的核心,便是骑士在战场上的压倒性战斗力。而当骑士们的甲胄再也无法抵挡长矛方阵的前进之时,封建制度本身也走向了衰亡。随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希腊智慧的复兴,西欧终于在经历了1000年的中世纪时代之后,走出了封建城堡所投下的阴影,走向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曙光。

关于本书
作为原英国皇家历史协会会长查尔斯·欧曼爵士在战争艺术领域的传世之作,《中世纪战争艺术史》毫无疑问是一部难以超越的经典著作。该书第一卷起自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中世纪的开端,终于十字军时代的结束,全面又不失详细地介绍了欧洲战争艺术从以重步兵为核心力量的古典时代及古典晚期时代,走向以骑士和重骑兵为核心的中世纪盛期的发展过程。
而第二卷则起自十字军时代结束后,西欧战争艺术的发展和演化,终于中世纪的结束。其全书脉络转向骑士如何在英格兰长弓、瑞士纵队等新生的步兵战术冲击下走向衰落的历程,其间还穿插了对中世纪后期的盔甲、工事、攻城技术的介绍。
必须提及的是,与电子时代到来前的所有著作一样,由于在查阅、校对不同语言、不同时期的资料方面以及文字编辑方面的困难和局限,欧曼爵士在本书中也会犯下一些笔误,而他的一些观点在今日也可能会显得有些保守或者陈旧。本人在翻译过程中,已经尽可能对欧曼爵士的笔误(例如对“左翼”和“右翼”的记载前后冲突以及地图与文字描述不符等)进行了修正,而对于其观点是否存在过时之处,则只能交由各位读者自行判断了。本人作为译者只能恪尽职责,将欧曼爵士的观点甚至语气尽可能原汁原味地还原在各位读者面前。
作为译者,本人也必须向读者致歉,自2018年1月《中世纪战争艺术史》中译本第一卷出版以来,时隔整整四年时间,本人才终于完成了第二卷的翻译工作。事实上,本人在《中世纪战争艺术史》第一卷出版之后,便立刻展开了第二卷的翻译工作。但由于其间穿插着《战略:拜占庭时代的战术、战法和将道》以及《西方世界的决定性会战及其对历史的影响》第一卷的翻译工作,《中世纪战争艺术史》第二卷的翻译工作直至2021年才终于完成。也许唯一值得欣慰之处,便是在这几年间,本人对中世纪的研究和了解已经有了长足进步,而第一卷在译名、头衔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谬误,也在第二卷中得到了更正。举例而言,法国贵族常用的名字“Hugh”在第一卷中被错误地译作“休米”,第二卷中则被改为正确的“于格”。若将来第一卷能够得到加印或者再版的机会,这些错误也将被一并修正。
如第一卷译序所言,本人非常荣幸能够获得机会,将这部《中世纪战争艺术史》带入中文世界,并将其列入由本人所开启的指文《战争艺术》系列丛书,以欧曼爵士这部著作来覆盖战争艺术发展史的中世纪部分。本书中译本前后两卷相加多达70余万字,在翻译过程中,删去了原书中第十三章的部分内容(特此说明),只希望本人浅薄的知识和能力不至于使欧曼爵士的这部巨著失色。

     王子午
     2022年1月于北京

从百年战争爆发的第一刻起,英格兰人的弓箭便在会战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双方的第一次交战发生在1337年圣马丁节前夜(St. Martin’s Eve)。德比伯爵在率军于佛兰德斯上岸时,不得不强行登陆。英格兰人凭借着箭雨驱散了排列在加德赞港(Cadzand Haven)码头上的佛兰德斯弩手。英格兰人在弓箭手掩护下成功登陆之后,与对方在海滩上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德比伯爵将弓箭手部署在了两翼,其位置比中央的甲士更加突前一些。佛兰德斯人的指挥官,即佛兰德斯的私生子(The Bastard of Flanders)趁英格兰人正在排列战线时对其展开了冲锋,却被英格兰人彻底击溃,其主要追随者大多被俘,佛兰德斯的私生子本人也成了俘虏。在战斗中,英格兰弓箭手从侧翼射出了令敌军难以招架的弓箭火力,而这也是英格兰人能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英王爱德华于1339年亲自渡海抵达佛兰德斯,随即便开始召唤接受了资助的日耳曼王公前来支援,其中包括勃兰登堡侯爵(Margrave of Brandenburg),布拉邦、格德司(Gueldres)、于利希的公爵以及其他一些王公。爱德华集结起了一支历代英王从未在欧洲大陆上拥有过的庞大军队。据说,其中仅甲士便多达12000人,此外还有大批佛兰德斯和布拉邦步兵。在旁人看来,手中拥有如此强大的军队,爱德华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强迫对方与自己进行会战,哪怕法王腓力手中的兵力比自己还要多也在所不惜。但事实上,爱德华打算进行一场防御战,并在战斗中使用曾在哈利顿山会战中为他赢得了胜利的战术。爱德华在弗拉芒格里镇(La Flamengerie)前方将军队列成了三条战线。第一线完全由英格兰人组成,分为较大的中央分队和两个规模较小的侧翼分队(爱德华本人在描述1339年战役时将其称为“梯队”)。各分队甲士全体下马列队,弓箭手则被部署在甲士两翼。勃兰登堡侯爵及其他日耳曼王公组成了第二条战线,第三线则由布拉邦公爵的部队组成。位于第二线和第三线的骑士们,似乎依然按照欧洲大陆的习惯,骑在马背上战斗。我们之所以能够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在于:根据史料记载,勃兰登堡侯爵和布拉邦公爵曾骑马上前查看英王的战斗序列,并在看到爱德华的阵形后大为惊讶,不过,二人在仔细观察之后,还是得出了结论——英格兰人的战线部署极为出色。
如果法王腓力从比龙福斯(Buironfosse)方向对联军发动进攻,双方便会爆发一场与7年后的克雷西会战形势完全相同,只是规模要更大许多的战斗。不过英格兰人这一次并没有获得用实战检验其战术的机会,法王谨慎地将部队部署在了一段距离之外,拒绝接近敌军,并在自己的阵地上布设了大量鹿砦。与爱德华一样,腓力也希望对方首先发动进攻。结果双方没有进行任何大规模的交战,英格兰人和法国人在耗尽了周边地区的给养之后,退回了各自的行动基地。在接下来的7年里,双方没有爆发过任何在战术层面令人感兴趣的决定性会战。法国人和英格兰人虽然在佛兰德斯、布列塔尼、阿基坦等地争战不休,却没有进行任何第一等的重要战斗。战争演变成了一系列突袭和围攻,双方虽然进行了一些极富骑士精神的小规模战斗,但这些战斗的战术根本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因此也没有带来任何战略性结果。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战斗是发生于海上的斯鲁伊斯海战(Battle of Sluys)。双方的陆战则主要是由奇袭、伏击和夜袭组成的。举例而言,德比伯爵曾于1345年10月11日凭借高超的指挥技巧奇袭了奥贝罗什(Auberoche)的加斯科涅人,沃尔特·曼尼爵士也于1342年6月在坎佩莱(Quimperlé)赢得了一场类似的胜利。相比之下,双方于1342年9月29日在莫尔莱(Morlaix)进行的战斗,要更接近一场正规会战。当时,北安普顿伯爵威廉·博亨(William Bohun,Earl of Northampton)与阿图瓦的罗伯特在一片树林中占据了一块防御阵地。他们沿着阵地正面挖掘了大批陷阱,并将下马甲士部署在了这道障碍后方。布卢瓦的查理(Charles of Blois)麾下的骑兵落入了陷阱,损失惨重。不过,史料中并没有提及英格兰一方的弓箭手曾在战斗中发挥过什么作用。
结合以上这些事实,我们便能发现克雷西会战的惊人之处及其重要性,而这也是英格兰战术体系第一次在大规模会战中得到应用。直到这场会战结束之后,欧洲大陆才终于意识到战争艺术已经有了多么重大的发展。
如前所述,爱德华三世并不是一位出色的战略家。如果说克雷西会战是其将道过人之处的绝佳证明,他在通向这场会战的战役过程中的表现,便是其将道不足之处的绝好例证。在仰赖日耳曼军队和布列塔尼辅助部队支援的数次入侵行动全部失败后,恼羞成怒的爱德华于1346年7月5日率领一支完全由英格兰本土士兵组成的部队,从朴次茅斯启程渡海。
这支军队中的骑兵完全是依照爱德华一世所建立的体系征召而来的。男爵和方旗骑士们会自行征召志愿兵,率领他们为国王效力,并依照惯例领取军饷。为征集足够的骑兵,爱德华对全国所有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的土地所有者施压,迫使他们要么自行选择在一位领主麾下亲自服役,要么支付一笔与兵役免除税相当的金钱。议会也在1345年通过提案,要求每一位拥有或租用土地价值超过5英镑的人,都要提供1名弓箭手,土地价值超过10磅的人应提供1名骑马步兵(即拥有马匹的长枪兵),土地价值在10磅至20磅之间的人提供2名骑马步兵,土地价值在25英镑以上者则要提供1名甲士,更加富有的人要“依据土地的规模”成比例地提供相应数量的士兵。郡督和征兵委员负责编制地主名册,确定他们每人所需负担的义务,之后还要将足额的士兵送往军队集结地(1346年的集结地为朴次茅斯)。无法亲自服役的地主可以从孩子或兄弟中选择一人作为替代,另外他们还可以雇佣其他能够作战的人来填补自己所要负担的骑兵数量。既没有亲自报到,也没有派人顶替的地主则要缴纳一大笔罚金。在受命出征的人员中,似乎绝大部分人非常积极地投靠到了某位男爵或方旗骑士的麾下。上至需提供2至3名骑兵的骑士,下至仅有5英镑土地、只需提供1名弓箭手的小地主均是如此。在1346年至1347年间,英王发布了大量命令,要求郡督不要去骚扰那些已经亲自参战或派出了合适的顶替者的人。不幸的是,这支军队在1346年6月刚刚编组完成时的序列表未能留存至今,反而只留下了效力于各部队的许多骑士(并非全部骑士)的姓名。因此我们也无法对参加了这次远征的骑兵人数进行准确的估算。幸运的是,第二年在爱德华麾下围攻加来的军队序列完整地保留到了今天。从这份序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诸位伯爵、男爵和方旗骑士麾下的各兵种比例。依据其记载,平均每位骑士身边伴随着3至4名骑兵(侍从、甲士或卫兵)和数量更多的弓箭手。在一支组织良好的部队中,绝大部分弓箭手都拥有马匹。不同部队之间的骑士、甲士和弓箭手比例差别很大。举例而言,塔尔博特勋爵理查(Richard,Lord Talbot)拥有14名骑士、60名侍从和82名弓箭手,牛津伯爵威尔的约翰(John de Vere)则拥有23名骑士、44名侍从和63名弓箭手。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若克雷西会战中英格兰一方的骑兵总数为2400人,则其中应包含500名骑士和1900名甲士,骑士们的随从中还应包括大约2500名弓箭手。
除以上述方式招募的部队以外,爱德华还从各郡和城镇征召了一批不从属于任何伯爵、男爵或方旗骑士的征召步兵。对我们而言幸运的是,英王下达给各郡郡督、征兵委员以及城市市长和城堡总管的命令至今依然保存于世。特伦特河以南各郡都收到了征召弓箭手的命令,只不过各地所需提供的人数不多,总计仅有3780人。爱德华最初计划从城镇招募大约1700名士兵,除伦敦必须提供100名甲士以外,其余则均为“武装侍从”,也就是骑马步兵,而非弓箭手。到了当年3月,为预防法国人可能的突袭,很多海岸城镇将自己的征召兵留在了本地。另外还有很多城镇可能在同样的原因影响下,也减少了自己派出的士兵人数。最终抵达朴次茅斯的军队仅有最初计划人数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在爱德华免除了很多地区的兵役之后,实际随这位国王一同出发的城镇“武装侍从”数量应在1000人以下。兵役减免最多的,通常也正是如诺里奇、布里斯托、林恩(Lynn)等本应派出最多士兵的城镇。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