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文学之家:那些被经典小说创造的传奇建筑(重温大师经典,种草宝藏小说)

書城自編碼: 375029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英]克里斯蒂娜·哈迪曼特 著,齐彦婧 译文
國際書號(ISBN): 9787555029540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86.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7.0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12.7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3.9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9.7
武当内家散手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1.8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102.4
炙野(全2册)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80.3

 

編輯推薦:
★ 精选经典文学作品中的20栋传奇建筑,以崭新视角剖析房屋的重要作用:房屋不仅是主人公的生活背景,也能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它们是陷阱、迷宫,也是温馨之地、心灵归宿,它们久负盛名,数百年来为人津津乐道。
★ 跨越200年,展现文学之家的时代烙印:独具特色的房屋从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发展,阴森可怖的哥特式古堡、维多利亚时代的乡绅宅邸、20世纪繁华的盖茨比豪宅,我们得以穿梭其中,领略不同时代的独特风貌。
★ 走进狄更斯、菲茨杰拉德、伍尔夫、托尔金等文学大师的笔下世界,一探创作幕后故事:作家构筑的文学之家中隐藏着种种细节,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恰恰反映了鲜为人知的灵感来源、幕后彩蛋和作家逸事。对细节的解读,也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 权威专家的深度解读,重温大师经典,种草宝藏小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哈迪曼特以七旬高龄完成创作,集中展现了一生痴迷的文学地理学研究,文字客观严谨,深入浅出。对于喜爱经典文学作品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妙趣横生的补充读物。
內容簡介:
作为故事发生地的房屋,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书作者精选了200年英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20栋房屋,从1764年恐怖小说中的哥特城堡,到1997年J.K.罗琳笔下的霍格沃茨学院。我们得以了解贝克街221号如何以单身汉之家的形象推动了福尔摩斯的冒险;《霍比特人》中的袋底洞有怎样的精神象征;《呼啸山庄》又有怎样的灵感来源。
本书集文学与地理为一体,深度剖析了独具特色的传奇建筑,从新的视角展现了经典作品跨越时空的迷人魅力。
關於作者:
克里斯蒂娜·哈迪曼特(Christina Hardyment)
英国作家、记者,1946年出生,毕业于剑桥大学,关注文学地理及历史写作,致力于探索文学作品与地理及日常生活场景间的联系。热爱自然、帆船运动。1983年出版部作品,现已出版《作家的足迹:20次伟大的文学之旅》《英国文学地图》《书中的食物》等十余部作品。2018年,哈迪曼特以72岁高龄出版《文学之家》。
目錄
序言:房屋作为主角
逼真的幻象:奥特兰多城堡与贺拉斯·沃波尔(1764)
迷惘之屋:曼斯菲尔德庄园与简·奥斯丁(1814)
连通两个世界:图里-维奥兰城堡与沃尔特·司各特(1814)
两家人的灾祸:呼啸山庄与艾米莉·勃朗特(1847)
黑暗传奇:七个尖角顶的宅第与纳撒尼尔·霍桑(1851)
活人的坟墓:荒凉山庄与查尔斯·狄更斯(1852—1853)
灶台社团:汤姆叔叔的小屋与哈丽雅特·比彻·斯托(1852)
单身汉之家:贝克街221号B与阿瑟·柯南·道尔(1887—1927)
镇宅之神:波因顿庄园与亨利·詹姆斯(1896)
产业:罗宾山庄与约翰·高尔斯华绥(1906—1921)
心灵的依靠:霍华德庄园与E.M.福斯特(1910)
宏大的幻梦:西卵与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925)
奇异的回响:诺尔庄园与弗吉尼亚·伍尔夫、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1928、1930)
纯粹的呓语:令人难以宽慰的农庄与斯黛拉·吉本斯(1932)
秘密之宅:曼陀丽与达芙妮·杜·穆里埃(1938)
虔信之家:布赖兹赫德庄园与伊夫林·沃(1945)
巫师的塔楼:我的秘密城堡与多迪·史密斯(1948)
庞大的废墟:歌门鬼城与马尔文·皮克(1947—1959)
深深扎根:袋底洞与J.R.R.托尔金(1954—1955)
古老魔法的堡垒:霍格沃茨魔法学院与J.K.罗琳(1997—2007)
后记
地名录
注释
延伸阅读
致谢
內容試閱
序言
房屋作为主角
房屋令我着迷。我指的不是那些被现代开发商强行塞进逼仄空间的小方格子,而是历史悠久的房屋,那种在数十年、数百年时光里形成自己独特“个性”的建筑。当大多数我这个年龄的女性忙着挣脱延续了千百年之久的家庭桎梏时,我却忙着生儿育女、收集缝纫机,并撰写了一本关于家用电器发展史的书。我曾认真定居过三次,终于在现在这个家彻底安定下来,来过我家的人或许会说,这里留存了太多来自之前几个家的东西,尤其是书。我住的这栋爱德华时期的独立别墅坐落于牛津一个不大时髦的街区。尽管我并不认为它具备“属于人类的体力与道德力量”,不过每当我小酌几杯,步入幽暗的花园,仰望漫天的星光,都会深刻感受到它的确是“人类面对宇宙的一种手段”。重要的是,由于我从父亲身上继承了不少北欧人对旅行的狂热,所以每当我旅行归来,这个家也成了我温暖的怀抱、一个安全而熟悉的避风港。坚实稳固的房屋成了我们的另一重外壳,是我们抵御世界的防线和安乐的小窝。
自然而然地,我总被那种把房屋塑造得独具个性的小说吸引。小时候,我喜欢的书中的家园,是像《柳林风声》中的鼹鼠居、伊丽莎白·古吉的《小白马》中的月亮坪庄园、劳拉·英格尔斯·怀德笔下的《草原上的小屋》、L.M.蒙哥马利的绿山墙、露西·波士顿的格林诺威,还有《长袜子皮皮》里的维拉·维洛古拉别墅那样的。如果把“家”的定义稍作拓展,还可以加上亚瑟·兰塞姆在《燕子号与亚马逊号》中创造的野猫岛。在特威克纳姆镇那座宏伟的卡内基图书馆,我初次走进成年人阅读区是为了寻找J.R.R.托尔金的《霍比特人》续集,看到自己心中富魅力的书中家园之一——“袋底洞”,频频出现在《魔戒》三部曲中,我喜不自胜。到了能随意出入图书馆主馆那扇红木大门的年纪,我发现许多为成年人写作的作家,也像我一样对房屋着迷,从此,我陷入了对这类小说一生的痴迷。
过去三十年间,我曾写过许多的书和文章来讲述作家对房屋的痴迷。但我绝不敢以文学评论家自居。我只是效仿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普通读者》中使用的那种言之有物又不失热情的写作方式,为那些“读书只为愉悦自己,不为传道授业或纠正他人看法”的爱书之人写了一系列文章。因此,一得知自己有机会用二十篇文章向这样的读者介绍那些把房屋视作重要角色的小说时,我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我而言,要把数量控制在二十部小说之内是十分困难的——文学作品浩瀚如烟海,值得写一写的小说不计其数,一想到必须舍弃自己的心头好,像是鲁默·戈登的《中国宫廷》和伊丽莎白·古吉的《格蕾丝的草药》,我的心就隐隐作痛。不过,把选择对象限定在近两百年来知名的英、美小说,能确保时间与文学上的连贯性。每个人都多多少少读过其中几部作品,有人甚至全部读过。这本《文学之家》的写作目的,就是向读者介绍或帮助他们重温我挑选的这些小说。
这些塑造了非凡房屋的小说各不相同,这既因为它们创作于不同年代,也因为作者抱有不同的写作目的。有些创作只为消遣,有些则是为了抨击政敌。它们有的说教,有的温暖,有的惊悚,有的浪漫,有的讽刺。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那栋作为故事背景的虚构建筑都久负盛名。必须承认,为这篇序言起名为《房屋作为主角》或许有夸大之嫌,不过,这个标题的确是我的反应,因为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我对那些虚构建筑的感受:它们既是书中人物的守护神与跳板,也是他们灵感的源泉、心灵的依靠。家是这些小说反复书写的主题:童年的家、饱受威胁的家、失去的家、失而复得的家。
单从住所这个维度去解读这些小说,意味着我的视角必然是单一的。不过,我相信这种写法能清晰地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些主导小说情节的建筑往往有另一重隐喻。内部构造错综复杂的歌门鬼城,饱含作家对萨克岛的深情回忆。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简·奥斯丁既是在为女主角安排一处理想的家,也是在向自己的兄弟提出忠告。初读《故园风雨后》时,我丝毫没看出它的内核会像伊夫林·沃在给南希·米特福德写信时提到的那样——“与上帝有关”。同样,我也没意识到贺拉斯·沃波尔创作《奥特兰多城堡》是为了批判托利党独揽大权,更没意识到哈丽雅特·比彻·斯托夫人是何等明智地预见到“美国的妇女,国家命运真正的掌握者”将把《汤姆叔叔的小屋》化作反对奴隶制的行动力量,因为她们对汤姆叔叔简朴的家惨遭摧毁的遭遇深感震惊。由此可见,重温这些名著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为本书挑选的作品都是文学界的里程碑,是闪亮的彗星,身后都拖着由数不清的评论组成的长长彗尾。这些作品都被评论家从无数角度解读过,有些解读发人深省,有些只能一笑置之。弗吉尼亚·伍尔夫曾在《奥兰多》中不无讽刺地评论道:
作家灵魂的每一个秘密,作家生活的每一段经历,作家思想的每一个特征,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在他的著作中,而我们却需要评论家来说明,传记作家来阐述。时间多得让人百无聊赖是对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倾向的解释。
我谨记这句教诲,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更依赖直接引文和作者的书信,而不是文学评论,不过,本书的注释依然能将有心之人引向更具学术色彩的知识。为了唤起老读者的回忆、激发新读者的兴趣,我会简要介绍小说故事情节,并始终把叙写重点放在故事发生的地点上。我还会挖掘作者生平,推测他们塑造这些房屋的灵感从何而来。
这二十栋书中的房子大都有现实原型。贺拉斯·沃波尔在一幅意大利地图上选中了奥特兰多这个“响亮”的名字,但这座嘎吱作响的鬼堡、这栋启发了无数恐怖小说的建筑,其实是为纪念草莓山庄而作,那是特威克纳姆境内泰晤士河畔一栋漂亮的“小玩意儿”、一位古玩爱好者向中世纪致敬的献礼。曼斯菲尔德庄园酷似简·奥斯丁的兄长继承的一处宅第。纳撒尼尔·霍桑曾在姑妈那栋位于塞勒姆的带有七个尖角顶的阁楼边徘徊。约翰·高尔斯华绥难以忘怀金斯顿山高坡上的童年时光,于是把《有产业的人》中那栋至关重要的房屋放在那里。E.M.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是一封写给儿时故居鲁克斯巢的情书,弗吉尼亚·伍尔夫用《奥兰多》纪念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的祖宅诺尔庄园。多迪·史密斯1934 年游历萨福克郡时发现了温菲尔德堡,十五年后,史密斯以它为原型塑造了“天赐”,即《我的秘密城堡》中贫民莫特梅恩一家的住宅。J.R.R.托尔金始终没有忘记萨利洞这个乡间天堂。
文学地理学十分有趣,我也在书后的地名词典中罗列了一些可供参观的地点,不过,揭示虚构住宅的现实原型并非本书的宗旨。我写这本书,是为了探究这二十位凭借经验与想象,虚构建筑、表达思想的作家为何会对“文学建筑”产生兴趣。主题明晰:这些作品可以归为许多类型——恐怖之宅、理想之家、儿时的家园、用于炫耀的豪宅、陷阱、精心打造的“符号”、规模庞大的迷宫,还有迷人的心灵家园。终,我决定按时间顺序书写,因为我喜欢揭示作家之间的关联。
简·奥斯丁曾嘲讽过那些在沃波尔作品《奥特兰多城堡》启发下大量涌现的恐怖小说。沃尔特·司各特称赞她“能把愚人写活,绝非等闲之辈”。艾米莉·勃朗特把司各特奉为偶像。狄更斯欣赏霍桑笔下的“黑暗传奇”,也在《荒凉山庄》中呼应了他的创作。亨利·詹姆斯是塑造灵性建筑的大师,但奇怪的是,他却刻薄地将狄更斯斥为“浅薄的小说家”,批评《荒凉山庄》“牵强附会”。马尔文·皮克借黑暗笼罩的歌门鬼城向《荒凉山庄》开头浓雾弥漫的场景致敬。斯黛拉·吉本斯在好几部小说的题词中都引用了奥斯丁,又在《令人难以宽慰的农庄》中诙谐地提到了她。达芙妮·杜·穆里埃曾前往哈沃斯瞻仰勃朗特姐妹的故居,并为1955 年版的《呼啸山庄》题写了序言。J.K.罗琳满怀景仰地向简·奥斯丁致敬,给阿格斯·费尔奇的猫起名为诺里斯太太,还把《爱玛》称作指路明灯。
将本书的写作对象限定为英、美小说,意味着不得不舍弃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阿兰-傅尼耶的《失落的领域》、托马斯·曼的《巴登布鲁克》、弗兰茨·卡夫卡的《城堡》、翁贝托·埃科的《玫瑰的名字》、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幽灵之家》等一系列作品。即便如此,本书依然存在明显的缺漏,譬如为什么没有《厄舍府的崩塌》?的确,它或许是虚构作品中为房屋赋予灵性的范例,但总体而言,我还是认为它太过粗糙,太刻意追求某种单一效果。况且,它只是短篇小说,不是血肉丰盈的长篇。《小妇人》也曾在我的考虑之列,不过我终认定马奇一家比他们的住宅更有个性。《飘》也曾是我的选项之一,但我还是断定瑞德和斯嘉丽的光彩盖过了塔拉庄园。
近几十年来,人们把房产视为获取资本的捷径,房屋也越来越容易让人联想到敛财而非安居乐业。人们一心只想从房产经纪人那里赚取超额利润,“个性”独特的房屋可悲地骤减。在21世纪初,石黑一雄(《长日将尽》)和伊恩·麦克尤恩(《赎罪》)等作家曾把宏伟的乡间大宅塑造成高尚生活的象征,含蓄地悲叹文明的衰落,短暂地激起了公众对老宅的热情。但如今,这些房屋早已丧失了文学的魅力,沦为国家信托基金会旗下千篇一律的博物馆,抑或超级富豪名下关门闭户的世外桃源。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建筑大都带有恐怖色彩。作家们以讽刺的笔调刻画噩梦般的住宅区和阴沉灰暗的郊区生活,包括J.G.巴拉德的《高楼大厦》、安东尼·伯吉斯的《发条橙》、朱利安·巴恩斯的《伦敦郊区》和约翰·兰卡斯特的《首都》。J.P.德拉尼在《之前的女孩》中描绘了切尔西区的一栋超现代的概念住宅,它能以高科技手段调节人类的身心状况,操纵日益胆战心惊的住客。
我不想以这类小说悲观的预言来结束这份建筑名录,于是决定转向当代文学中一个相对通俗并且也是我本人偏爱的流派。在为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编纂的《幻想之书》题写的序言中,厄休拉·勒古恩认为我们有理由相信:
多年来,叙事小说一直以缓慢的速度在发展,这变化令人难以察觉而又规模庞大,没有潮流或风尚那种排山倒海之势,却像深海的洋流那样不断涌向一方——要再次汇入那片“故事的海洋”,亦即幻想。
因此,在后几篇文章中,我会介绍三处令人难忘的奇幻建筑,它们分别是歌门鬼城、袋底洞和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