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网格本·田园三部曲(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書城自編碼: 372626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外國小說
作者: [法]乔治·桑 著 罗旭,徐和瑾,陈丰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52407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9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从塞北到西域:重走沙漠古道
《 从塞北到西域:重走沙漠古道 》

售價:HK$ 124.2
近世社会的形成:宋代的士族与民间信仰(壹卷论世衡史系列)
《 近世社会的形成:宋代的士族与民间信仰(壹卷论世衡史系列) 》

售價:HK$ 112.7
丝绸之路十三人 : 从张骞到左宗棠
《 丝绸之路十三人 : 从张骞到左宗棠 》

售價:HK$ 89.7
推荐系统全链路设计:原理解读与业务实践
《 推荐系统全链路设计:原理解读与业务实践 》

售價:HK$ 113.9
病玫瑰:疾病与医学插画的艺术
《 病玫瑰:疾病与医学插画的艺术 》

售價:HK$ 227.7
首席创新官手册:如何成为卓越的创新领导者(第2版)  陈劲 宋保华
《 首席创新官手册:如何成为卓越的创新领导者(第2版) 陈劲 宋保华 》

售價:HK$ 113.9
漫画少年学墨菲定律
《 漫画少年学墨菲定律 》

售價:HK$ 68.8
最后的火星人:弗雷德里克·布朗经典科幻小说集
《 最后的火星人:弗雷德里克·布朗经典科幻小说集 》

售價:HK$ 51.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5.0
《 地下室手记: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集(曹缦西译本 陀思妥耶夫斯基精选集) 》
+

HK$ 73.0
《 她们(《欲望都市》灵感之书。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格兰塔》《纽约时报》年度小说) 》
+

HK$ 96.4
《 铁皮鼓(君特·格拉斯文集) 》
+

HK$ 79.2
《 不存在的女儿 》
+

HK$ 54.9
《 待宰的羔羊(作品已被译成58种语言!英国传奇作家短篇集。童话一生要读两次,一次是梦幻甜蜜,一次是人间清醒) 》
+

HK$ 61.3
《 埃德蒙·雅贝斯文集:腋下夹着一本袖珍书的异乡人 》
內容簡介:
《田园三部曲》集齐了乔治·桑的三部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和《小法岱特》。这三部作品都歌颂劳动,歌颂自然,歌颂纯朴、善良、正直的品格,都体现了超越财富及社会地位的平等观念和一种以勤劳、智慧来衡量人的价值观。《魔沼》中的热尔曼舍弃富有的寡妇而选择一贫如洗的小玛丽,是因为他在小玛丽身上看到了聪明、勤劳、自尊自强且又善解人意等优秀品质;《弃儿弗朗索瓦》中的弗朗索瓦原是受世人鄙夷的弃儿,却凭自己劳动的双手和正直的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并与曾经关爱和抚养他的磨坊女主人结了婚;《小法岱特》中英俊、能干的朗德烈没有去追求村里的漂亮姑娘,却深深爱上了衣衫褴褛、貌不惊人的村姑小芳舒,因为他发现在这姑娘野性难驯的外表下,隐藏着超人的智慧和一颗善良的心。这一组组牧歌式的爱情,完全摆脱了金钱、地位、年龄、容貌等世俗、物质的考虑,体现了一种高度净化的精神境界。
關於作者:
乔治·桑(1804—1876),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也是全世界的女性作家之一。她一生著有七十多部长篇小说,五十部各式作品,包括短篇小说、童话、戏剧等。早期创作以激情小说为代表,主要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追求自由;中期创作“社会问题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康素爱萝》等,关注社会不公现象;晚年创作受卢梭影响,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主要创作田园小说,如《田园三部曲》,描写农民生活。被雨果誉为“在我们时代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內容試閱
出版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筹组编委会,组织朱光潜、冯至、戈宝权、叶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国文学权威专家,编选三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的原则进行翻译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外国文学的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更名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至二〇〇〇年完成。这是新中国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翻译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质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国外国文学出版史上之,体现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水平。
历经半个多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权威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在中国读者阅读力持续增强的二十一世纪,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空前频繁的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再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以“网罗精品,格高意远,本色传承”为出发点,优中选优,推陈出新,出版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值此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面世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谨向为本丛书做出卓越贡献的翻译家们和热爱外国文学名著的广大读者致以崇高敬意!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编委会
二〇一九年三月

目次
译本序 艾珉

魔沼 罗旭译
弃儿弗朗索瓦 徐和瑾译
小法岱特 陈丰译
译本序
若问十九世纪法国文坛著名的女性是谁?大约非乔治·桑莫属了。这位闻名全欧的女作家,非但以其多达一百一十卷的作品令人瞩目,还曾因其对传统婚姻和“夫权”的大胆挑战,以及接二连三的浪漫恋情而惊世骇俗。
乔治·桑(1804—1876)原名奥罗尔·迪潘,出身于一个颇有声望的贵族家庭,曾祖父是十八世纪著名的金融家,祖父是梅斯和阿尔萨斯地区的税务官,祖母是波兰王奥古斯特二世之子萨克森元帅的私生女,父亲是拿破仑帝国的那不勒斯王——著名的缪拉元帅的贴身副官。奥罗尔四岁那年,父亲不幸意外身亡,从此她常年住在诺昂乡间,由祖母教养成人。乡居生活培养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尊敬与同情,另一方面由于母亲出身微贱,备受祖母歧视,也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使她从小就体验到社会不平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因此,她一接触到卢梭的著作便深受吸引,卢梭对大自然的崇拜,对人类淳朴状态的赞赏,特别是他的平等意识和民主意识,都在她思想上引起强烈的共鸣,使之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卢梭的理想。正是缘于这一思想基础,乔治·桑无法忍受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屈辱地位,并勇敢地挑战世俗偏见,起而捍卫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为了早日摆脱祖母的束缚,奥罗尔十八岁就嫁给了一个名叫杜德望的乡绅,但三年后就不得不和丈夫分居。尽管她曾给丈夫带来五十万法郎的嫁妆,男性社会的法律却不允许她支配自己的财产,所以她要想挣脱不如意的婚姻,取得独立生活的地位并不那么容易。一八三○年,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移居巴黎,丈夫每月仅提供二百五十法郎作为她和孩子们的生活费。显然,靠这区区二百五十法郎,母子三人在巴黎是难以维持生计的,奥罗尔不得不用她的一支笔来养活孩子们和她自己。起初她和儒勒·桑多合作,化名儒勒·桑为报刊供稿。一八三二年,她以乔治·桑为笔名相继发表了长篇小说《印第安娜》和《瓦伦蒂娜》,从此作为职业作家登上法国文坛。
和同时代的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一样,乔治·桑也是一位多产作家,在她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作了上百篇小说,五十余部戏剧,还有大量的散文和书简。当然,使她闻名于世的,仍是小说。她的早期小说无一例外以妇女问题为中心,爱情的失误和婚姻的不幸是这些作品的基本主题。《印第安娜》《瓦伦蒂娜》《莱丽亚》(1833)、《雅克》(1834)、《莫普拉》(1837)……所有这些作品的女主人公都是作者本人的精神化身,表达着作者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和对现实爱情及婚姻的失望。乔治·桑通过她的作品倾诉自己的屈辱感和愤懑不平,她指摘那些合法却不道德的婚姻,赞美敢于追求爱情的自由而对抗社会习俗的女性。尽管乔治·桑常因爱情多变受到指摘,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倒都是对爱情极为认真、精神境界极为崇高的。事实上乔治·桑那些闹得沸沸扬扬的浪漫经历(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和作家缪塞及钢琴家肖邦的恋情),与其说是由于轻率,不如说是由于过分憧憬理想,以致她永远对现实的爱情感到不满足,对现实中的男性感到失望。
在三十年代,乔治·桑的作品基本上没有突破个人在婚恋问题上的感受,题材范围比较狭窄,立足点也不很高。到三十年代后期,由于和拉梅内、布朗基、皮埃尔·勒鲁等人的交往,视野逐渐扩大,特别是勒鲁的思想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思想变化反映在她的中期创作上,便是一系列空想社会主义小说的产生。如《木工小史》(1841)、《康素爱萝》(1842—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接着她又着手写作一系列以普通农民为主人公的田园小说,总标题为《打麻人夜话》。部《魔沼》于一八四六年发表,被公认为乔治·桑秀的杰作,第二部《弃儿弗朗索瓦》于一八四七至一八四八年间在《论坛报》上连载。第三部《小法岱特》发表于一八四九年,嗣后又发表了《敲钟师傅》(1853)等等。
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曾激发起乔治·桑的政治热情,她积极参与民主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集会,深信共和国的诞生能给所有的人带来幸福。她怀着天真的信念撰写了多篇热情洋溢的政论,宣传自由、平等和人民民主的思想,呼吁以“兄弟般的联合”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区分。然而共和国并没有进行她所期待的社会改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很快成为人民的对立面。一八四八年六月起义被镇压以后,乔治·桑的幻想破灭,从此远离政治,隐居乡间,从田园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尽管政治理想受挫,乔治·桑并未陷于悲观,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并坚持不懈地在作品中宣扬她的社会理想。
乔治·桑到晚年仍然笔耕不辍,但成就未能超过她的田园小说。田园小说是乔治·桑富个人特色的作品,在她同时代的作家中,还没有第二个人像她这样,以农民为作品的主人公,从普通劳动者平凡的生活中发掘诗意。在这些作品中,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和卢梭的精神达到了奇妙的融合。作者歌颂劳动,歌颂自然,歌颂劳动者纯朴、善良、正直的品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作品都体现了超越财富及社会地位的平等观念和一种以勤劳、智慧来衡量人的价值的新价值观。《魔沼》中的热尔曼舍弃富有的寡妇而选择一贫如洗的小玛丽,是因为他在小玛丽身上看到了聪明、勤劳、自尊自强且又善解人意等优秀品质;《弃儿弗朗索瓦》中的弗朗索瓦原是受世人鄙夷的弃儿,却凭自己劳动的双手和正直的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并与曾经关爱和抚养他的磨坊女主人结了婚;《小法岱特》中英俊、能干的朗德烈没有去追求村里的漂亮姑娘,却深深爱上了衣衫褴褛、貌不惊人的村姑小芳舒,因为他发现在这姑娘野性难驯的外表下,隐藏着超人的智慧和一颗善良的心。这一组组牧歌式的爱情,完全摆脱了金钱、地位、年龄、容貌等世俗、物质的考虑,体现了一种高度净化的精神境界。不能否认乔治·桑描绘这一切的时候,理想化的成分多了一些,真实的农民未见得像她描写的这般儒雅且充满诗意,真实的乡野生活也不是她所说的“充满香味的伊甸园”。和巴尔扎克笔下的农民相比,显然还是巴尔扎克的农民更贴近生活。但乔治·桑的理想化方式,恰恰是其创作方法的基本特色。舍去这一点,乔治·桑就不成其为乔治·桑了。
......

我刚看到一幅霍尔拜因的版画。他笔下的农夫令我久久凝视,深感忧伤。于是我来到田间漫步,苦苦思索乡间生活和农夫的命运。农夫要消耗体力,折损元气和寿命,才能掘开悭吝无情的地面,从肥沃的地下发掘种种宝藏。而如此辛苦耕作一天以后,换来的却只是一块粗黑的面包,农夫的心情当然是阴郁沮丧的。地上的财富:收获的庄稼果实也好,靠丰足的饲草喂肥的牲畜也好,一概都属少数人所有。对于大多数农夫来说,这些不过是压榨和奴役他们的工具。而一般有闲人也并不喜爱田野、草场、健壮的牲口和大自然的景色本身,他们需要的只是能供花销的金币,是用这一切换来的钱财。他们来到乡间小憩,不过是要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将息身体,然后回到大城市中去尽情挥霍农夫辛勤劳作所赢得的果实。
另一方面,庄稼人过于劳累,心情阴郁,他们为将来担惊受怕,当然也不会有兴致去欣赏野外的景物和乡间的美好生活。在他们眼里,金色的田野,美丽的牧场,健壮的牲畜,也都意味着装满金币的钱袋。他们只能分得极为菲薄的份额,远不足以维持温饱。但是为了满足主人,换取在其领地上省吃俭用地苟活的权利,他们不得不年复一年辛苦操劳,不断地把金币填进那该诅咒的钱袋。
可是,大自然却永远是生机勃勃、美丽富饶的。对凡能在自己怀抱中自由生长的生灵和植被,她都赋予诗情画意。她拥有幸福的奥秘,任何人无从剥夺。那些掌握了耕田的技艺,能用双手操劳,并能凭借智慧的力量赢得安逸和自由的人们,定会成为天下为幸福的人。这是因为他们会有闲暇,能够同时用心灵和头脑去享受生活。他们会理解自己的劳动,也会热爱造物主的创造。艺术家通过观赏和再现美好的大自然是能够达到这种心旷神怡的境界的。但是只要看到大自然这个人间天堂中尚有无数生灵涂炭,仁慈正直的艺术家就会感到内疚,愧悔不该有此雅兴。上苍赐人以赏心悦目的景色,当人们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手脑并用,让意志、心灵和双手协调配合时,上帝的慷慨赐予和凡人的欢乐就会和谐协调,达到神圣的境界,而这种境界也许就是幸福!到那个时候,寓意画家们就会舍弃可怜而又可怕的死神,那个手执马鞭在犁沟中奔跑的幽灵,改为刻画神采飞扬的天使降福人间,将成把的麦种撒向蒸腾着雾气的犁沟。
农夫应当享有甜蜜、自由、富有诗意、勤劳简朴的生活,这种憧憬应当不难实现,而不应被斥为幻想。维吉尔曾悄声悲叹:啊,农夫,若是你能意识到自己的幸运,你该会多么幸福!维吉尔表达的是惋惜之情。而通常表示惋惜就意味着预作论断。总有一天农夫和艺术家将会一身而兼二任,如果不是为了描绘美(届时这将无足轻重),至少也能感知美。难道人们还不相信,农夫身上已具有对诗意的神秘直感,只是还处于本能反应和朦胧向往的状态而已。就是在极度劳累、生活艰难的农夫身上,心灵也并没有被扼杀。至于那些日子稍稍好过些的农夫,他们的头脑和智慧已得到发展,眼下这些人对于完美的幸福都已有了初步的感受并能略加欣赏了。况且,诗人既已从痛苦和劳累的深渊中发出呐喊,何以还会有人断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互不相容的呢?这种互不相容的现象只是长期过度劳累和生活困苦所造成的。但也不能认为一旦人们都能适度从事有益劳动,世上就会只剩下平庸的劳动者和诗人了。凡能从诗意中感受到崇高的快感者便是诗人,哪怕他生平从未写下过一句诗!
我的思路顺势而下,并不曾意识到是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我相信人是可以教育的,并且对此信心倍增。我沿着田边漫步,田里有农夫在耕作,准备来年播种。眼前的景色开阔,一如霍尔拜因的版画。远处,郁郁葱葱的层林已染上一抹暗红,预示着金秋即将来临。雨后初霁,深棕色的田野上,小沟里还蓄着雨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缕缕银光。天气暖融融的,新犁的地面蒸腾起薄薄的雾气。有一个老农在地头犁田。他的肩背宽阔,神色严峻,令人想起霍尔拜因的版画,但他的服装毫不寒碜。他使的旧式犁由两头毛色浅黄的牛拉着。这种牛是古老草原的真正主人,长得高大而不够健壮,长长的牛角向下弯曲。一对牛若长期结伴干活,像我们乡下说的,就会变成兄弟。若有一头死了,剩下的也会伤心地随之而去,而决不同新来的一起犁田。城里人不熟谙乡间风情,还以为说乡下的牛有情有义是无稽之谈呢。那么他们好能亲自到牛棚里来看看那可怜而瘦弱的牛!牛儿无精打采地用尾巴甩打着干瘦的两肋,见到饲料,会厌恶地嗤之以鼻,眼睛直瞪棚外,一面用蹄子跺着身边的空地,一面嗅着失去的伙伴留下的牛轭和链条,口中还不断发出呼唤的哀鸣!牧牛人会说:“这一对儿算完了。死了一头,剩下的不肯干活,本该喂肥了好宰了吃肉,但它不进草料,很快就会饿死!”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