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5.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7.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12.7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3.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9.7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1.8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102.4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将学生培养成符合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需求为目标进行编写。全书主要内容有钢笔淡彩的认识、钢笔淡彩线稿线条的表现、建筑与风景钢笔淡彩中常见客观事物的表现、钢笔淡彩的构图与透视、建筑与风景钢笔淡彩中完整的线稿表现、水彩上色技法、建筑与风景钢笔淡彩的写生动态表达、建筑与风景钢笔淡彩的赏析八个项目,每个项目任务明确,指导性强。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作为绘画艺术行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为方便教学,本书还配有电子课件及相关资源,凡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注册下载。咨询电话:010-88379375。
|
目錄:
|
钢笔淡彩是一种用线条结合色彩表现事物和表达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将钢笔淡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本书根据钢笔淡彩大纲要求进行编写,结合行业对所需设计师岗位的要求,使学生同时具备对事物的造型表达和色彩运用的能力及素养,体现艺术与技术、技能与素质的完美结合。
本书根据钢笔淡彩课程大纲,结合艺术设计的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和核心课程而确定学习项目;项目体系依据作图从线稿到上色的先后顺序来构建。全书分为八个项目,引用大量实际案例作为任务实施的范例。项目一为钢笔淡彩的认识,项目二为钢笔淡彩线稿线条的表现,项目三为建筑与风景钢笔淡彩中常见客观事物的表现,项目四为钢笔淡彩的构图与透视,项目五为建筑与风景钢笔淡彩中完整的线稿表现,项目六为水彩上色技法,项目七为建筑与风景钢笔淡彩的写生动态表达,项目八为建筑与风景钢笔淡彩的赏析。
本书从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将学生培养成符合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需求为目标,在编写工作中做了以下探索和创新:
1. 本书为新型活页式教材,以“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自主学习”的思路进行开发设计,弱化了“教学材料”的特征,强化了“学习资料”的功能,学生可按照课程要求自由组合知识点。
2. 携带使用方便,更有利于学习,实现教材多功能作用并构建深度学习的管理体系。
本书由李欢、胡笑颖和李宇飞担任主编,刘瑶、刘珏、文汲、吴洁担任副主编,参与编写的还有宋颖、吴娅男、欧阳亨、刘晶和任小乐。
编写团队在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下,以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为基础编写了本书,但是专业教材的编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恳请广大学者、同行批评指正,共同探索。
编 者
|
內容試閱:
|
钢笔淡彩是一种用线条结合色彩表现事物和表达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将钢笔淡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本书根据钢笔淡彩大纲要求进行编写,结合行业对所需设计师岗位的要求,使学生同时具备对事物的造型表达和色彩运用的能力及素养,体现艺术与技术、技能与素质的完美结合。
本书根据钢笔淡彩课程大纲,结合艺术设计的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和核心课程而确定学习项目;项目体系依据作图从线稿到上色的先后顺序来构建。全书分为八个项目,引用大量实际案例作为任务实施的范例。项目一为钢笔淡彩的认识,项目二为钢笔淡彩线稿线条的表现,项目三为建筑与风景钢笔淡彩中常见客观事物的表现,项目四为钢笔淡彩的构图与透视,项目五为建筑与风景钢笔淡彩中完整的线稿表现,项目六为水彩上色技法,项目七为建筑与风景钢笔淡彩的写生动态表达,项目八为建筑与风景钢笔淡彩的赏析。
本书从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将学生培养成符合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需求为目标,在编写工作中做了以下探索和创新:
1. 本书为新型活页式教材,以“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自主学习”的思路进行开发设计,弱化了“教学材料”的特征,强化了“学习资料”的功能,学生可按照课程要求自由组合知识点。
2. 携带使用方便,更有利于学习,实现教材多功能作用并构建深度学习的管理体系。
本书由李欢、胡笑颖和李宇飞担任主编,刘瑶、刘珏、文汲、吴洁担任副主编,参与编写的还有宋颖、吴娅男、欧阳亨、刘晶和任小乐。
编写团队在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下,以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为基础编写了本书,但是专业教材的编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恳请广大学者、同行批评指正,共同探索。
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