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乐道文库·历史的概念向量

書城自編碼: 360877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
作者: 方维规
國際書號(ISBN): 9787108070272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21-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旗袍的灵魂是优雅
《 旗袍的灵魂是优雅 》

售價:HK$ 227.7
近代日本在长江流域的扩张(1862-1937)
《 近代日本在长江流域的扩张(1862-1937) 》

售價:HK$ 181.7
经纬度丛书·曾经的王者:阿育王与孔雀王朝
《 经纬度丛书·曾经的王者:阿育王与孔雀王朝 》

售價:HK$ 89.7
道教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5)
《 道教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5) 》

售價:HK$ 48.3
(守望者·传记)洛尔迦,被诅咒的诗人
《 (守望者·传记)洛尔迦,被诅咒的诗人 》

售價:HK$ 89.7
经纬度丛书·隋唐帝国权力结构及制度演进
《 经纬度丛书·隋唐帝国权力结构及制度演进 》

售價:HK$ 147.2
阿里阿德涅
《 阿里阿德涅 》

售價:HK$ 79.4
历史的偏见:从觅食社会到工业时代,人类如何看待暴力与不平等
《 历史的偏见:从觅食社会到工业时代,人类如何看待暴力与不平等 》

售價:HK$ 101.2

 

編輯推薦:
本书是方维规教授的关于概念史的文集。书名意在昭示概念的认识论之维和可能潜力,这也是借用数学名词向量的缘由;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很能在隐喻的意义上表示概念的视域、走向及其变化。
內容簡介:
当今研究知识形态和知识变化,概念史已经不可或缺;同样确定无疑的是,单凭概念史亦无法让知识的历史动力一览无遗。本书取名《历史的概念向量》,意在昭示概念的认识论之维和可能潜力,这也是借用数学名词向量的缘由;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很能在隐喻的意义上表示概念的视域、走向及其变化。概念的这种动态特性和能量,亦可用物理学中的向量(矢量)来形容:力,位移,速度,加速度,让人看到概念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或经验世界的加速发展和时代化,也是语言加速变迁的时期。此外还有概念对历史经验的阐释力,以及表现事实、改变事实的能量。
關於作者:
方维规,1957年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中德联合培养研究生。1986年至2006年在德国学习和工作, 获哲学博士学位和德国教授学位,先后在特里尔大学、哥廷根大学、埃尔兰根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6年至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西比较诗学、比较文学、概念史、文学社会学、海外汉学研究。德文专著五部,中文专著六部,英文专著、编著各一部,中文编著五种,译作四部(中译德,德译中),论文百余篇。
目錄


第一编
理论的必要性
历史语义学与概念史关于定义和方法以及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
鞍型期与概念史兼论东亚转型期概念研究
概念史八论:一门显学的理论与实践及其争议与影响

第二编
东西洋考自主之理议会民主共和自由等西方概念在19世纪的汉译、嬗变和使用
Intellectual的中国版本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概念究原
跨文化述解
杂合概念释要
何谓世界文学?
西方文学概念考略及订误
本雅明光晕概念再疏证
欧洲沙龙小史
论羡憎情结

第三编
一个有悖史实的生造衍指符号就《帝国的话语政治》中夷barbarian的解读与刘禾商榷
臆断生造的剑桥学派概念史
关键词方法的意涵和局限雷蒙威廉斯《关键词》重估
黄兴涛著《她字的文化史》序言
一个概念一本书评冯天瑜先生新作《封建考论》
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评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內容試閱


乐道文库书系问世,拙著《什么是概念史》能忝列其中,实感惬心。我把乐道丛书理解为乐道文库的配套文本,因而选辑了十多年来与概念史有关的若干文章结集成书。《什么是概念史》是一本理论著作,而此前拙笔《概念的历史分量: 近代中国思想的概念史研究》,则是运用概念史方法的实证研究。本书中既有理论也有个案考析,还有不少散论;也就是说,不少文章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概念史著述,但或多或少都与概念有关,即透过概念潜望镜来观察和思考问题。
第一编是理论篇,其中不少内容已被加工进《什么是概念史》一书,然而作为单独发表的文章,各有其专门论题和架构。此书虽未收入我的全部概念史理论文章,但包含我在这个领域最初的评述文字和最新面世的文章,能够体现我对概念史的思考,长文《概念史八论》是我单篇发表的较为系统的概念史理论撰述。各文的形式和篇幅相差较大,缘于写作时的用意,这次因本书篇章结构才将其组合到一起,并对原文或多或少做了一些调整和修订;但为了显示不同阶段的认识,或对某些问题在理解上的发展变化,所以尽量保持原文的整体面貌。
第二编为实证研究,起首论述民主和知识分子的两篇文章是较为典型的概念史研究,接着对跨文化世界文学光晕或共同体等概念的查考,无疑也有明显的概念史理路,但多半都有特定的语境,带着具体的问题意识探讨相关问题。这些或长或短的概念史篇什,兴许能见出概念史方法在社会学、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等不同领域的运用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单元中探究的十多个概念,虽不像《概念的历史分量》那样考证的全是富有整合力的大概念,但这些概念在人文社会科学或相关学科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编主要是书评、序言等论说文字,也都触及概念(史),或历史语义学领域内相关问题的考辨。其中讨论的一些学者著述,可以让人直接或间接看到汉语学界近年来在概念史或相近领域所取得的一部分成就,可是也存在某些明显的疑点。因此,这一编中除了明确的质疑文章外,其他各篇中亦有不少商榷文字。其实,此书中还有若干文章,间或也针对一些特定问题提出不同观点。概念史不仅在于寻流讨源,正本清源也是其重要追求。我只是根据自己见到的史料和相关文献提炼见解,不敢说观点有多高明、思想有多深刻,也不排除主观判断和偏颇言说,然深信辨析和切磋能够推动学术的进步。
当今研究知识形态和知识变化,概念史已经不可或缺;同样确定无疑的是,单凭概念史亦无法让知识的历史动力一览无遗。本书取名《历史的概念向量》,意在昭示概念的认识论之维和可能潜力,这也是借用数学名词向量的缘由: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很能在隐喻的意义上表示概念的视域、走向及其变化。概念的这种动态特性和能量,亦可用物理学中的向量(矢量)来形容: 力,位移,速度,加速度,让人看到概念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或经验世界的加速发展和时代化,也是语言加速变迁的时期。此外还有概念对历史经验的阐释力,以及表现事实、改变事实的能量。
这部文集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我十多年来的问学之旅。无论是个人精神探求还是特定的学术机缘,我做的东西比较杂;说得好听点,我的学术旨趣横跨不少专业,从事的常常是跨学科研究,但主要是在文学与历史之间穿行,哲学则是许多研究的应有之题。以概念史为例,伽达默尔曾写过一篇题为《作为哲学的概念史》(1971)的文章,概念史名家朔尔茨(Gunter Scholtz)的一篇论文则是《作为历史哲学与哲学历史的概念史》(2000)。本书中除概念史理论文章和实证研究外,其他一些论文或许也能体现我的概念意识。
本书各篇均已在学术期刊或集刊中发表,但有同道朋友说有些文章的纸质版不易找到,这次编入此书,或许能给感兴趣的学人提供方便。原文出处均见于各篇首页注释。一些评论性文章原来没有注释,值此整理书稿时添加了必要的注释。另外,因各篇文章写作于不同时间,对概念史基本问题的论述中偶尔有一些重复文字或引文,还有个别大同小异的阐释。为尽量保持原文结构和论述逻辑起见,编辑时未删减重复内容。我的概念史论文时有不少德语参考文献,为了方便大部分读者,注释中的外语文献附有译文,虽显拥挤,但我觉得做材料是必要的,能够让人了解别人做过什么,这不仅有相关问题的资料索引之意,有些著作题目或许还会带来启发。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眼光也一定是有限的。这次不揣浅陋、收拾旧文,虽有颇多修改,对个别篇章甚至用心做了大幅扩充,但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切盼有心之士和先进读者的慧见和指教,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改正、修订和增补。
最后我要对本书的责任编辑王婧娅表示我的衷心感谢。早在她编辑我的上一本书《什么是概念史》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和一个在行的责编合作,不但是愉悦之事,还能获得精到的指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