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衍射极限附近的光刻工艺

書城自編碼: 348091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一般工业技术
作者: 伍强 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537427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21.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3.3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7.7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4.9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8.7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7.7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102.4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6.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9.1
《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第2版)》
+

HK$ 473.9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先进光刻理论与应用》
+

HK$ 181.8
《等离子体蚀刻及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
+

HK$ 76.6
《集成电路与光刻机》
+

HK$ 127.7
《激光加工》
+

HK$ 122.5
《“中国制造2025”出版工程--射频识别系统设计及智能制造应》
編輯推薦: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光刻工艺是集成电路制造业核心工艺技术之一,在集成电路的诸多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衍射极限附近的光刻工艺》以光刻工艺为主线,将光刻设备、光刻材料、光刻成像的理论计算、光刻工艺中各种建模思想和推导,芯片制造的技术发展要求,以及对光刻工艺各项参数的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读者展现一个整体的图景。
本书是一部极具深度和广度的光刻工艺技术著作,覆盖多学科领域,体系结构完整,内容系统全面,数据资料翔实,论述严谨,可读性强。本书的出版将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光刻技术,推动光刻技术各领域的交流和协同,促进人才培养、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伍强博士等作者是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成长起来的资深光刻技术专家,不仅有深厚的学术根基,还有丰富的产业经验,他们带领的团队多年来在国内外多家*公司一线工作,掌握了业界领先的制造工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以及从产业出发的独特技术视角,将给读者带来启发和帮助。本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紧跟国际技术前沿,填补国内外相关图书空白。
內容簡介:
为了应对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尤其是光刻技术方面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局面,破解光刻制造设备、材料和光学邻近效应修正软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困境,作为从事光刻工艺研发近 20 年的资深研发人员,作
者肩负着协助光刻设备、材料和软件等产业链共同研发和发展的责任,将近 20 年的学习成果和研发经验汇编
成书,建立联系我国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和制造,设备、材料和软件的研发,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学
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的一座桥梁。
本书以光刻工艺为主线,有机地将光刻设备、光刻材料、光刻成像的理论计算、光刻工艺中各种建模思想
和推导、芯片制造的技术发展要求以及对光刻工艺各项参数的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图
景。《衍射极限附近的光刻工艺》可供光刻技术领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集成电路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等
参考。
關於作者:
伍强,1993年于复旦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于耶鲁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IBM公司,担任半导体集成电路光刻工艺研发工程师,在研发65nm逻辑光刻工艺时,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建模精确地测量了光刻工艺的重要参数:等效光酸扩散长度。2004年回国,先后担任光刻工艺研发主管、光刻设备应用部主管,就职于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荷兰阿斯麦(ASML)光刻设备制造(中国)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新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先后研发或带领团队研发0.18 ?m、0.13 ?m、90 nm、65 nm、40 nm、28 nm、20 nm、14 nm、10 nm等逻辑光刻工艺技术和0.11 ?m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光刻工艺技术,带领设备应用部团队将193 nm浸没式光刻机成功引入中国。截至2019年5月,共获得114项专利授权,其中26项美国专利,单独或带领团队发表光刻技术论文52篇。担任国家02重大专项光刻机工程指挥部专家,入选2018年度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计划,2007-2009年 担任ISTC(国际半导体技术大会)光刻分会主席。2010年-2019年担任CSTIC(中国国际半导体技术大会)光刻分会副主席。
目錄
目录
第1章光刻技术引论
1.1集成电路简史
1.2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简史1958年20世纪90年代
1.3我国成像镜头的发展简史和我国数码相机的最新成果
1.4光刻机的发展简史和我国光刻机的发展简史
1.5我国光刻胶的发展简史和最新进展
1.6光刻工艺使用的其他设备的发展和我国的发展
1.7光刻工艺的仿真计算发展包括光学邻近效应修正的发展
1.8极紫外光刻的发展和导向自组装的发展
结语
引文
第2章光刻工艺概览
2.1光刻的整体技术要点
2.2光刻工艺的流程
2.2.1第一步: 气体硅片表面预处理
2.2.2第二步: 旋涂光刻胶,抗反射层
2.2.3第三步: 曝光前烘焙
2.2.4第四步: 对准和曝光
2.2.5第五步: 曝光后烘焙
2.2.6第六步: 显影和冲洗
2.2.7第七步: 显影后烘焙,坚膜烘焙
2.2.8第八步: 测量
2.3光刻工艺使用的设备
2.3.1光刻机
2.3.2涂胶显影一体机
2.4光刻工艺使用的材料: 光刻胶、抗反射层、填隙材料
2.5光刻工艺的一整套建立方法,包括确定各种膜厚、照明条件、工艺窗口等
思考题
引文
第3章光学成像原理及分辨率
3.1光学成像原理
3.2分辨率的定义: 瑞利判据、全宽半高定义
3.3部分相干光的成像理论: 照明条件中的部分相干性
3.4光学照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科勒照明方式
3.5光学成像的傅里叶变换
思考题
引文



第4章光刻胶
4.1光刻材料综述
4.1.1光刻胶
4.1.2溶剂
4.1.3光刻胶的生产流程
4.1.4抗反射层
4.1.5显影液和清洗液
4.1.6剥离剂和清除剂
4.2负性光刻胶光刻胶树脂、负性光刻胶类型、交联化学原理
4.2.1负性光刻胶原理
4.2.2负性光刻胶类型
4.3非化学放大型正性光刻胶紫外436nm、365nm光刻胶
4.3.1非化学放大型正性光刻胶重氮萘醌酚醛树脂
光刻胶
4.3.2重氮萘醌酚醛树脂类型光刻胶体系的主要组成成分
4.4化学放大型的正性光刻胶深紫外248nm、193nm光刻胶
4.4.1对更短波长深紫外光刻胶的需求
4.4.2化学放大的原理
4.4.3基于聚羟基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248nm光刻胶
4.4.4以聚甲基丙烯酸酯为主的193nm光刻胶
4.4.5193nm浸没式光刻胶
4.4.6正性负显影光刻胶
4.5极紫外光刻胶
4.5.1基于断链作用的非化学放大光刻胶
4.5.2聚合物型化学放大光刻胶
4.5.3正性极紫外化学放大光刻胶
4.5.4负性有机小分子型光刻胶
4.5.5正性有机小分子型光刻胶
4.5.6基于无机物的新型光刻胶
4.6光刻胶的分辨率线边粗糙度曝光灵敏度极限
4.7辐射化学与光化学概述
4.7.1辐射作用
4.7.2激发态复合物
4.7.3能量转移
4.7.4光谱增感
4.7.5光化学与辐射化学
4.7.6辐射化学量子产率
4.7.7辐射曝光敏感度
4.7.8辐射与光刻胶材料相互作用机理
4.8描述光刻胶物理特性的基本参数
4.8.1迪尔参数
4.8.2光酸扩散长度和系数
4.8.3光刻胶显影液中溶解率对比度
思考题
引文
第5章抗反射层
5.1抗反射层和反射率控制
5.2抗反射层种类
5.2.1顶部抗反射层
5.2.2底部抗反射层
5.3有机、无机底部抗反射层对比
5.4底部抗反射层光刻胶相互作用
5.5含硅的抗反射层
5.6用于极紫外光刻的底部增感层
思考题
引文
第6章光刻机
6.1引言
6.2成像镜头的发展和像差消除原理
6.2.1单片凸透镜的像差分析三阶塞得像差
6.2.23片3组柯克镜头的成像和像差分析
6.2.34片3组天塞镜头的成像和像差分析
6.2.46片4组双高斯镜头的成像和像差分析
6.3像差的种类和表征
6.3.1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轴向色差、横向色差
6.3.2镜头像差的分摊原理: 6片4组镜头像差分析
6.4齐明点和零像差设计
6.5大数值孔径光刻机镜头的介绍
6.5.1蔡司0.93NA、193nm深紫外投影物镜的成像和像差分析、结构分析
6.5.2蔡司1.35NA、193nm水浸没式折反深紫外投影物镜的成像和像差分析、
结构分析
6.5.3蔡司0.33NA、6片6组13.5nm极紫外全反射式投影物镜的成像和
像差分析、结构分析
6.5.4更加大数值孔径极紫外投影物镜的展望
6.5.5我国光刻投影物镜的简要发展历程和最新发展
6.6光刻机的移动平台介绍
6.6.1移动平台系统、移动平台的功能、结构和主要元件
6.6.2移动平台三维空间位置的校准
6.6.3阿斯麦双工件台光栅尺测控系统的介绍
6.6.4我国在光刻机双工件台移动平台研制的最新成果
6.6.5光刻机中硅片的对准和调平阿斯麦双工件台方法、尼康串列
工件台方法
6.6.6掩模台的对准
6.6.7硅片平台的高精度对准补偿
6.6.8浸没式光刻机硅片台的温度补偿、硅片吸附的局部受力导致的套刻
偏差补偿
6.6.9掩模版受热的k18畸变系数的补偿
6.6.10镜头受热的焦距和像散补偿方法
6.6.11光刻机的产能计算方法介绍
6.6.12光刻机中的部分传感器空间像传感器、光瞳像差传感器、光强探测
传感器、干涉仪等
6.7光刻机的照明系统结构和功能
6.7.1固定光圈的照明系统、带可变照明方式的照明系统阿斯麦的可变焦
互补型锥镜
6.7.2照明光的非相干化、均匀化及稳定性
6.7.3偏振照明系统
6.7.4自定义照明系统阿斯麦的Flexray
6.8光刻机的使用和维护
6.8.1光刻机的定期检查项目焦距校准、套刻校准、照明系统校准、
光束准直
6.8.2多台光刻机的套刻匹配标准
6.8.3多台光刻机的照明匹配
6.8.4多台光刻机的焦距匹配
6.8.5阿斯麦光刻机的基线维持功能
6.9光刻机的延伸功能
6.9.1曝光均匀性的补偿
6.9.2套刻分布的补偿
6.9.3阿斯麦光刻机基于气压传感器的精确调平测量
6.9.4硅片边缘对焦调平的特殊处理
6.9.5硅片边缘曝光的特殊处理
6.10193nm浸没式光刻机的特点
6.10.1防水贴
6.10.2浸没头水罩
6.1113.5nm极紫外光刻机的一些特点
6.11.1激光激发的等离子体光源
6.11.2照明系统、自定义照明系统
6.11.3全反射式的掩模版和投影物镜
6.11.4高数值孔径的投影物镜设计: X方向和Y方向放大率不同的
物镜
思考题
引文
第7章涂胶烘焙显影一体机: 轨道机
7.1轨道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涂胶机、热板、显影机和功能
7.1.1涂胶子系统
7.1.2热板子系统
7.1.3显影子系统
7.2光刻胶的容器类型Nowpak和玻璃瓶、输送管道和输送泵
7.3显影后冲洗设备含氮气喷头的先进缺陷去除ADR冲洗设备
7.4光刻设备使用的各种过滤器
思考题
引文
第8章光刻工艺的测量设备
8.1线宽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基本结构电子光学系统的基本参数
8.2线宽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测量程序和测量方法
8.3线宽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校准和调整
8.4套刻显微镜的原理和测量方法
8.5套刻显微镜的测量程序和测量方法
8.6套刻显微镜设备引入的误差及其消除方法
8.7基于衍射的套刻探测原理
8.8套刻记号的设计
8.9光学线宽测量原理
8.10缺陷检查设备原理
思考题
引文
第9章光掩模
9.1光掩模的种类
9.2光掩模的制作
9.2.1掩模版的数据处理
9.2.2掩模版的曝光刻蚀
9.2.3掩模版线宽、套刻、缺陷的检测
9.2.4掩模版的修补
9.3光掩模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9.3.1掩模版电子束曝光的邻近效应及补偿方法
9.3.2电子束曝光的其他问题雾化、光刻胶过热等
9.4光掩模线宽均匀性在不同技术节点的参考要求
9.4.1各技术节点对掩模版线宽均匀性的要求
9.4.2线宽均匀性测量使用的图形类型
9.5光掩模制作和检测设备的其他资料
9.5.1电子束各种扫描方式及其优缺点介绍
9.5.2电子束曝光机采用的电子枪
9.5.3多电子束的介绍和最新进展
思考题
引文
第10章光刻工艺参数和工艺窗口
10.1曝光能量宽裕度、归一化的图像光强对数斜率
10.2对焦深度
10.3掩模版误差因子
10.4线宽均匀性包括图形边缘粗糙程度
10.5光刻胶形貌
思考题
引文
第11章光刻工艺的仿真
11.1反射率仿真算法
11.2对准记号对比度的算法
11.2.1阿斯麦Athena系统仿真算法和尼康FIA系统仿真算法
11.2.2两种算法和实验的比较
11.3光刻空间像的仿真参数
11.4一维阿贝仿真算法
11.5二维阿贝仿真算法
11.6基于传输交叉系数的空间像算法
11.7矢量的考虑
11.8偏振的计算
11.9像差的计算
11.10琼斯矩阵
11.11时域有限元的算法
11.11.1掩模三维散射造成的掩模函数的修正
11.11.2麦克斯韦方程组
11.11.3Yee元胞
11.11.4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离散化
11.11.5二阶吸收边界条件
11.11.6完全匹配层边界条件
11.11.7金属介电常数避免发散的方法
11.11.8掩模版三维散射的效应: 一维线条沟槽
11.11.9掩模版三维散射的效应: 二维线端通孔
11.12严格的耦合波算法
11.13光源掩模联合优化
11.13.1不同光瞳照明条件对掩模版图形的影响
11.13.2一个交叉互联图形的光源掩模联合优化举例
11.14光刻胶曝光显影模型
11.14.1一般光刻胶光化学反应的阈值模型
11.14.2改进型整合参数模型
11.14.3光刻胶光酸等效扩散长度在不同技术节点上的列表
11.14.4负显影光刻胶的模型特点
11.14.5负显影光刻胶的物理模型
11.15逆光刻仿真算法
11.15.1逆光刻的思想
11.15.2逆光刻的主要算法
11.15.3逆光刻面临的主要挑战
11.16其他仿真算法
思考题
引文
第12章光学邻近效应修正
12.1光学邻近效应
12.1.1调制传递函数
12.1.2禁止周期
12.1.3光学邻近效应的图示分析一维线条沟槽
12.1.4照明离轴角和光酸扩散长度对邻近效应的影响
12.1.5光学邻近效应在线端线端、线端横线结构的表现
12.2光学邻近效应的进一步探讨: 密集图形和孤立图形
12.3相干长度的理论和仿真计算结果
12.4基于规则的简单光学邻近效应修正方法
12.5基于模型的光学邻近效应修正中空间像计算的化简
12.5.1传输交叉系数TCC的Cobb本征值分解
12.5.2传输交叉系数TCC的Yamazoe奇异值分解
12.5.3包含矢量信息的传输交叉系数
12.5.4掩模版多边形图形的基于边的分解
12.5.5掩模三维效应计算的区域分解法DDM方法
12.6基于模型的光学邻近效应修正: 建模
12.6.1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和重要参数
12.6.2建模采用的图形类型
12.6.3类似20nm逻辑电路的前段线条层OPC建模举例
12.6.4类似20nm逻辑电路的中后段通孔层OPC建模的特点
12.6.5类似20nm逻辑电路的后段沟槽层OPC建模的特点
12.7基于模型的光学邻近效应修正: 修正程序
12.8光学邻近效应中的亚分辨辅助图形的添加
12.8.1基于规则的添加
12.8.2基于模型的添加
12.9基于模型的光学邻近效应修正: 薄弱点分析和去除
12.9.1薄弱点的分析和解决: 例1线宽问题的寻找和修补
12.9.2薄弱点的分析和解决: 例2线宽问题的寻找和修补
思考题
引文
第13章浸没式光刻
13.1浸没式光刻工艺产生的背景
13.2浸没式光刻机使用的投影物镜的特点
13.3浸没式光刻工艺的分辨率提高
13.4浸没式光刻工艺的工艺窗口提升
13.5浸没式光刻工艺的新型光刻机的架构改进
13.5.1双工件台
13.5.2平面光栅板测控的硅片平台
13.5.3紫外光源调平系统
13.5.4像素式自定义照明系统灵活照明系统
13.6浸没式光刻工艺的光刻胶
13.6.1最初的顶部隔水涂层
13.6.2自分凝隔水层的光刻胶
13.6.3含有光可分解碱的光刻胶
13.7浸没式光刻工艺的光刻材料膜层结构
13.8浸没式光刻工艺特有的缺陷
13.9浸没式轨道机的架构
13.10浸没式光刻的辅助工艺技术
13.10.1多重成像技术的使用
13.10.2负显影技术
13.11浸没式光刻工艺的建立
13.11.1光刻工艺研发的一般流程
13.11.2目标设计规则的研究和确认
13.11.3基于设计规则,通过仿真进行初始光源、掩模版类型的选取
13.11.4光刻材料的选取
思考题
引文
第14章光刻工艺的缺陷
14.1旋涂工艺缺陷
14.1.1表面疏水化处理工艺相关缺陷
14.1.2光刻胶旋涂缺陷
14.1.3洗边工艺相关缺陷
14.2显影工艺缺陷
14.2.1材料特性对显影缺陷的影响
14.2.2显影模块硬件特点对显影缺陷的影响
14.2.3显影清洗工艺特性与缺陷的关系
14.3其他类型缺陷前层和环境等影响
14.3.1化学放大光刻胶的中毒现象
14.3.2非化学放大光刻胶的中毒现象
14.4浸没式光刻工艺缺陷
14.4.1浸没式光刻机最早的专利结构图
14.4.2浸没式光刻遇到的常见缺陷分类分析
14.4.3去除浸没式光刻缺陷的方法
思考题
引文
第15章光刻工艺的线宽控制及改进
15.1光刻线宽均匀性的定义
15.2光刻线宽均匀性的计算方法
15.2.1硅片范围的线宽均匀性
15.2.2曝光场内的线宽均匀性
15.3光刻线宽均匀性的改进方法
15.3.1批次批次之间均匀性的改进
15.3.2批次内部线宽均匀性的改进
15.3.3硅片内部线宽均匀性的改进
15.3.4曝光场内部线宽均匀性的改进
15.3.5局域线宽均匀性的改进
15.4线宽粗糙度以及改进方法介绍
15.4.1提高空间像对比度
15.4.2提高光刻胶的光化学反应充分度
15.4.3锚点的掩模版偏置选取
15.4.4曝光后烘焙的充分度
15.4.5选择抗刻蚀能力强的光刻胶
思考题
引文
第16章光刻工艺的套刻控制及改进
16.1套刻控制的原理和参数
16.2套刻记号的设计和放置
16.2.1套刻记号的种类(历史、现在)
16.2.2套刻记号的放置方式切割道、芯片内
16.3影响套刻精度的因素
16.3.1设备的漂移
16.3.2套刻记号的设计和放置
16.3.3衬底的影响
16.3.4化学机械平坦化研磨料的残留对套刻的影响
16.3.5刻蚀、热过程工艺可能对套刻记号产生的变形
16.3.6掩模版图形放置误差对套刻的影响
16.3.7上下层掩模版线宽误差对套刻的挤压
16.3.8掩模版受热可能导致的套刻偏差
16.3.9高阶套刻偏差的补偿套刻测绘
16.3.10套刻误差来源分解举例
16.4套刻对准树状关系
16.4.1间接对准的误差来源和改进方式
16.4.2光刻机指定硅片工件台对双工件台光刻机和掩模版曝光机
连续出片
16.4.3套刻前馈和反馈
16.4.4混合套刻测量和反馈
思考题
引文
第17章线边粗糙度线宽粗糙度
17.1线边粗糙度线宽粗糙度概论
17.2线边粗糙度线宽粗糙度数据分析方法
17.3影响线边粗糙度线宽粗糙度的因素
17.4线边粗糙度线宽粗糙度的改善方法
17.5小结
思考题
引文
第18章多重图形技术
18.1背景
18.2光刻刻蚀、光刻刻蚀方法
18.3图形的拆分方法涂色法
18.3.1三角矛盾
18.3.2应用范围
18.4自对准多重图形方法
18.4.1优点和缺点
18.4.2应用范围
18.5套刻的策略和原理
18.6线宽均匀性的计算和分配
思考题
引文
第19章下一代光刻技术
19.1极紫外光刻技术的发展简史
19.2极紫外光刻与193nm浸没式光刻的异同点
19.2.1光刻设备的异同点
19.2.2光刻胶材料的异同点
19.2.3掩模版的异同点
19.2.4光刻工艺的异同点
19.2.5光学邻近效应的异同点
19.3极紫外技术的进展
19.3.1光源的进展
19.3.2光刻胶的现状
19.3.3掩模版保护膜的进展
19.3.4锡滴的供应和循环系统的进展
19.4导向自组装DSA的技术介绍
19.4.1原理介绍
19.4.2类型: 物理限制型外延、化学表面编码型外延
19.4.3缺陷的来源和改进
19.4.4图形设计流程介绍
19.5纳米压印技术介绍
19.6电子束直写技术介绍
思考题
引文
第20章光刻技术发展展望
20.1光刻技术继续发展的几点展望
20.2光刻技术的发展将促进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

附录A典型光刻工艺测试图形
附录B光刻工艺建立过程中测试掩模板的绘制
专业词汇索引
內容試閱
前言
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 虽然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势头很迅猛, 但还是缺乏关键技术,尤其是关键设备,如光刻机、光学检测设备、涂胶显影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套刻测量显微镜、缺陷检测设备、高端193nm浸没式光刻胶、抗反射层、高端显影液等; 此外,光刻计算软件和自动化设计软件等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由于外国供应商对我国技术出口的限制和种种控制,我国的光刻工艺工程师很难从工作中比较系统地了解到设备和材料的设计原理和构造,需要长时间地积累、分析和总结。 同时,我国的设备、材料和软件研发厂商也对现代光刻工艺的苛刻要求体会不多。
作者基于在国内外多家集成电路公司技术研发的工作经历及经验,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分析总结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知识,编写了本书。 希望通过本书建立起联系工业界芯片制造中的光刻工艺研发和国产光刻设备、材料、计算软件的研发,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学技术研究的一座桥梁,以此抛砖引玉,促进国内各单位的相互了解、紧密合作,同时促进跨领域科技人才的培养,以期我国能够早日在光刻整体技术上赶上发达国家,摆脱关键技术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化解高新技术发展被卡脖子的巨大风险,为我国信息科技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出一份力。
本书聚焦光刻工艺的研发,同时以工艺研发为视角,详细介绍和分析了重要的设备,如光刻机、涂胶显影机、光掩模电子束曝光机、线宽测量扫描电镜、套刻测量显微镜、缺陷检测设备、其他测量设备,以及最新的极紫外曝光机。同时,对光刻材料,如光刻胶、抗反射层做了深入分析。此外,还对光刻仿真软件、光学邻近效应修正软件算法做了详细推导和分析。在总结过去国际上的光刻技术研发和技术发展历程的同时,还提出了光刻工艺研发和工艺评价的行之有效的改进标准,包括对各种工艺窗口参数的分析和最佳范围设定,还提出了独到的工艺设计和评价方法。 本书的读者建议为各大专院校微电子、集成电路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科研院所、集成电路工厂的光刻工艺研发、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国产光刻设备、材料、软件的研发人员。
本书的章节介绍如下:
第1章介绍国际上和我国光刻技术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1958年开始的第一次成功尝试和现代的发展。
第2章简要介绍光刻工艺的各方面,包括工艺建立方法、光刻设备、光刻胶材料,希望读者能够对复杂的光刻工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3章详细论述衍射极限和光学分辨率,以及照明方式和成像原理中的傅里叶变换,希望读者建立光刻工艺极限的明确概念。
第4章详细地介绍光刻胶的发展、原理、组分及其合成方法,光刻胶的性能极限,光物质相互作用的辐射化学描述方法,其中对193nm浸没式光刻胶和极紫外光刻胶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第5章详细介绍光刻抗反射层的原理、组分和在光刻工艺中的作用,包括含硅的抗反射层和极紫外光刻的底部增感层。
第6章详细介绍光刻机的投影物镜原理和装置、工件台原理和装置、部分相干照明原理和装置、偏振装置、工程材料、重要传感器的原理和功能,以及测控和各种光刻机生产应用的附加功能及其对光刻工艺的作用。 还包括193nm浸没式投影物镜的结构和性能分析,极紫外光刻机的投影物镜和光源介绍,193nm浸没式光刻机使用的浸没头的原理和构造分析,以及光刻机的日常维护和匹配等。 还对照相机镜头和光刻机镜头之间的联系,以及像差表征和消除的理论方法做了详细论述。


第7章详细介绍涂胶显影一体机(轨道机)的结构和功能。尤其对193nm浸没式光刻机特有的显影方法和光刻工艺的重要耗材,如过滤器的原理和性能要求做了详细介绍。
第8章对测量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套刻测量显微镜、光学散射探测的原理和方法。 还对扫描电镜使用的电子成像光学做了特别介绍。
第9章对光掩模做了详细介绍,包括掩模版制作前的版图数据处理,极紫外的反射式光掩模结构,掩模版电子束曝光机的结构和性能等。 其中分析和讨论了先进的可变截面电子束曝光机的原理和构造、多电子束直写电子束曝光机的原理和构造,以及各种对电子束曝光的设备工艺补偿方法。
第10章介绍光刻工艺参数,如曝光能量宽裕度、焦深和掩模版误差因子; 概述了线宽均匀性以及光刻胶形貌的分类和改进。
第11章系统介绍光刻工艺用到的各种仿真方法,包括衬底反射率、对准记号的强度、部分相干照明下的空间像、掩模版三维散射、光源掩模版联合优化、光刻胶曝光显影模型、逆光刻方法等,并深入分析工艺仿真的核心算法。
第12章系统地介绍光学邻近效应在光刻工艺上的表象和理论基础以及光学邻近效应模型的核心快速算法,包括传输交叉系数及其本征化或者奇异化的公式推导、矢量的引入、掩模版三维散射的引入等, 还举例说明了光学邻近效应的建模、修正和薄弱点的检测。
第13章专门介绍193nm浸没式光刻的设备、材料和工艺方法,还提出了高效的光刻工艺研发流程。
第14章系统地介绍光刻工艺缺陷产生的原因,包括涂胶、显影和193nm浸没式光刻工艺特有的缺陷分类,分析这些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法。
第15章详细地介绍光刻线宽均匀性的分类和控制方法,改进图形粗糙度的工艺方法。
第16章详细地介绍导致光刻套刻偏差的各种原因和改进方法,深入分析先进的光刻工艺中的间接对准和套刻,提出了适合生产线的对准和套刻测量方案。
第17章详细分析光刻图形边缘粗糙度,介绍历史上为了改善图形边缘粗糙度所做出的努力,包括光刻胶的配方调整、光刻工艺的协助和刻蚀工艺的协助等。
第18章详细介绍在衍射极限到达后采用多重曝光的图形形成方法,包括在多重曝光情况下对准和套刻的最优方法,以及线宽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第19章详细介绍下一代光刻技术的历史发展和当前的进展,深入分析和讨论了极紫外光刻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导向自组装、纳米压印和多电子束直写技术。
第20章总结了光刻技术中的方方面面,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提出展望。
参与本书撰写的作者有: 伍强、胡华勇、何伟明、岳力挽、张强、杨东旭和黄怡。其中第4章由胡华勇、杨东旭和伍强编写; 第5章由胡华勇和伍强编写; 第7章由伍强和何伟明编写; 第8章由伍强和黄怡编写; 第13章由岳力挽和伍强编写; 第14章由何伟明和伍强编写; 第17章由张强和伍强编写; 第1~3、6、9~12、15、16、18~20章由伍强编写; 附录A和B由岳力挽编写。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华卓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朱煜教授团队张鸣老师在光刻机工件台描述上给予的重要帮助。 本书还得到了长春国科精密光学有限公司杨怀江教授团队隋永新等老师在投影物镜以及照明系统描述上给予的重要帮助。 这些帮助提高了本书的专业水平,在此向上述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本书在出版制作过程中获得了清华大学出版社文怡编辑及其团队的大力支持, 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就不会有本书的圆满出版。在此,向出版社的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还得到了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中诸多朋友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在此本书作者也向他们一并致谢!
限于作者的水平,本书定会有不正确和疏漏之处,请各位读者不吝指正,本书作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2019年12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