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少年》《青年》这三个中篇小说是托尔斯泰的成名作。《童年》最早发表于1852年,托尔斯泰那时只有24岁;两年后《少年》发表,1857年《青年》发表。评论界把这三部作品习惯合称自传三部曲。自传体文学固然有回忆录的形式,并且具有对当时生活记录的真实性,但其主要功能并不在于回顾作者的既往生活,所以,不能把它当作自传来看,托尔斯泰在晚年谈到这部作品的时候也说,他写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经历,而是他所熟悉的人们的经历和他自己的童年体验的混合[1]。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不同人的经历混合到一个或几个人物身上来表现呢?这就涉及自传体文学的功能,就是有选择地表现人生历程,从而反省人的生活之路到底如何走,借助于对主人公生活的描写来表达作家本人对这个世界、对人自身的存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价值立场。
因此,我们通过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既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一个俄罗斯贵族家庭的真实生活,更主要的是发现作家本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于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理念。这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托尔斯泰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出版这个自传体三部曲的一个重要原因。 [1]Толстой Л. Н.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Т. 34. М.: ГИХЛ, 1952, с.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