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讲故事的动物:故事造就人类社会

書城自編碼: 298472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学理论与研究
作者: [美]乔纳森·歌德夏 著;许雅淑,李宗义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68499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06/15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60.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批判哲学的批判 - 康德述评
《 批判哲学的批判 - 康德述评 》

售價:HK$ 101.2
反思的使命(第二卷):胡塞尔与他人的交互思想史(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
《 反思的使命(第二卷):胡塞尔与他人的交互思想史(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178.3
阿拉伯通史
《 阿拉伯通史 》

售價:HK$ 216.2
瑜伽思想简史(易于中国人理解的瑜伽思想发展脉络)
《 瑜伽思想简史(易于中国人理解的瑜伽思想发展脉络) 》

售價:HK$ 66.7
财之道丛书·赚钱的艺术
《 财之道丛书·赚钱的艺术 》

售價:HK$ 55.2
清代礼学思想研究
《 清代礼学思想研究 》

售價:HK$ 98.9
赎罪
《 赎罪 》

售價:HK$ 51.8
经纬度丛书·文字的故事:从结绳记事到未来文字
《 经纬度丛书·文字的故事:从结绳记事到未来文字 》

售價:HK$ 103.5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0.1
《 智力是什么:超越弗林效应 》
+

HK$ 98.6
《 演员的力量:查伯克十二步骤表演法 The Power of the Actor: The Chubbuck Technique 》
+

HK$ 86.9
《 如何学习 》
+

HK$ 84.1
《 经验的疆界 》
+

HK$ 127.6
《 具身认知的原理与应用(实用心理学系列教材) 》
編輯推薦:
一、全新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的一本小书
讲故事不仅是一种娱乐,这种能力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用火、制造工具和讲故事。从大脑的进化到文明的发展,梦境、小说、电影、广告,甚至神话和历史人眼所见的一切其实都是一种故事。事实上,大脑并没有忠实地把感官接收的所有信号都忠实地呈现给我们,我们看到、听到、触到、嗅到、尝到的感受都是经过大脑处理筛选后的信息,为了更有效率地工作,我们的大脑向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如果我们*重要的器官大脑都用故事来欺骗我们,那么神话、历史又何尝不可能是另一种故事?读过本书,您将重新考虑当探索这个世界时,真实和故事之间的界线。
二、掌握故事就掌握了未来
远古时代,人类即通过讲故事这一行为传授经验、制定规范、组织社会。古代,一个精彩的故事可以将人群聚集,成为一个个共同体,成为文明的火钟。现代,故事更意味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托马斯斯图尔特在《哈佛商业周刊》上撰文表示讲故事被认定为具有重要作用的管理工具;徐小平说:如今的创业者必须要学会用故事塑造个人品牌。丹尼尔平克在《全球思维》中将故事力奉为决胜未来六大核心技能之一。只要我们还是讲故事的动物
內容簡介:
是人类创造了故事?还是故事造就了人类?
为什么从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在篝火边讲故事?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一段故事能让我们感动落泪、愿意掏钱购物,甚至甘心追随?
讲故事是人类在面对大自然和社会复杂情况时所需要的生存本能,大脑在接收故事情节的同时学习并强化了自身对未知情镜和各种棘手事件的反应,也促进的人类大脑的进化。透过脑科学的研究,作者挑战了我们对故事的理解。故事绝不仅仅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作者以脑神经学,心理学为基础,说明故事是人类大脑强化自身,学习未知,在面对大自然和社会复杂情况时所需要的一种手段。
今天,虽然大多数人不再需要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酷挑战,但讲故事对我们的作用有增无减,在当今社会,讲故事进一步成为一种包装商品和宣传个人形象的手段,我们沉浸在这些故事建构的穹顶之下。
是人类创造了故事?还是故事造就了人类?
为什么从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在篝火边讲故事?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一段故事能让我们感动落泪、愿意掏钱购物,甚至甘心追随?
讲故事是人类在面对大自然和社会复杂情况时所需要的生存本能,大脑在接收故事情节的同时学习并强化了自身对未知情镜和各种棘手事件的反应,也促进的人类大脑的进化。透过脑科学的研究,作者挑战了我们对故事的理解。故事绝不仅仅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作者以脑神经学,心理学为基础,说明故事是人类大脑强化自身,学习未知,在面对大自然和社会复杂情况时所需要的一种手段。
今天,虽然大多数人不再需要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酷挑战,但讲故事对我们的作用有增无减,在当今社会,讲故事进一步成为一种包装商品和宣传个人形象的手段,我们沉浸在这些故事建构的穹顶之下。
托马斯斯图尔特在《哈佛商业周刊》上撰文表示讲故事被认定为具有重要作用的管理工具;徐小平说:如今的创业者必须要学会用故事塑造个人品牌。丹尼尔平克在《全球思维》中将故事力奉为决胜未来六大核心技能之一。
讲故事真的有如此魔力?本书作者以脑科学、心理学实验深入观察了各种讲故事的方式神话、历史、电视、电影、游戏、梦境、妄想,为我们呈上一则关于说故事本身的故事。
想了解故事如何影响我们大脑的判断和行为,本书不可错过。
因为故事,我们才成为人类,本书以科学和故事告诉我们为什么如此
我们的一生,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实都和讲故事这件事息息相关
如果你的工作和讲故事相关
那么
本书必读!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乔纳森歌德夏,华盛顿与杰斐逊学院英文系教授,专门研究科学和艺术的交汇以及相互作用。作品曾获《纽约时报》《自然》《科学美国》等媒体报道。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曾形容歌德夏是才华横溢的年轻学者其写作*清晰、睿智且令人兴奋不已。
译者简介
许雅淑
台湾大学图书馆系、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毕业,现为清大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生,终日与字为舞,为专职文字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只狂爱阅读各种故事的动物。
李宗义
台湾政治大学英语系、东亚研究所毕业,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研究写作之余也热爱翻译,已有多本译作。
作者简介
乔纳森歌德夏,华盛顿与杰斐逊学院英文系教授,专门研究科学和艺术的交汇以及相互作用。作品曾获《纽约时报》《自然》《科学美国》等媒体报道。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曾形容歌德夏是才华横溢的年轻学者其写作*清晰、睿智且令人兴奋不已。
译者简介
许雅淑
台湾大学图书馆系、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毕业,现为清大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生,终日与字为舞,为专职文字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只狂爱阅读各种故事的动物。
李宗义
台湾政治大学英语系、东亚研究所毕业,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研究写作之余也热爱翻译,已有多本译作。
目錄
前言 说故事、听故事不只是休闲娱乐

第一章 故事的魅力

人的生活与故事密不可分,造成我们完全忽略故事的魔力。因此,展开这段旅程之前,
必须重新揭开许多过去习以为常的事物表象,因为这些表象让我们忽略故事的奇妙之
处。你要做的就是随手打开任何一本故事书,然后留意这本书如何打动你..

第二章 为什么我们需要故事

人类为什么需要说故事呢?问题的答案也许很明显:故事把欢乐带给我们。但是,故事
﹁应该把欢乐带给我们这件事情并非绝对,至少不像吃与性那样在生理上绝对会为我
们带来欢乐。小说的难解之谜在于:演化是现实的功利主义者。为什么小说这种看似奢
侈的事物却没有在人类生命的演化中遭到淘汰?

第三章 地狱是故事的常客

我们被小说吸引是因为它能带给我们欢乐。但事实上,小说里大部分的情节,包括威
胁、死亡、沮丧、焦虑、动荡不安,都让人感觉很不舒服。细数畅销小说中残忍的场
景,少不了大屠杀、谋杀与强奸,流行电视节目也是如此..

第四章 夜里的故事

有证据显示这些梦可以帮助我们将新的经验储存在正确的短期记忆柜或长期记忆柜。许
多心理学家与精神科医生相信,梦也可能是一种自我疗愈的形式,帮我们应付清醒时的
焦虑。或者,梦也会帮我们铲除脑中无用的信息..

第五章 大脑会说故事

在马修狂野不羁的幻想之中,我们见到一颗生病的头脑疯狂地想要将感觉编进他所发
明的官样文章中,在故事中把未来、幻听,以及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信念编造得恰到好
处..我们和他的相似程度其实远远超乎自己的认知,我们的头脑也一直努力想从自己
的感官数据中抽取出意义..

第六章 故事里的道德

传统社会中,传达精神世界的真理不是透过教条或论文,而是透过故事。当时世界上的
牧师与僧人早已经懂得那些后来获得心理学证实的道理:如果你想要打动人心传达讯
息,那就要透过故事来完成..

第七章 改变世界的故事

最近数十年以来,也就是电视兴起这段时间,心理学已经正式针对故事对人类心理的影
响进行研究:小说确实能形塑我们的心灵。故事不论是透过电影、书籍或者电动玩具来
传递,都能引导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影响我们的道德逻辑,改变我们的行为,甚至
是改变我们的人格..

第八章 生命中的故事

我们用生命编织出故事,让自己变成戏剧中高贵(虽然有缺点)的主角。生命的故事是
﹁个人的神话,谈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如何走到这个地步。然而,生命的故事并非客
观的陈述,生命故事是小心翼翼形塑出来的叙事,充满刻意的遗忘以及有技巧地编织意
义..

第九章 故事的未来

人类是梦幻岛上的生物。梦幻岛是我们演化的起点。我们被吸引到梦幻岛,因为对我们
有益。它能滋养想象力,强化道德行为,给我们一个安全无虞的地方预作练习。故事是
人类社交生活的黏着剂,画定团体界线并让人团结一致。梦幻岛是我们的天性,我们是
说故事的动物..

致谢

注释

参考书目
內容試閱
前言

说故事、听故事不只是休闲娱乐

统计学家都同意,只要能够抓到一群长生不老的猴子,把牠们跟打字机关在一起,
任牠们不断狂敲键盘,经过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这些猴子终会誊写出一本完美的《哈姆雷特》副本,每一个句号、逗点、誓言几乎都会落在正确的位置上。不过,重点是这些猴子必须永远活着,因为统计学者认为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有些人对此说法感到怀疑。二○○三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所谓无限的猴子理论设计出一套前测。之所以称为前测,是因为我们仍然找不到长生不老的超级猴子军团,也没有用不完的时间,实行最终的测试。不过,这些研究人员的确找来一部老计算机以及六只苏拉威西黑冠猴。于是,他们把这台机器放进关猴子的笼里,然后关上门。

猴子先是眼睛盯着计算机,围着计算机口中念念有词,然后用手把玩计算机,还想要用石头把它砸烂。牠们蹲坐在键盘上,看起来内心焦虑却束手无策。牠们还拿起键盘吃吃看味道好不好?当然不好吃,于是猴子把键盘砸在地上,然后开始尖叫。接下来,猴子开始戳键盘上的按键,起初是慢慢戳,之后就愈戳愈快。这些研究人员坐回自己的位置开始等待。

过了一整个礼拜,又过了一个礼拜,这些懒惰的猴子依然写不出《哈姆雷
特》,甚至连第一幕都没个影。但牠们已经合作写出五页文字,为此这些研究人员得意洋洋地将文稿用精美的皮革封面装订起来,然后在网络上寄出一份有版权的复本,名为《朝向莎士比亚全集的笔记》。我在此摘录其中一段有代表性的文字:

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naaaaaaaaa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sssssssssssssssssfssssfhgggggggsss

Assfssssssgggggggaaavmlvvssajjjlsssssssssssssssa

这项实验最重要的发现就是苏拉威西黑冠猴对于S这个字母的偏爱远远胜过其他字母,虽然我们不清楚这个发现有何意义。该研究的首席调查员动物学家普劳曼,冷静地下了结论:研究内容虽然有趣,但除了显示无限的猴子理论本身有缺陷之外,毫无科学价值。

简而言之,每位统计学家的伟大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可以读到由长生不老的超级猴子用打字机敲出的《哈姆雷特》,而这似乎只是痴心妄想。

不过,文学家田中次郎的说法或许可以稍稍安慰这些统计学家,他说从技术面来看,《哈姆雷特》虽然不是出于猴子笔下,但它确实是由一种人猿,或者讲得具体一些,是由一种伟大的灵长类所写出来的作品。文学家田中次郎写道,有时在漫长的史前时代,寿命比较长的两足类原始人会从生命没那么长的黑猩猩群里独立出来,然后一群毛没那么多的灵长类会再从这些两足类最初的混种中独立出来。因此,在一段有限的时间里,其中一种灵长类的确写出了《哈姆雷特》。

但早在这些灵长类想到要写下《哈姆雷特》、小丑哈乐或《哈利波特》等故事之前,甚至早在他们预见自己有办法写字之前,就已经聚集在火堆旁边轮流说着一些荒谬的故事,内容从勇敢巫师与年轻的恋人、无私的英雄与敏捷的猎人、悲情的首领与睿智的老巫婆、太阳与星辰的起源、天神与精灵的性格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故事。

数万年前,人类的心灵尚未成熟,人数也还不多,我们就已经开始讲述一个又一个故事。现在,经过数万年之后,人类已经遍及整个地球,我们对于万物起源的神话还是坚信不疑,我们仍然会为书本、舞台与银幕上各种关于谋杀、性欲、战争、阴谋的真实故事,或令人震惊的虚构情节而紧张不已。人类是对故事相当着迷的生物,即使到了夜深人静,躯体已然入睡之际,心灵仍然持续整晚诉说着各自的故事。

本书谈的是说故事的灵长类(也就是会说故事的人类),拥有说故事心灵的伟大人猿。或许你对此事浑然不觉,但你其实就是想象王国梦幻岛的创造者。梦幻岛是你的归属,在你死去之前,会花数十年时光悠游其中。如果你之前未曾察觉此事,也无须过于沮丧:故事之于人类,正如水之于鱼,因为早就身在其中而难以发觉。虽然你的身体总是固着于特定的时空之中,但心灵永远可以自在畅游于幻想的国度,事实就是如此。

但梦幻岛是一个尚未被发掘且坐标不明的国度。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渴望故事,我们不知道梦幻岛为什么一开始就会存在?即使待在梦幻岛的时间会把我们形塑成人类与文化,但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简单来说,没有任何事像说故事一样,对人类如此重要,而我们却完全不知道它的重要性。

本书的写作灵感来自一首歌。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开着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心情愉悦地打开收音机,此时一首乡村歌曲传入耳中。听到不合我胃口的音乐,我通常是立刻关掉广播阻绝噪音。但这位歌手特有的嗓音触动了我,所以我并未换频道。歌手唱着一位年轻男孩到女孩家提亲,女孩的父亲要年轻人在客厅等待,那时年轻人盯着墙上挂的一张张照片,照片中的小女孩扮演灰姑娘,骑着脚踏车,开怀大笑围绕着洒水器奔跑/搭着父亲的手臂跳舞,抬头望着他。这位年轻人突然间意识到自己正在偷走这位父亲的宝贝:他偷走了灰姑娘。

收音机里的歌还没唱完,我已经哭到无法自已,必须把车子停靠到路边。威克斯这首偷走灰姑娘完全捕捉到世人皆有的情感,是一位父亲对女儿又甜蜜又痛苦的心情,以及为人父者清楚知道自己永远不会是女儿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的感受。

我呆坐车里许久,除了悲伤,还感到震惊,为什么威克斯这首短短的音乐故事如此催泪,让一个不是爱哭鬼的成熟男人完全失控无助。我仔细一想,故事可以在美丽的秋天悄悄地接近我们,让我们笑或哭、喜或怒,让我们全身紧绷,改变我们原本想象自己与世界的方式,这是多么奇怪的一件事。体验故事是多么奇妙的感觉,不论故事来自书本、电影,或歌曲,我们敞开一切任由讲述者闯进我们内心。创作者潜入我们的脑袋,并且掌控了我们的思想。威克斯就在我的脑袋里,蹲坐在黑暗之中,刺激我的泪腺,引爆我的神经。

这本书引用生物学、心理学与神经学的诸多观点,试图理解那个迷人的秋日在我身上所产生的变化。我意识到如果将科学中那些精密仪器、冷冰冰的统计数字,以及不讨人喜欢的专业术语带进梦幻岛,会使许多人感到不安。小说、幻想、梦想对于人类的想像力来说是一块神圣的保留地,是魔法的最后堡垒,是科学不能也不应该入侵的地方,我们不能把古老的神秘简化为脑中电子化学反应。或者解释为自私的基因之间永无止境的战斗。我担心的是如果你试图解释梦幻岛的力量,那就可能永远停留在解释它的层次而已。正同华兹华斯所说,为了要解剖必须先杀人,这一点我可不同意。

想一想麦卡锡小说《长路》的结局,麦卡锡随着一个男人和他的幼子徒步穿过死寂的世界,一片﹁不毛地带,一起寻找赖以维生最需要的东西:食物和人群。我倒在客厅里,在沐浴着阳光的地毯角落读完这本小说,我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看故事书。当我阖上这本书,我为这个男人和小孩,为我自己短暂的生命,以及所有自傲愚蠢的人类感到焦虑。

《长路》的结尾是爸爸离开人间,但小男孩和一群好人所组成的小家庭共同生活。这户人家有个小女孩,于是我们看到希望的曙光,这名男孩可能会成为新一代的亚当,而女孩可能成为他的夏娃。但一切都是悬而未定,因为整个生态系统已死,我们根本不清楚人是否能活得够久,直到整个系统恢复。小说最后一段带我们离开这个男孩与他新的家庭,麦卡锡将一首美丽朦胧的篇章留给我们:

曾经,山中的溪流有许多鳟鱼悠游水中。你可以看到鱼鳍的白边被河水轻轻包围,在琥珀色的流水中跳跃。把牠们捉在手中闻得到苔藓的味道,牠们如此优雅充满力量地扭动着。鱼背上迂回弯曲的图案犹如世界未来的索引,是地图,也是迷宫,再也无法重来,再也无法校正,在这深山幽谷中,牠们赖以维生的一切都比人还要古老,牠们低声歌唱,透露着神秘。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什么?是赞颂那个生命不再蓬勃发展的死寂世界,还是在指引﹁未来世界的变化?男孩也许还会活着,和那群好人一起在生意盎然的森林里捕捉鳟鱼?也许男孩会被杀来吃掉而消失?没有任何科学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但科学可以帮我们解释《长路》这样的故事何以动人。本书藉由科学与人文领域的渠径,使用新工具、新思维,开启梦幻岛这块广阔未知的领域。本书谈的是各种故事如何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遭,从电视广告到白日梦,再到职业摔角的滑稽场景。我所讨论的是孩童所编造的幸福混乱故事中,那潜藏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所显示的故事史前之源。这本书谈的是故事如何细微地形塑我们的信仰、行为与伦理,又如何对文化与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探索的是和精神病患一样的深夜创意故事,也就是梦所存在的古老谜团。本书是关于一连串聪明却又愚蠢好笑的脑波,在我们混乱的生活中强加上的一套叙事结构。这本书讨论的是小说中当下的不确定性还有未来的希望。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写的是故事所隐含的深层奥秘。为什么人类沉迷于梦幻岛?我们如何变成说故事的动物呢?


故事人
要了解这个问题有多难回答,
我们可以做一个大家都会做的想象实验,
希望这样做有启发性。让我们回到史前时代混沌不明的状态之中,
想象人类只有两个部落一起生活在非洲的河谷。他们竞争相同且有限的资源:其中一个部落逐渐凋零,
而另外一个部落则是代代相传。一个部落叫务实的人,
另外一个部落叫故事人,两个部落除了名称不同之外,
其他条件都一样。
基本上,
故事人的活动从生物观点来看非常合理,他们工作、打猎、采集、寻找伴侣,
并且努力守护彼此。他们培养年轻人,
组成联盟, 然后逐渐发展出一种上下隶属的阶层关系。就像大部分的狩猎采集社会,
他们所拥有的休闲时间多到令人惊奇,
他们随时都在休息、聊八卦与说故事,
用故事消磨时间,
并且让故事带来无限欢乐。
务实的人也和故事人一样,
为了填饱肚子工作,
努力获取异性芳心,
并且抚养小孩。但当故事人回到村落开始编造各种疯狂的奇人逸事,
务实的人依然埋头工作。他们狩猎的时间更多、采集更多、求爱更多,
直到他们筋疲力尽。务实的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说故事上他们躺下来休息,
储存更多的体力来做有用的事。
当然,
我们都知道故事的结局。故事人获得胜利,而我们就是故事人的后代。如果那群严于律己的务实人曾经存在,
他们也不可能存活至今。但是假如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答案,
难道大多数人不会打赌务实的人会比这些无聊的故事人存活得更长、更久吗?但事实就是如此,务实的人失败了,
而这正是说故事行为的奇妙之处。

为什么我们需要故事
人类的手真的是生物工程学的神奇见证。在一个小巧的空间里,
塞满27 根骨头、27 个关节、123 条韧带、48 条神经与34 条肌肉。手掌的每个构造几乎都是为了某些事情而设计。指甲是为了抓东西、捡东西和敲东西。指纹或者称为乳突纹线对我们的触觉很重要。甚至连手上的汗腺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维持手部的湿润,
使我们抓得更紧(干燥的手指接触物品时容易滑动,
所以你才会在翻书页之前先舔一下手指)。但手掌上真正令人骄傲之处是可以和任何一只手指对抗的大拇指。少了大拇指,我们的手充其量只是海盗钩子的进化版本。其他没有大拇指的动物,
只能用它们的蹄去扒、撞或者刮这个世界。人类因为有大拇指,
所以可以握紧东西,
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操控它。
现在,
容我请你问自己一个有点蠢的问题:
你的双手可以用来做什么?
答案很明显,
手可以用来吃东西,
可以用来爱抚、握拳和击打。双手可以制造工具,
也可以使用工具。手是好色的,
可以探索、搔痒和挑逗。手还可以传达意思,我们用手势来强化说话的内容。以上的事,
我的手都办得到,
但这些日子以来我的手几乎都在翻书与打字。
我们的手是工具,
但进化并不是把手变成单一功能。手并不等于锤子和螺丝起子的生物版,
手像瑞士刀那样有多种目的,
可以用来做许多事。
手是如此,
身体其他部位也和手一样。眼睛主要是用来看东西,
但同样也可以帮我们传达情感。当我们嘲笑别人或者大笑时,
眼睛就会眯成一条线。当我们感到悲伤,
眼睛会流泪, 奇怪的是当我们觉得相当开心时,也会感觉眼眶湿湿的。我们有嘴唇,
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开口方便进食与呼吸,
但嘴唇同样有多种功能:
我们用嘴唇接吻表达爱意;
假如我们感到快乐、悲伤或者气得要死,
只要嘴唇一撇, 就可以让其他人知道我们脑中在想什么。当然, 嘴唇也用来说话。
嘴唇和手如此,
大脑也是一样, 由大脑所控制的行为也是如此。以慷慨为例, 当进化心理学家在争辩人类是自私还是无私时, 很明显的事实是在许多情况下人都很慷慨。为什么要慷慨? 原因有很多: 增加声望、追求伴侣、吸引同伴、协助族人、送人情等等。慷慨不是为了特定的事, 也不是由一种进化力量所形成。人类喜好故事也不例外, 小说可能是为了许多原因存在。
比如哪些原因呢?
有些达尔文学派的思想家主张故事的进化来源是性的选择而不是自然选择。也许故事和其他艺术形式不只是迷恋性,
也在高傲地展示我们的技术、智慧与创造力等心灵特质,
借此作为获得性的方式。我们可以翻回前几页,
看看上一章那张昆山族的照片,
注意看看照片中正在说故事的人,
左边那位年轻的女人看起来非常美丽,完全陶醉在故事里,
而我的意思就是这个。
故事也可能是一种认知游戏。对于进化论文学家博伊德(Brian
Boyd) 来说: 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就像心灵的游戏场。 博伊德认为艺术的自由创作, 不论形式为何, 对于精神所产生的作用, 就跟打闹游戏对身体肌肉的影响一样。
或者故事可能是低成本的信息来源,
或者是替代经验。或许我们可以修正贺拉斯(Horace)
的说法故事的乐趣是为了教导。我们通过故事学习人类的文化与心理,
不需要直接亲身经历,
耗费巨大成本。
或者故事可以是一种社会的黏着剂,
让世人一起围绕着共同的价值。小说家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准确传达了这个概念:
真正的艺术能创造出一个让社会得以存在而非凋零的神话。
再回到昆山族, 看看他如何将大家聚在一起, 心手相连。
以上种种理论都说得通,
我们之后会再回过头来讨论这一点。但在此之前,
我们需要处理另外一种可能性:故事根本不是为了任何目的而出现,
至少没有生理学上的目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