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5.7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9.4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2.8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72.5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102.4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90.9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4.4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黄帝内经病证学概论》突破陈说,对对《黄帝内经》中有关病证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提炼、研究,
并结合后世的临床应用,予适当的阐发, 从而形成的一本新型的研究生教材,旨在为全面学习继承经典、发展临床医学提供参考。
|
關於作者: |
王庆其,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5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导师。
|
目錄:
|
总论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内经》病证名称辨析
一、《内经》关于病的辨识
二、《内经》关于证的辨识
三、《内经》关于症的认识
第二节《内经》病证分类情况
第三节黄帝内经病证学的学术特点
一、发病有因,非鬼作祟
二、百病始生,阴阳三部
三、分析病机,创十九条
四、辨证方法,已立雏形
五、认识病证,知病终始
六、四诊合参,尤重色脉
七、揆度预后,观神有无
八、治之大则,用之不惑
九、治疗手段,针灸为主
第二章黄帝内经病证学原理
第一节黄帝内经病证学的指导思想
一、以形神合一之人为医疗重点
二、以注重个体化、动态化为诊治原则
三、调动和激发自主抗病力,达到平衡和协调为核心治疗目标
四、治未病重于治已病
第二节黄帝内经病证学的病因病机理论
一、病因学说
二、发病学说
三、病机学说
第三节黄帝内经病证学的诊法理论
一、强调四德,避免五过
二、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三、内外相应,察外知内
四、望闻问切,垂法后世
五、全面审察,四诊合参
第四节黄帝内经病证学的辨证方法
一、阴阳寒热辨证
二、虚实辨证
三、脏腑辨证
四、经络辨证
五、气血津液辨证
第五节黄帝内经病证学的治则治法理论
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方法
三、针灸疗法
第三章近年对《内经》病证研究概况
第一节病因的研究概况
一、六淫致病
二、过用致病
第二节病机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辨证的研究概况
第四节诊法的研究概况
第五节治疗的研究概况
一、《内经》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
二、十三方的研究与应用
三、针灸理论的研究及应用
第六节预防与养生的研究概况
第七节展望
各论
第四章风病类
第五章热病类
第六章咳嗽类
第七章喘病类
第八章呕吐哕类
第九章泄泻类
第十章虚弱类
第十一章汗病类
第十二章睡眠病类
第十三章眩晕类
第十四章偏枯类
第十五章厥证类
第十六章痉病类
第十七章痿病类
第十八章痹病类
第十九章积聚类
第二十章胀病类
第二十一章水病类
第二十二章消渴类
第二十三章头痛类
第二十四章心痛类
第二十五章胁痛类
第二十六章腹痛类
第二十七章腰痛类
第二十八章前阴及小便病类
第二十九章神志病类
第一节狂
第一节癫疾
|
內容試閱:
|
吴某,女,27岁,2006年2月27日初诊。主诉:左侧头痛反复发作3年余。头痛时有针刺、胀感,乳房胀痛,睡眠易醒,视物昏花,舌淡红有瘀点,苔白,脉弦。中医诊为血瘀头痛,治宜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当归、桃仁、红花、川牛膝、桔梗、甘草各10g,枳壳、川芎、柴胡、赤芍各15g,珍珠母、龙骨、牡蛎各30g。7剂,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服药后头痛发作1次,乳房胀痛好转,余症未见明显好转,舌暗红,苔白,脉弦细。守法加减治疗。
处方:甘草、红花各10g,桃仁、赤芍、白芷、茯苓各15g,川芎、藁本、葛根、鸡血藤各20g,夜交藤、龙骨、牡蛎、炒麦芽各30g。7剂,水煎服。此后,患者继续以本方加减调理而愈。(宋军.曹洪欣教授治疗头痛验案3则.新中医,2008;40(5):114.)
11.肠胃所生头痛案《素问通评虚实论》说: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一妇人年四十余,病额角上耳上痛,俗呼为偏头痛。如此五七年,每痛大便燥结如弹丸,两目赤色,眩晕昏涩,不能远视。世之所谓头风药、饼子风药、白龙丸、芎犀丸之类,连进数服。其痛虽稍愈,但大便稍秘,两目转昏涩。其头上针灸数千百矣。连年着灸,其两目且将失明,由病而无子。一日问戴人。戴人诊其两手脉,急数而有力,风热之甚也。余识此四五十年矣,遍察病目者,不问男子妇人,患偏正头痛,必大便涩滞结硬,此无他。头痛或额角,是三焦相火之经及阳明燥金胜也。燥金胜,乘肝则肝气郁,肝气郁则气血壅,气血壅则上下不通,故燥结于里,寻至失明。治以大承气汤,令河水煎三两,加芒硝一两,煎残顿令温,合作三五服,连服尽。荡涤肠中垢滞结燥,积热下泄如汤,二十余行。次服七宣丸、神功丸以润之,菠菱葵菜,猪羊血为羹以滑之。后五七日、十日,但遇天道晴明,用大承气汤,夜尽一剂,是痛随利减也,三剂之外,目豁首轻,燥泽结释,得三子而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