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7.8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5.9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5.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7.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12.7
|
編輯推薦: |
同以往的国内同类研究相比,本丛书的写作将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将研究几个对转型认识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如政治转型和经济转型之间的关系;如何评估转型的成本;转型后这些国家所建立的制度的性质等。二是对某些领域尝试将中东欧、中亚和俄罗斯三个地区的转型进行比较
|
內容簡介: |
中东欧国家转型是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本书是对这一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全新的研究。第一,对国内外有关转型的研究进行较为详细的文献梳理,客观介绍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问题上的各种观点,并通过这种综述明示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同规模和深度;第二,以问题为导向,主要讨论转型中的若干基本问题;第三,首次系统讨论民族国家重建和转型的关系,外部约束对转型的影响,市场化与民主化之间的互动,以及转型与现代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中东欧国家转型的实质性内涵及其特点。
|
關於作者: |
陆南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等多所高校教授。撰写、主编的专著有《苏联兴亡史论》《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与《苏俄经济改革二十讲》等,共29部,并发表了大量论文与研究报告。
朱晓中,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所特聘研究员、外交部欧洲司中国—中东欧合作办公室学术指导小组成员、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中东欧国家转型、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与中东欧与主要大国关系。撰写与主编的专著有《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中东欧转型二十年》《十年巨变:中东欧卷》与《东欧经济大转型》《多元与冲突:俄罗斯中东欧文明之路》等。
|
目錄:
|
总论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转型基本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中东欧国家转型的特性
第二节 中东欧国家转型中的争议性问题
第三节 转型的若干热点问题
第二章 从制度剧变到民主巩固
第一节 政治转型的目标和方式
第二节 政治转型的进程
第三节 政治转型的结果
第三章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一节 中东欧经济转型的模式与目标
第二节 经济转型的内容
第三节 经济转型的经验与教训
第四节 从经济转型实践看新自由主义弊端
第四章 从莫斯科到布鲁塞尔
第一节 中东欧国家对外关系性质和内容的变化
第二节 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
第三节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
第四节 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
第五节 中东欧国家与美国关系
第五章 从联邦国家到民族国家
第一节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及民族国家建立
第二节 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解体及其民族国家建立
第六章 转型与外部约束和援助
第一节 欧盟和北约的加入标准对转型的约束
第二节 欧盟援助对转型的影响
第七章 国家构建与“回归欧洲”
第一节 国家构建对捷克和斯洛伐克政治经济转型的影响
第二节 国家构建对前南斯拉夫地区国家政治经济转型的影响
第八章 民主化与市场化
第一节 民主化与市场化的恶性互动
第二节 民主化与市场化的良性互动
第九章 中东欧转型与现代化
第一节 中东欧的三次现代化机遇
第二节 中东欧国家的现代化:趋同考察
第三节 中东欧国家的现代化:人的层面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总论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转型基本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中东欧国家转型的特性 第二节 中东欧国家转型中的争议性问题 第三节 转型的若干热点问题
第二章 从制度剧变到民主巩固 第一节 政治转型的目标和方式 第二节 政治转型的进程 第三节 政治转型的结果 第三章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一节 中东欧经济转型的模式与目标 第二节 经济转型的内容 第三节 经济转型的经验与教训 第四节 从经济转型实践看新自由主义弊端 第四章 从莫斯科到布鲁塞尔 第一节 中东欧国家对外关系性质和内容的变化 第二节 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 第三节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 第四节 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 第五节 中东欧国家与美国关系 第五章 从联邦国家到民族国家 第一节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及民族国家建立 第二节 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解体及其民族国家建立 第六章 转型与外部约束和援助 第一节 欧盟和北约的加入标准对转型的约束 第二节 欧盟援助对转型的影响 第七章 国家构建与“回归欧洲” 第一节 国家构建对捷克和斯洛伐克政治经济转型的影响 第二节 国家构建对前南斯拉夫地区国家政治经济转型的影响 第八章 民主化与市场化 第一节 民主化与市场化的恶性互动 第二节 民主化与市场化的良性互动 第九章 中东欧转型与现代化 第一节 中东欧的三次现代化机遇 第二节 中东欧国家的现代化:趋同考察 第三节 中东欧国家的现代化:人的层面
参考文献
前 言
本书是“俄罗斯中东欧中亚转型丛书”的中东欧卷。
中东欧政局剧变至今已25个年头。已经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对中东欧国家来说是极其复杂、极不平静的时光。那些乐观的学者以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历史的终结”,但25年来的全球,特别是欧洲历史的发展表明,历史远未终结,它们在政治、经济与外交等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到目前为止,这种变革不能说已经结束,部分国家,部分领域中的转型和改革仍在继续。
自20世纪90年代以降,东欧政局剧变及其后发生的多重转型一直是世人关注的话题。转型是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大规模制度变迁,由其派生出来的问题繁多,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中的显学。它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乃至人类学。政治家和战略家们关注中东欧国家的转型及其“回归欧洲”,因为它关乎欧洲大陆新的地缘政治图景,传统“东西方”概念的解构和重新定义、欧洲大西洋关系的重构,国际政治中各“极”力量的此消彼长,乃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未来。学人们的兴趣则聚焦于转型本身和转型可能达到的彼岸,并试图形成所谓的“转轨学”。
在转型研究过程中,各路研究者尽显其能,试图借自身的学识对转型给出足以入骨的“信服”解释。其中,出身政治学的人士认定中东欧的转型传递出民主已成“普世价值”的信息,并信誓旦旦地预言,资本主义是人世间最好的制度安排;经济学人士更是争先恐后,一些人不惜借宇宙“大爆炸”之说来烘托中东欧转型之势,而貌似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学人则吴侬软语,称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天象,社会的变化只能以“进化”方式演进;第三类研究者似乎不屑这种博弈,而是将转型各项内容(对宏观经济稳定有影响)排序,称次序倒错才会对转型质量和时间的长短产生直接影响。
虽然采取的转型战术不尽相同,加之初始条件差异较大,造成中东欧国家的转型进程不一,但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则为它们共享:申请加入欧盟。自中东欧国家申请加入欧盟和后者提出哥本哈根入盟标准起,中东欧转型研究便形成了双轨制。一方面,人们关注转型国家的多重转型,对转型的战术(激进或渐进)及其后果激辩不熄;另一方面,人们又必须关注布鲁塞尔提出的入盟标准对转型速度和深度的“硬约束”。正是这种来自中东欧国家内部的要求和与欧盟提出的条件性的“里应外合”,成就了转型国家在相对较短的时空中完成了转型的基本任务,在阔别“欧洲”近半个世纪之后“重回故里”。
25年过去了,有关转型中人类历史中的地位、社会制度选择的基本动因、转型的初始条件对转型的影响、渐进改革与激进改革方式孰优孰劣、转型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转型的社会成本、转型完成的标准,以及转型后建立起何种资本主义等重大问题已被热烈讨论,但人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认识并非一致,许多问题依然需要学者去深化和拓展。本书便是最新的一个努力。
与现有研究相比,这一最新的努力试图在三个方面进行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者一,本书试图对国内外有关转型的研究进行较为详细的文献梳理,客观介绍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问题上的各种观点,并通过这种综述明示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同规模和深度;者二,鉴于以往的类似的研究已就中东欧国家的转型的过程做了大量实证性铺陈,本书则以问题为导向,主要讨论转型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转型进程介绍较少;者三,本书在国内首次系统讨论民族国家重建和转型的关系,外部约束对转型的影响,市场化与民主化之间的互动,以及转型与现代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事关转型的方向和质量。这些问题的讨论或许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中东欧国家的转型实质性内涵及其特点。
众所周知,中东欧包括16个国家 ,不同的国情造成了转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5年后,中东欧地区国家在同质性方向的道路上发展的非同步性日益显现,不仅在地理上中东欧地区逐渐形成了北、中、南三个部分,而且在改革的领域和转型的质量上也都存在差异。
虽然本书的作者长期从事中东欧问题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相关材料,力求以事实为根据,不唯书,不唯上,以求实的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剧变以来的变化进行尽可能客观的分析,但如何描述和认识这些差异和转型的复杂性,依然是本书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因为对一特定问题的讨论不可能穷尽所有中东欧国家,因而有时很难做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讨论可能依然不够深入,更多问题的综合性研究仍有待未来学人的共同努力。
参加本书写作的学人是:徐刚(文献综述、第九章)、朱晓中(第一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一节)、高歌(第二章、第八章)、王志远(第三章)、姜琍(第五章第二节、第七章第一节)、左娅(第五章第一节、第六章第二节和第七章第二节)。
我们必须坦诚地说,本书的讨论只能反映我们目前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讨论中很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恳请读者不吝赐教。当然,我们希望看到有更好的作品面世。
朱晓中
2014年12月3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