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9.4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102.4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4.4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9.8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38.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7.7
《
耕读史
》
售價:HK$
112.7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HK$
124.2
|
編輯推薦: |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梁思成林徽因影像与手稿珍集》是由梁思成、林徽因家属特别联合授权的影像公开出版物。收录了梁思成、林徽因从童年到晚年的珍贵影像资料和手稿图件,以及他们的子女为他们而写的纪念文章。既可为梁、林研究者们提供珍贵的素材,又为广大的梁、林作品爱好者们提供了完备的影像文集。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为纪念林徽因诞辰110周年首次集成的梁思成、林徽因的影像、手稿珍辑,分上中下三编。上编选入梁思成、林徽因的珍贵影像369幅,中编收入两人的手稿21幅,下编则为他们子女纪念父母的文章。特点如下:
本书是由梁思成、林徽因家属特别联合授权的影像公开出版物;首次集成梁、林家族及国内梁、林文档收藏重点单位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清华大学档案馆的诸多珍贵影像、手稿文档,是迄今最为完备的梁、林影像文集,诸多珍贵手稿亦首次亮相;
本书收入的手稿,无论是梁思成、林徽因的古建筑考察报告、文学作品、重大项目(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说明等,均对研究梁思成、林徽因有极重要的学术价值;
由于种种原因,梁思成、林徽因迄今未有作品合集,本书的出版为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图书馆、档案馆和梁、林作品爱好者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本书影像图版均由梁、林家属提供原版。开本设计时尚,内容编排适度,兼顾了普通读者与专家学者的双重需要,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
關於作者: |
胡木清,资深媒体记者出身,曾发表文稿数十万字,作品获省、部级奖十余项。现任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国内梁、林文献收藏重点单位)馆务委员会主任、上海创意产品开发中心主任、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长宁区文联副主席等职。与梁、林家族有十数载交谊,曾策划举办《人间四月天——梁思成、林徽因珍藏艺术展》等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展览活动。
|
目錄:
|
写在前面 .. 于葵
上编
窗内窗外:梁思成 林徽因人生影像
先哲荣光——父辈的巨影
青春年华——童年与少年
宾城放歌——负笈求学
甜蜜之旅——新婚欧洲游
快乐时光——在东北大学和在北总布胡同的日子
鲲鹏展翅——在千山万水中探寻中国古建
流亡之路——在昆明、李庄的日子
光耀古都——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工作历程
中编
尺素留痕:梁思成
林徽因论著手稿精选
家乡福建(水彩画)——林徽因
关于《中国建筑彩画图案》的意见手绘稿——林徽因
给女儿梁再冰的漫画手稿——林徽因
诗歌《你来了》手稿——林徽因
《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手稿——林徽因
给傅斯年的信——林徽因
《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辩论》手稿——梁思成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手稿——梁思成
《扬州鉴真大和尚纪念堂的设计方案》手稿——梁思成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经过》手稿——梁思成
《给邓初民的信》——梁思成
下编
别梦依依:儿女眼中的梁思成 林徽因
回忆我的父亲梁思成——梁再冰
我的妈妈林徽因——梁再冰
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梁从诫
附录
梁思成年谱简编
林徽因年谱简编
后记 .. 胡木清
|
內容試閱:
|
四川气候潮湿,冬季常阴雨绵绵,夏季酷热,对父亲和母亲的身体都很不利。我们的生活条件比在昆明时更差了。两间陋室低矮、阴暗、潮湿,竹篾抹泥为墙,顶上席棚是蛇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床上又常出现成群结队的臭虫,没有自来水和电灯,煤油也须节约使用,夜间只能靠一两盏菜油灯照明。
我们入川后不到一个月,母亲肺结核症复发,病势来得极猛,一开始就连续几周高烧至四十度不退。李庄没有任何医疗条件,不可能进行肺部透视检查,当时也没有肺病特效药,病人只能凭体力慢慢煎熬。从此,母亲就卧床不起了。尽管她稍好时还奋力持家和协助父亲做研究工作,但身体日益衰弱,父亲的生活担子因而加重。
更使父亲伤脑筋的是,此时营造学社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他无奈只得年年到重庆向“教育部”请求资助,但“乞讨”所得无几,很快地就会为通货膨胀所抵销。抗战后期物价上涨如脱缰之马,父亲每月薪金到手后如不立即去买油买米,则会迅速化为废纸一堆。食品愈来愈贵,我们的饭食也就愈来愈差。母亲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后来几乎不成人形。为了略为变换伙食花样,父亲在工作之余不得不学习蒸馒头、煮饭、做菜、腌菜和用橘皮做果酱等等。家中实在无钱可用时,父亲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把派克钢笔、手表等“贵重物品”都“吃”掉了。父亲还常开玩笑地说:把这只表“红烧”了吧!这件衣服可以“清炖”吗?
三叔到李庄后肺病也复发了,病情同母亲非常相似。父亲对兄弟和妻子的病都爱莫能助。他自己的体质也明显地下降,虽然才 40 多岁,背已经驼得很利害,精力也大不如前了。
1941 年春天,正当母亲病重时,三舅林恒(空军飞行员)在一次对日空战中牺牲,外婆和母亲后来得知都为此伤痛不已。三舅的后事是父亲在重庆时瞒着母亲到成都去办理的。
后来,又传来了天津涨大水的消息。营造学社的一批无法带到后方的图片资料当时寄存在天津一家银行的地窖中,涨水后全部被淹毁,这是父母和学社成员多年心血的积累,所以父亲和母亲闻讯后几乎痛哭失声。
尽管贫病交加,挫折一个接一个,但父母亲并不悲观气馁,父亲尤其乐观开朗。他此时常教我读些唐诗。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是全家最喜爱的诗句之一。生活愈是清苦,父亲愈相信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日子即将到来。他从来不愁眉苦脸,仍然酷爱画图,画图时总爱哼哼唧唧地唱歌,晚间常点个煤油灯到他那简陋的办公室去,由于背的毛病,头已“重”得抬不起来了,画图时就找个花瓶来“支撑”自己的下巴。他仍在梦想着战争结束后到全国各地再去考察。有一次我听到他对母亲说:如果他今生有机会去敦煌一次,他就是“一步一磕头”也甘心情愿。母亲不发烧时也大量读书做笔记,协助父亲作写中国建筑史的准备。她睡的小小行军帆布床周围堆满了中、外文书籍。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了。父亲所盼望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日子快要到了。但是,他已衰老许多,母亲的身体也很难恢复了。这一年,他陪母亲到重庆检查身体一次,医生悄悄告诉他,母亲将不会很久于人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