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犹太裔中的名门望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六代掌门人大卫?罗斯柴尔德决定接受我的独家访问。消息刚公布,我的博客就被各种问题挤爆。关于这个家族的传说实在太为震撼,也太过神秘。当250多年前第一代罗斯柴尔德开始创业的时候,他只不过是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普通犹太商人。仅用了不足100年的时间,罗斯柴尔德家族便控制了整个欧洲的金融命脉,在其鼎盛时期,势力范围遍布欧美,所控制的财富甚至占到了当时世界总财富的一半,达到50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全年GDP的四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债由他们发行,每天黄金交易的开盘价由他们来确定,世界各国的股市都随着罗斯柴尔德资金的走向而波动,他们被称为当时凌驾于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和奥地利之上的欧洲第六帝国,而罗斯柴尔德家族被折断的五箭齐发的族徽,也因此成为世界金融权力的象征。那时“罗斯柴尔德”这个名字在欧洲的影响力远比今天最当红的流行巨星更深入人心,在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里,棺材铺的老板都会用这个名字来嘲笑贫穷的犹太音乐家。以色列以这个名字命名的城镇和街道不计其数,南极洲甚至有一个岛就被称为“罗斯柴尔德”。这个家族有着肖邦和罗西尼为其谱写的乐曲,巴尔扎克和海涅为其撰写的书籍。财富与名望的双重桂冠一路顶到今天,罗氏家族的历史,有着太多的灿烂与辉煌。
走进罗氏家族的北京办事处,首先进入视线的便是从地角顶到天线的高高书架,书架上摆放着的都是与这个家族有关的传记,“罗斯柴尔德”这个姓氏,被翻译成不同的文字印刷在各式装帧精美的书本上,颇有漫漫家族长史的厚重气势。大多数的中国公众对于罗斯柴尔德家族或许还不甚熟知,这个家族对中国却并不陌生,早在100多年前他们就来到了大清帝国的紫禁城。书架的显眼位置,当年清朝重臣李鸿章写给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封字迹工整的亲笔信,如同文物般珍贵,亦如同勋章一般隐隐散发着一个庞大的西方家族渗透到遥远东方的显赫势力。
虽然这个犹太家族与中国的渊源已久,但最终引发中国公众对它产生强烈兴趣的,则是一本名为“货币战争”的畅销书。这本书讲述了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当中,国际金融集团及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如何控制世界财富和金融法则,算得上是一部揭秘性书籍。第一章的标题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与大卫?罗斯柴尔德的对话现场,我问出了无数网友在我的博客里提到的热点问题:
“你们家族究竟有多少钱?”
“我觉得我不告诉你这个答案你也不会惊讶的,我们从来不对外公布。”
这位年过六旬的家族掌门人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问题,开诚布公的回答却将秘密掩盖得滴水不漏。“我们的祖先250多年前创建了企业,到了今天,我们罗斯柴尔德家族如果再去成天数钱,已经不是什么很有意思的事情了。”
身为“富六代”的大卫早已远离了对于数字的追逐,更为看重的是触碰不到的影响力。而《货币战争》一书在中国为他的家族所带来的影响,显然并不那么令这位衣着精致的爵士满意。他对我说,他知道我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想这可能跟一本在中国出版的畅销书有关,但是这本书和我们家族的真实情况还是有差距的”。
差距在哪里?大卫?罗斯柴尔德特意嘱咐栏目组自己无意和这本书的作者宋鸿兵见面,因此两个人的对话无法实现。但我的同事们还是兴奋异常,以《对话》的解读方式制作了一份精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档案。当我将这份档案交给大卫爵士的时候,内心忐忑,不知道我们的解读在他看来又将如何,教养良好的爵士抚摸着质地精良的页面留下了一句出乎意料的感叹:你们的做工太细致了!只是感叹归感叹,成长于欧洲的爵士依旧保持着自己特有的傲慢,关于罗氏家族发迹的历史细节,他没有任何与外界分享的欲望。同样身处节目现场的里特尔咨询公司中国总裁托马斯?席勒透露,历史悠久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与各国政府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们一半以上的收入,都来自政府。
“说到这个家族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依靠250多年延续下来的声望和影响力,只和政府做一些很大的生意。你觉得这样的描述准确吗?”我和大卫进一步确认。
“是的,我们确实有很多政府的业务。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一个祖训:‘我们一定要和国王一起散步。’”
这个祖训更将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的生态系统推向迷宫,未知的财富数量、远离大众市场的政府交易,却又在冥冥中左右着每一个平民的生活和命运。大卫似乎很愿意聊一聊“命运”这个神秘的词汇,对我说人人都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掌控命运的能力却是有限的。“我们法语有一句俗话,胃口再大也不可能吃下所有东西。”这个热爱美食的法国人将慢慢消化的道理运用于家族业务中,相信每年10%?15%的增长已经能够让生意越做越兴旺,“做得太大,你可能会丧失掉你的灵魂。”这或许就是灵魂不死的罗氏家族长盛不衰的秘诀。
访问罗斯柴尔德家族北京办事处的前夕,我曾经借阅过一本名为“世界银行家”的书本,书中的一句话令即将对话大卫爵士的我颇有些泄气:“如果您想完全了解这个神秘的家族,那是几乎不可能的。”有人说,以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更像是一艘航空母舰,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则更像游弋在深水区的潜水艇。“低调内敛”成为越来越多的媒体描绘罗氏家族在这个时代的行事风格时所惯用的形容词,昔日庞大家族如今的刻意隐匿身影,是担心树大招风,还是为了故作姿态?以深色调着装沉稳露面于节目现场的大卫爵士淡然一笑:“我们并不是有意把自己藏起来,也没有刻意地保持神秘或者是低调,其实我觉得老是说自己没有什么意义,能够保持一定神秘感的话,你会更长寿一些。”如此看来,名利场果真是新贵们的江湖,历经风雨的百年望族,更在意的是缤纷江湖之外的万古长青。
对于我的问题,罗斯柴尔德的回答几乎都以NO开头。面对那一副“你们,都错了”的表情,我没有感觉迷惑,而是心生一分隐隐的惶恐。中国的财经媒体平台从他傲慢而淡定的表情上,比照出的究竟是什么?追逐财富的商业中国是否跑得太快,使得灵魂跟不上脚步?身处全球金融的江湖之中,新入场的我们都想当那个积极的演员,而不情愿做一名冷静的旁观者。保守、神秘、谦逊、坚韧,从在这片江湖游刃有余已久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世界银行家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与风范。说到底,货币战争比拼到最后,看的就是谁坚持得最长久。岁月悠悠,朝夕哪堪回首?
透过罗斯柴尔德家族弥漫了250多年的风烟,也许只能揭开欧美金融史的一角冰山。两年之后,当我来到世界上最为古老的金融之都伦敦金融城,才亲身感触到这里所隐匿的历史更为浩大——800年的岁月灰尘,厚重到令人窒息。那次的对话现场就设立在伦敦的心脏“伦敦城”,讨论的主题是这片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地域在800年的历史进程中如何于金融危机中屹立不倒。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傅思途现场浓缩了伦敦城的历史,从罗马人在这里建立贸易点开始,几百年来一直承担着贸易中心的角色。国际化的进程加速了伦敦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场大变革基本废除了所有限制性的措施,让这里变成了一个轻松的俱乐部。取消几乎所有全球贸易限制的结果,便是大量外国公司的涌入。以美国为发端,之后各国争相效仿,最终让伦敦城变成了金融城,一座真正的国际贸易中心。
“轻松俱乐部”的伦敦金融城,真的轻松吗?站在金融城中心那座被誉为“银行之王”的英格兰银行门前,我似乎看到了索罗斯诡异的笑脸。美联储诞生之前,英格兰银行是全世界最强大的中央银行,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经济辉煌不再,英格兰银行却威信犹存。只要英格兰银行和英国财政部明确表示英镑不会贬值,哪怕经济已然下滑,英镑依旧可以坚挺,不需要其他理由。索罗斯却看到了英格兰银行外盛内虚的本质和英国身处欧元汇率体系之内维持英镑兑换德国马克现有汇率的勉强。1992年9月15日下午,索罗斯将借贷到的大量英镑兑换为德国马克,以巨大的卖出压力迫使英镑贬值。英格兰银行虽然动用33亿英镑救市,最终也未能敌过索罗斯以及在他的“反身性理论”影响下牵动的国际游资对英国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巨大震动。充当过“全球中央银行”的英格兰银行最终无力维持英镑汇率,英镑这一曾经的国际货币一路贬值,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索罗斯此时再用马克低价买回英镑,一举净赚20亿美元。如果说1992年的英格兰银行事件是政府对钞票兑换的放纵所导致的货币贬值,那么2008年金融危机,这座古老的金融城牵连之下遭遇对冲基金等金融产品冲击的时刻,自由贸易市场的集体损失,又应当由谁来埋单?监管,还是开放?持续兴盛,还是慢慢衰微?这样的疑虑似乎不仅仅属于伦敦,而是所有金融历史悠久的城市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置身于国际金融中心历史远超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城,我仰望着古老的灰石建筑所搭起的穹顶,看着大屏幕上跳动的股票数字和戴着蓝牙耳机匆忙涌动的人群,一时之间颇有穿越的感觉。这里成就了索罗斯的金融“声名”,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所学到的哲学与经济理论,终于在这座孕育了自己的城市得以论证,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圆满轮回。从这里走向世界的金钱同样为罗斯柴尔德家族提供了第一桶金,家族第一代梅耶的发迹,正是来源于德国黑森公爵所留给他的300万英镑。而这300万现金原是英国政府向黑森部队支付的军需费用,离开德国逃亡丹麦的黑森公爵将这笔财富占为己有,并在临走之际赠予了那个与自己私交甚好的犹太青年——梅耶?罗斯柴尔德。历史的故事总是环环相扣,彼此关联,这座历经世事的古老都城如同依旧坚守于金融市场的“傲慢”英镑,亦如一位长寿的贵族,它在那里,就已经足够。
在这座国际金融中心,英国财政部金融大臣马克?霍班告诉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伦敦很愿意作为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参与其中。在现代金融史上,或许整个世界都在期待,中国能够成为下一个真正有实力和影响力的金融交易主场。我只希望那一天能够来得更早一些,从而能够作为亲历者,在主场见证一段属于东方的金融传奇。
身在客场,与英国金融界的对话几乎全程用的都是英文。在英语的故乡全方位地感受英文之魅,这样的经历对于毕业于英语专业的我而言,实是一份莫大的享受。漫步于有着17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精品百货公司哈罗兹,我忽然听到了滚石的旋律:
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But if you try sometime you find
You get what you n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