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智囊全集(白话全译本,古代智谋第一书,毛泽东亲自评点、康熙赞叹、曾国藩夜读的智慧奇书,商界、政界、兵家、政府官员、企业老板通用的智谋锦囊)

書城自編碼: 205779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明]冯梦龙
國際書號(ISBN): 9787504728296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全六册/135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盒装

售價:HK$ 524.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直到河流尽头
《 直到河流尽头 》

售價:HK$ 42.0
理性之蚀
《 理性之蚀 》

售價:HK$ 93.6
帝国与诗人——王维、杜甫、李白的大唐回忆录
《 帝国与诗人——王维、杜甫、李白的大唐回忆录 》

售價:HK$ 69.6
被动成交:让业绩质变的微进步指南
《 被动成交:让业绩质变的微进步指南 》

售價:HK$ 94.8
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 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

售價:HK$ 66.0
推荐系统:算法、案例与大模型
《 推荐系统:算法、案例与大模型 》

售價:HK$ 119.8
变态心理学:案例、成因、诊断、治疗
《 变态心理学:案例、成因、诊断、治疗 》

售價:HK$ 71.8
兵临险境 : 德军1942年11月—1943年3月的最后反扑
《 兵临险境 : 德军1942年11月—1943年3月的最后反扑 》

售價:HK$ 17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6.6
《 内心平静,才能快速行动 》
+

HK$ 22.5
《 瑜伽经 》
+

HK$ 44.7
《 最好玩、最刺激的破案游戏(思维游戏) 》
+

HK$ 74.3
《 人间是剧场(新版) 》
編輯推薦:
《智囊》是一部从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的总集,由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根据子史经传与笔记丛谈纂缉而成。全书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二十八卷,所录故事两千余则。
故事所叙,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
书中所写之人无不栩栩如生,所编之事无不寓意深刻,时而妙趣横生,时而发人深省。令人读后,或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或掩卷沉思,或共鸣于心。
此次出版的《智囊》(全译本)以明刻版为蓝本,同时以清印本《智囊补》为参考,力求内容完整、译文准确。该书思想内容丰富多彩,社会价值博大精深,对古代政治、军事、经济、思想和社会风俗都多有描述和解读。
《智囊》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上自经国大略 下至市井小智
全部分部别类 每篇皆按评语
內容簡介:
《智囊》一书最初成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共收文八百六十八篇,发行不久便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于是冯梦龙又于重印时增添了十八篇作为补遗附在了各卷之后。而后许多朋友和读者纷纷要求冯梦龙能够续刻此书,于是冯梦龙又在原书的基础之上修订篇目、修改按评、并加序一篇,增文一百七十五篇,更名为《智囊补》重新刻印。而实际上《智囊补》并非《智囊》的续集,只是在《智囊》的基础之上增补而成,所以也就被后人统称为《智囊》。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人们面临着来自太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扰,这就使人们开始不停地思索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出奇制胜,如何能够在巨大的挑战前临危不乱,如何能够最有效的为自己减压,如何能够和睦的与他人共处,如何能够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在生活中轻松自如……渐渐地人们不知不觉走进了无边无际的“如何”之中,并深陷在这个误区中不能自拔。实际上人们这时所需要的可能仅仅就是一个不经意的点拨,一个无意间的启示,一则使人顿悟的小故事,它们会为你拨云见日,使你茅塞顿开。而我们衷心希望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这本《智囊全集》能够成为那个不经意的点拨,那个无意间的启示,那一则使人顿悟的小故事。如果这本书能够让你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有所帮助,那么我们将会备感欣慰。
 
现在一股国学热正在社会上悄然兴起,仔细想想这决不是偶然现象,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们有着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有着变化无穷的智慧谋略,我们的祖先曾用它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文明,我们也一定会继承并将它们发扬光大从而再创辉煌。
 
我们这次编纂的《智囊全集》是以明刻版为蓝本,同时以清印本《智囊补》作为参考,力求内容完整、译文准确。全书共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二十八卷,共收文一千零六十一篇,所录故事约为两千余则。每部前均有总序,各卷前有引语,各篇中有夹注及边批,篇后有按语,同时配有译文
關於作者:
冯梦龙,名梦龙,字犹龙,别署龙子犹,明末长洲人,生于1574年,卒于1646年,一生致力于通俗文学的创作编辑,作品颇丰,其中以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最为著名。《苏州府志?人物志》中曾称冯梦龙先生为“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

《智囊》是一部从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的总集,由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根据子史经传与笔记丛谈纂缉而成。全书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二十八卷,所录故事两千余则。
故事所叙,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
书中所写之人无不栩栩如生,所编之事无不寓意深刻,时而妙趣横生,时而发人深省。令人读后,或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或掩卷沉思,或共鸣于心。
此次出版的《智囊》(全译本)以明刻版为蓝本,同时以清印本《智囊补》为参考,力求内容完整、译文准确。该书思想内容丰富多彩,社会价值博大精深,对古代政治、军事、经济、思想和社会风俗都多有描述和解读。
《智囊》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目錄
上 智 部
总叙卷一见大
太公孔子
诸葛亮
光武帝
使马圉
选押伴使
胡世宁
韩滉钱镠
燕王
丙吉郭进
假书
楚庄王袁盎
王猛
魏元忠
柳玭
廉希宪
內容試閱
谢生卷一见大 上 智 部
总叙
冯子曰: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何则?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圣人不易。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上智不可学,意者法上而得中乎?抑语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几有触而现焉?余条列其概,稍分四则,曰《见大》、曰《远犹》、曰《通简》、曰《迎刃》,而统名之曰《上智》。译文:
智谋的运用本无定式可言,乃以恰如其分为上策。于是常可见到愚者偶虑忽有一得,智者千虑终有一失。其原因何在呢?那是因为上等的智谋往往发之于无心,合乎于情理,进而顺其于自然,而绝非是仅仅通过千虑便能得到的。事发于前时,常人大多从小处着眼,而智者却总是从大处入手;常人大多从眼前出发,而智者却总能从长远考虑;常人轻举妄动而使事情更加纷繁,智者镇静自若而将事情归于自然;常人束手无策,智者则游刃有余。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万难之事智者遇到后必会使其变得简单容易,天大之事智者遇到后定会将其化得细小入微。静思时,悄无声息而虑得良策;行动时,出人意料而屡收奇效。时而开始抵触而最终相合,时而貌似矛盾而实则一致。神情自若,令豪杰望而生疑;英明果断,使圣人超之不易。呜呼!智谋达到如此境界,难道还能够不称之为上等吗?然而上等的智谋却是很难轻易学到的,有意效法上智的人,往往最后只能退而得其中。俗语说:“下下人有上上智”,这恐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急中生智吧。我将这些实录的事件大概分为《见大》、《远犹》、《通简》、《迎刃》,而统称之为《上智》。卷一见大
一操一纵,度越意表;寻常所惊,豪杰所了。集《见大》。
译文:
操纵之间,收放自如,审时度势,随心所欲;常人惊诧于表,豪杰了然于心。集《见大》。
太公孔子
太公望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
齐所以无惰民,所以终不为弱国。韩非《五蠹》之论本此。
少正卯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门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与同朝共事乎?孔子狠下手,不但为一时辩言乱政故,盖为后世以学术杀人者立防。
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有大用而实不可用。壬人佥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唐萧瑶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阳、丞郭仙舟投匦献诗。敕曰:“观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时用不切事情,宜各从所好。”罢官度为道士。此等作用亦与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
译文:
姜太公辅佐周武王消灭商朝之后,武王将众多诸侯国中的齐国加封给了太公。当时齐国有一位坚决不肯辅佐天子、结交诸侯的名士,名叫华士,被人们广为称赞,视作圣贤。太公到齐国后,立即派人再三召请他,但都遭到了拒绝。太公在得到禀报后当即下令将华士处死了。武王得知后,大惑不解,于是召见太公询问道:“华士乃是齐国的高士,为何要把他杀掉呢?”太公答道:“华士如此执意不肯辅佐天子,结交诸侯,我如何能够得到他的辅佐并与他结交呢?而如果我既不能使他称臣,又不能与他结交,这样无用的人可以算是一个应该舍弃的臣民。此外,我曾多次派人前去召请他,但都遭到了他的拒绝,这样执迷的人可以算是一个叛逆的臣民。而这样的人如果得到了表彰推崇并成为百姓的榜样,举国上下纷纷效仿他,那么我还给谁当君主呢?”
正是因为这样,齐国从来没有过懈怠的臣民,从而也就始终没有沦为弱小的国家。韩非子所著《五蠹》中的论点正源于此。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孔子门下的弟子因为少正卯的蛊惑,曾经几进几出,时多时少。后来,孔子在做鲁国的大司寇时,下令在宫门外左右两座台观的下面把少正卯杀了。对此,孔子的学生子贡深感不解,于是拜见孔子,问道:“少正卯在鲁国是一位非常有名望的人,现在夫子您把他杀了,是不是不太妥当,有些失误呢?”孔子答道:“人有五种大的恶行,而盗窃都还不能算在里面。这五种恶行,一是内心通达明了而又阴险无比;二是行为古怪邪僻而又冥顽不化;三是言辞虚伪浮夸而又巧舌善辩;四是怀恨在心而又假装博大;五是倒行逆施而又冠冕堂皇。这五种恶行,一个人如果有一种,就难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五种恶行兼而有之,可以说是小人中的枭雄,所以不能不杀啊。”
小人如果没有过人的才能,也就不会有能力扰乱国家。但倘若小人有过人的才能而又愿意受君子的管理,那对于国家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君子对待小人也不要一概而论,完全摒弃他们。
少正卯暗地煽动蛊惑孔子的弟子,想用这样的手段超过孔子,继而凌驾于孔子之上,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同朝共事呢?孔子对少正卯毫不留情,不仅是为了防止虚言巧辩扰乱朝政,更是为了防范后世那些别有用心的小人用学术思想去杀人。
华士徒有虚名而实际毫无可用之处,少正卯对于国家貌似有很大的用处,但却绝对不能重用。奸诈邪恶的小人,只要是明白的君主,就一定会除掉他们;而那些心怀叵测的所谓名人高士,却只有英明圣贤的人才能够发现他们,并坚决将他们清除掉。唐朝的大臣萧瑶信奉佛教,唐太宗传旨让他出家了。唐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阳、县丞郭仙舟向朝廷呈献诗词。玄宗看后,下诏书说:“观看诗文的内容,词句的条理,可以知道二人非常崇奉道教,然而在时下却显得不合时宜,不切实际,不过最好还是尊重他们的信奉,让他们做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于是,二人被罢官,奉旨做了道士。这种做法的效果与圣人所为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如果真的能让所有盲目信奉佛教的人都削发为僧,痴迷道教的人都去做道士,那么我想就一定不会再有群臣迷信邪教异端的现象了。
诸葛亮
有言诸葛丞相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若刘景升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乎?”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子产谓子太叔曰:“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于是郑国多盗,太叔悔之。仲尼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商君刑及弃灰,过于猛者也。梁武见死刑辄涕泣而纵之,过于宽者也。《论语》赦小过,《春秋》讥肆大眚,合之,得政之和矣。
译文:
三国时期,曾经有人批评西蜀丞相诸葛亮很少赦免有罪的人,对此诸葛丞相回答说:“治理国家应该依靠大德,而不能仅仅凭借小恩小惠。西汉元帝时期的丞相匡衡、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大司马吴汉都不肯轻易赦免有罪的人。先帝刘备也曾经这样说过:‘我经常与陈元方、郑康成商讨如何治理国家,几乎所有的方法都谈到了,但始终没有涉及过赦免的事情。’回头看看刘表父子,他们曾经年年大赦天下,但对于治理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然而在诸葛丞相去世之后,费袆执政,并开始实行姑息宽容的政策,致使蜀国逐渐削弱,走向衰灭。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曾经对儿子太叔说:“治理国家,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运用宽松的方法使百姓臣服。而如果做不到宽以治国,就不如采取严厉猛烈的方法。火猛烈,令人望而生畏,但却很少有人死于火中;水柔弱,使人愿意置身其中,但却有太多的人死于水中。由此可见,用宽松的方法治理国家是最难的。”等到日后太叔执政时,却不忍运用过于猛烈的方法,而是采取了宽松的政策,致使国家盗贼四起,这让太叔后悔不已。
孔子曾经说过:“政策过于宽松,就会导致民众怠慢,这时应该用严厉刚猛的政策加以纠正。反之,政策过于严厉,则会使民众受到伤害,而此时则应该用宽松的政策加以补偿。用宽松矫正严厉,用严厉弥补宽松,宽严适度,刚柔并济,只有这样才能够政通人和。”商鞅用刑连尸骨都不放过,未免过于严厉。而梁武帝每每看见死囚就掩面而泣,继而赦免死罪,又不免过于宽松。《论语》主张赦免小的过错,《春秋》则讥讽放纵大的过失,而倘若能够将两者加以融合,巧妙运用,必能使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国家昌盛。
光武帝刘秀为大司马时,舍中儿犯法,军市令祭遵格杀之。秀怒,命取遵,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奈何罪之?”秀悦,乃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避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将也。”
罚必则令行,令行则主尊,世祖所以能定四方之难也。
译文:
汉光武帝刘秀在做大司马时,家中的仆人触犯了法律,被官拜军事令的祭遵处死。刘秀得知后大怒,当即命人捉拿祭遵,准备加以惩治,但被主簿陈副及时拦住了,陈副对刘秀进谏道:“您经常希望所率军队纪律严整,而祭遵此次执法可以说是不畏权贵,按章办事,何罪之有呢?”刘秀听后,沉思片刻,转怒为喜,不但没有责怪祭遵,反而加封他为刺奸将军。之后,刘秀对部下众将说道:“以后大家如有不轨的想法,就一定要先想到祭遵,我家中仆人犯法,尚且被他杀了,因此也绝对不会姑息大家。”
有过必罚则法令才能够得以实行,法令得以实行君王的威信才能够确立。正因为如此,光武帝刘秀才能够平定四方,建立东汉王朝。
使马圉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乃使马圉往,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马而予之。
人各以类相通,述《诗》《书》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误国也。马圉之说诚善,假使出子贡之口,野人仍不从。何则?文质殊貌,其神固已离矣。然则孔子曷不即遣马圉,而听子贡之往耶?先遣马圉,则子贡之心不服;既屈子贡,而马圉之神始至。圣人达人之情,故能尽人之用。后世以文法束人,以资格限人,又以兼长望人,天下事岂有济乎!
译文:
孔子周游列国时,一次,由于不慎,马跑出去吃了一位农夫的庄稼,农夫看到后非常生气,扣住了那匹马。孔子的学生子贡毛遂自荐,主动请求到农夫那里要回马匹。然而等子贡见到农夫后,无论他的言辞如何谦卑中肯,农夫都始终不肯将马归还。子贡无奈,只好无功而返,回来后很是惭愧,孔子得知后,不失时机教诲道:“用一个人听不懂的言辞道理去说服他,就犹如用马、牛、羊这样的祭品去祭奠野兽,用《九韶》这样动听的乐章去愉悦飞鸟一样毫无用处。”说罢随即派马夫前往去要马。但见那马夫径直来到农夫那里,高声地说道:“你不在东海耕种,我不到西海出游,我的马怎么能不碰到你的庄稼?”听了马夫的话,农夫被逗乐了,随即解开缰绳,把马还给了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在农夫面前大谈《诗》、《书》这件事,可以清楚地发现迂腐的儒士所以误国的原因。然而马夫所说的话虽然管用,但如果出自子贡之口,农夫可能仍然不会听从。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那是因为子贡和马夫外貌和气质完全不同,举止和神态更是相差甚远,所以同样的话出自不同人之口,效果也就大不相同。那么孔子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派遣马夫去呢?道理是这样的,如果先派马夫前往,纵然成功地要回了马匹,子贡的心中也必然会不服气。让子贡先去,并遭到了拒绝,从而使马夫得以施展才能,同时也使子贡心悦诚服。圣明贤达的人通晓人情,知人善用,所以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后来的人却往往用教条去束缚人,用资格去限制人,又用才能是否全面去要求衡量人,这样一来,天下的事情怎么能够做好呢?
选押伴使三徐”名著江左,皆以博洽闻中朝,而骑省铉尤最。会江左使铉来修贡,例差官押伴。朝臣皆以词令不及为惮,宰相亦艰其选,请于艺祖。艺祖曰:“姑退,朕自择之。”有顷,左珰传宣殿前司,具殿侍中不识字者十人以名入。宸笔点其一,曰:“此人可!”在廷皆惊,中书不敢复请,趣使行。殿侍者莫知所以,弗获已,竟往。渡江,始铉词锋如云,旁观骇愕,其人不能答,徒唯唯,铉不测,强聒而与之言。居数日,既无酬复,铉亦倦且嘿矣。
岳珂云:“当陶、窦诸名儒端委在朝,若令角辩骋词,庸讵不若铉?艺祖正以大国之体不当如此耳。其亦不战屈人兵之上策欤?”
孔子之使马圉,以愚应愚也。艺祖之遣殿侍者,以愚困智也。以智强愚,愚者不解;以智角智,智者不服。
白沙陈公甫,访定山庄孔易。庄携舟送之。中有一士人,素滑稽,肆谈亵昵,甚无忌惮。定山怒不能忍,白沙则当其谈时,若不闻其声,及其既去,若不识其人。定山大服。此即艺祖屈徐铉之术。
译文:
北宋时期,南唐广陵人徐锴、徐铉兄弟二人以及他们的父亲徐延休名满江南,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三徐”,同时他们又都以知识渊博而闻名于北宋朝中。而这三人中又以徐铉的名望最高。一次,恰巧南唐派遣徐铉到北宋商讨进贡的事宜,按照惯例北宋需要派遣官员陪伴,但满朝文武都害怕自己的言谈辞令比不上徐铉,所以均不愿前往陪同。一时间,连宰相也感到无人可选,左右为难。最后他万般无奈,只好向宋太祖赵匡胤请示,太祖听后,沉吟片刻,然后微微一笑,说道:“你暂且退下,这个人我亲自来选。”不一会儿,太监传旨给宣殿前司,命他挑选十名不识字的殿前侍从,然后将名单呈上。不久,名单呈到了宋太祖面前,太祖看后,提起御笔随意圈点了一个人,随后说道:“这个人就可以。”太祖的这个做法令所有在场的人都大惊失色。然而中书省的官员不敢再次请示,只能照旨行事。于是他找到那名被太祖钦点的侍从,并催促他迅速前往徐铉那里。可怜这个侍从,既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又无法多问,于是只好硬着头皮渡江前往。见到徐铉,双方各自施礼落座后,徐铉立即口若悬河,辞锋如云,旁观者无不惊骇,而那位可怜的侍从却不知所云,无言以对,只能唯唯诺诺地频频点头,这倒让徐铉有些不知所措,但还是不停地说个没完。就这样,过了几天,那位侍从始终没有任何应对,而此时精疲力竭的徐铉终于闭上了嘴,沉默不语了。
岳珂岳飞的孙子曾经这样评论说:“当时陶谷、窦仪等名儒均在朝为官,倘若派遣他们去与徐铉辩论骋词,难道会输给徐铉吗?从这一点来看,宋太祖非是无人可派,而是从大局出发,以大国的国体为重,认为不应该那样做。而这不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策吗?”孔子派马夫去应对农夫,是用愚钝应对愚钝,而宋太祖派目不识丁的侍从去应对徐铉,则是用愚钝去围困智慧。这里面的道理是这样的:有智慧的人虽然恃强去面对愚钝的人,但愚钝的人却不能理解他所说的意思,这样无形之中就使得智者所做的一切都化为了徒劳。而如果让智者去应对智者,那么双方都不会轻易屈服,那样一来,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这里还有一则故事是关于白沙陈公甫名献章,明朝吴江人的,一次,他前往定山拜访庄孔易名献,明朝江浦人,人称定山先生,临别时,庄孔易用船送陈公甫,船中有一位同行的书生,这个人平时就非常滑稽,此时更是口无遮拦,言辞低俗。看到此人如此的肆无忌惮,庄孔易虽然强压愤怒,但已是忍无可忍。与庄孔易不同的是陈公甫在那人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时,却充耳不闻,泰然处之。而等到那人离开的时候,陈公甫更是好像没有见过此人。对于陈公甫从始至终所表现出的沉稳镇定,庄孔易大为叹服。而陈公甫所采取的不正是宋太祖制胜徐铉的方法吗?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