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2.1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9.4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7.7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5.7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9.4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2.8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72.5
|
內容簡介: |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与实践》。该书阐释了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索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变化规律与变化机制,并依此构建了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建立了综合测度模型,提出了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测算方法和系统预景方法。作者以最为熟悉的中原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上述方法分别应用于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综合测度、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测算和系统预景分析中,提出了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阶段、调控机制和对策建议。
|
目錄:
|
序一
序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1.1.2 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1.1.3 城市群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
1.1.4 城市群地区已成为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高度集中且激化的地区
1.1.5 化解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亟待加强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2.1 承载力研究进展与演化
2.1.1 理论奠基阶段——承载力理论源起及概念的产生
2.1.2 理论发展的探索争论阶段——对人类社会资源环境现实问题的研究
2.1.3 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阶段——强调人文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2.2 资源承载力研究
2.2.1 土地资源承载力
2.2.2 水资源承载力
2.2.3 水土资源承载力
2.3 环境承载力研究
2.3.1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研究
2.3.2 环境承载力的指标及其量化研究
2.4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
2.5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2.6 研究进展评述与研究重点
2.6.1 总体评述
2.6.2 研究重点
第3章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机制
3.1 资源环境承载力定义及内涵
3.1.1 相关概念辨析
3.1.2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及内涵
3.1.3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
3.2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及特点
3.2.1 城市群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3.2.2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
3.2.3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
3.3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3.3.1 系统理论
3.3.2 人地关系理论
3.3.3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3.3.4 城市群空间结构理论
3.3.5 可持续发展理论
3.4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3.4.1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3.4.2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
3.5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规律与变化机制
3.5.1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规律
3.5.2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机制
第4章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综合测度
4.1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与承载力的辨证关系
4.1.1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与承载力概念的辨证关系
4.1.2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与承载力研究方法的辨证关系
4.1.3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综合测度中承载力指数与承载状态的关系
4.1.4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算中承载力大小与承载状态的关系
4.2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研究的基本要求
4.2.1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研究应强调空间调控性的重要性
4.2.2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研究应充分重视人类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
4.2.3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研究应侧重于人类承载力研究
4.2.4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压力量纲应能够归一化
4.3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综合测度指标体系
4.3.1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综合测度研究思路与步骤
4.3.2 综合测度指标的内容与分类
4.3.3 指标应具备的特性与功能
4.3.4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3.5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3.6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及指标的量化辨识
4.4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综合测度模型与评判方法
4.4.1 指标权系数赋值方法
4.4.2 指标加权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
4.4.3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综合测度模型
4.4.4 城市群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判断
4.4.5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综合评价方法
4.5 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综合测度与评价
4.5.1 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概况
4.5.2 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综合测度指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
4.5.3 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度计算及结果分析
4.5.4 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综合评价
第5章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系统预景
5.1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算方法
5.1.1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算的研究思路及步骤
5.1.2 城市群地区经济承载力测算方法
5.1.3 城市群地区资源承载力测算方法
5.1.4 城市群地区环境承载力测算方法
5.1.5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测算模型
5.2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景的SD模型
5.2.1 模型选择及软件介绍
5.2.2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SD模型构建思路与步骤
5.2.3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SD模型基本结构
5.2.4 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SD模型因果反馈流程
5.3 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算
5.3.1 中原城市群经济承载力测算
5.3.2 中原城市群资源承载力测算
5.3.3 中原城市群环境承载力测算
5.3.4 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分析
5.4 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SD模型预景分析及调控
5.4.1 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系统分析
5.4.2 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SD模型参数确定
5.4.3 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SD模型情景分析
5.4.4 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规律及调控机制
5.5 提高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5.5.1 适度提高城市群紧凑度
5.5.2 逐步实施三大经济发展战略
5.5.3 允许一定规模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5.4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环境支撑能力
5.5.5 加强资源环境政策体制软环境建设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