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101.2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101.2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2.1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90.9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7.7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9.4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40.3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12.7
|
編輯推薦: |
文笔犀利,见解独到,指陈时弊往往一针见血,是不可多得的真作。
|
內容簡介: |
周泽雄是一位文学批评家、文化评论家,也是一位随笔家。有人曾这样评价周泽雄:"比作家有学问,比学者有才气。"的确如此,周泽雄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骨子里的自由精神,及长年独往独来的生活习性,使他厌恶说教,鄙视陈词,追求卓越,因而他一直致力于写出具有温润理性和独到见识的文章。本书所收文章既是文学批评,也是文学随笔。作者是一个真正的自由写作者,对当前的一些文学现象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行文绝不端着学术的架子,文字严谨在机智里灵动,思想犀利在幽默里游刃;铺陈起来,曲径通幽转而柳暗花明,一路留下明人小品间或英式随笔的散淡余香。文笔犀利,见解独到,指陈时弊往往一针见血,是不可多得的真作。
|
目錄:
|
不着四六的“四六体”
批评的前提
变态的文学人格
文学无需政治效劳
文学:更衣室里的斗殴
“憎恨学派”与约翰逊俱乐部
陌生性与变异性
百岁钱锺书是不可想象的
也说批评的态度
我们与马尔克斯的文学邦交
稿酬与文学
颠覆作协的理由
关于奖项的两条建议
一等奖为何空缺?
“文无第一”辨
蹊跷的“信达雅”
陆军中将的希腊风
唐德刚:山人自有主张
埃科及公共知识分子
善待作文奇才
处方式教育法
每个孩子都应与名著约会
语文教材改革,不仅仅关乎鲁迅
当诚实成为权谋
民国语文,我们的失乐园
国学,怎么会热呢?
孔子塑像的可疑意义
鲁迅崇拜者的两句蠢话
思维的首恶是愚蠢
读史当有江山之助
文坛与商战的广告策略
著名悖论
诗与奥斯维辛
戏说中的历史
古人的声色
任人打扮的格言
三流学者:一种无奈的结构性设置
高危的艺术批评
剽窃与体制
抄袭如何成为浑水
造假者的下文及旁白
学界会大乱吗?
沉默权的边界
尘埃并未落定
抄袭与学术规范
读书三题
时尚女人的轻与重
韩寒起诉不明智
禁忌的轮回
致韩非
|
內容試閱:
|
古人的声色
当年任国文教员时,批阅学生作文,最受不了这句套语:“古人尚且如此,我们更应如何……”在这些无知无畏的学生眼里,古人好像是一种二等人类。真不知哪来的气概。
其实,这受制于我们的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我们对于眼前事物,总是相对容易分辩;至少,我们自以为能够分辩。我们说起80后、90后,振振有词,俨然那是两个不同的种群,而让我们说出唐朝人与汉朝人在观念上有何区别,对大多数人都极为困难。我相信,如果不是遇到改朝换代的大事,让人说出公元1640年与1650年的人在“时代思潮”上有何区别,最博学的历史学家也会傻眼。我们想当然地以为:没有区别。古人在我们眼里,类似复活节岛上的雕塑,总是形象呆滞、欠缺生命力。
坦白地讲,我也只是努力要求自己别把古人看扁了。持有这份认识也许并不难,但要有声有色地想像古人的日常生活,则“难于上青天”。除非,阅读中冷不防受到了刺激。比如下面这段话,如果我隐去作者身份,你能根据文字本身,猜出作者生活于哪个时代吗?
我就住在一家澡堂上面,这里发出的各种声音真使人不愿活下去了。精力旺盛的人在这里做运动,双手负重,用力摔动着,用力时发出的哼哼声,把憋住的气又吐出来的嘶嘶声,以及那大口大口的喘息声,我都可以听到。不大好动的人在此让人给他作一种普通的收费低廉的按摩,身心都感到满足。当我注意时,就听到按摩师击打他们肩膀发出的噼啪声。因为有手掌与弓掌之别,所以这声音也各不相同。要是接着来上个球类运动员,开始为得分而大喊大叫,那就真是热闹透顶了!接着还有人们的争吵声,抓小偷的呐喊声,洗澡时弄出的水声,人们跳入浴池时造成的巨大的水溅声。除了通常情况下人们正常的谈话声之外,还有那种以给人剃头拔毛为职业的人,以尖厉的叫喊和粗鲁的吆喝来显示自己的存在。这种人一刻都不安静,除非是在给别人拔腋窝毛,而这时他们又会让顾客朝他大声嚷叫!再想想卖酒的、卖香肠的、卖其他种种点心的人那各种各样的叫卖声,以及饭馆里招揽顾客的咋呼声吧,他们以其独特的声音来兜售自己所卖的东西。
这段文字不仅体现出浓郁的市井气,似乎还有充分的现代性。我家对面一幢大楼下面,也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澡堂,设施先进,但我不记得内有“给人剃头拔毛”的人,就此而言,认为作者在描述一个更加现代的都市(与我居住的上海相比),也未尝不可。但,作者叫塞涅卡,出生于两千年前,曾经担任过古罗马昏君尼禄的家庭教师。重要的是,他不是在进行文学创作,我摘录的乃是他写给同时代人的一封书信,出自他的传世杰作《道德书简》,我没有理由怀疑它的可靠性。
必须承认,我虽然也接触过一些古罗马材料,对罗马人豪奢的生活也非一无所知,但读到这段叙述,还是震惊于其中鲜活如《清明上河图》的场景。古人曾经活得如此现代,你想象过吗?
同样,如果我们读书不多,而看影视剧却太多,我们就可能把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想象得过于悲惨。那天读《管锥编》,钱锺书先生摘引的几封古人“休书”把我逗乐了。竺僧度出家前给妻子杨苕华写信道:“人心各异,有若其面,卿之不乐道,犹我之不慕俗矣。杨氏,长别离矣!万世因缘,于今绝矣!处世者当以及时为务,卿年德并茂,宜速有所慕,莫以道士经心,而失盛年也”。据说,这是中国可考的第一封“休书”,内容却未见多少“封建性”,竺僧度还鼓励杨苕华珍视青春,快点去找自己的如意郎君。另一封宋代人写的休书是这样的:“快将纸墨和笔砚,写了休书随我便。今朝随你写休书,搬去妆奁莫要怨。手印缝中七个字:‘永不相逢不相见。’鬼门关上若相逢,转了脸儿不厮见”。你听,口气是女方的,态度是决绝的,除了女方按规定不能写信“休夫”外(故要求男方“写了休书随我便”),似乎再也看不到别种“不平等”了。
钱锺书告诉我们,这封休书足以概括宋人休书格式,就是说,这种事不是个别的,而是颇为常见。
2009年1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