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5.7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HK$
57.3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8.3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HK$
57.3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7.3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12.7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12.7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9.7
|
編輯推薦: |
撷取贸易大国之冠的壮丽历程已成过去,陶醉甚至驻足于现状必然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带着对贸易强国的憧憬踏上新的路程,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密切结合国情世情,不断求索突破。
|
內容簡介: |
然而,当我们回顾过往的辉煌成就并为之兴奋和感慨之际,其实更加牵动和鞭策我们思考的是: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以及国内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迈向贸易强国的路到底如何走。首先,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路在何方。或日,用一个什么样的贸易战略来指引未来的发展,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的确定与实施。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对外贸易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历程进行追溯,厘清贸易政策和战略的演进轨迹,探讨贸易大国遇到的种种困惑,洞悉国内外形势和发展趋势,站在历史的新高点,以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谋划新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正是基于上述考虑,陈文敬和赵玉敏编著的《贸易强国战略》首先以穿越时空的方式引领人们从中国久远的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历史中走来,以唤起人们对中华民族对外贸易漫长曲折、盛衰更迭、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的记忆和反思。
|
關於作者: |
陈文敬,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阮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世界经济、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包括多双边自由贸易区和各类自由贸易园区、多边贸易体系、中国涉外经贸政策与实践,自1980年以来,承担了若干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重大课题研究,著述颇丰,并多次获奖。在国际上,多次被联合国有关机构、亚太经合组织、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等国际组织聘为专家,撰写研究报告。主要著作和研究成果有:《加拿大》、《亚太市场准人手册》、《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与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多边贸易体制与“入世”:中国面对的贸易壁垒》、《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成员贸易和投资壁垒》、《中国的科技兴贸战略与实践——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一智利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建立洋浦保税港区的可行性及方案设计》、《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与未来发展探析》等。赵玉敏,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长期从事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问题研究,出版了《多边贸易体制与“入世”:中国面对的贸易壁垒》、《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贸易和投资壁垒》、《中国快递业发展报告》等著作,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和国际组织委托的一些重大经贸问题研究。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历史的记忆
第二节 历史的转折
第三节 新的起点
第二章 开启世界市场之门
第一节 新中国的市场开放和对外贸易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外贸易
第三节 对外贸易体制的嬗变
第四节 贸易政策措施
第五节 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第三章 对外贸易战略的演进
第一节 发展对外贸易是一个战略问题
第二节 市场多元化战略
第三节 以质取胜战略
第四节 科技兴贸战略
第五节 走出去战略
第六节 自由贸易区战略
第四章 对外贸易战略中的重大政策演变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进口替代政策
第二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的政策转变和战略提出
第三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战略政策趋向
第五章 贸易大国的辉煌
第一节 确立了贸易大国地位
第二节 对外贸易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第三节 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增长
第四节 为国家增加了税收和外汇储备
第五节 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第六节 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第六章 贸易大国的困惑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不再便宜
第二节 人口红利能享多久
第三节 入世红利能否持续
第四节 贸易平衡是否损害竞争力
第五节 加工贸易是否导致中国陷入低端制造业陷阱
第六节 内需与外需谁主沉浮
第七节 如何实现贸易可持续增长
第七章 贸易突围
第一节 理论选择与突破
第二节 认识与观念的突破
第三节 模式突破
第八章 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构想
第一节 路径选择
第二节 战略构想
第三节 战略重点
第四节 战略措施
第九章 漫漫强国路
第一节 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国内环境
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后记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一、对比较优势的再认识
比较优势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一国是否应依据比较优势发展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一直以来争议较多。德国、美国等国的理论实践似乎证明,落后国家不能囿于比较优势的束缚,可以通过制定保护政策成功地实施赶超战略。中国同样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有人不同意基于比较优势原则的贸易发展思路,认为那样将置一个国家于落后的产业格局,即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这种看待问题的方法是片面的,原因在于静止地看待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经典作家论证了比较优势是分工和贸易的基础和现实出发点,由此产生的分工和贸易将产生共赢的结果这一结论。但今天人们更需要从发展的角度去解读比较优势,否则这一理论就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纵观历史上不断崛起的经济体,可以发现,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旨在实现赶超的保护主义政策并不是建立在否定现实的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今天的中国尤其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逐步呈现二元发展模式。一方面是基于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外资主导的加工贸易模式,即效益型模式;另一种是以进口替代为目标的、以保护战略为特征的少数产业的赶超型模式。正是有了基于比较优势的加工贸易这种高效利用资源的工业发展方式,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步伐才如此之快,中国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资本积累。同时,以这种方式获得的财富还支持了少数产业高成本、低效益的赶超式发展。中国的成功再次印证和揭示了亚当,斯密分工原理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今天,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都基于分工。只有分工才能达到高度专业化,只有分工才能提高效率,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更大的市场份额,只有分工才有可能带来创新的动力和机会。更重要的是,以分工为基础的国际合作可以带来互利共赢的结果。这是过去30年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地大物博,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以分工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能充分释放中国的比较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应追求跨越式发展。相反,为实现这种发展要奠定牢固的基础。总之,比较优势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理论中国绝不能抛弃。在新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在贸易上更应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经济发展活动中来,给更多民众以机会分享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这样才能保障收入分配更加公平,才能为内需创造不断增长的动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