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昨日之河

書城自編碼: 199143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纪实文学
作者: 李黎
國際書號(ISBN): 9787101089561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12-10-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23/120000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6.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7.7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4.9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8.7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7.7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102.4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6.4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9.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5.4
《关山夺路》
+

HK$ 105.5
《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故事(“民国时代最后一位才女”百岁实录)》
+

HK$ 92.8
《只有医生知道(@协和张羽 发给天下女人的私信!潜伏协和16年》
編輯推薦:
1、以1949之变为大历史背景的私人书写:不同于《1949:大江大海》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本书以细腻而充满画面感的感性书写刻画1950年代南台湾小镇光阴,透过孩子的眼光向我们勾勒出了似乎全然陌生又有几分熟悉的台湾社会氛围。这既是一位生在大陆、长在台湾,后留学美国、参加海外保钓运动的女作家的个人记忆,也是一九四九之变后两岸离迁的真实历史书写。

2、这同时是一本异常感人的亲情之书,一本献给母亲的书,书中充满诸多关于亲人的亲切而美好的记忆。这一切与作者的身世有关:抱她到台湾、养育她长大的父母,实际上是舅父舅妈;她的亲生父母,一直留在大陆……作者说:“给了我生命、带我来到这世间的人,在大陆上。用爱心和耐心的营养浇灌我、养育我长大成人的,是带我来到台湾的人。每当想到自己的身世,就觉得是一个多么巧合的、大时代象征性的缩影。”
內容簡介:
1949年,大陆易帜,百万军队和民众跟随国民党政府迁台,一岁的李黎是这逃难途中的一员。她跟着父母和奶奶,经杭州、上海、福州,渡海到台湾。此后的1950年代,她在高雄凤山成长,读书,学画画,听收音机,好奇地观察周边世界……六十年后,李黎以她细腻的充满画面感的文字,起笔书写她的南台湾记忆,历历往事纷至沓来,父母情缘、家族往事、身世之谜不时进入记忆的河流;半世纪前的老物件、凤山的灿烂阳光,混合着糕饼铺的香气,宛若昨日时光再现;戒严时代台湾社会的氛围、留在大陆的只能悄声提及的亲人们,其实也早在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烙印……
關於作者:
李黎,本名鲍利黎,祖籍安徽,1948年生于江苏南京。高雄女中、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赴美留学,就读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政治学研究所。1970年代,参与海外保钓运动。曾任编辑与教职,现居美国加州从事文学创作。曾获《联合报》短、中篇小说奖。

李黎游历过世界许多国家,也经历过生命的种种转折,数十年来在两岸三地出版作品数十种。著有小说《最后夜车》《天堂鸟花》《倾城》《浮世》《袋鼠男人》《浮世书简》《乐园不下雨》等;散文《别后》《天地一游人》《世界的回声》《晴天笔记》《寻找红气球》《玫瑰蕾的名字》《海枯石》《威尼斯画记》《浮花飞絮张爱玲》《悲怀书简》《加利福尼亚旅店》等;译作有《美丽新世界》。
目錄
溯河之源大陆版序
前言
第一章 彼岸
南京,一九四八
和煦堂与大善桥
春望
渡海
第二章 第一个家
花非花
任意门
信封的背面
收音机年代
告别式
第三章 小巷岁月
走出家门
来来来,来上学
赤脚的同学
伊是哪里人?
左邻右合
养女阿宽
鸡兔同笼
第四章 风岗路外
错过的电影
远方的战争
曹公庙和城隍庙
凤凰花树
窗外飞逝的人生
第五章 童年再见
陌生的二叔
人间喜剧
山水画家
浮世画家
表哥
打人的老师
告别童年
第六章 身世
真相
命运,一九四九
重逢
归乡
第七章 回首来处
我的父亲
父亲离家
伪造的家信
母亲回家
我带爸爸回家
后记 童年的终结
內容試閱
一九四九年的春天,爸爸搀扶着小脚的奶奶、领着妈妈抱着未满一岁的我,从黄浦江乘船去福州换搭大船去台湾。当江轮缓缓驶离外滩,他对上海投出最后一瞥,极目所见难以忘怀的是什么景象?六十年来家国,爸爸若还能亲眼看见今天的上海令全世界目眩惊艳的变化,又会是何种心情?

我多么想知道,告别上海的那一刻,爸爸心中想着什么?他可有预感此生再也、再也无法回来?再见,上海——永远不能再见的上海……
爸爸不能回去的上海,成了我永远的乡愁。

一个晴朗的上午,凤山镇上阳光灿烂,妈妈抱着我买完东西回家,我们走过一条狭长的巷子,空气中有糕饼铺传来的香气。妈妈叫我拿着那一小包东西,这样她就可以用两只手牢牢地抱住我。一路上,妈妈不断叮咛:“拿好啊,抓紧啊,不要掉了……”纤瘦的妈妈紧紧抱着幼小的我,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走过很长很长的回家的路——走向我今生的第一个家。

溯河之源(大陆版序)
这本书里说的,其实是一个关于回家的故事。
一个生在大陆、长在台湾、旅居美国多年的写作者,一个不断离乡“出走”的外乡人,在海峡两岸的祖辈父辈都离开人世之后,为了不让属于他们的那段岁月在时间长河中被遗忘湮没,再次踏上一条漫长的心灵归途,凭借昔时记忆引路,沿途捡拾汲取过往,以文字纪录凝固……
回首童年往事是回家之路必走的第一段:崎岖、美丽,而且不免伤感。
这并不是一本自传,更称不上是一部个人传记,却是借着当年小女孩的视界和身世,映照出一个家族和国族的历史,一段六十年家国的沧桑。

我最早的明确的记忆,开始于我称之为“第一个家”的地方:一九五〇年代的南台湾小镇——凤山,隔成一半的半栋日本式平房里,住着一个来自大陆江南的公务员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奶奶,和我。那个颠沛流离之后的安顿栖身之处,周遭的人事和景物,从小女孩那双童稚而明澈的眼睛看出去,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既是家常却又新奇的事物,甚至于充满了奇妙与不可解……
孩子的眼睛虽有童稚的无知,又有洞彻的敏锐。我早已觉察到,在那个封闭且有太多禁忌的年代,当家中大人提到一处地方和一些人时,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压低了声音:在一个叫做“大陆上”的地方,有几位没有跟我们一道来的亲人,提到他们的名字或者称呼时,大人用着谨慎的、几乎是戒惧的语气轻声低语,却又带着那般温柔与亲昵;我的耳朵偶尔捕捉到的只是片断,没有完整的故事。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这些断续飘忽的低语和片断,构成了一幅遥远、朦胧而神秘的图像。
然而在收音机的广播、街头的标语、学校升旗台上的训话甚至课本里,“大陆”是一个巨大的、深不可测的黑洞,是敌人的世界;那么,我不禁奇怪:住在“大陆上”的让我的爸妈奶奶用那般温柔思念的声息提及的人,是些什么样的人呢?纵使好奇,小孩家竟也知道不该多问。
便是周遭熟悉的人也有神秘不可知的:深夜来道别的叔叔,从此也成为压低声音提及的亲人;精神病发作时就喊口号的邻居,学校里失踪的老师……他们发生过什么事,后来到哪里去了?有一年——回想起来是一九六〇年代初,收到来自上海通过香港辗转寄达的家信(上海啊,对于我更是个神奇的地名,像是那巨大的黑洞深处闪烁着的微光);爸爸称之为“万金家书”,他那种压抑的兴奋与感伤,纵然是孩子也能感受到,无须解说,终生难忘。
童年的世界既小又大,因为那许多的不可说与不可解,大人可能无法想象一个好奇却羞怯的孩子漫长等待的耐心——直到要等待许多年后,有些事情因为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显示了它们的意义,有些事却是要等待回到最初的来处方才明白;当然,还有些对我依然是永远未解的谜。

好奇的孩子一到长得够大时就要离家,以为答案都在家门外面那个广大的世界上。结果我发现:原来离家是为了回家,为了寻根,为了追溯最初。一九七七年,我到美国的第七个年头,就第一次踏上寻根之路。那时“文革”刚结束不久,当时还极少有“来自台湾的美国华人”访问中国大陆。彼时的我有家归不得,由于在美国参加了七○年代初的“保卫钓鱼台岛”运动,被国府列入黑名单不敢回台湾;既然回家不得,我反而干脆做出当时留学生不敢做的事:去大陆。七七年秋天我从美国洛杉矶取道香港,过罗湖桥,进入深圳(那时还是个荒凉的边境小镇,没有一栋像样的建筑),从广州上北京,还绕了一圈大西南,最后才到上海,见到从小到大听过无数次用压低了的声音提及的亲人,至此我总算不再需要压抑,带着.哽咽我大声的称呼了他们,认证了自己的身世和家族的命运。
寻根不仅是血源的,还有文化的求索。从七○年代末到八○年代初,我像瞻仰历史文物一般寻访文学大师:茅盾,沈从文,巴金,钱锺书……我以为他们只存在于中国文学史中,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在我成长的年代和地方同样是禁忌,是我文学传承的一段空白,我急于要填补这份空白。何其有幸,我竟然能够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将他们的音容笑貌与文字作品连在了一起。

从离家到回家,终于,我也为自己填补了童年的那段空白。然而我并未急于书写,心底并不觉得童年已经远去——直到母亲去世。母亲的离去让我深深感到世事的飘忽无常,思念固然强烈但记忆的维续可以非常脆弱;因而在母亲去世一年后,我开始提笔写下童年往事,以及追溯身世的种种。同时我也翻箱倒柜的找出旧照片,并且向亲族收集家族的纪念照,尽我可能的以文字加图像来保存呈现那一去不复返的时空。
我曾把书稿给大陆的亲友们看——我们原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然而将近半个世纪的隔绝,时间上我们虽然一同成长,空间上却是在两块断然分隔的土地上,各自背负了那一半的历史与另一半的空白,以及各自的命运。有意思的是:当他们饶有兴味的读着我描述那许多的“异”(正如他们所料的、理应发生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的情状),却竟也有那许多“同”,倒是出乎他们和我意料之外的。我因而省悟:无论是意料之中的“异”,或是意料之外的“同”,我的叙述我的故事,或许补足了我们之间本该共有的那些记忆的空白与断层吧。
书中收入的许多老照片,对于我当然是极其珍贵的个人和家族纪念册,但即使对于非亲非故的读者,也是一段岁月和时空记忆的遗痕与见证,一个小小的历史空白的填补——正如我的文字和我的故事。

《昨日之河》出大陆版,完成了我回家故事的最后一笔。这本书带着我上溯昨日之河的源头。这本记忆之书、寻根之书,也找到了回家的路。


二〇一二年夏,于美国加州斯坦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