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9.4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2.8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12.7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8.8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9.7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8.2
|
內容簡介: |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从佛法中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你最好的方法,可你从来不去做的话,到头来也于事无补。就像医生给你治病,你若拿着药方却不吃药,这药再可以起死回生,你的病也好不了。
《苦才是人生》出版后,无数的读者在生活、工作中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加持,同时也希望品尝到到更多佛法的甘露,因缘具足,上师索达吉堪布又为大家奉上这本《做才是得到》。
书里面的很多殊胜窍诀,不管是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可以使用,能帮助您迈过人生不同阶段的难关,解决您在生活、工作等方方方面面遇到的大小问题。不信,请试一试。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人依靠佛法无形的加持,身体和心灵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不同的利益,仿佛哑巴吃蜜,欢喜无法言说。
你我都难免生老病死,而佛教当中,正好有面对这些问题的最好秘诀。如果你用了其他方法都无济于事,那么,试一试佛法,又有什么损失呢?
|
關於作者: |
索达吉堪布——藏地伟大的佛学上师
★唯一在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著名高校开设佛教讲坛的大师。
★最受全国各地佛教爱好者和修行者欢迎的上师,全国各地讲授佛法,场场轰动。
★1987年起,肩负传法的重担,足迹遍及印度、不丹、尼泊尔、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荷兰、英国,享有极高声誉。
★精通藏语、汉语,翻译多部佛经,被誉为“当代玄奘”。
|
目錄:
|
第一章人间处处是乐土
有就享受,没有就坦然接受一个人的功名利禄,其实跟前世福报有关。倘若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只能折损现有的福报,与所求南辕北辙。
1.人间正道是无常/ 16
2.有些病,请交给佛来医/ 19
3.死是大苦,佛来解脱/ 23
4.改变一种观念,就有可能新生/ 26
5.有归宿感的人,晚年不会苦/ 28
6.人老了,该为自己寻找生命的归宿了/ 31
7.无常绝不会按常理出牌/ 33
8.“不畏后世,无恶不作”/ 36
9.有信仰,人才能活得有质量/ 39
10.催眠对前世存在的佐证/ 41
11.走出我们生命中的误区/ 43
第二章因为无常,所以感恩
修无常是最高的大法看看我们的周围,每分每秒都有许多人死去,有些是病死,有些是横死,有些是自杀??死亡的呼啸声一直在
我们耳边回响,只不过我们一直充耳不闻,或者用双手紧紧捂住耳朵。但这样做,死亡就会离我们远去吗?
1. 过一天,离死亡就更近一天/ 50
2. 活着,且勇敢迎接无常/ 52
3. 懂得无常,就会笑看感情花开花落/ 54
4. 泰姬陵所流露的无常/ 56
5. 有权有势又怎么样/ 58
6. 亲人、怨敌都可能变/ 60
7. 因为无常,所以珍惜/ 62
8. 明白无常对人有什么好处/ 64
第三章 笑谈人间几多苦
世人都想趋吉避凶、离苦得乐,为此有人寻找灵丹妙药,有人追求钱财,有人渴望爱情,有人向往高位??但是,不管有没有实现这些目标,人们仍然活得很苦。那么,在自己身心上时时刻刻发生的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 人生就是这么苦/ 68
2. 没有一个人逃得了苦/ 70
3. 祸不单行很正常/ 72
4. 任何一种快乐也离不开苦/ 74
5.怕老是没用的/ 76
6. “贪”与“贫”很接近/ 78
第四章越舍越得
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 一个贪财的世间人,即使拥有一时的风光,下场也
不会尽如人意;一个贪财的修行人,整天心心念念想着怎么弄到钱,修行也必定一无所成。
1. 越“舍”越“得”/ 83
2. 获取财富,不要盲目跟风/ 85
3. 天高不算高,心贪第一高/ 87
4. 任何苦乐都不会无因无缘/ 89
5. 挑剔别人前,请先挑剔自己/ 92
6. 这样想,就能远离痛苦/ 94
7.苦与乐的真谛/ 96
第五章余事皆下品,唯有利众高。
关爱可怜人,比供养菩萨的功德大。余事皆下品,唯有利众高。关爱十分可怜的人,有时候比供养佛菩萨更为殊胜。
1. 爱护物命,从点滴做起/ 101
2. 随喜恶人,恶报更大/ 104
3. 做任何事都要先发善心/ 108
4. 一念之差,福报顿消/ 110
5. 想除苦,要修“自他相换”/ 112
6. 永远牢记自轻他重/ 114
7. 修心大课堂:把亲人当菩萨/ 115
第六章这样做事就有福报 佛的加持不可思议。
不少人在学佛的过程中,身上可能都发生过一些奇
妙的事情,依靠佛像、寺院、上师的加持,有些感应无法言说、非常微妙。
1. 睡觉时要吉祥卧/ 121
2. 布施不是非钱不可/ 124
3. 供佛就有大福报/ 125
4. 把一天的生活当一生来观修/ 127
5. 不要随便发恶愿/ 129
6. 善念对健康非常有利/ 131
7. 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 133
8. 藏地老人为什么用转经轮/ 135
9. 转经轮在古代汉地也有/ 137
10. 右绕佛塔,功德无量/ 140
11. 转绕佛塔时要这样想/ 143
12. 有信心,狗牙也是佛牙/ 145
13. 我的妈妈叫绿度母/ 147
第七章生有所依,老来有靠
念“阿弥陀佛”,老少咸宜
法王如意宝说:“念佛时,应像年轻人谈恋爱日夜想着对方一样,要一直想着往生极乐世界、想着阿弥陀佛 的功德。若能如此,决定可以往生。
”
1. 极乐世界要经常想/ 152
2. 愿人人都掌握“刹那往生法”/ 154
3. 与文武百尊结善缘也能自在解脱/ 156
4. 祈祷莲师有什么福报/ 160
5. 观修莲师,别的佛会不会生气/ 163
5. 想除去负罪感,就念金刚萨?心咒/ 164
6. 不同的佛号有不同的功德/ 168
7. 积福是不是一种执著/ 170
8.放下就有极乐/ 173
9. 亲人去世前,要这样帮助他们/ 175
10. 临终一念至关重要/ 178
11. 临终关怀的智慧/ 180
第八章孝顺父母的智慧
最大的孝顺:让父母不再怕死 很多人为了报答父母,拼命地赚钱,希望父母晚年
过得好一点。其实,孝顺不仅是让老人衣食无忧,享受天伦之乐,更要帮他们打消对死亡的恐惧。
1. 不恭敬父母,佛也曾遭报应/ 188
2. 父母需要你时,你在哪里/ 190
3. 不要指使父母为自己做事/ 192
4. 尊敬长辈,连动物也懂/ 195
5. 绝对不敢轻视老年人/ 197
6. 父母之恩,深似大海、高如须弥/ 199
7.听老人言没错/ 201
第九章佛语暖人心
挑拨离间,来世变成哑巴鬼。不但自己切莫离间别人,当听到别人在巧言挑拨时,也应漠然处之,既不反对、也不赞同,这样对方就拿你无可奈何了。
1. 莫轻信离间者的谗言/ 208
2.做人,厚道吧/ 210
第十章看法决定活法
如果自己把一切都看作逆境,那即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和地狱没有差别;如果把一切都看作顺境,那即便身处地狱,也会像在天堂一样。
1. 老年人不要经常忆旧/ 217
2. 不要对人有害心/ 219
3. 因果正见,无价之宝/ 224
4. 一饭之德必偿。/ 226
5. 狗要饭还有规矩吗/ 230
6. 懂得惜福,才能积福/ 232
7.警惕身边讲话爱夸张的人/ 234
8.贪则近贫/ 236
9.为什么很少有人能知足少欲/ 238
10.知足第一富/ 240
11.世界上找不到极致的幸福/ 242
12.不要死执于一点/ 244
13.其实,你并不穷/ 246
附录大自在——索达吉堪布精彩开示录/ 248
|
內容試閱:
|
作者序
愿大家以此得到点滴的利益
今年因为偶然的机会,写了一本《苦才是人生》,得到不少人的认可和支持,说看后多了一分坦然面对痛苦的力量,对生活、对工作、对人生挺有帮助,这让我非常欣慰!
不过,也有人问我:“这些道理虽好,我也都懂,但平常遇事还是用不上,该怎么办呢?”其实,这就是知道与做到之间的差距。
在唐朝,白居易曾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禅师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十分失望:大名鼎鼎的鸟窠禅师,竟然会如此平常,毫无玄妙高超之处。于是不悦地说:“这个道理,三岁小孩也知道。”
禅师答言:“三岁小孩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的确,道理再高妙,如果只停留在字面上,认为自己已经懂了,却从来没有在现实中用过一次。那么,道理就是道理,你就是你,你与道理之间的距离可以跑一匹马。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从佛法中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你最好的方法,可你从来不去做的话,到头来也于事无补。就像医生给你治病,你若拿着药方却不吃药,这药再可以起死回生,你的病也好不了。
陆游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来的,始终很表面,要想知道它对自己究竟有没有用,只有亲自做一做才会明白。
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才是得到》。里面的很多殊胜窍诀,只有当你真正去做了、尝试了,依靠佛法无形的加持,你的身体上、心灵上,才会或多或少得到不同的利益。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路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一步就跨过千里。同样,调心也要一点一点来,不可能修了几天就想超凡入圣。只要你今天比昨天有一点进步,这就值得欢喜了。如此日积月累,滴水才可以穿石。
当然,书中的有些内容,也许超出了有些人的认知范畴,一下子似乎很难接受。但不要因为跟自己的教育相反,就一概排斥、否认,“我觉得这在忽悠人”、“我觉得这不可能”??
要知道,我们的分别念并不可靠,佛陀也曾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尤其对于比较陌生的领域,最好是以理性智慧来抉择、观察,而不能单凭“我觉得”来下定论。毕竟,我们已被自己的分别念欺骗很多次了。
如今在西方,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接受并认同佛教的理念,并将之应用于临床治疗、临终关怀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果。以前对佛教抱有成见的人,也不得不以全新的视角,对深奥的佛教理论重新探讨。所以,佛教到底是迷信,还是智信?相信时间会慢慢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
其实,你信不信佛教,这个并不强求。然而,人生在世,你我都难免生老病死,而佛教中,正好有面对这一切的殊胜窍诀。假如你用了别的方法都于事无补,那么,试一试佛教又有何妨呢?
索达吉
于中秋月夜有感而发
2012年9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