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8.2
《
心跳重置
》
售價:HK$
60.7
《
云中记
》
售價:HK$
78.2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HK$
48.3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HK$
66.7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80.3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7.3
《
收尸人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奥巴马总统、哈佛教授MAK、朱力安…最为欣赏;卢勤、鞠萍、孙红雷、方琼、李佳明…一致推荐!
知心姐姐卢勤说:你最棒!
哈佛教授MAK说:我在哈佛等你。
赵菊英说: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培养天才99%靠方法!
杜兆泽川说:天才是教出来的,0岁听英语,3岁参加比赛,4岁当翻译,7岁会四国语言,8岁收到六国留学邀请,9岁拍电影,5次给奥巴马写信,10次上央视。
CCTV《天生我才》、BTV《亲子七日谈》、洪恩集团、美迪教育、三鑫集团 鼎力支持
◆世界上没有人会拒绝爱,只要你的爱是足够真诚而不是威逼!试问你每天的爱是威逼吗?
◆拒绝孩子的一次善意,就是拒绝孩子的一份爱心,以后要他感恩就没门儿。
◆骂孩子笨蛋其实是自己笨,世上没有笨蛋,成功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专注于一件事情。
◆家长说的“不管”只不过是一个障眼法,学习好的孩子还是被狠逼出来的。
◆ 孩子的事坚决让他自己做,日常生活一切包办的父母受累都是自找的。
◆减少一些家长的“好心好意”,你的逼迫对他也许是暴力。
◆大人有周末和假期,孩子更应当有,剥夺孩子假期的爸妈是“坏老板”。
◆ 爸爸妈妈对孩子说话要算话,
|
內容簡介: |
杜兆泽川的天才教养秘密来了,所有的妈妈有福了,因为有了《天才教子法》。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位父母都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通过“零成本”培养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才。本书是赵菊英老师培养天才神童杜兆泽川的十年家教经历和案例分享,讲述了日常生活中鲜活、生动的故事,通过独特的并且最可行的天才教子法,融入她的“五商”成才秘密,有目标有执行,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去挖掘成功的能力和潜质,激发孩子的天才素质,并快乐成长!家长的目标有多高,孩子就能走多远!
最牛妈妈公开“五商”秘密:
心商:心灵强大,有内驱力才有自信心;
情商:爱比说教有效,时刻拥抱、抚摸、亲吻;
智商:聪明人不当三好生,自学无需请家教;
财商:一分活挣一分钱,你没有权力贫穷;
逆商:天使也折几回翅,多跟挫折死磕。
|
關於作者: |
赵菊英:一位天才的妈妈,却只是一位小学老师,身处甘肃嘉峪关市,不会英语,也没请过家教,通过“零成本”教子方法培养出一个会四国语言的天才儿子。十年来,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深受家长朋友欢迎,并在网上广泛传播开来。如今,赵菊英是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央视特约嘉宾,受各地妇联和教育机构诚意邀请,公布她的“天才教子法”,已让数十万家长和读者受益。她的家教巡回报告已经遍及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海南、甘肃、四川、重庆等地。
杜兆泽川:天才神童,不到10岁,小名叫“乐乐”,英文名“Mike”。从4岁开始,他便在长城当翻译志愿者,服务外国游客近两万人,明星朋友遍天下。在妈妈的教养下,课内外并重,小学跳级,自学初中课程,阅读非常广泛。自学并流利运用英语、西班牙语,多次上央视参加节目,已接到6个国家的留学资助邀请,已经拍完电影《九里香》。他的最大理想是上哈佛。(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cddoccddo)
|
目錄:
|
序 理想上哈佛,梦想当总统
写给奥巴马的信
哈佛大学教授MAK的信
第一章 心商比智商更重要
爱孩子要从关注孩子的精神开始,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作为家长,关怀孩子的心灵健康,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我称之为“心商”。智商只有20%的决定作用,其余的80%来自其他因素,最关键的是心商(含情商)等。
爱,就要去拥抱
妈妈,我来帮您搽药水
孩子眼中的完美爸爸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粗心,一个美丽的谎言
天才真是逼出来的
我长大了,我是大力士
第二章 孩子眼中无小事
孩子眼中的事有些就是大事,但在大人眼中那些却是小事,因为家长根本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孩子们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似乎感到有违常理,但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平其身”视觉。要把孩子眼中的大事(即家长眼中的小事),均当做家中的大事,这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而一切尊重都从细节点滴开始。
蹲下来,从孩子的眼中看世界
一只没有肉的鸡腿
快乐的郊游
大橘子和小橘子
妈妈,我生男孩还是女孩
爸爸,我的门永远为你敞开
你们惦记着我的蒜苗
一起到农村去“下放”
第三章 3岁看德,7岁守善
感恩是一种向善的表现,让孩子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知道别人为他付出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对于别人的关心、体贴、帮助,不能视为理所当然,应该心存感恩。好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关键是家长教给孩子什么是德,怎样通过自己的示范去引导孩子。
孩子,我们永远爱你
妈妈,我要多陪陪婆
省下6元钱给奶奶
婆,我会为您而努力
老师,请您离我远一点儿
一只流浪猫
谁的5元钱
育儿、炒股、写日记
第四章 学出来的天才,玩出来的成绩
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做到:坚持+努力=成功。对孩子来说,要让孩子爱学习,兴趣是首要的,学完之后尽情玩,那么学习对孩子来说是简单并快乐着。家长还应像一个具有战略思想的伟大指挥家,自己要站得高,看得远,对孩子的发展要
有全局的观念,而非计较孩子一时分数的得失。
从阅读到悦读
书店,可以免费看书
妈妈,你为什么不上哈佛
一张高效时间表
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
天道酬勤,但不是借口
到处是免费的外教
我学外语有天赋
不上最好的,只上最适合的
第五章 志向有多高,路就能走多远
要想优秀,必先立志,越早越好。杜兆泽川的理想是:我要上哈佛,我的梦想是当总统,我要成为哈佛大学的第51位亿万富翁。我要为我的理想而努力,为我的梦想而拼搏,努力努力再努力,加油加油再加油,理想一定会实现,梦想一定不会太远!
孩子心中的巅峰
常立志和立长志
未来的总统先生,早上好
年龄不是问题,黑白不是差距
拐点,培养未来领袖
随时进行即兴演讲
一艘永不沉没的船
第六章 你没有贫穷的权利,开发财商
人生需要规划,钱财需要打理,财商是关键。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不教会孩子理财,就如同把孩子推向了贫穷的深渊。每个人都
没有贫穷的权利,都有追求财富的资本。不会理财,渐渐成为孩子生活的一种隐患,长大后只会倚老、啃老。父母理财教育的缺失,是亟须给孩子弥补的重要一课。
把一元钱的汽车推销出去
从小,让孩子自己做主
第一张储蓄卡
50元的平安险
饮料瓶,能换钱
不让金钱污染孩子的心
第七章 多和陌生人说话,好友遍世界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样的观念应当早点进坟墓。这是一个开放和交际的时代,如果不主动去认识别人,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封闭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只会“窝里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者自助”,都是说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了自己。做一个热心帮助他人的人,才能为更多的人带来快乐!
Good,赞美成习惯
瑞士爷爷的军刀
一张美国朋友的明信片
一条漂亮的手链
他需要我的帮助
你们的食物好香啊
第八章 爱运动,多才艺,有健商
我运动,我快乐。运动对孩子来说,就是拥有“健商”,是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孩子早期进行适当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能促使智力的迅速发育。与成人相比,经常运动的孩子收益更大,奥妙在于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运动发挥的作用能得到更大的回报。
3000米,坚持就是胜利
“游泳圈”与呼啦圈
谁学滑旱冰,我就教谁英语
Hop秀出来
汽车杂志,我爱淘
附录 杜兆泽川和外国友人的通信
|
內容試閱:
|
◎孩子,我们永远爱你
◆爱孩子,让孩子从精神上愉悦!让孩子从内心深处快乐!
◆ 很多爱只是溺爱,或者是不恰当的爱,其实这是以爱的名义在“伤害”孩子。
在乐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给他讲道理,告诉他,要有爱心,心存善念。这个话题一直伴随着孩子成长,我们随时随地告诉孩子:“孩子,妈妈爱你,爸爸也爱你!我们永远爱你!”家长爱孩子,这个念头,我们一直给孩子灌输。“爱”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也不是什么都给孩子用最好的,更不是只要是自己觉得好的,就硬是强迫孩子接受。“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付出,是一种真心想要让孩子从内心获取幸福的强烈情感,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爱”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也应该如此。
具体来说,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孩子呢?如何能够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有的家长说,我爱我的孩子,我甚至可以不顾一切地爱孩子,我可以给他一切,为了孩子甚至可以牺牲一切。还有的家长说,我可以给他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学最好的,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孩子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呢?是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天下父母的心是一样的,他们可以为孩子倾其所有,从不讲回报。可是很多时候家长爱孩子的方式,实在不敢恭维,他们为孩子付出的,其实是强加给孩子的,孩子不一定会照单全收,即便接受,又会对父母感恩戴德吗?在我看来,盲目的爱,就是恨,在孩子看来那并不是一种爱,实际上家长正以爱的名义在“伤害”孩子!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一直告诉孩子:“宝宝,爸爸妈妈很爱你!”等孩子再长大些,上学了,我们告诉孩子:“孩子,你上学了,无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爸爸妈妈都会爱你,等你回家!”
我是个性格外向的人,所以,经常对孩子说:“宝贝,亲妈妈一口!”“孩子,来拥抱一下!”这时,我们母子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拥抱和亲吻是我们家的习惯,多少年来,我们家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从不间断。
有一次,我做甲状腺左侧切除手术,我躺在手术车上,孩子推着手术车送我进病房,当时我特别害怕,这时孩子对我说:“妈妈,来亲一口!”“妈妈,我爱您!永远爱您!”“妈妈,坚强些,不要害怕,医生会打麻药的,您很快就会好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对我说着。我看着孩子,孩子再次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我有些失态,害怕地大声叫道:“儿子,我害怕,妈妈害怕!”孩子用他那小手温柔地、轻轻地拍着我的背,“妈妈,不怕,有我呢,我爱您!来,亲一口!坚强点,我妈妈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妈妈!”医生羡慕地对我说:“瞧这孩子,真懂事!别的妈妈做手术是妈妈安慰孩子,您这反了,反倒成孩子安慰妈妈了!”我躺在手术车上,在通往手术室的过道里,我们继续聊着:“我真的很害怕上手术台,毕竟那是挨刀啊!这动刀子的事,不是开玩笑啊!”医生安慰道:“您还没有您孩子勇敢呢,看您孩子多坚强啊!不停地安慰您、拥抱您、亲您。真好!放心吧,一个小手术。”
我躺在手术台上,医生打着麻药,在我做手术的过程中,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孩子,我要坚强,不能死掉。孩子现在还小,想着孩子温柔的小手轻轻拍着我的背,那种感觉真的非常舒服,太幸福了!我陶醉在孩子对我的拥抱
和亲吻之中!就这样迷迷糊糊睡了过去,等醒来手术已经做完了。
孩子的爱陪伴着我度过了最难熬的日子,当然也有老公对我的爱。手术后的日子里,孩子每天都到医院来看望我,讲讲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照例亲吻我,拥抱我,时常用小手轻轻地拍着我的背。
一次老公在炒股时遇到大熊市,连续跌得很惨,在丈夫几乎绝望之时,孩子看出爸爸那段时间情绪不好,每天过去对爸爸说:“爸爸,来,来亲一口!拥抱一下!”只要孩子过去拥抱他爸爸,孩子爸爸的脸上马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爱总是流动着。在我们家,拥抱天天有,一天好几次,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之间,无论是在孩子面前,还是在孩子背后,我们总是大胆地表示着双方的爱。爱,就大声地说出来!爱他,就表示出来,告诉孩子,我们爱你,永远爱你!有爱才是最幸福的!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首《感恩的心》,经常在我们家播放,也是孩子最喜欢的。
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握手,我们就用这最简单的肢体语言传递着我们的爱,让孩子从精神上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有时候,爱不一定就是用金钱、物质来表示。在我们家,对孩子的奖励就是充满深情的握手、拥抱、亲吻。无论是最高兴的事,还是最痛苦的事,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用拥抱来互相鼓励!让孩子从小沐浴在爱河中!我给不了孩子金钱、名誉、地位,但是我能给予孩子的就是爱的行动和力量!
◎妈妈,我来帮您搽药水
◆拒绝孩子的一次善意,就是拒绝孩子的一份爱心,以后要他感恩就没门儿。
◆ 告诉孩子,妈妈需要你的帮助,让孩子从小体验到关心他人的快乐。
当孩子给父母一杯水,给父母一个苹果,给父母一块排骨,我们家长一定不要拒绝,因为,那是孩子的一份爱心。平时,往往因为家长拒绝了孩子的一杯水、一个苹果、一块排骨,所以,孩子慢慢地长大后,就没有要给父母一杯水、一个苹果、一块排骨的意识。等到这时家长开始明白,孩子对自己的付出视为理所应当,他对父母的爱不能理解为感恩,更不知道回报,这时,家长后悔恐怕为时晚矣。
有一次,我买了一件羊毛衫,当时穿的时候,商标没有取掉,总感觉背痒,后来发炎了,去医院买了药水。
每天晚上临睡觉前,我总是要搽药,这时,乐乐过来,总是懂事地问我:“妈妈,我能帮您搽药水吗?”孩子真诚的眼光表现出他很想帮我。
这时,我总是对儿子说:“乐乐,你看书去吧,学习比什么都重要,妈妈什么也不需要你做,你只看书学习就行了。”孩子懂事地点点头。后来,又遇到几次这样的情景。比如:我感冒了,他爸爸病了,只要当孩子关心我们的时候,想帮我们做点儿什么的时候,我们都告诉孩子,要以学习为重,不要管我们。因为,在我们的眼里,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事。家中所有的事,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只要他学习或是做手工,我们从不打扰,也不需要他帮忙。
当我们病了,基本也不需要他来关心照顾,而是催促他好好学习,这是我们全家一致的态度!这个看法估计也和天下大部分父母的观念相吻合。
他爸爸病了,我去端汤送药。我病了,他爸爸端汤送药。奶奶病了,我和他爸爸一起端汤送药。孩子看在眼里,却不让他做任何事。学习高于一切!不让孩子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孩子慢慢也习惯了我们的这一要求。
忽然有一天,乐乐的爸爸上班去了,我感冒病重了,非常重。我咳嗽好长时间止不住,头晕眼花,孩子就在我身旁认真地看着书,他的神情完全被《汤姆?索亚历险记》所吸引。有时,偶尔转过头来看看我咳嗽,又回到他的书上。我想吐,让孩子给我拿一个盆,叫了半天,孩子就跟没有听到一样,仍然津津有味地看着他的书。我来不及,吐得床前一大片,嘴里气味异常难闻。孩子漠然处之,看了我一眼,继续看着他的书。我浑身发软,一点力气也没有,头都抬不起,我让孩子给我拿感冒药。叫了几声,孩子没有任何反应。再叫几声,孩子不吱声,我急眼了,吼声如雷:“杜兆泽川,给我拿感冒胶囊!快!”
儿子看都没有看我一眼,眼睛盯着书,头都没有抬:“你自己拿,我要看书!”
“妈妈病了,快!拿药过来!我难受!”我吼道。
“稍等等!我把这点看完。”
“不行,我难受得要死,快拿药!快点儿!”
“稍等等!”孩子仍然没有抬头,眼睛盯着书说。
“儿子,快给妈妈拿药,妈妈病了。”我带着哭腔说道。孩子却不吱声,继续看最后几页。
我“哇”的一声,放声大哭:“我病了,你爸爸今天上班不在家,你连药都不给妈妈拿,你读这破书有什么用啊!书都念到驴肚子里去了……”我絮絮叨叨地哭诉着,心里是悲痛欲绝,肝胆欲裂,那种痛感无法形容。孩
子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继续看他的书。我的心彻底地凉了,辛辛苦苦教育孩子有什么用啊,关键时候连个药都不拿,我气愤至极,怒吼道:“你再看书,我给你撕掉,给我拿药去!”我有些歇斯底里,威胁着孩子。
可是,孩子仍然在看书,仿佛没有听到。我一把抓住书,扔到了地下。孩子“哇”的一声哭了。看看我,看看书。急忙下床捡起书,他又准备开始看。我困难地、费力地用很大的声音吼道:“给我拿感冒药,我快死了!”孩子慢慢转过头,极不情愿地到客厅找药。“妈妈,药在哪儿呢?”“电视机柜下面靠沙发的第一个抽屉。”“妈妈,什么药?”“红色的感冒胶囊。”“几粒?”“两粒。”“妈妈,热水瓶在哪儿?”“妈妈,杯子在哪儿?”“妈妈……”我麻木地应付着。过了很长时间,孩子把药拿了过来。我强忍着头昏脑涨,吃了药迷迷糊糊睡着了。
这件事,给我内心触动特别大,我也开始反思。后来,在校门口一个烧烤摊上,一位漂亮的妈妈带着一个约15岁的小姑娘,在烤火腿肠,只烤了一根,孩子习惯性地拿火腿肠吃,摊贩却把火腿肠递给了妈妈,妈妈张开嘴吃了一口,小姑娘野蛮地一把抢过火腿肠说:“我的火腿肠,你吃什么?”“我尝一口!”小姑娘蛮横无理地说:“一口也不能尝!凭什么你尝一口!这是我的!”当时正是放学高峰期,吃烧烤的人很多,围观的人也很多,大家都看着这对母女,妈妈什么也没有说,看着女儿吃火腿肠。这一幕,我至今难忘。
这几件事让我彻底清醒,孩子怎么会变得这么冷酷无情呢?家长这么爱孩子,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这么自私呢?当我病得这么重的时候,孩子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当火腿肠烤熟了的时候,辛辛苦苦养育孩子的妈妈就不能先尝一口吗?孩子心里有的只是自己,没有父母家人,他们的心里装不下别人。我真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我的教育理念。
原来,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就拿我来说,开始孩子关心我、帮助我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有意无意地拒绝着孩子的一片爱心。孩子对我们的关爱,多次被我们无情地拒绝了,慢慢形成了习惯。加上,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不懂得谦让礼仪。独子在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更不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了。这样,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半径就一点不奇怪了。
我想说,孩子出了问题,肯定是家长出了问题。追根溯源,有问题孩子,必然会有问题家长。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长辈、成人要先做榜样。同时,告诉孩子,妈妈需要你的帮助,让孩子从小体验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喜悦与快乐。从小就让孩子树立这种意识,让孩子关心长辈、同学、老师、朋友、亲人。这样,孩子到了社会也不至于孤独冷漠。好多学生在学校没有朋友,不会与人相处,从小形成“人人为我”、“自私自利”的意识。我主张,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让孩子形成“人人为我”的意识,而是要培养孩子形成“我为人人”、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学会分享,互帮互助。这也是我们今天大环境所要提倡的教育理念。
有了这次教训,以后我们家吃任何东西,一直坚持“好东西人人有份儿”。在家中,只要有好东西,先是让长辈吃第一口;大人需要帮忙时,孩子懂得了要主动参与进来。这种家庭生活中的美德,就对孩子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蹲下来,从孩子的眼中看世界
◆站在孩子的角度,会跟孩子有同理心,孩子跟大人想得不一样。
◆尊重孩子,就是多倾听孩子,关心孩子的内心需要。
◆减少一些家长的“好心好意”,你的逼迫对他也许是暴力。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个家长无不为儿女操劳着、牵挂着、守候着,有了孩子以后,他们把自己所有的爱和心都给了家庭和儿女,无怨无悔。但是,尽管父母付出巨大,由于时代环境不同和缺乏有效的沟通,现在很多家长不能理解孩子所思、所做、所言,因而家庭教育中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我曾经看到旅美教育家薛涌的《一岁就上常青藤》,书中这样描述了一位母亲从孩子眼中看世界的英雄般的努力,很是震撼人心:
那是一个深冬的早晨,在一个犹太社区健身中心户外的走廊里,一个两岁左右的男孩突然大发脾气,他一下子趴到地下,又哭又叫,两脚乱踢,两手乱抓。当母亲的一句话也不说,放下手里的包袱,先蹲下来,再坐下,后来索性全身趴在地上,使她的头和儿子的头成了一个水平线,两个人的鼻子也碰到了一起。走廊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大家都小心地绕开他们,尽量不去注意他们;他们两个趴在地下,也都旁若无人。最后,孩子脸上的愤怒慢
慢消失,显露出平静,哭叫声变成了耳语,孩子把哭红的小脸贴在地板上,他的母亲也同样把自己的脸贴在地板上。她们又这样待了两三分钟,孩子看着周围人的腿、脚以及陌生人的目光,母亲也跟着一起看。孩子看母亲,母亲也看孩子。最后孩子坐起来,母亲也坐起来。孩子抓住了母亲的手。两人一起走过了长长的走廊,到了停车场。母亲打开车门,把孩子放在儿童座上,亲了一下他的额头。孩子的情绪已经变得非常安稳甜蜜。
在这整个过程中,当母亲的居然没有说一句话。在一旁一直跟踪观察的我,简直要情不自禁地为这位母亲鼓掌!
在我看来,这位母亲专心致志、宗教般地趴在地上,就是要从自己孩子的眼睛中来看世界。当她真正能够从孩子的眼中看世界时,两人就有了沟通,能让孩子平静下来,大人的一句哄,甚至一句话都不用。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这就是孩子希望的平等与尊重。
在美国社会,你到处能看见这样的场景。家长、老师不以训斥、命令孩子或学生为能事,而是俯身倾听、设身处地。孩子们也被鼓励用自己的视角看问题,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世界。相比来说,我们动不动就认为孩子是错的,大人是对的,因此毫不顾忌地批评、责骂孩子,事实上,往往几句话语,就足够刺伤孩子的心。像前不久发生的给孩子戴绿领巾的事,老师就做得很不明智,还美其名曰激励孩子,不知道自己是在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像上面这个例子,妈妈放下包袱和孩子一起趴在地上,没有了优雅。在妈妈的眼中有的只是孩子为什么会哭叫,她要用孩子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中国,有多少妈妈可以做到在行人众多的走廊里趴下?
乐乐在小的时候,如果他放声大哭,我一般不阻拦他。他哭,我也跟着哭,而且当时没有眼泪时,为了能够哭得形象,以假乱真,我用手指从嘴里沾上唾沫,故意抹到脸上,让孩子以为那是伤心的泪水。孩子这时会把蒙着脸的小手慢慢露出一道小缝,眼睛从手指缝里看到我也在哭,而且脸上还有泪水,这时孩子就不哭了。孩子这时反而会过来安慰我:“妈妈,为什么你要哭呢?”我看着孩子的眼睛问:“宝贝,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会哭呢?你今天快乐吗?如果不快乐,请告诉妈妈,我们一起想办
法,看妈妈能不能帮你解决,好吗?”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告诉我他为什么哭泣,原因是什么。
等孩子再大些,他要是再哭泣时,我还会和他一起哭泣,我会带着哭腔问:“孩子,你为什么哭泣?妈妈看到你伤心的泪水,心里好难过。你伤心,妈妈会更伤心!”孩子一般听到我的哭腔,仔细观察过后,一般会停止哭泣,告诉我心中的不快。
记得孩子有一次因为很小的事,回家躺在地上放声大哭,很是伤心,我们谁都没有劝孩子,然后,我和孩子的爸爸一起也躺到地上,大家都学孩子的样子,在地板上,真躺下来,然后放声大哭,后来也学他,又哭、又蹬、又踢,刚才是一个人哭,现在哭的队伍庞大了。孩子看看我,又看看他爸,一看地上躺着三个人,大家都在哭泣,都在又蹬又踢的,他没了辙,很快,他就不哭闹了,安静地坐了起来。
有时,在孩子奶奶家,我们告诉了奶奶这一方法,孩子哭了,奶奶也学孩子哭泣的样子,和孩子一起哭,孩子也就不再哭了。因为他哭得没有任何意思,没有人招惹他,哭也得不到满足。
其实有时哭泣就是孩子的一种情绪的发泄,不需要任何原因,一起哭泣,就是平等地体验。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感情是人与生俱来的。我们喜欢看孩子笑,孩子快乐,我们高兴,其实哭也是孩子心理的一种情感需求,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哭泣,有什么需求,我们要关注孩子,当然关爱孩子,不再是让孩子穿暖、吃饱这么简单机械的问题,而是要关注孩子内心的需要,这样,父母就会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关爱孩子,从关心孩子的内在需求开始。
◎爸爸,我的门永远为你敞开
◆孩子大了,有隐私,对他隐私的尊重一分都不能打折。
◆ 爸爸妈妈对孩子说话要算话,哪怕是“哄”,孩子在心里也是当真的。
无论是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来说,我认为心身健康比身心健康要重要得多,这就是我要提倡的“心商”。这不仅仅是词序的颠倒,更重要的是理念的不同,观念的转变。以前我们一直强调身心健康,而忽略了心身健康。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内在的心理健康,然后才是外在的身体健康。如果单单只是身体健康,而内在的心理不健康,时间长了,心理的不健康会外化为身体的不健康。心理健康是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是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处于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
因此,健康的心理对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增进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从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来看,健康应该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只有当这三个层面同时处于完好状态时,才可以说是健康的。相反,疾病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或社会功能方面出现的各种障碍或异常。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在遇到病人时,不仅要考虑病人的身体是否有病,同时还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及其社会功能是否也同时受到了损害。例如脑卒中后,病人
在身体上出现了偏瘫,同时在心理上还可能同时存在记忆力下降、情感脆弱、焦虑、抑郁、易激动、人格改变等,这些又会导致病人生活、学习能力的下降,无法承担照顾家人的义务,病人可能因此认为自己成了“废人”,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会出现自杀行为。这就要求医生一方面要积极治疗病人的躯体疾病;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帮助病人恢复其心理和社会功能,而且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对躯体疾病的康复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如果个体在身体上没有疾病,这只能说他具备了身体健康;如果个体在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处于完好状态,则可称为心理健康。实际上,在患病过程中,病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这三个层面受到损害的程度经常是不均等的,而且是以某个层面的损害为主,或者某个层面的损害是原发性的,进而影响了其他层面,使其他层面也出现异常,最终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异常。如果疾病以身体损害为主,则一般称之为躯体疾病;如果疾病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理或社会功能方面,导致个体出现心理和社会功能出现异常,则称为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的流通渠道畅通无阻,中小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比大人还严重,父母到底了解不了解孩子?对自己的孩子又了解多少?怎么帮助孩子走出心理的迷宫?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家长去思考、去解决。
现在的孩子,最容易产生孤独感,出现了大量的抑郁症、自闭症。他们在内心深处特别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而自己的心理成长又不够坚强,他们很难快乐地享受亲情、友情,享受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同时又处于有强烈逆反心理时期,容易和老师、同学、家长较真儿。
乐乐小的时候看了一本书,内容讲的是要学会互相尊重,他看后说既然我们这个家提倡民主、平等、公平、透明,那么以后父母进他的小房间请敲门,不要随便擅自闯入他的小房间。在那一刻,我们家长忽然觉得孩子长大了。后来,我们进他的房间开始培养敲门的习惯。他买了一本蓝色带密码锁的日记本,以前孩子写日记总是让我们检查,现在他自己上锁,而且开始尝试用英语写日记。也许是单词量没有上去,孩子写英文日记有点吃力,于是
又回到了用汉字写日记的习惯。不过,从成都活动回来后,乐乐又开始用英语写日记。写了一篇,因为我们不懂英语,检查不出他的问题,时间长了,出现的问题会慢慢地固化下来。后来经过和孩子谈话后,孩子又开始用汉语写日记。但是,要经过他的允许才能看,这标志着孩子开始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了。
有一次孩子正在睡觉,我以为孩子睡着了,就没有敲门,悄悄地进去想看看小屋子窗户关了没有,孩子的被子是不是掉地上了。谁想到孩子是在装睡,他大声地说:“妈妈,你不守信用,我说过了进我的房间要敲门,你为什么不敲门就进来了?一点都不守信用!说话不算数!哼!”听到孩子气哼哼的声音,我知道是我错了。不管什么原因,总之我是没有敲门,这是我的不对。我和颜悦色地说:“乐乐,对不起,妈妈错了!”孩子委屈地带着哭腔说:“对不起有什么用?这是我的房间,私人空间,你为什么进来不敲门?”我解释道:“我以为你睡着了,想看看窗户关了没有,担心窗户不关风把你吹感冒了。还想看看你的被子是不是蹬掉了,别露出肚子受凉!”我很诚恳地说着进来的原因。乐乐说:“妈妈,我原谅您,也谢谢您,以后进门要敲门,记住哦!”我悄悄地退出了孩子的小卧室,再次感觉孩子大了。
再到后来,我只要进入孩子的房间,都要轻轻地敲敲门,“孩子,妈妈能进来吗?我有事!”“请进!妈妈。”这时,孩子会非常高兴地、欢快地请我进入他的小房间。被人尊重的感觉真的很好,从孩子身上就能非常明显地感觉到。有几次孩子的爸爸敲门,他在里面问:“你是谁?”“我是刘德华。”“请进!”“你是谁?”“我是me。”“me是谁?”“是爸爸。”“请进!”“你是谁?”“我是张惠妹。”“张惠妹不让进,这是男人的房间!”“我是你妈妈!”“请进!”“儿子,爸爸能进来吗?”只要我们敲门,孩子每次总是说“请进”,而且非常有礼貌。
我曾经听到孩子和他爸爸的对话:“爸爸,我的小卧室的门永远对你敞开着。”“是吗?儿子!爸爸太高兴了!”“因为爸爸是个诚实守信的人。”“那对妈妈是不是也永远敞开着?”“不!我坚决不!”“为什么?”“因为妈妈是个不守信用的人,每次我写完她规定的作业,她都要给
我再加,就是想不让我玩电脑游戏。”“噢,儿子,妈妈是做得不对,可是你为什么不和妈妈谈谈呢?”“我能谈吗?我敢谈吗?妈妈每次总是给我加作业,我不想写!所以,我的小卧室的门不对妈妈敞开!”孩子对我关上了木质做的门,其实孩子是对我关上了他的心门。
听到父子的对话,我开始反思,孩子说的情况我有,而且还不少。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好多家长也和我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我总是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总是想多给他布置点任务。但是,在诚信和原则的层面,我在孩子心里出了问题。晚上和孩子的爸爸商量对策,我的脾气不太好,不能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谈论问题,经常急躁。我必须马上终止我的一些幼稚简单的想法和做法,以后尽量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父母教育不当,违反了孩子的心理规律,往往适得其反。既达不到教育效果,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引发孩子心理紊乱,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最常见的违反心理规律的教育方法就是强制、恐吓、训斥、谩骂、体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应该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公正民主、相互尊重的心理环境。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亲情感染,并用循循善诱的、和风细雨式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孩子形成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有大大的益处,能够使孩子茁壮成长。另外,我还有一点体会,在学校对于自卑、自暴自弃的学生,我一般采用表扬鼓励赏识的方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增加自信心。对于个性鲜明的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点到为止。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即可。对于吃硬不吃软的孩子,就不能过于迁就和温存了。
◎妈妈,你为什么不上哈佛
◆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长首先要学习,更新观念,不要被孩子嘲笑“OUT”了。
◆ 借鉴他人的方法和经验,可以看到差距,更清楚努力的方向。
孩子的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是非常艰巨的一个系统性工程。时间长,见效慢,需要我们家长在投入大量物力、财力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情感、精力、智慧。为了把孩子教育好,我们家长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买了大量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不断补充新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理论和认识水平,以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教育理念也的确在我因教育孩子而产生困惑时给我提供了帮助。甚至包括熟练使用电脑和网络也为我提供了便利条件,让我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丰富的资源。
原先也是电脑盲,在2001年12月6日,学校组织老师到兰州进行电脑培训。当时,我和其他同事一起到了兰州。学习之余,其他同事去商场、时装店、影院等,我却找到兰州最大的新华书店,每天看到很晚,并且买回来很多书,因为我认为来一趟省城太不容易了,一定要买一些自己很需要的书。
在我买的这批书中,就有在一年前听办公室的同事谈论过,当时特别畅销的图书——《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买这本书的时候乐乐还没出生,不过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可以说因为读了这本书我才对家庭教育理念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至今,我对给我推荐这本书的老师依然很是感激!如果不是她,我还不知道这本书,还不知道家庭教育的一些理念,甚至压根儿我就没有早期教育这个概念。真的应验了那句实在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与高人交流;与高人交流,不如走成功者之路。”如果没有同事的热情推荐,可能我还不会这么喜欢书,有可能错过这样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实用指导书。
这本书我买回来以后,就放在我的床头,时时翻阅,每次读书感觉都不一样。后来,学校同事和我周围的很多朋友都在谈论这本书,在孩子们中间也掀起了一股效仿书中女孩的热潮。有时在医院、办公室,在一些公共场所,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我要上哈佛!”“我捏冰捏了16分钟,比刘亦婷还多一分钟。”“我的智商测试160,和刘亦婷差不多!”“我开始跟姥姥学湖南话了。”
大人们也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为了锻炼忍耐力,我家孩子开始练捏冰一刻钟,哎呀,那小手冻得通红,孩子一直咬着牙。”“我让孩子他爸给孩子做智力测试,孩子测了150呢!”“我让孩子用拼音开始写日记了!”
听到这些声音,我忽然感觉,这些家长和孩子对这本书的真谛没有理解,本末倒置了。捏冰不是刘亦婷妈妈教育小婷婷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小婷婷忍耐力的一个方法,教育孩子不是这样简单机械地照搬照抄。我们家长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了培养孩子的忍耐力,我们应该用什么最适合的办法?”其实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培养孩子的毅力所使用的方式、方法很多,不仅仅是靠捏冰来进行的。
从乐乐6岁开始,我带着他跑步,每天3000米,相当于标准跑道的7圈半,我不知有多少大人能跑这么长,而且是每天坚持,至少,我原先也就只能跑两三圈的样子。现在带着孩子跑,我得做榜样。跑到行程一半,在迎宾湖文化长廊走30米,算是休息,然后,我们继续跑步返回家。早晨6∶00起床,6∶15出门,6∶23到迎宾湖瀑布脚下,6∶50跑步到文化长廊,7∶00到台阶处,7∶10前到家。几乎每天如此。
当然,我们都是慢慢地跑,为了培养孩子的毅力,我采取了很多措施:
榜样示范法。每天闹钟一响,我们立即从床上起来,从不赖床,家长陪同。除特殊极端天气,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全民比赛法。每天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人比赛,看谁起床动作迅速,看谁能坚持原则不当逃兵,表现好的可以得到一面流动小红旗。
精神鼓励法。当孩子早上起床后,我和孩子的爸爸都会及时表扬鼓励孩子,拥抱孩子,亲吻孩子,甚至于有些夸张地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受亲情,感受到家长对此很重视!
激将法。如果有一天情况特殊,孩子有可能到第二天早上赖床,我们提前打预防针。“乐乐,今天出去吃饭睡觉晚了,明天你可能起不来了,我和爸爸去跑,你就不跑了,好吗?”“哎呀,今天太累了,明天你可能累得起不了床,不跑了吧?”“不就一面小小流动红旗吗,不得了呗!你也得了很多,别起床了吧!”“常胜将军,明天起不了床了吧,红旗该我们得了吧?”这时候孩子马上表态,第二天保证能起床,小红旗手谁也别想得到,他要第一个起床。事实证明,他能起来。
讲理法。有时当孩子的确不想起床时,我们会给孩子讲道理,耐心地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一般情况下,别看孩子小,其实讲道理孩子还是能听进去的,我们大人不能用我们惯用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孩子,孩子虽然小,还是很讲道理的,能听懂道理,能判断是非。
后来,我在2004年又买《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这是继第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畅销后,全国兴起了一股追求哈佛热,为了把培养方法和学习方法详细地告诉读者,作者再次写了第二本书,我也从中汲取了很多好的方法,稍加变通运用到教育乐乐身上。
这套书是我的家庭教育理念形成的第一本书,我也因此开始关注家庭教育,进而购买并学习了大量的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如:德国人卡尔
威特撰写的《卡尔威特教育》、美国人雷夫?艾斯奎斯撰写的《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法国人卢梭写的《爱弥儿》、美国人彼得?巴菲特撰写的《做你自己》、邵夏珍编著的《井深大教育法》、晨曦编著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单中惠编译的《福禄培尔幼儿教育著作精选》、韩国人李行哲撰写的《七岁准备进哈佛》。还有很多关于哈佛的系列,如《哈佛东方秀》、《我送女儿上哈佛》、《哈佛专家告诉你》、《朱成在哈佛》、《哈佛主义》、《轻轻松松上哈佛》等;还有很多教子成功案例方面的书,如:《教子心经》、《孩子向前冲》、《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让孩子心灵强大》、《做最好的自己》,还有很多教育大家写的教育专著,如孙云晓、知心姐姐卢勤、鲁稚、毕淑敏、王金战、尹建莉,等等。
每次读这些国内外教育专家的书,收获都很大,而且有时还做一些学习笔记,写一些学习心得。我的体会是,不光是孩子说“我要上哈佛”,梦想很好,我们家长更要有上哈佛的劲头,勤于学习,取长补短,借鉴更多成功者的经验加以运用。因此,家长自身要不断地充电,学习一些教育新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其实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如果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疑难杂问,解决问题的方法会非常多。如,可以在互联网上找老师,在网上寻找问题的答案,还可以在门户网站育儿专栏请教专家,也可以在网上找自己喜欢的老师向他们请教。教育孩子的问题,包括孩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看你想不想解决,如果尽力想办法,问题总还是可以解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