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鲨鱼大图鉴:世界现生536种鲨鱼完全解读

書城自編碼: 409202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生物世界
作者: [美]戴维·A.埃伯特,[美]马克·丹多,[美]萨拉·福勒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375458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4-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20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469.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奴隶船:海上奴隶贸易400年
《 奴隶船:海上奴隶贸易400年 》

售價:HK$ 75.9
纸上博物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诞生(破译古老文明的密码,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150+资料图片)
《 纸上博物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诞生(破译古老文明的密码,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150+资料图片) 》

售價:HK$ 85.8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售價:HK$ 74.8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售價:HK$ 75.9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售價:HK$ 82.5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HK$ 60.5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HK$ 66.0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HK$ 60.5

 

內容簡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世界现生536种鲨鱼,让任何对鲨鱼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获得所有鲨鱼物种的分类学和生物学方面、最全面的综合资料。
本书中收录的鲨鱼,均并配有精美、科学且准确的彩色插图。书中突出了物种的多样性,描述了用于物种识别的关键形态特征,提供了对其已知生物学、栖息地和分布范围的见解,并及时更新了每个物种目前的濒危程度和保护状态。本书具体内容包括:鲨鱼的进化史、鲨鱼生物学、鲨鱼和人类、现生鲨鱼及科级检索,其中现生鲨鱼及科级检索包括9目36科的鲨鱼:六鳃鲨目(包含皱鳃鲨科和六鳃鲨科)、棘鲨目(包含棘鲨科)、角鲨目(包含角鲨科、刺鲨科、乌鲨科、睡鲨科、尖背角鲨科、铠鲨科)、锯鲨目(包含锯鲨科)、扁鲨目(包含扁鲨科)、虎鲨目(包含异齿鲨科)、须鲨目(包含斑鳍鲨科、长须鲨科、须鲨科、长尾须鲨科、虎鲨科、铰口鲨科、鲸鲨科)、鼠鲨目(包含尖吻鲨科、锥齿鲨科、砂锥齿鲨科、拟锥齿鲨科、巨口鲨科、姥鲨科、长尾鲨科、鼠鲨科)、真鲨目(包含单鳍猫鲨科、猫鲨科、原鲨科、拟皱唇鲨科、细须雅鲨科、皱唇鲨科、半沙条鲨科、真鲨科、鼬鲨科、双髻鲨科)。在附录部分,还详细列出了鱼鳍识别、颌齿形态鉴定等资料。
關於作者:
[美]戴维·A·埃伯特:太平洋鲨鱼研究中心的项目主任,也是Moss Landing海洋实验室的研究教员。
[美]马克·丹多:科学插画家和出版商,他参与出版的书还包括《世界鲨鱼全图鉴识别指南》(Guide to the Manta and Devil Rays of the World)和《世界鲨鱼识别指南(口袋本)》(A Pocket Guide to Sharks of the World)(均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美]萨拉·福勒:鲨鱼信托基金会和欧洲Elasmobranch协会的联合创始人,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鲨鱼专家组的成员。

译者简介:
张洁: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留日博士,日本学术振兴学会JSPS特别研究员。2021年起出任IUCN 物种存活委员会鲨鱼专家组亚洲区域副主席。
路昊明: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方向为软骨鱼类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
陈江源: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学生,热衷于软骨鱼类分类。业余科普作家,积极参与公众科普事业,曾为《博物》《大自然》等科普杂志撰稿。
毛宇帆:毕业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大学期间为专业书籍、科技文章和报告设计封面和插图。参与过多次实地生态考察活动。
目錄
致谢
图片版权
前言
介绍
如何使用本书
形态图解
什么是鲨鱼
鱼类的进化史
鲨鱼的进化史
鲨鱼生物学
身体结构
骨骼
运动
呼吸和循环
皮肤和鳞片
感觉器官
食物与消化
生活史
行为
遗传
研究重点—如何提供帮助
鲨鱼和人类
鲨鱼传说
渔业
休闲垂钓
鲨鱼观赏(观鲨)
遭遇鲨鱼
食用鲨鱼
保护和管理
现生鲨鱼目及科级检索
种级详述
六鳃鲨目(Hexanchiformes)
皱鳃鲨科(Chlamydoselachidae)
六鳃鲨科(Hexanchidae)
棘鲨目(Echinorhiniformes)
棘鲨科(Echinorhinidae)
角鲨目(Squaliformes)
角鲨科(Squalidae)
刺鲨科(Centrophoridae)
乌鲨科(Etmopteridae)
睡鲨科(Somniosidae)
尖背角鲨科(Oxynotidae)
铠鲨科(Dalatiidae)
锯鲨目(Pristiophoriformes)
锯鲨科(Pristiophoridae)
扁鲨目(Squatiniformes)
扁鲨科(Squatinidae)
异齿鲨目(Heterodontiformes)
异齿鲨科(Heterodontidae)
须鲨目(Orectolobiformes)
斑鳍鲨科(Parascylliidae)
长须鲨科(Brachaeluridae)
须鲨科(Orectolobidae)
长尾须鲨科(Hemiscylliidae)
豹纹鲨科(Stegostomatidae)
铰口鲨科(Ginglymostomatidae)
鲸鲨科(Rhincodontidae)
鼠鲨目(Lamniformes)
尖吻鲨科(Mitsukurinidae)
锥齿鲨科(Carchariidae)
砂锥齿鲨科(Odontaspididae)
拟锥齿鲨科(Pseudocarchariidae)
巨口鲨科(Megachasmidae)
姥鲨科(Cetorhinidae)
长尾鲨科(Alopiidae)
鼠鲨科(Lamnidae)
真鲨目(Carcharhiniformes)
单鳍猫鲨科(Pentanchidae)
猫鲨科(Scyliorhinidae)
原鲨科(Proscylliidae)
拟皱唇鲨科(Pseudotriakidae)
细须雅鲨科(Leptochariidae)
皱唇鲨科(Triakidae)
半沙条鲨科(Hemigaleidae)
真鲨科(Carcharhinidae)
鼬鲨科(Galeocerdidae)
双髻鲨科(Sphyrnidae)
附录
附录1 大洋和海
附录2 实地观察
附录3 鱼鳍(翅)鉴定
附录4 颌齿形态鉴定
中文名索引
拉丁文学名索引
內容試閱
什么是鲨鱼
鲨鱼在分类上属于软骨鱼纲,或称软骨鱼类。顾名思义,这些鱼有一个简单的、由坚韧且灵活的软骨构成的内部骨架,在骨骼、鳍或鳞片上没有硬骨组织。与原始无颚的软骨七鳃鳗不同,鲨鱼的头部下方具下颌和鼻孔。达到性成熟的雄性鲨鱼大多有被称为“鳍脚”的交接器。软骨鱼的其他特征还包括盾鳞和不断更替的一排排牙齿。
软骨鱼主要有两类。的是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其中“elasmo”意为板块,“branchii”意为鳃),包括所有鲨鱼和鳐鱼,这一亚纲鱼类的特点是头部具有多对(通常是5对)鳃孔。全头亚纲(Holocephali,其中“holo”意为整个,“cephali”意为头)特指银鲛,这是现存动物中物种数较板鳃类少得多的类群(尽管化石记录非常多样化)。在全头亚纲鱼类中,头部两侧各有一个开口的软鳃盖保护着4对鳃孔。
已知的鲨鱼种类已超过536种(而且物种数还在增加,在本书出版之前还会有更多的鲨鱼被描述)。板鳃亚纲鱼类通常体形呈圆柱形(有时呈扁平状),其特征可通过头部侧面的5到7对鳃孔,以及位于鳃孔上方未与头部相融合的胸鳍轻易辨认。脊柱延伸到通常不对称的尾鳍(尾巴)较大的上尾叶的顶叶,通常具有一个或两个背鳍(有时背鳍前带有棘刺)。少数物种像鳐鱼一样是扁平的,但它们鳃孔的位置和胸鳍的形状仍然是鲨鱼物种的典型特征。鳐类,或称下孔总目的软骨鱼类(不包括在本书中),有时被亲切地称为“扁平鲨鱼”或“薄饼鲨鱼”。已知的鳐类约有670种,其特征是身体短而平,扩展、扁平、像翅膀一样的胸鳍在头部两侧的鳃孔上方,与头部完全融合。然而,比起我们更熟悉的圆盘形魟鱼和鳐鱼,有些物种,例如锯鳐和犁头鳐,看起来更像扁平的鲨鱼,与锯鲨(第211页)和扁鲨(第217页)更为相似。
物种命名每一个经科学描述的物种都有一个的学名,这个学名由两部分组成(即“双名法”),通常以拉丁文语法规则为基础,且用斜体书写。学名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指代同一个生物学物种。而“俗名”或“俗称”的指代界限往往模糊不清且易混淆:一个物种可以有多个俗名,同一个俗名亦可用于泛指多个物种。因此使用统一学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显而易见。学名的命名可以直截了当地来源于物种的形态特征及模式产地,有时也会有近乎荒谬的理由。在很多场合还可以用于纪念人物、组织或机构—目前约有157种鲨鱼是以人名来命名的,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鱼类学家及自然保护主义者。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某一物种被重复命名,科研人员必须反复确认自己即将发表的物种确实是未曾被描述过的新种,且已发表在经由同行评审的科学期刊上。新物种的描述应包括其被采集的时间、地点、采集人姓名,以及模式标本的相关信息及保存单位。除非该物种因极为罕见而未能被采集,或因极度濒危不宜采集标本,模式标本通常要保存在博物馆或其他科研院所标本存放机构,以便其他分类学家在必要时对其进行检视。
学名的第一部分用于指代这一物种所在的属名,而第二部分则是这一物种的种名。例如,鼠鲨目(第291页)包括8个科,而其中的鼠鲨科(第309页)又包括3个属:噬人鲨属、鲭鲨属和鼠鲨属。鼠鲨属包括两个物种:分布于北太平洋的太平洋鼠鲨和分布于北大西洋及南半球海域的鼠鲨。在本书中,同科内的物种会按学名的字母顺序排列,首先是属名,其次是种名。因此,在鼠鲨科中,噬人鲨(第310页)被排在首位,而鼠鲨(第313页)则位列末尾。对于一些物种众多的属往往会以形态特征及遗传差异而被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支系,即亚属(如乌鲨属)。


鱼类的进化史
脊椎动物亚门的所有类群(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都起源于一些不大于3厘米长的微小海洋动物,它们的外形有些像鱼,在约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了全世界的海洋里。地质学家将这段时期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因为化石记录显示:在这期间(大约1000万年间),“突然”出现了超过12个拥有内骨骼或外骨骼的主要动物门类,并迅速辐射演化。而在这些光怪陆离的类群中,所谓的“原鱼类”,作为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在当时只是一群不起眼的细长侧扁的柳叶状小动物。它们拥有贯穿身体的杆状脊索、附着在脊索上的肌节以及简单的消化道,但没有眼睛、鳍和真正的骨骼,而且这些小家伙大概不太会游泳。栖息在浅海沙地中的文昌鱼(Branchiostoma lanceolatum ,脊索动物门头索亚门),是与这些脊椎动物远祖在形态上最为接近的现生动物。
数千万年后,这些原始动物的后代不断进化,逐渐偏离了它们祖先在化石记录中的形态。脊索逐渐被软骨质的脊椎取代,眼睛和不成对的鳍(奇鳍)开始出现,原本脆弱的头部和前半段躯体也开始覆盖坚硬的骨板。由于缺乏真正的上下颌,它们只能从海床上吸取食物微粒。其中的一些原始无颌鱼类,可能是现代七鳃鳗和盲鳗的共同祖先。随后,原始无颌鱼类的第一对鳃弓进化为可咬合的上下颌,而成对的鳍(偶鳍)也出现了,这大大提高了它们在水中的机动性。自然选择下产生的这些身体构造的创新,使这些原始鱼类的后代可以扩散到更多新的栖息地,取食范围也大大扩展了。接下来,它们进化成了更多样化的形态,其中有一部分开始呼吸空气,爬上了陆地,成为今日陆生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科学家们认为,现代鲨鱼是最早的有颌脊椎动物之一—棘鱼纲(acanthodians)的后代。棘鱼纲出现在约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时期,化石记录留下的多是它们的鳞片和鳍棘。另一类原始有颌鱼—盾皮鱼纲(placoderms)也出现在大约同一时期。由于泥盆纪时期这些原始有颌鱼多样性很高且数量巨大,同时原始无颌鱼类也在海洋和淡水中达到鼎盛,所以泥盆纪又被称为“鱼类时代”。所有这些原始类群和它们的绝大部分后代都已灭绝,只留冰冷的化石存世;然而就在泥盆纪约5000万年的历史中,各类现代鱼类的祖先已全部出现了。而最早的鲨鱼化石则出土自早泥盆纪地层,距今约4.09亿年(此时还要再等2亿年,最早的恐龙才会在大地上漫步)。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ans,其中“chondros”意为软骨,“ichthos”意为鱼)保留了原始的软骨骨架,没有真正的内骨骼与覆盖皮肤的骨质鳞片,在“ 鱼类时代”泥盆纪时期广泛分布,多样性很高。这些原始软骨鱼可能是现代鲨类、鳐类和银鲛的祖先,在形成于石炭纪的浅海石灰岩沉积中占据了所有鱼类物种化石的60%。原始软骨鱼类的化石物种数量超过3000种,而且大量的远洋和深海物种没有留下化石记录就走向了灭绝。有一些化石物种十分奇特,如旋齿鲨属(Helicoprion )和胸脊鲨属(Stethacanthus );另一些则与现代鲨鱼非常相似,如裂口鲨属(Cladoselache )。
原始软骨鱼类的盛世终结于约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这场毁天灭地的大灾难由规模巨大的火山活动引发,酸雨、毁灭性的沉积物洪流、全球变暖和海洋缺氧等次生灾害便接踵而至,它们夺走了90%以上的海洋生物的生命。到2亿年前—1.4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地球生态系统逐渐恢复了元气,现代鲨类、鳐类和银鲛的祖先在浅海生态系统中悄然出现,并逐步走向了多样化之路。
“鱼类时代”泥盆纪时期的多个鱼类类群中,只有两个还在现代地球繁荣昌盛:软骨鱼纲和硬骨鱼总纲(Osteichthyes,其中“osteo”意为骨,“ichthos”意为鱼)。硬骨鱼类拥有真正的钙质骨骼,而不是软骨。它们也是现生脊椎动物中最丰富和多样化的类群。硬骨鱼总纲下面的一个亚纲为肉鳍鱼纲(Sarcopterygii,其中“sarco”意为肉质的,“pteryx”意为鳍、翅),所有陆生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就属于这个类群。它们曾经繁盛,但如今只有2种腔棘鱼和6种肺鱼存世。世界上约有34000种或更多种硬骨鱼,但只有约1265种软骨鱼,而这其中还有约292种是在最近的15年才被科学界所知晓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