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产业社群:超级群体引领新经济浪潮
》
售價:HK$
68.2

《
卢布:一部政治史 (1769—1924)(透过货币视角重新解读俄罗斯兴衰二百年!俄罗斯历史研究参考读物!)
》
售價:HK$
119.9

《
法国商业400年(展现法兰西商业四百年来的辉煌变迁,探究法国企业家“外圣内王”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74.8

《
机器人之梦:智能机器时代的人类未来
》
售價:HK$
75.9

《
脑髓地狱(裸脊锁线版,全新译本)日本推理小说四大奇书之首
》
售價:HK$
61.6

《
复利人生
》
售價:HK$
75.9

《
想通了:清醒的人先享受自由
》
售價:HK$
60.5

《
功能训练处方:肌骨损伤与疼痛的全周期管理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 《我曾拥有那么多》荣获2018年挪威优秀小说,提名挪威最重要的布拉格文学奖、书商奖、文学评论奖。
* 本书内容聚焦女性,直面文学和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议题:自由和不自由,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冲突。
*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莫妮卡和周遭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微妙和敏感的关系,揭开了莫妮卡刻意戴上的满不在乎的面具,让读者能够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莫妮卡的不完美和真实,拉近了读者和她的距离,轻易从她的身上看到自己或是身边人的影子以及自己不敢宣之于口的念头。
* 书中人物的思想、情绪和面对生活情状做出的不同选择,很好地展现了挪威在这个时代的特性。
|
內容簡介: |
在特露德·马斯坦第一人称视角的叙述中,挪威女人莫妮卡从13岁到58岁的生命画卷在读者面前缓缓展开,连同她生命中出现的家人、姐妹、朋友、同事,还有男人们。她与他们的关系虽看似亲密,但又带着疏离,似乎一切都落不到她所希望的位置上。莫妮卡13岁,她知道她所经历的一切终将属于另一个时代。她27岁,是一名年老的教授的情人。她37岁,和盖尔住在一起,他们生下了麦肯,孩子正津津有味地吮吸着奶嘴。她46岁了,屋外是无休止的母鸡的叫声,她觉得生活就是各种无望的尝试。她52岁,在日用品商店蔬菜区的镜子中看到了母亲的脸。《我曾拥有这么多》讲述了一个女人对归属感、激情和生命意义永不止息的渴望,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她都想追逐,可希望又一次次破灭,失望,背叛,转身离开。
|
關於作者: |
[挪威]特露德·马斯坦出生于1973年,1988年出版的第一部散文作品集,即获得泰尔烈·维索斯新人奖。她曾在2006年获得评论家奖,2007年获得瑞典PO·恩克维斯特奖。并在挪威的青年作家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因为她出众的构思和精确的洞察力,她的作品直至人心,深刻地反映了当代挪威社会的现实。
邹雯燕,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挪威奥斯陆大学挪威语专业。自2013年起从事挪威文化在中国的推广工作,现已翻译出版挪威儿童文学及当代文学作品20余本,其中包括《在我焚毁之前》(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9年版)、《神之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0年版)。
|
目錄:
|
土地和香草 / 001
不朽 / 021
人曾经相信的 / 039
长途 / 064
老男人 / 108
青涩的人 / 130
一时一地 / 154
亲爱的小孩 / 169
将生命交与他人之手 / 185
分享快乐,快乐就变成为双倍 / 215
孩子 / 232
所有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 / 262
为你疼痛 / 305
美好的人生 / 331
戏精 / 359
所有人类的感情我都不陌生 / 390
舒适和抵抗 / 424
|
內容試閱:
|
一位挪威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交出了一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觉得刺痛、有关自由和责任的小说。
——《世界之路报》
“所有不好的小说都是相似的,但每一本精彩的小说都有自己的精彩。”挪威书评人在《世界之路报》的读书专栏中说:“托尔斯泰笔下有安娜·卡列尼娜,福楼拜笔下有包法利夫人,而在挪威女作家特露德·马斯坦(Trude Marstein)的《我曾拥有那么多》中,我们认识了挪威女人莫妮卡。”将特露德·马斯坦与世界文坛顶级作家相提并论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挪威文坛对她的赞誉——毫无疑问,她已经成为她这一代挪威作家中的领军人物。
特露德·马斯坦出生于1973年,在挪威东南部的小城镇滕斯贝格长大,目前生活在首都奥斯陆。她曾在挪威泰勒马克大学学院研习创意写作,后在奥斯陆大学继续进修教育、心理学和文学研究。她发表的第一部散文集——《强烈的饥饿,突然的恶心》出版于1998年,并在当年斩获塔耶·维萨斯最佳新人奖,在文坛崭露头角。此后特露德·马斯坦陆续出版了小说、散文集,还有儿童小说,均获得了读者和评论家的好评。2006年的小说《做得好》为她赢得了挪威文学评论家奖。
2018年出版的《我曾拥有那么多》(S? mye hadde jeg)是她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作品。该作品聚焦女性,直面文学和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议题:自由和不自由,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冲突。
在特露德·马斯坦第一人称视角的叙述中,挪威女人莫妮卡从13岁到58岁的生命画卷在读者面前缓缓展开,连同她生命中出现的家人、姐妹、朋友、同事,还有男人们。她与他们的关系虽看似亲密,但又带着疏离,似乎一切都落不到她所希望的位置上。
《我曾拥有那么多》的女主人公莫妮卡来自挪威小城市弗莱德里克斯塔德。她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是家里年龄最小的女儿,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姐姐们都选择了传统的职业,然后结婚、生子,生活稳定。可莫妮卡一直想要不同的追求,她追求自由,心里总有一种不安的情绪,害怕自己落入固定的生活模式,于是她总是向往远方,向往不一样的生活。高中毕业后,她离开家乡去首都奥斯陆求学,先是学法律,后来又转学文学,还做过老师、自由撰稿人和广告公司的文案写作者。她谈过一段又一段的感情,一度很抗拒生孩子,但后来还是有了女儿麦肯。她虽然向往自由,但却又一直在寻求激情和男人的肯定,单身的时光很短暂。
特露德·马斯坦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主人公和周遭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微妙和敏感的关系,揭开了莫妮卡刻意戴上的满不在乎的面具,让读者能够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她将渴望、欲望、不安、失落、欢欣、幻想、自由和家庭责任的冲突不加修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莫妮卡在追求自我和满足他人的期望、离经叛道和循规蹈矩之间来回摇摆。她有可爱的一面,也有可恨的一面,她自私、任性,她一直在寻找和追求生命真正的意义,但看着身边的朋友、家人安定下来,过着日常规律但无趣的生活时,又时不时生出羡慕和自我怀疑。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她都想追逐,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可希望又一次次破灭,失望,背叛,转身离开。
莫妮卡的不完美和真实,拉近了读者和她的距离,轻易从她的身上看到自己或是身边人的影子以及自己不敢宣之于口的念头。
《我曾拥有那么多》在挪威新生代作家的创作中很有代表性——他们诚恳地书写普通人的小故事。他们不再那么专注反映时代变化的大命题、大叙事,不追求强烈的矛盾和戏剧冲突,而是将目光投射到普通的人、普通的事上,用朴实的语言讲平凡的人生——微澜见深意。虽然这部小说从1973年写到了2018年,但作者选取的叙事角度都集中在主人公和周遭人的关系以及具体的事物上,不寻求展现挪威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变化。但是,这样的选择并没有削弱作品的时代性——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绪和面对生活情状做出的不同选择,很好地展现了挪威在这个时代的特性。
从特露德·马斯坦身上我们能看到挪威当代文坛近年来另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女性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的质量和获得认可的程度呈跳跃式上升。挪威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不再是男作家统治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女作家,无论是刚刚崭露头角的作家,还是成名已久却在此前没有得到评论家应有重视的作家,开始打破垄断,斩获各大文学奖项。在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上,2022年,挪威畅销书排名前100名中(包括虚构和非虚构作品),50%为女性作者的作品,而在2013年,这项数据仅为31%。这是因为女作家们的创作质量很高,是不可忽视的文学声音,但同时也和评论界将更多注意力放到了女性作者身上,更多的文学评论家选择为她们发声有很大的关系。
《我曾拥有那么多》是特露德·马斯坦被译为中文的第一部作品。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让更多中国读者认识这位挪威当代女作家,进而对更多挪威女性作家的作品产生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