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理雅各文集·第4卷·中国圣书(四):礼记(下)

書城自編碼: 406599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英]理雅各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242776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24-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古代中日关系史:从倭五王到最后的遣唐使
《 古代中日关系史:从倭五王到最后的遣唐使 》

售價:HK$ 64.9
司马懿传:一部从隐士走向权臣的成事“愤斗史”,趣笔解读一代军师以柔克刚的处世智慧!
《 司马懿传:一部从隐士走向权臣的成事“愤斗史”,趣笔解读一代军师以柔克刚的处世智慧! 》

售價:HK$ 64.9
权力、信仰与幻想:美国在中东(1776年至今)(历史学堂)
《 权力、信仰与幻想:美国在中东(1776年至今)(历史学堂) 》

售價:HK$ 129.8
学习力就是竞争力
《 学习力就是竞争力 》

售價:HK$ 64.9
向上流动:求学与原生家庭的羁绊
《 向上流动:求学与原生家庭的羁绊 》

售價:HK$ 64.9
大国金融:全球金融变局下的中国机会(解读全球金融体系,变局前因后果,金融危机的根源与演化逻辑,中国特色金融,现代金融体系)
《 大国金融:全球金融变局下的中国机会(解读全球金融体系,变局前因后果,金融危机的根源与演化逻辑,中国特色金融,现代金融体系) 》

售價:HK$ 74.8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漫画版)
《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漫画版) 》

售價:HK$ 65.8
万千心理·拉康精神分析的临床概念化
《 万千心理·拉康精神分析的临床概念化 》

售價:HK$ 118.8

 

編輯推薦:
理雅各是19世纪英国著名汉学家,其中国典籍译著在西方汉学界久负盛名,他于1885年完成的《礼记》英文全译本,不仅展示了译者个人高超的翻译技能,更是表达了西方人对中国儒家典籍的独特诠释。读者可从中知晓19世纪欧洲汉学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时的立场和问题。
內容簡介:
《理雅各文集》第3卷辑录了由理雅各译注的《中国圣书(三)?礼记?(上)》。理雅各译注的《礼记》共四十六篇,本卷收入了前十篇,并将序言、导论译成中文,辅以费乐仁(Lauren F.Pfister)所撰导读。在本卷的导论中,理雅各对四十六篇的标题、总体内容、语言风格和相对价值进行了逐一描述。本书在中西文化交流、西方汉学史和近代思想史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
關於作者:
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英国著名汉学家,牛津大学首任汉学教授,“儒莲奖”首位获得者(1875),曾在香港工作生活三十年时间。英语世界唯一完整翻译“四书”“五经”的学者,为西方汉学发展以及中国典籍西传做出重要贡献。
目錄
本卷导读 /费乐仁
中国圣书(四)
THE L? K?, XI-XLVI 礼记(下)
索引 /费乐仁
內容試閱
本卷中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理雅各对第二十八篇《中庸》和第三十九篇《大学》的古本进行的翻译和诠释。理雅各大胆将前者的标题改译为“The State of Equilibrium and Harmony”,这一事实让我知道他自己是多么缜密,以及他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这一最重要的儒家文本的总体目标,不惜改变已经出版过的标题。我在前文中已经指出了理雅各选择翻译古本《中庸》和《大学》对英语世界读者的重要性,在于它向外国人打开了一段特别的儒家学术史,以及它在儒家亚传统中接下来的发展。因此,我建议任何不熟悉这些差异的人对理雅各在《中国经典》中翻译的“新本”和本卷中的“古本”一起阅读,并比较其中的差异,以感受它们所传达的信息有哪些微妙和不那么微妙的差异。有关理雅各的译本仍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他指出了这些文本差异,并说明了这些差异是如何在朱熹编订的“四书”问世近 700 年后成为争论焦点的。
我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了理雅各所说的“同情但不中立”的深刻智慧和敏锐的诠释立场。尽管有时他可能会觉得这一态度很难实现,但随着对他作品的研究,我越来越欣赏这种态度。这种诠释态度也挑战了那些欧洲、英语世界和其他国家的汉学和中国学学者,他们将译者和诠释者的“同情”,作为判断他们对儒家经典文本翻译或诠释的关键性价值。这样的评论者倾向于否定那些被视为“仅仅是批判性的”和“在文化上不敏感”的人,但也会将理雅各的作品与那些远比他更没有同情立场的作品混为一谈。有时,这些评论者对于同情与批判性评价之间的平衡并不欣赏,这种平衡不仅是理雅各诠释立场的一部分,也是不同的中国儒家学者和评注者所曾明确表现出来的。理雅各充分意识到,中国儒家学者对自己的经文的解释有一个关键性的诠释学维度,但是一些后期的汉学家和中国学研究者在自己的研究中忽视或者没有公平地对待它们。那么最终,理雅各“同情但不中立”的诠释学立场为他提供了一种诠释敏感性和智识上的可靠性,这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批评他的人。我将其看作是一种智识和文化上的标准,它可以在 21 世纪古典儒家传统诠释、后传统中国社会中儒家思想的当代表达,以及儒家传统的国际性表述中重获价值。尽管如此,在对于理雅各的翻译和诠释赋予了如此高的价值之后,我提醒自己,我需要再次反求诸己,寻求上帝在我的内心生活中所赋予的东西,以便在我自己的生活、学术和精神世界中更多地实现这一“同情但不中立”的智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