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HK$
177.0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HK$
109.8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HK$
132.2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HK$
88.5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HK$
66.1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HK$
155.7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HK$
87.4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HK$
65.0
|
編輯推薦: |
◎详细解说了美国为何以及如何在中东问题上如此纠结。◎同时解释了在地理上与美国相距甚远的中东为何会对美国的战略和外交政策产生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在美国出生,受教于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回祖国后成为以色列国防军伞兵,亲上战场,后赴任驻美大使。历史学家 一线军人 驻美大使。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乔治?华盛顿讲到小布什,是一部全面的美国干预中东政治的历史作品。作者发现,从19世纪早期打击巴巴里海盗的战争到今天的伊拉克战争,美国与中东的关系从未中断。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战略考虑因该地区的宗教意义而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在19世纪,利益驱使美国政策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开始之前,便开始支持巴勒斯坦的犹太国家。与此同时,作者指出,美国人对穆斯林世界的浪漫幻想(比如美国的中东电影中所表达的)一再在固执肮脏的现实中搁浅。而美中关系对世界事务至关重要。
|
關於作者: |
迈克尔?B.奥伦,历史学家、军事史学者,2012年卸任以色列驻美大使(内塔尼亚胡任内),现任职于以色列联合政府国会。著有多部畅销书。
|
目錄:
|
目录
年表
新版序言
序言 荣耀之路
引言 返回关键节点
第一部分 早期美国与中东的“邂逅”
第一章 一个致命且令人难堪的威胁
第二章 充满敌意和空灵的东方
第三章 美国身份的熔炉
第四章 照亮和解放这个世界
第二部分 南北战争前的美国与中东
第五章 汇合与冲突
第六章 中东的宿命
第七章 美国人眼中的中东
第三部分 内战与重建
第八章 裂变
第九章 尼罗河上的南军和北军
第十章 撤退的号角永不会响
第十一章 美国攻势
第十二章 复苏
第四部分 帝国主义时代
第十三章 帝国初升
第十四章 帝国的虔诚
第十五章 帝国迷思
第十六章 一个被重新命名和重整秩序的地区
第五部分 美国、中东和一战
第十七章 旁观灾难
第十八章 行动,还是不行动?
第十九章 一场美国运动的诞生
第二十章 起来吧,阿拉伯人,醒醒吧!
第二十一章 第一次中东和平进程
第二十二章 幻想复活
第六部分 石油、战争与统治地位
第二十三章 从圣经到钻头
第二十四章 一场无解的冲突演变
第二十五章 给中东的火炬
第二十六章 中东及一个密苏里来的男人
第七部分 寻求美式和平
第二十七章 和谐与霸权
第二十八章 三十年战争
结语 发自肺腑的深切感激
新版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序言】:前言需要完整,必须文字格式。有则必填
荣耀之路
划着一条自己亲手挖空一棵巨大的白松而制成的独木舟,约翰·利雅德(John Ledyard)沿康涅狄格河顺流而下。他是个胸膛厚实的青年,划船时,他那黄褐色的头发披在脑后,鹰钩鼻子向前倾着。他随着小舟落在了因春季解冻而涨起的水面上,两岸是一座座冰雪点缀的山峦,此地距离长岛海峡约数百英里。然而,在他到达最终目的地——那块充斥着迷宫般的废墟和历经太阳炙烤的沙漠的土地——之前,还需要经过漫漫长途。约翰·利雅德将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共和国探索中东、记录中东印象、将中东以可理解的面目呈现在美国人面前的第一位公民,尽管他本人当时(1773年)不大可能晓得这一事实。
利雅德那年春天关心的并不是去中东,而是要逃离专横跋扈的达特茅斯校长埃利亚扎·惠洛克牧师的严厉管教。惠洛克坚信,利雅德这位来自新罕布什尔州、曾在易洛魁人中生活过的青年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传教士,而且逼他去上大学。但是,23岁的利雅德对探险远比对神学感兴趣。他渴望冒险,正如他在写给他那孀居母亲的信中所说的那样,他想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旅行者……偏离主流、不合常规、行动迅速、不担负责任、求知欲强并且……从容如彗星一般”。他在达特茅斯只待了一个学期,随后就从康涅狄格州下水,划着独木舟向着海洋与全世界踏上了征程。
利雅德在一艘开往西印度群岛的商船上当了一名平平常常的水手,开始了他前途未卜的旅程。然而,18世纪晚期的商船上老鼠成灾,生活枯燥乏味,于是,当船向东驶向地中海时,利雅德再次决定逃离。随后,他于1776年7月在直布罗陀下了商船,加入了英国海军。而就在当月,大不列颠发动了对反叛的美洲殖民地——现在已聚合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战争,而利雅德极有可能要跟自己的父老乡亲作战。不过,利雅德并没有被派到炮艇上,而是被派去了“决心号”战列舰,也就是英国最著名的船长詹姆斯·库克的旗舰上。
作为大溪地和夏威夷群岛的发现者,库克正在开始其第三次环球航行,要穿越太平洋到俄勒冈和阿拉斯加海岸,以探索一条横跨大陆的水路,即传奇的西北航道。利雅德为这次探险留下了一份日记,细致生动地描述了他们遇到的那些绘着纹身的南太平洋群岛岛民,以及1779年2月14日伏击并杀害了库克船长的夏威夷战士。但这一事件的恐怖色彩,丝毫不能使北美海岸上森林茂密的俄勒冈领地的壮丽景观失色。利雅德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返回这个地方,通过动物毛皮大发一笔。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于1782年下船离开长岛海岸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虽然那时美国差不多已获得独立,但大陆军仍处于战争状态,而利雅德本来可能还要继续服役。但他个性太强,不能重新登记入伍。他看到自己“在生活的两个极端……之间辗转腾挪”,既凄惨又幸福,“这一生活不属于任何星球或者说不适合任何地方”。利雅德出版了他写的库克探险日记,这是在美国印刷的第一本游记,成了18世纪的畅销书。33岁时,利雅德见过的世界——和北美大陆——可能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然而,他仍对俄勒冈念念不忘,当然还有他做毛皮生意的梦想。由于没有在美国找到愿意跟他一道发这个财的人,利雅德再次离开家乡,于1785年启航前往法国。
利雅德身上体现了当时的法国人所崇拜的美国边疆精神,因此,他们为他引见了巴黎当时地位最为显赫的人物。他还跟美国首位驻法国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鼓动独立的革命家汤姆·潘恩以及大陆军海军英雄约翰·保罗·琼斯交上了朋友。然而,让他感觉最温暖、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与一位贵族的交往,后者与他这位曾经的边疆小民和普通水手似乎并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在巴黎期间,我认识了约翰·利雅德……他是一位有天赋、懂点科学、勇敢无畏又有进取心的人。”接替本杰明·富兰克林担任美国驻法大使的托马斯·杰斐逊这样写道。杰斐逊长得又瘦又高、皮肤白皙,与常年生活在海上身材壮硕、饱经风霜的利雅德恰成鲜明对比,但这两个男人一见如故。杰斐逊认为利雅德是个“真实的人”,拥有“无与伦比的胆识”和“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个性”。利雅德则礼尚往来,称杰斐逊为“我的父亲、兄长和挚友”。
杰斐逊被利雅德对俄勒冈领地的描述所吸引,对于在该地区和美国东海岸之间寻找水路的想法也颇感兴趣。他劝说利雅德借道俄罗斯和白令海峡去俄勒冈州,进而找到这条传说中的西北航道。杰斐逊甚至向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呼吁,允许利雅德毫发无损地穿过其领土。叶卡捷琳娜将这一计划斥为“荒诞不经”,但她的怀疑并没有让利雅德畏缩不前。1787年冬,利雅德出发了,他从斯德哥尔摩走到圣彼得堡,随后乘独木舟和雪橇跨越3500英里冻土前往东西伯利亚。但就在那里,叶卡捷琳娜的密探抓住了他,随后将其逐出俄罗斯。
这段苦难经历让利雅德明显地苍老了,但内心却没有任何改变。他说:“美国人的心可比美国人的脸经久耐磨。”他与杰斐逊仍保持着密切联系,他在自己的信中还提出了一个在当时来说极富开创性的理论,即美洲原住民是来自亚洲的史前移民的后代,而且,所有人——不分种族——都源于同一个祖先。同时,他也从未放弃探索未知领域的雄心壮志。为了寻找新的赞助人,利雅德搬到了伦敦。在那里,他受到了颇负盛名的非洲协会及该协会那位爱招摇卖弄的秘书亨利·贝弗伊的关注。贝弗伊对利雅德的“男子气概、宽阔胸膛、坦诚的表情以及雄心勃勃的眼神”印象深刻,提议利雅德不妨沿着尼罗河从开罗到东苏丹的森纳尔,对尼罗河进行深入考察,这条路之前从未有西方人走过。利雅德自告奋勇立刻启程,但贝弗伊解释说必须对这次探险进行精心准备,所以至少得几个月后他才能去埃及。
利雅德为此做了身心两方面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是徒步旅行了20英里,心理上的则是对各种中东地图——其中大部分都是推测出来的——进行了仔细研究。他与美国驻英国代理部长威廉·斯蒂芬斯·史密斯取得了联系,并通过后者表示同意“用自己的才华与勤奋立即报效自己的国家”,以美利坚合众国的名义实施其探险计划。最后,在1788年6月30日,为远行做好准备的利雅德离开伦敦前往马赛。“我将从这里出发……穿过地中海……到开罗,”他在给母亲的最后一张便条上这样简单写道,“远方尚属未知,我的发现之旅即将开启。你将会知道旅程在何处终止以及如何终止,如果我还活着的话。”他给杰斐逊写信感谢其友谊和信任,并表示对此深感荣幸。“我……觉得群山与大海都不会阻挠我踏上这条荣耀之路,”利雅德如此预言道,“我的心正在熊熊燃烧。”
约翰·利雅德就这样踏上了前往中东的旅程,此前,这片神奇的土地鲜有西方人踏足,更不用说深入其中了。除了艰辛和敌意,他还期望在那里找到什么呢?会有什么历史、神学和文化方面的相似之处能将这些遥远的、异族的土地与美国当时已经建构成形的民主制度联系在一起呢?地球上这两块看起来毫无相似之处的地域——美国和中东——能够熔铸出怎样一种共同的未来?
这些问题在1780年代提出恰逢其时,而从那时开始,美国人也在不断地以此发问。虽然利雅德是探索中东的第一位美国人——他的埃及之旅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叙述——但是,在两个多世纪的历程中,他不过是到该地区旅行和服务、研究和著述、怂恿和作战的数百万男女中的一员而已。这种相互作用无疑会给中东带来难以磨灭的变化,同时也将改变美国——有时是巩固,有时是分裂。
无论是就他自身还是对于他的美国同胞而言,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利雅德的中东之旅都当之无愧是一条“荣耀之路”。“瞧着吧,”当船起锚前往埃及时这位冒险家大声道,“我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角色,为历史传记提供了一个新主题。”其实,他大可以补充一句,他还为美国对中东事务非同寻常的介入开了个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