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故事课:中国本土IP实训指南 网文 类型小说 短剧 短故事

書城自編碼: 406045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刘丽朵 后浪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80471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二月河文集:长篇历史小说典藏版(康熙+雍正+乾隆套装全十三册)
《 二月河文集:长篇历史小说典藏版(康熙+雍正+乾隆套装全十三册) 》

售價:HK$ 734.8
异彩辉煌:魏晋南北朝文学、绘画、书法关系研究(浙江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
《 异彩辉煌:魏晋南北朝文学、绘画、书法关系研究(浙江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 》

售價:HK$ 140.8
金石昆虫草木状:绝美中国博物手绘
《 金石昆虫草木状:绝美中国博物手绘 》

售價:HK$ 327.8
6G智能超表面无线信道环境自适应构建技术
《 6G智能超表面无线信道环境自适应构建技术 》

售價:HK$ 83.6
民国词史考论
《 民国词史考论 》

售價:HK$ 206.8
不要再沉迷优化人生
《 不要再沉迷优化人生 》

售價:HK$ 64.9
故宫书画集:精编版(刷边版)
《 故宫书画集:精编版(刷边版) 》

售價:HK$ 327.8
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现代哲学与哲学史丛书)
《 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现代哲学与哲学史丛书) 》

售價:HK$ 66.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9.4
《文学课》
+

HK$ 61.6
《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一种陌生的熟悉感(阿卜杜勒法塔赫·基利》
+

HK$ 74.8
《与达洛维夫人共度一天》
+

HK$ 51.8
《北欧神话》
+

HK$ 57.5
《鲍鹏山讲《诗经》》
+

HK$ 118.8
《传统辨析·西学初渐·当代审思》
編輯推薦:
◎立足中国故事工业的逻辑和需求,揭开国产IP运作的秘密。本书所教导的故事适用于网文,类型小说,影视剧,短剧,剧本杀,短故事,声音剧……等等一切面向人群、呼唤市场的大众文化内容。

◎北大文学博士,剧作总监,一线导师,刘丽朵老师既深谙故事创作的秘密,又了解国内新手的创作瓶颈,同时熟悉中国故事市场的需求和逻辑,绕过生涩的外国理论,如禅宗般直截心源,一语道破故事机密,直接把新手带进门内,并让你写的故事联通万千大众的心声。

◎适应国人的思维模式,原创性地研发出7个关键创作步骤,环环相扣,轻易地开启脑洞,刺激情节,打开构思,是更适合“我们自己”的一套故事心法。学员亲测有效。

◎风格硬核,极具方向感和实用性。14项作业,带你一笔一笔将故事赋形,不流于理论;书单、问卷、tips等,帮你找到风格,找准定位,确立赛道,前景清晰地展开写作,不盲目投入。

◎古言、传奇、爱情、罪案、幻想、都市……各热门“类型”关键技巧一次性公开。东野圭吾,乙一,刘慈欣,周星驰,李碧华,张爱玲,余华,玖月晞,八月长安,熊镇,三体,甄嬛传,红楼梦,东宫,志明与春娇,寂寞东京塔,无间道,TVB剧集……
內容簡介:
这是一套专为本土创作者研发的故事课实训体系。

在长年一线编剧与写作教学的实践中,刘丽朵老师深谙中国故事工业的规则和需求,也了解国内创作者的瓶颈和困惑,旨在通过这本书,以行内人的见解,把新手拉进故事大门,并推至大众消费者的面前。

这套相当硬核的课程将如禅宗般“直截心源”,疾风骤雨般地把素人一举拉进故事的大门——7节主课环环相扣,原创性地提出了适应国人思维的故事创作方案;14项作业围绕主课,犹如细致的针脚,把理论缝合在笔端,只要认真完成,就能见证人生中第一个故事的诞生;此外,大量书单、问卷、tips等实用材料,帮你找到风格,找准定位,确定赛道,规划出一条前景清晰的写作之路。

这一切都将帮你缔造出一个让市场感到兴奋的故事——也许就是下一个被津津乐道的故事IP!
關於作者:
刘丽朵,文学博士,作家,剧作总监。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得到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两个专业的学位,并在读书期间出版了小说集、随笔集、童话集,加入作家协会。
博士毕业后进入影视公司担任剧本总监,旋即推出“故事变现”网络课程,在扎实的文学理论基础上给予简单有效的实操训练,自2019年以来收徒数万人,其中上百名同学已从素人出道,出版小说或获各类文学大奖,印证了课程的有效性。
目錄
第1课
结构意识:小白和作家的最大区别
基本结构训练:故事线  18
三幕式,永不改变的结构  24
最受人类欢迎的10个故事  31
故事训练第一步:写出核心事件  39
【作业1】写下你的核心事件  43
*启发灵感的方式  44


第2课
重要的进展:为你的故事增加设定
一切好故事的关键:设定  52
减少交代,努力设定  58
设定必须是结构性的  61
警惕“毛刺”  63
你的设定练习  66
【作业2】在故事线上的合理位置添加设定  67
找到设定之下最好的情节  67
【作业3】穷尽设定势能,找到情节  70
◇强设定书单  72
故事训练第二步:让核心事件长出“结构”  83
【作业4】让情节环环相扣  87
*完善故事线*备的基础知识:三角冲突  88


第3课
故事的关键:找到主人公
什么叫“主人公”?  100
故事训练第三步:立刻得到你的主人公画像  107
【作业5】调整你的主人公  111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112
【作业6】你的人物是圆是扁?  119
人物的隐藏逻辑:幕后故事  119
蜂蜜与毒液:塑造难忘的经典人物  125
*把认识的人写进故事的方法  133


第4课
故事的进展:完成人物配置
如何塑造一个反派?  143
故事训练第四步:安排主人公身边的配角  150
【作业7】完善所有人物配置  155
弧光:精彩情节的底层逻辑  157
【作业8】设计情节与人物的弧光  164

第5课
类型的介入:让故事走向市场
确认你擅长的类型  169
网文类型参考  171
“古言”的写作密码:甜与虐  181
传奇&爱情&罪案,现代都市题材怎么写?  186
幻想小说避坑指南  197
故事训练第五步:把握故事卖相  210
【作业9】确定故事类型,学习类型传统  216
◇类型故事书单  218

第6课
走向专业写作:确立故事风格
方法1:找到叙事者声音  228
方法2:搭建世界观  237
创造你自己的世界  243
故事训练第六步:定位你的故事风格  247
【作业10】确认标题、世界观和叙事者  254


第7课
大纲的成型
至暗与高潮:标记故事的节奏  256
【作业11】设计故事里的“中点”和“至暗时刻”  263
故事训练第七步:故事大纲怎样写  265
几种大纲工具的用法  271
提问法,自动生成合理的情节  279
让思维导图变成故事大纲  285
【作业12】完成2000字大纲  292

第8课
开始写作的重要技巧
3种开头,立刻抓住读者  296
第一章从中间开始  304
对白即谎言  313
“实话对白”是一种特别的修辞  320
【作业13】辨识对白中的谎言  325
对白即行动  327
短剧时代的对白法则  333
*影视对白的重要技巧  339
【作业14】写出你的故事开头  342

附 录
“你将成为怎样的作家”说明及问卷  345
內容試閱
这是一门怎样的故事课

2019年,我在网络上开设了一门故事写作课。这是一门很简单的课,有十六节,讲了跟故事有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中还包括一些在平台的要求之下加入的、我本来不太擅长的领域的内容。这门课很火,在全网流传,成了知识付费领域内有名的课程,一年之中,我大概收了几万名学生,而未经计算的盗版课程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当中有人写信给我,我于是才知道我的学生是谁,他们在哪儿。2020年,这门课变成了训练营,接下来两年时间,有八千多位同学(其中不少同学不停复训,因此实际学生人数少于八千)经受了故事训练营的培训,而2022年起我开始经营自己的自媒体,还不断地有过去的老学员找上门来。所有这些课程,都可以视作一个整体:我在互联网教授故事写作,人们因为要写故事性作品而找到我。这些年来,我的学生们获得了百度小说、知乎、喜马拉雅等网站的小说奖项,不少是一等奖,有的获得“曹文轩儿童文学奖”、科幻文学的“水滴奖”等分类文学大奖,还有的出版了小说,或者成为各影视公司、小说公司等内容公司的编剧、编辑、编审,不一而足。

我所毕业的中文系,在十年以前,还有着“不培养作家”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训条,而我的系友当中,却产生了很多作家,其中不乏那些大家都知道名字的好作家、大作家,他们是怎么成才的呢?而这些年,大学中文系纷纷开设创意写作专业,似乎学校一夜之间想明白了:为什么不能培养作家呢?作家正是祖国百行百业之一员,跟其他行业从业者一样付出劳动、得到报酬,宜于被纳入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而在2011年,北大中文系110周年系庆时,我曾撰文《古顽》发表于系庆专刊,彼时的我,发自肺腑地认为:读中文系,尤其是我的专业,除了修身养性,让自己变成一个在精神方面富足的人之外,在社会上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场。可后来,我在现实中的境遇打了自己的脸:博士毕业后的头一年,就因为改编、改写了一部电视剧而收入百万稿酬。我不得不讪讪地承认:我的专业,还是有实际用途的。可怎么这么重要的事情,读书那么多年,从未有人和我说过呢?

博士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影视公司担任剧本总监,可彼时的我,完全不追电视剧,也不懂什么是电视剧。但是很快,我惊讶地发现:这份工作,正契合我所学习的专业。我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专业方向是宋元明清,更具体一点是明清(到民国)这一段的中国文学,而我的导师刘勇强先生所专攻的领域是小说研究。在工作中,我第一次接触到类型文学,第一次搞清楚网络文学的各个类型与影视剧类型当中的关系,然后惊讶地发现:我所研究的对象中国古典小说跟如今的流行文学血脉相连!

作为一个早早就取得作家资格、二十出头就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的“资深”作家,作为一个专业的古代文学研究者,我曾经慨叹过中国叙事传统的断裂当今的“小说”,跟古代的“小说”,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国古代的小说属于“俗文学”,当代主流小说却是左翼文学传统影响下的现实主义作品,“俗文学”传统的血脉也许有落后的成分,可毕竟这是中国的原汁原味竟然断了!可工作以后,我所接触的现实令我汗颜哪里断了?偌大的网文世界,继承的多半都是中国古典传统:

玄幻仙侠,即古代的“烟粉灵怪”;
历史类,即古代的“讲史”;
军旅热血,即古代的“说铁骑儿”;
励志职场,即古代的“发迹变泰”;
武侠,即古代的“朴刀杆棒”……

以上所说的前者,都是网文、电视剧频道的内容分类法,后者,则是古代目录学对小说的分类。于是我又用这个眼光来看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

《水浒传》,是一部黑帮小说;
《三国演义》,是腹黑权谋的作品;
《红楼梦》,是宅斗、言情的集大成者;
《西游记》,是玄幻,也是仙侠。

它们的流行,它们历经数百年而不衰的全民接受度,正是“中国叙事”贴近“中国趣味”的证明。这四部小说的跨时空大流行,正因为它们贴合了中国人的审美。而无论你是否接受过传统文学教育,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审美这方面,口味从未改变过!于是我走入了全然的新世界,陡然发现:由于文学教育脱离现实、脱离社会、脱离生产,导致发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问题1:大量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并没有从事文学创造相关工作,没有进入到作家、编剧的职业生涯。而与此同时,有海量的并未有过相关教育、培训经历的人,逆天改命,强行抢入这个赛道,成为网络文学作家,成为短剧、短视频编剧;问题2:大量文学专业的课本、教科书,和海量的学术研究,相当封闭,完全没有经世致用的意义,研究一些“这个古代的作家曾经在1699年到过海盐”这样一种课题,对文学的发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与此同时,却有大量自发写作的人,找不到门径,不知道写作的某些正确答案就在某本教科书中。

一边是自给自足自消化,并不对外给出养料的闭环教育系统,另一边是渴望却从未得到过专业培训的人群,后来的一些年,我就像是从大陆第一个走上孤岛的人,被充满渴望的人们围起来,拿出一个又一个他们急需的物资。

其实,过去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跟故事有关的工业尚未完全蓬勃发展。而随着网络平台阅读的兴起,IP时代的到来,中国早已有了两千万自发写作的网络作家,由市场缔造了一批“大IP”,只不过,绝大多数网络作家为爱发电、无酬写作,形成“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局面。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网络文学又已式微,两亿网文读者规模已定,不断流散,甚少新增用户,网文读者的主体基本上30 的年龄,却有像“知乎小说”“百度小说”这样较短体量的小说兴起,打破旧有网文格局,又有移动音频、线下剧本、抖快短剧等行业的兴起等种种新变,让一个“会写故事的人”出路更加广阔了!既然这是一条逻辑脉络相当清晰的从业之路,为何大学不能培养呢?

“创意写作”成了如今的学科热点,然而,大多数人对写作发生兴趣的时候,早已到了人生的中途。我的学生年龄分布在14?~?70岁之间,其中大多数在30?~?40这个“前半生”和“后半生”转折点的年龄,似乎已经把家长规定的道路走完,一些人也已经把以前的道路走“死”了,这时他们想起自己似乎还有理想尚未实现;我的大多数学生是女性,还有不少是一个、两个、三个孩子的妈妈,她们当中很多人被困在家庭这方寸之地内,她们的付出虽然具备崇高的价值,这价值却并不常常被人认可,她们也需要自我实现,同时,需要一份代表着尊严的收入;退休后的学生想起可以把一生的经历写成一本书;身为警察、律师、金融经理、医生、教师的学生,想要把不为外人所知的行业故事写下来……种种不同的出发点把他们带到了我面前。

*

这几年,我一边教学,一边接手一些写作项目。这些项目来自甲方,有的由我独立完成,有的则选拔学生们组成写作小组,分派任务给他们,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辅导,让他们完成写作,并获得署名和报酬。其中包括我为腾讯视频所做的电视剧解说,也包括为喜马拉雅、帆书等平台撰写的《万茜·古今女子图鉴》《千古最美情诗》《聊斋女子的情爱攻略》等,而学生们的工作则有国漫《妖怪酒馆》《狐妖小红娘》、日漫《鬼灭之刃》、网络小说《剑来》的改编,大家的工作经常在“新知榜”榜上有名。

平心而论,最有价值的工作永远是原创项目,这一点,容我在后文中展开。然而,来自甲方的这些项目,让我和我的学生们更加了解何为IP,了解什么样的故事能够成为流行故事,也了解到创造一个流行故事的全程序。

因此,早在2020年就曾经打算出版的本书,也就历经了更多的锤炼。所谓“故事写作”,古已有之,然而今日在中国写故事,跟以往迥异。这几年,我的这本书发展出更多的质素,有一些概念是专属于今天的市场的,它不见于以往任何教案,却是今日的作者每天都要面对的基本秩序。

构成本书的基石的三大概念是:类型,设定,世界观。

首先是“类型”。

商业文学又被称为“类型写作”,可见“类型”在这个领域内占据至高无上的位置。何为类型?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玄幻仙侠、武侠、科幻、职场励志、军旅热血……

“类型”为何是核心?原因有二:
无论是网络平台,还是视频平台,都对所有文娱产品划分了不同类型频道,一位作者的作品须符合一种类型,才能较容易被划入频道,否则甚至无法上架。

更重要的,万千写手耕耘至今,每一种类型之下都发展了自己的“小传统”,假如一位作者完全不了解其传统,不清楚这种类型发展到今天,都曾出现过哪些爆款设定和作品,那他几乎无法写作。
也正为此,这几年我也致力于在每种类型下打开一种创作,例如,教授悬疑、玄幻、古言等专项写作。而在我们这本《故事课》中,关于类型的知识和要素会一统到底。

第二个基石则是“设定”。

非常有趣,几乎每一位正在进行中的创作者都了解“设定”的重要性,这也是在如今的内容公司日常工作中每次开会都会被提及的词汇,然而,在关于写作的教程中,却几乎不曾现身。对“设定”的发现,是最近十年故事理论最大的进展。这个词和它的用途非常“新”,然而“设定”本身却是很老的,古已有之。发现设定,将“创造设定”当成创作方法,则是这个时代故事人伟大的成果。

第三个基石是“世界观”。

其实,世界观的本质便是一系列的设定。而特定的世界观,又是特定“类型”的标志。因此,这个词是联通“类型”与“设定”的,它非常重要,也非常具体。它是作家在走入类型写作时必须要掌握的方法,也是我们时代的独得之秘。

这些新出的概念,被融入了故事课的整体教学当中。而我为本书的读者有志于从事故事创作的小白所设立的一套教程,在此前的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因为正是这套教程,缔造了许多奖项的收获。先树立结构意识,找到设定,建成世界观,再发展和完善人物,找到自己的那个故事这套教案的效果,配合以每篇作业的练习,在过去的教学中, 往往在一个月内便令小白写出很好的、可以拿去评奖的作品。

*

现在来谈本书读者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怎样开启写作职业,写作的收入从何而来?

大约在二十年以前吧,还没有太多人留意到“版权”这回事。人们所知道的“版权”基本上跟“版税”挂钩:作家们从每一本售出的书中得到酬金,这个比例大约是码洋的4%?~?12%,也有个别在这个范围以外。这笔收入有时非常可观,因为在纸媒时代,出版物的消费数量很大。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只有作家知道的跟“版权”有关的规定:如果你的小说发表于文学期刊,那么它跟图书版权是不冲突的,当印制单行本时,不必去问原发表单位。

一本书的版权期是这样规定的:作家在世时,版权属于作家本人;作家离世后五十年内,版权像其他遗产一样,属于作家的法定继承人;五十年后,版权则不再属于任何个人,而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富。
但是到了今天,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支力量插入进了作家和作家自己所写的作品中间,那就是平台的势力。在今天,作家未必拥有他笔下文字的版权,这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IP”经济的兴起,让版权成了一种让全世界重视的、值钱的东西。

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也就是知识产权,有人说它就是著作权,可IP跟著作权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对于写故事的人来说,一个故事的知识产权,确切地说是当它被原创出来的时候,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小说、剧本、漫画、短视频等)固定下来的一系列创意(包括但不限于故事标题、故事内核、人物设定、人物关系、人物名字、人物形象、情节等)。当一个特定的故事IP被以它的原创形式固定下来以后,它因表达形式、作者名望、媒介和宣发等一系列要素而获得受众认可,认可越为广泛,IP价值越高,也就出现了一系列其他体裁改编的可能性。对原创IP的每一次改编,都需要购买获准改编权,随后,其他体裁的改编扩大了IP的影响面,最终形成这一IP的更多面貌。
让我们举个例子。

假设有一个出生于1991年的名叫吴承恩的默默无闻的作者,横空出世写出了一部名叫《西游记》的小说,小说写的是一只猴子,一头猪,一个水妖和一匹马护送一个和尚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吴承恩给这些人取名叫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小白龙和唐僧。后来这部书大火,全天下都知道吴承恩的《西游记》了,那么《西游记》这部小说就变成了一个IP。如果我要拍一部电视剧《西游记》,那么我要向吴承恩先生购买电视剧改编权,也许我买了五年改编权,在这五年间我可以随便把《西游记》改编成电视剧,但是五年之后,如果我不续约的话,我将不拥有这项权利,作者(著作权拥有者)可以把这项改编权卖给其他人。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要拍一部电影叫作《孙悟空大闹天宫》,不叫《西游记》,我还需要向吴承恩先生购买改编权吗?

答案是:要的。

我要拍一部《情迷女儿国》电视剧,写的是唐僧路过女儿国喝了子母河的水怀孕了,生下了孩子,不得不嫁给了女王,我需要购买改编权吗?

答案:也是要购买的。

那么如果我要写一部叫作《小白龙外传》的小说,写的是唐僧的坐骑小白龙护送唐僧取经以后,穿越到了明朝当了皇帝,立下了许多丰功伟绩,我需要向青年才俊吴承恩先生购买改编权吗?

正确答案:不需要。也不能够。

改编权是从一种作品形态向另一种作品形态的转化,而从小说到小说则不存在这种转化。也就是说:你想写一部跟别人的小说有关的小说,不存在“被获准”的正当程序,也很难为此事去签订一纸协议,大概只有强行去写或者熄灭这种念头两个办法。倘若“强行硬写”,那么你写出来的被人称为“同人文”,它是有法律风险的。有较为经典的例子就是江南所著的原创小说《此间的少年》,当中的人物姓名、性格、人物关系皆化自金庸的小说,后来为金庸告上法庭,判决如下:并未构成著作权侵权,但是构成了不正当竞争。也就是说:虽然这样做是存在法律风险的,但在著作权也就是IP领域内很安全。

这让我们真正透彻了解到我们所拥有的著作权的边界:我,吴先生,创造了一个人物叫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有金箍棒,很厉害,然后他闯水帘洞、大闹天宫、护送唐僧取经,干了一系列吓人的事情。而别人的人物如果也是孙悟空,不管他是去酒楼里吃饭,还是去勇夺世界冠军,我都是管不着的,我的著作权保护的是我写下来的那些情节,因为著作权保护的是思想的“形式”而非思想本身。

虽说是在“著作权”范畴内安全了,可就真的安全了吗?江南不也因为“不正当竞争”赔了188万吗?难道我创造出来的“孙悟空”,你真的可以随便用吗?如果没有我天才的创造,怎么会有那个打动万万人的盖世英雄,而没有了孙悟空,你的作品是不是就不成立了?

其实,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认为:只要是我创造出来的人物,他就是我的,你用不得!我不追究还罢了,只要我较真的话,你的作品随时可以撤架,并且我可以向你索赔。

所以我吴承恩因有一部《西游记》,这天下所有的孙悟空、猪八戒都归我管。这就是我们今日使用IP的边界了:我们拥有我们原创作品的知识产权,这意味着:我们拥有标题和一切人物、一切情节的授权改编权,我们拥有我们作品中的一切创意,我们可以自己开发也可以有偿转让。作为作者,这些权利是我们写而有之的,它万分珍贵,可惜我总是看到太多人在懵懵懂懂之中就把全部的知识产权转让给了别人。

如今,虽然在纯文学的疆域内,期刊、传统出版的版权规定依然是那么老实厚道,但在网络文学的领域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平台通过霸王条款的签署而拥有所有作者的全部知识产权的现象。有的平台所签署的他们拥有作品知识产权的期限,甚至达到了“版权到期日”,也就是作者殁后五十年。前面所说的吴承恩先生,他并非生于1991年,而是1506年,而他在世之日,亦没有“知识产权”一说,所以《西游记》这一IP早已属于全人类所有,任何人都可对之进行改编、改写和续写。而一位活着的作者这一生的衣饭,基本上就是他所写下的这些作品的版权收益,并且可以传之子孙,作为一笔遗产。二十年前,一位作家看重的是稿酬和声望;而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应当万分重视自己的知识产权,如果我们写得足够好又足够幸运,能够为较为广泛的读者认可,大概这份版权的收益将会是稿费的无数倍。

好的,这就是“故事IP”的故事了,如今我们每天都在消费两种故事:有IP的故事,尚未成为IP的故事。那些尚未成为IP的故事,也许包括:社会新闻、街谈巷议、自媒体热文和其他尚未以正式渠道发表的故事。而有IP的故事则是那些正式作为文艺作品发表的故事,它们当中大部分默默无闻,却数量巨大,知名度甚高的作品只是其中的少数,它们的读者却在全部读者当中占据一个惊人的比例(这跟98%的财富集中在2%的人手里的现象颇为相似),它们被称为“头部IP”或者“大IP”。

当你们站在我的面前,或翻开这本书,准备学习这样一门课的时候,你们都已经做了人生当中一个慎重的决定:我要成为一位故事人。摆在你面前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亲自去制造默默无闻的原创IP,努力一些,更努力一些,最终杀出重围,成为少数中的少数,自己把自己变成“头部”,因为所有的“头部”都经历了跟你们一模一样的过程,他们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这也就意味着大家都有机会。这条路,看似艰难困苦,其实是会者不难。市场上的畅销IP遵循一定的规律,提升自己的文学品质和文学内涵也有的是方法,故事的基本思路更是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比如我的学生米丘,受了一个月的训练,写了一个大纲给我,得到了我的肯定,之后写成小说去知乎投稿,便获得了“长篇马拉松”大赛都市故事的冠军。

另一种选择,则更为现实,也更容易得到工作的机会,那就是为头部IP服务,成为IP产业当中的一个链条。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在故事工业中,头部IP带来了非常多的工作机会。一个头部IP的产生和传播,虽说版权方(无论是作者还是平台)是最大受益者,但实际上,其中渗透了很多人的劳动。策划、编辑、统稿……一群具备内行知识的工作人员默默无闻地奉献了一部分IP内涵;从小说改编网剧电视剧、从小说改编电影、从小说改编漫画、从漫画改编小说、从小说改编声音剧、从小说改编剧本杀、从小说改编舞台剧……又有一群有才华的故事人奉献了自己的心血和精力。

我们也许还没有制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头部,距离大红大紫还有一定距离,但是一个合格的故事人能够非常顺遂地游刃于文体之间,因为他掌握了故事的精髓,同时又掌握了文体的特征。

*

学会写故事,你能干什么?从我所讲的故事中,你已经知道答案了:要么创造IP,要么服务于IP,前者像是理想,后者像是现实,前者让你的人生有了目标,后者却给你提供了一份踏踏实实的稳定收入。怀着不同目的、有着不同背景而走到我面前的读者,无论你为什么而来,总逃不过到这两个地方找工作。
其实,学会写故事以后,还有更加玄妙的收获:

我们用充分的篇幅去训练你的共情力,而共情力的提升会让你得到爱;我们训练你建立人物命运与性格的联系,这项技能会让你更容易读懂人生;为了提升文笔所做的修辞训练,所提升的文学内涵,很快将作用于外在,让你更美。

学会写故事,好像就是这么一件兼顾爱情和面包、让所有人皆大欢喜的事情。

如何塑造一个反派?
让我们来到那些高概念的类型。什么是高概念?就是情节紧张、冲突激烈的作品,简单地说,就是好人打坏人的作品。“高概念”所涉及到的类型,可能有警匪、谍战、商战、武侠、战争等,在科幻的领域内,像《三体》那样的作品,地球人跟三体星人打仗打了多少万年,也是高概念的。《飞向太空》,一部幻想人类太空旅行、关于飞行员如何面对孤独的电影,就不是高概念的作品。好莱坞整体非常高概念,美国电影和美剧基本上都立足于这种“好人打坏人”的基本模型。

在一个高概念的故事当中,除了主人公之外,最重要的那个人是谁?我想你已经知道答案了。主人公是好人,第二重要的人就是那个坏蛋。既然出版审查和影视审查都已经规定了:坏人不能当主角,那这个好人打坏人的故事,已经把主人公和次主角固定了。如果你写了一个好人打坏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我们会发现一个屡试不爽的真理,。为什么?在塑造主人公的道路上,压力越大,选择越痛苦,越容易塑造成功的主人公,而坏人呢?就是那个“压力”。

在你的大脑里,一定有一个很长的坏人名单,他们都是那些成功的文艺作品所塑造的让你念念不忘的人物。在这里我想提到一部古早的电视剧,那就是被称为“港剧之王”的《大时代》。这是一部商战片,虽然是1992年的作品,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部商战片超越《大时代》的高度。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部剧最伟大的创造:它创造了一个坏人叫“丁蟹”。

我想我们每个人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坏人。有几种了解的途径。第一种是研究那些经过网络和新闻曝光的恶性事件的主人公。杀人的、纵火的、贩毒的、出轨还振振有词的、PUA女性的、P2P跑路的、电信诈骗的、拐卖人口的……如今我们很容易就能在网络上找到详尽的新闻报道,找到微博爆料,找到采访视频。而当你做一下这样的研究工作,既看到他们做过的事,又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你就会发现,作为一个好人,去凭空想象一个坏人的内心世界,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好人根本想象不出来坏人的思维逻辑。好人跟坏人之间的差异,可能比人和狗的差异还大。你跟坏人,在人生的立论上,在逻辑上,在下意识的反应上,在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上,都毫无共同之处。作为作家,首先要认清这一点,因为靠想象去创造坏人,是我们在写作时必然要犯的错。

“你看看,你看看,这个可怜的小姑娘被你害成了这个样子,你知道你错了吧?”
“他犯了什么错?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
“你看看你这么做,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每一个在看新闻的好人,经常会这样想。假如带着这种想法去写一个坏人,你必然会遭到彻底的失败。你需要改变你的思路。你所提出的问题,对坏人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很多坏人有反社会型人格缺陷,他们不会忏悔,不计后果。

第二种了解的途径,就是去盘点和研究经典作品中的坏人形象。对于坏人的心理,前辈作家当中有很多人已经研究透了!
第三个办法,就是找一些书来看:《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当良知沉睡:辨认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穿西装的蛇》等。

当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请你回忆所有那些在你的前半生令你感到痛苦的人,给你造成灾难的人,对你使过绊子的人,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因为很有可能,他们就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这种人并不罕见,据科学家的研究,他们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4%,在男性中高达6%。

坏人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他人的痛苦缺乏同理心,很少感到愧疚。除此之外,他们千差万别。而且,他们不一定那么容易就被认出来。那种脸上贴着标签,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坏蛋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由于坏人普遍存在,你碰到坏人的概率很大,也许你的亲人、亲密伴侣、朝夕相处的同事,他们就是这种人。所以你的生活阅历并非不丰富,如果写一个好人打坏人的故事,这些经验都是能用得上的。

让我们回到《大时代》中的丁蟹。这部剧之所以成为无法逾越的高峰,就是因为创造了“丁蟹”这么一个人物。我们一般人的认知是,如果爱一个人,一定会想方设法给她幸福。可要是谁不幸被丁蟹爱上了,那可就惨了。有句话说得好:“丁蟹报仇,点到为止;丁蟹报恩,家破人亡。”在这部剧里,丁蟹打死了最好的朋友方进新,为此出逃海外,当他终于能够跑回香港,到方进新的坟前上坟的时候,他把方进新的坟打扫了一下,然后感叹:“这个世界上只有我对你最好,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特意让你早死,好让你明白谁才是你真正的好朋友。”说这段话的时候,他眼含热泪,满腹辛酸,他是真心真意的。所以,这个人被称为一个脑袋多次被门挤了的人。甚至有人怀疑他不是坏人,他只是认知出现了偏差。但是马上就有人反驳,不对呀,他肯定是坏,不是傻,因为他维护起自己的利益毫不手软呢!从罗慧玲十七岁时,丁蟹就爱着她了,这份感情一直到玲姐死都没有改变,可是玲姐一生中所有的灾难都是他带来的,就连死,也是被他害死的。他是一个手上有好几条人命的人,可是他的口头禅是什么呢?他经常说:“人善人欺,天不欺啊。”

这个坏人,是不是刷新了你对坏人的了解?当你说一个人“满口仁义道德,做事却心狠手辣”的时候,你常常会以为,这个人城府很深,早就学会了一套让自己在他人面前赢得好感的话术,所以他够虚伪,他所说的话和他实际上奉行的原则是割裂的。可是当你认识了丁蟹以后,你就知道自己的想象力还是弱爆了,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丁蟹有什么城府啊?他只不过是发自肺腑地认为,自己是好人,被他打死的方进新才是邪恶的一方。

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身边的坏人。是不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挺不一样的?他们从来不按照剧本来,当他们想要害人的时候,他们也从来不冷笑一声,“哼哼,这下让你尝尝我的厉害!”坏人也有感情,甚至也有所爱的人,有的坏人相当有趣,有的充满魅力,能让你心甘情愿听他的,甚至在明知道他做了坏事的情况下,还愿意选择原谅他。《大时代》创造了丁蟹,这是一个活的坏人,他任性、偏执到了极点,自私自利,认知错乱,脑回路与众不同。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大写的“奇葩”。很多人看了这部剧,都想把丁蟹揍一顿,甚至有人专门写了小说去揍丁蟹。如果你塑造一个坏人到了这份上,你的作品一定是大获成功。

那我们来想想这个问题:像丁蟹这样的坏人是怎样被塑造出来的?现在我们就要知道创造反派的三大原则了。

第一条原则,是势均力敌原则。你的反派一定有强大的能力,把你的主人公折磨到底。他打死了方进新,害死了方进新的三个女儿,逍遥法外,还发了大财,又害死了玲姐,一直到所有人都死了,他还活着,我们禁不住感到,整个方家的人再加上玲姐,都不是他的对手,再来一打,也能被消灭。就是因为反派如此强大,这个剧才变得好看无比。

第二条原则,是价值相反原则。请拿出一张空白草稿纸,写下来:你要通过你的主人公树立什么样的价值。同时在旁边一行,写下来与它相反的价值。你的主人公是真实,反派就是谎言,正面人物是白手起家,自食其力,反派就是不劳而获,贪人便宜。还有,你的主人公有什么样的长处,这个反派一定有办法去针锋相对地消解它。在《大时代》中,蓝洁瑛所扮演的罗慧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纯洁,美丽,无私奉献,为了爱能付出一切。但是有丁蟹在,有丁蟹的神逻辑在,爱是不可能的。方进新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仗义,正直,充满理性。可是丁蟹一定要用自己的假仗义,来把大家的脑子搞乱,把理性彻底撵出这个世界。

在一个正面价值的对立面,未必只有一条负面价值,有的与之针锋相对,有的则只是构成矛盾。越是高概念的作品中,就越会出现针锋相对的价值。有人想要重振中华,扬我国威,就有人要卖国求荣,把侵略者引进山海关。这两个人只要碰上了,不是你打死我,就是我打死你。而在另外的类型中,一个职场剧,主人公在工作上做出了很多业绩,眼看就要升迁了,这时候坏人出现了,给他搞了一双小鞋穿。正面的价值是凭着能力获得认可,与之相反的价值则是人际斗争。虽然是斗争,可是不杀人。

第三条原则,是贴着主人公创造反派的原则。你的反派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根据你的主人公创造出来的。坏人不能瞎坏,要紧紧地贴着主人公坏。他跟你的主人公的相遇,是前世冤孽,今生来还,他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遇见你的主人公,给他捣乱。

请好好体会这三条塑造反派的原则。

现在,我们有了主人公,又有了大反派,这两个人物的扭结,就足以把故事贯穿下来了。其他的人物怎么办呢?我想我们应该记住,塑造全部人物的基本法则,这个法则就是“主人公中心制”。

在高概念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把全部人物列成两类,第一类,是协助主人公完成他的使命。第二类呢,是阻止主人公达到他的目的。如果一个人,不在这两类当中,那这个人物就是多余的。如果你所写的作品并非高概念,那只要记住,价值不需针锋相对,矛盾不需你死我活,但是仍然要遵循主人公中心制,贴紧主人公来创造人物。举个例子,一本韩国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只不过在写女人从小长到大的那些事儿,人物也不过就是自己的亲人、同学、同事,或者大街上遇见的路人甲,可是从头到尾,在她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小坏人跑出来捣乱。这些小坏人,就像太阳系中围绕太阳旋转的八大行星,没有太阳它们就不会存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