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设计(NX MCD)
》
售價:HK$
61.6
《
原生家庭,一所隐秘的学校
》
售價:HK$
96.8
《
信托一本通:财富传承的模式、案例与实务(丰富案例+专业解读,讲透10大信托业务功能、法律风险与实操)
》
售價:HK$
107.8
《
AI绘画:技术、创意与商业应用全解析
》
售價:HK$
85.8
《
新民说·经济学家的恶习
》
售價:HK$
46.2
《
阅世奇言:靖康生死局
》
售價:HK$
74.8
《
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96.8
《
八路军史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哲学大师罗素,写给每个有识青年的哲思启蒙之书
★一部全景呈现西方思想的百科全书,一次通向人类智慧源头的探索之旅
★金句满满,犀利毒舌,知识堆里埋梗,有料有趣的哲学史话
★王小波、徐志摩的精神导师,爱因斯坦推崇备至;周国平、董宇辉力荐阅读罗素
★读哲学,提升理性思维,在思辨中看清世事。与智者同行,在沉思中安顿我们的人生
★豆瓣8.9分口碑权威译本,翻译家张卜天教授倾力献译
★全彩印刷,500幅珍贵插图,生动呈现人类灿烂的精神世界
★双封面典雅设计,空脊锁线,方便平摊,审美与实用兼备
★特别制作哲学群星地图,一图尽览伟大哲人的核心智慧
|
內容簡介: |
伯特兰·罗素的《西方的智慧》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示了西方哲学的演变过程,并对其精髓进行了深刻剖析。
从古希腊到20世纪,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洛克、休谟、康德,再到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罗素系统梳理了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指出古希腊哲学家们所关注的问题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为人类的思维方式提供了经典范式。
罗素以其清晰严谨的风格,将复杂的哲学概念和辩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使得哲学对于非专业的普通读者也变得可接近。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获得对西方哲学的内核有基本了解,并认识到哲学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
罗素认为,理性与批判性思维是哲学的核心,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这本书不仅是了解西方思想的窗口,更是理解和借鉴西方智慧以应对现代社会挑战的珍贵指南。
|
關於作者: |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
第三代罗素伯爵,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毕生致力于哲学的普及,被誉为“世纪先知”。他也是20世纪西方影响力蕞大的社会活动家之一,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幸福之路》《婚姻与道德》等。
1950年,罗素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在各种重要作品中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1920年罗素曾来到中国讲学一年,与梁启超、胡适、蔡元培、徐志摩、金岳霖等都有交往,对中国学术界有很大影响。
译者:张卜天
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西湖大学终身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长聘教授。译有近七十部著作,译文优美流畅,广受读者好评。
|
內容試閱:
|
前言
亚历山大城的诗人卡里马科斯(Callimachus)说:“一部大书就是一大祸害。”总体而言,我倾向于赞同。我之所以敢把这本书写出来,是因为就祸害而言,它还不算大。不过前一段时间,我曾写过一本同主题的书,因此要特别说明一下:《西方的智慧》是一部全新作品。当然,要是没有之前的《西方哲学史》,本书可能永远不会问世。
本书试图概述从泰勒斯(Thales)到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的西方哲学,并对其中涉及的历史背景做些提示。为此,书中收录了一些人物、地点和文件的图片,这些图片尽可能选自它们所属那个时代的资料。尤其是,凡有可能,我都会尝试把通常用文字表达的哲学思想变成图表,用几何隐喻来传递同样的信息。在这方面我所依靠的东西不多,因此结果常常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但这种阐述方法似乎是值得探索的。尽可能用图表来阐述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不受任何特殊语种的束缚。
至于又有一部哲学史出现,我想可以做两点辩解。首先,同时顾及简明和全面的著作极少;诚然,有许多哲学史著作涉及范围更广,每一个细目都有更大篇幅的讨论。对于这些著作,本书当然无意与之争锋。对哲学有更深兴趣的读者无疑可在适当的时候参考它们,甚至去查阅原著。其次,当前日益强劲的专门化趋势使我们忘记了从祖先那里得到的思想恩惠。本书旨在反对这种数典忘祖的现象。严格说来,整个西方哲学都是希腊哲学;割断我们与往昔这些大思想家之间的联系进行哲学思考是徒劳无益的。从前认为,哲学家对于任何东西都要有所了解,要求哲学包罗一切,这也许是不正确的。但时下盛行一种看法,认为哲学家对于一切都无须晓得,这当然亦是非常错误的。那些认为哲学“真正”始于 1921 年或此前不久的人没有看到,当今的哲学问题绝不是凭空突然出现的。因此,本书理所当然要对希腊哲学多费些笔墨。
哲学史的写作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要么是纯叙述式的,显示某人说过什么,某人受到什么影响;要么夹叙夹议,以表明哲学讨论如何进行。本书采用第二种方式。也许还应补充一点:读者不应因此而误以为,仅仅因为发现某位思想家的观点不够完善就可以对其不理不睬。康德曾经说过,他不怕受到驳斥,倒更怕遭到误解。在将哲学家束之高阁之前,我们先要尽力弄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同样必须承认,有时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洞见似乎不成比例。这终究是一个判断的问题,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拿主意。
本书的主题在范围和处理方式上都不同于我之前的那本书。新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的编辑保罗·福尔克斯(Paul Foulkes)博士,他协助我撰写正文,选择了许多插图,还设计了大多数图表。本书旨在考察哲学家们已经讨论过的一些重要问题。读者们读罢若有兴趣进一步研究哲学,本书的主要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一章 开篇
即使知之不多,哲学家的工作究竟是做什么?这的确是个奇怪的问题。为了回答它,也许我们先要弄清楚他们没有做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已经非常了解。比如,蒸汽机的运转方式,这属于力学和热力学领域。我们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也很熟悉,这些是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再比如,星辰的运行,我们也知道很多,这属于天文学领域。所有这些定义明确的知识片段都属于某一门科学。
但所有这些知识领域又都被一个紧邻的未知区域环绕着。一旦你跨进并深入这个边界区域,你就从科学转向了思辨。这种思辨活动是一种探索,撇开别的不谈,这就属于哲学。我们稍后会看到,在这个意义上,科学的各个领域无不发端于哲学探索。除了一些边界问题和方法问题,某种科学一旦有了牢固的基础,就多多少少可以独立发展。而探索过程本身却不会这样发展,它只是继续下去,寻找新的用武之地。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把哲学和其他种类的思辨区分开来。哲学本身既不打算消除我们的烦恼,也不打算拯救我们的灵魂。正如希腊人所说,哲学是一种出于自身原因而进行的探险旅行。因此,虽然个别哲学家可能会固执于教条,但原则上并没有什么教条、礼仪或神圣的东西。事实上,对于未知的事物有两种态度:一是基于书本、玄理或其他灵感来源接受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二是自己亲自走出去看一看,而这正是科学和哲学的方法。
最后,我们可能注意到了哲学的一个特性。如果有人问什么是数学,我们可以给他一个词典上的定义,比如,出于辩论的需要,我们可以说数学就是关于数的科学。这样说不仅无可非议,而且提问者即使对数学一窍不通,也很容易理解。对于任何一个存在着明确知识的领域,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方式给出定义;但我们却不能这样定义哲学。关于哲学的任何一个定义都会引起争议,都已经体现了一种哲学态度。要想弄清楚哲学究竟是什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做哲学。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表明前人是如何做哲学的。
人们时常会提出很多科学无法解答的问题,而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又不愿轻信预言家提供的现成答案。哲学的任务正是探索这些问题,有时甚至是消除这样的问题。
我们可以试着问自己一些这样的问题,比如,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真有的话)?世界是否有一个目的?历史要走向何处?或者,以上是不是无意义的问题?
此外还有这样一些问题:自然界真的受规律支配吗?抑或因为我们愿意看到万物有某种秩序而认为本应如此?还有一个一般的疑问:世界是否被分成心灵和物质这两个分离的部分?如果是,它们又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关于人,我们又该说些什么呢?是否如天文学家所说,人只是在一个渺小的行星上无助爬行的几许尘埃?或如化学家所说,人只是以某种奇妙的方式组合起来的一堆化合物?或如哈姆雷特所认为的那样,人有着高贵的理性和无限的能力?或许,人同时具备所有这些特点?
同时,还存在着关于善与恶的伦理问题。是否有某种生活方式是善的,另一种是恶的,或者无论哪种生活方式都无所谓?如果真有一种善的生活方式,它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学会过这种生活?是否存在着某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智慧”的东西?或者这种所谓的智慧只是空虚的癫狂而已?
所有这些问题都让人困惑不已。我们无法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来解决,有独立思想的人又不愿苟同那些兜售万灵药者的说法。对于这些问题,哲学史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回答。研究这门艰深的学科时,我们会了解到过去的人是怎样思考这些问题的。如此一来,我们对这些人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他们处理哲学的方式是其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知之不多,这最终也会引导我们如何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