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湖南农业院士丛书:淡水鱼良种良养良销

書城自編碼: 405648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農業/林業水产/渔业
作者: 刘少军
國際書號(ISBN): 9787571031473
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5.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天历探原
《 天历探原 》

售價:HK$ 64.9
改变世界的12个算法
《 改变世界的12个算法 》

售價:HK$ 63.8
重构制度:明清珠江口盐场的灶课、市场与秩序
《 重构制度:明清珠江口盐场的灶课、市场与秩序 》

售價:HK$ 129.8
新生:新华银行微观史(1949?1952)
《 新生:新华银行微观史(1949?1952) 》

售價:HK$ 85.8
寻骨谜踪
《 寻骨谜踪 》

售價:HK$ 61.6
画作的诞生:近代早期欧洲的元绘画
《 画作的诞生:近代早期欧洲的元绘画 》

售價:HK$ 219.8
有兽焉.9
《 有兽焉.9 》

售價:HK$ 65.8
普拉提解剖学(第2版)
《 普拉提解剖学(第2版) 》

售價:HK$ 10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38.5
《淡水龟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

HK$ 37.8
《龟类高效养殖200问》
+

HK$ 390.0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原著第5版)》
+

HK$ 241.6
《水产养殖生态学(第二版)》
+

HK$ 207.0
《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管理》
+

HK$ 230.0
《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編輯推薦:
本书由刘少军院士和团队一起倾力打造,结合实践经验,系统介绍淡水鱼良种良销新技术,助您实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内容简明实用,操作性强!本书将复杂的淡水鱼养殖技术化繁为简,让您轻松上手,快速掌握水产养殖的精髓。
內容簡介: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个目标,丛书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绿色种植、生态养殖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为主线,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从科技兴农的角度入手介绍。本书对养殖环境条件、水质调控技术、营养需求和饲料选择、人工繁殖技术、鱼苗种培育技术、成鱼养殖技术、生态防治技术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本书对我国淡水鱼生态养殖和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刘少军院士是我国有名的鱼类院士,本书出版具有较强权威性和实用性。
關於作者:
刘少军,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淡水鱼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研究。现已发表各类科研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或同类论文40余篇,申请国际、国家级发明专利5项,国家发明25项,出版学术著作50本。
目錄
第一章中国鱼类养殖及养殖方式
第一节中国鱼类养殖历史
第二节中国鱼类养殖现状
第三节中国鱼类养殖方式
第二章鱼类杂交育种技术
第一节鱼类杂交育种技术概述
第二节鱼类近缘杂交技术
第三节鱼类远缘杂交技术
第三章鱼类选择育种技术
第一节鱼类选择育种技术概述
第二节鱼类传统选择育种技术
第三节鱼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第四节鱼类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
第四章鱼类雌、雄核发育技术
第一节鱼类雌、雄核发育技术概述
第二节鱼类雌核发育技术
第三节鱼类雄核发育技术
第四节鱼类人工雌、雄核发育实例
第五章鱼类其他育种技术
第一节鱼类性反转育种技术
第二节鱼类细胞核移植技术
第三节鱼类生殖干细胞与生殖细胞移植技术
第四节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
第五节鱼类转基因育种技术
第六节鱼类基因编辑育种技术
第六章鱼类繁育
第一节鱼类繁育概述
第二节黏性卵鱼类繁育
第三节浮性卵鱼类繁育
第四节沉性卵鱼类繁育
第七章鱼类生态育种
第一节鱼类生态育种概述
第二节鱼类生态育种技术应用
第八章鱼类养殖模式
第一节鱼类池塘养殖模式
第二节稻渔综合种养
第三节鱼类大水面养殖
第四节鱼类设施养殖
第九章鱼类良种良养实例
第一节合方鲫苗种培育
第二节草鱼、合方鲫池塘混养
第三节合方鲫池塘养殖
第四节合方鲫2号苗种培育
第五节合方鲫2号北方盐碱池塘养殖
第六节杂交翘嘴鲂生态育种与苗种培育
第七节合方鳊(湘军鳊)生态育种与苗种培育
第八节高背鳊生态育种与苗种培育
第九节湘军鲤苗种培育
第十节抗病草鱼苗种培育
第十一节湘军花鲫苗种培
內容試閱
第三节中国鱼类养殖方式
我国气候条件多样,有着丰富的水系及水生动植物资源,这些为我国的水产养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当前我国淡水养殖方式主要包括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稻渔共养、围栏养殖以及设施养殖,养殖种类繁多,结构趋于成熟、合理,整体从粗放养殖向半精养、精养方向发展。
一、池塘养殖
在我国,池塘养殖是主要的养殖方式。近40年来,我国池塘养殖的产量从1981年的71.9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2 706.6万吨,池塘养殖面积则由1981年的847.6公顷增加到2022年的305.4万公顷,平均单位产量由1981年的84.8千克/公顷增加到2022年的8 862千克/公顷。2022年,我国淡水池塘养殖产量为2 414.3万吨,池塘养殖产量占养殖水产品总产量的73.4%,池塘养殖面积占淡水养殖总面积的52.2%。2022年,我国池塘养殖产量排前十的省区分别为湖北省、广东省、江苏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及山东省,这些省区池塘养殖产量占全国池塘养殖总产量的79.6%。
目前,传统的池塘养殖仍是我国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其存在高水源依赖性、低集约化度、低工厂化度、低水利用度以及低土地利用率等诸多缺点,向可持续、机械化、智能化的绿色健康养殖模式转变仍具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针对传统池塘养殖存在的诸多不足,近年来出现了不少的基于池塘养殖的新模式,如“鱼 菜”池塘养殖模式:通过在水面上搭建浮筏,实现了在水面上种植各种水生蔬菜(茭白、水芹、蕹菜、莼菜等),水面下养殖各种鱼类,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水面及土地利用率;如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在池塘养殖的基础上,增加了由物理过滤、生物降解、杀菌、增氧等设备构成的水净化系统,同时附带对养殖用水溶解氧、pH、温度、氨氮含量、有害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系统,使得池塘养殖摆脱了对水源的高度依赖,同时实现了对养殖过程的精准调控。此外,面对传统池塘养殖尾水处理问题,还出现了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即把三个养殖池塘,一个生态沟渠,一个生态塘,一个潜流湿地,以过水通道依次将其串联,生态沟渠还可连接外源水补充养殖用水。养殖池塘、生态沟渠、生态塘可根据其环境特点,养殖不同的水生生物,而潜流湿地则主要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养殖池塘的尾水经过分级生态处理,逐渐去营养化,当循环水从潜流湿地重新流入养殖池塘或排出时,已经符合淡水养殖池塘用水标准。
二、网箱养殖
我国在宋朝时就有关于网箱养殖鱼苗的记载,周密撰写的《癸辛杂识》记录了我国古代用大布兜(密网箱)培育鱼苗的情形。19世纪末,现代网箱养殖起源于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后传往世界各地。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了网箱养殖,当时主要在一些水库、湖泊中利用网箱培育鲢鱼、鳙鱼等大规格鱼种。网箱养殖具有投资少、产量高、可机动、见效快等优点,在全国各地的湖泊及水库蓬勃发展起来。我国淡水网箱养殖产量从2003年的55.3万吨,到2014年达到139.1万吨,到2022年又回落到28.8万吨。网箱养殖面积由2003年的3936.3万平方米,快速增长至2008年的22243.2万平方米,然后又回落到2022年的1 346.7万平方米。
由于网箱养殖产量和成品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原始的粗放式养殖和自然放养模式,全国各地的可利用水面被大量网箱占领,也使得网箱养殖对水面的影响凸显出来。为了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我国多个省市出台了相应政策,要求根据水体的承载能力进行网箱养殖,导致网箱养殖面积急剧缩减。为了保持水质良好,很多地区采取了网箱内外不同养殖物种搭配的养殖方式,即在网箱内养殖具有较高价值的品种,在网箱外部水体饲养鲢和鳙等鱼种,以消耗掉未被食用的饲料。此外,我国已经开始采用多层网箱养殖,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可降低养殖物种逃逸的风险。
三、稻渔共养
稻渔养殖,被称为综合稻田水产养殖,是最传统的水产养殖实践之一。稻田综合种养通过“水稻 水产”,实现了“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有利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随着我国水产业的高速发展,稻渔养殖品种已经从传统单一的鲤鱼变成了多样化、高价值的品种,如软甲鱼、小龙虾、绒螯蟹、蛙等。
我国稻渔养殖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1981—1994年呈缓慢增长趋势,产量由1981年的14万吨增长至1994年的20.7万吨。1995—2002年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产量由1995年的27.3万吨增长至2002年的104.8万吨。2003—2011年产量呈现徘徊增长趋势。2012—2022年,又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2年产量达到387.2万吨。全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1982—2002年,综合种养面积一直处于上涨态势,由1982年的34.5万公顷增长至2002年的161.82万公顷。2002—2011年,全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降至12079万公顷。2012—2022年,全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又快速增长,2022年达到286.3万公顷。
在作物生产中,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不当使用,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在渔业生产中,高度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大范围使用,使得养殖水体污染现象日益突显,水产品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稻田养殖适应消费结构性升级要求,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稻田养殖模式通过共生关系,稻田中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使用,水产养殖动物的活动改善了水稻生长条件,可显著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量,而且实现了水稻和鱼类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闭环式循环,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围栏养殖
围栏养殖是在湖泊、水库、河道等水域中利用围栏设施,围隔成小型养殖水域,实施鱼类放养与管理的养殖生产方式。我国的围栏养鱼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家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于水产品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水体进行渔业生产。在这一时期,围栏养殖被认为是控制水生植物的一种有效方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围栏养殖在太湖等长江中下游大部分湖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网箱养殖类似,围栏养殖也经历了从养殖低经济价值物种(如四大家鱼等)到高经济价值物种(如鳜鱼,中华绒螯蟹)的转变。随着围栏养殖规模的扩大,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限制与控制围栏养殖,我国围栏养殖的规模也呈现出大幅度缩减。围栏养殖面积从2003年的217240万平方米减少到2022年的7 5486万平方米,产量也从2003年的628万吨降到2022年的25万吨。
五、设施养殖
设施养殖是一种现代化水产养殖方式,其依托一定的养殖装备和水处理设备,按工艺过程的连续性和流水作业性的原则,在生产中运用机械、电器、化学、生物及自动化等现代化人工设施,对可循环水水质、水温、水流、溶氧及光照等各方面实现全人工化控制,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高产、高效养殖的目的。
国外设施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最初通过控温、增氧和控制水流技术进行高密度的准设施养殖,发展到70年代的利用机械过滤、生物净水、纯氧增氧等设备和手段进行低排放设施养殖。此后通过多年探索,到90年代,通过运用生物工程、水质净化、自动化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养殖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人工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在提高水产品产量、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效。其中以丹麦、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为代表的设施养殖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他们针对不同养殖对象和不同养殖环境,形成不同的生产工艺,研究开发了不同类别和系列设施养殖系统。
我国的设施养殖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从国外引进相关技术,经过十多年的消化,在90年代初才进入产业性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国内养殖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更新和改造,国家也通过各种科技平台对设施养殖的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近几年来,中国设施养殖发展速度加快,由过去的分散型向快速发展的技术密集型转变,生产投资规模和养殖技术创新较发展前期均有提升,特别是养殖品种的增加和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带动了投资的增加。2022年,我国淡水设施养殖规模达到6 0141万立方米,产量达到40.3万吨,养殖种类有鲈鱼、鳜鱼、鳗鱼、鲟鱼、笋壳鱼、罗非鱼、鲑鳟鱼等。总体上,我国设施养殖与先进国家技术密集型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相比,无论在设备、工艺、产量和效益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养殖方式仍以流水养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为主,技术应用还处在设施养殖的初级阶段。此外,设施养殖虽然在产量上较传统养殖模式有着较大的提升,但由于高密度的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养殖对象品质降低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