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HK$
557.8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09.8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HK$
76.2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HK$
67.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HK$
98.6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HK$
66.1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一位老人
一辆单车
行走八个国家
丈量三万里长路
放逐灵魂深处的自由和梦想
演绎超越了小说家虚构能力的传奇故事
绘写“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典型样本
|
內容簡介: |
2014年3月18日,64岁的小学肄业退休职工罗维孝从邓池沟出发,历时115天,克服千难万险,骑行3万里路,沿丝绸之路穿越8个国家,回访阿尔芒·戴维故乡,探访客居法国的大熊猫模式标本,传播和平友好的大熊猫文化,在法兰西掀起中国旋风,并在法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留下了属于中国草根的鲜亮印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东方智慧,激荡起“心相通在于常往来”的西方回响……
本书即以罗维孝西行之旅为主线,既细致描摹三万里长路上发生的或惊心动魄,或曲折离奇,或催人泪下,或令人忍俊不禁的传奇经历,又创新传播大熊猫文化,立体展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文本兼具宽度和厚度,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较强。
|
關於作者: |
陈果,男,70后,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主席团委员,四川省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作家》《北京文学》《读者》《天涯》等报刊。著有《大成昆》《在那高山顶上》《古路之路》《听·见:芦山地震重建故事》《乡村里的中国》等报告文学作品,有作品被翻译为英语、法语、塞尔维亚语出版。作品四次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多次获中国作协、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作协重点项目扶持,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好书”(月榜)等,获四川文学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
目錄:
|
目录
楔 子 / 001
1 向自己出发 / 009
2 起点:邓池沟,1869 / 020
3 以漫长的沉默,话别 / 030
4 第四天 / 042
5 签证,签证 / 049
6 “贝多芬只有一个” / 057
7 两难之选 / 068
8 从乌鲁木齐到乌鲁木齐 / 078
9 天降“伴侣” / 084
10 不如见一面 / 091
11 枪声并未响起 / 101
罗维孝西行散记(之一) / 110
中 集 向西,向西 / 125
12 手“哑”了 / 127
13 来不及道别 / 135
14 “值班电话” / 144
15 惊动大使馆 / 153
16 “姓潘的”帮了大忙 / 162
17 进退之间 / 171
18 “主场”,红场 / 182
19 繁华荒野 / 190
20 峰回路转 / 199
21 一级离谱 / 208
罗维孝西行散记(之二) / 216
下 集 银铃奏响 / 229
22 远方的家 / 231
23 抉择 / 243
24 面面俱到 / 249
罗维孝西行散记(之三) / 261
|
內容試閱:
|
楔 子
我年轻得很 ,我才74岁。
雨城多日不下雨了。
下午3时,小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罗维孝先是感到意外,继而心有灵犀:好雨知时节,老天留这一手,是为远方来客洗去一路风尘。
客从法国来。大西洋岸比利牛斯省议会副主席安尼-玛丽·布鲁特女士、埃斯佩莱特市荣誉市长拉夏格-亨利先生、埃斯佩莱特市前议员迪拉萨·潘皮先生,埃斯佩莱特市前任市长戴海杜的遗孀戴海杜·米歇尔女士、儿子戴海杜·奥古斯特先生、儿媳戴海杜·伊莎贝尔女士、女儿戴海杜·潘西卡女士……
客人一共24位。其中多数,罗维孝并不认识,但是他们中的每一位,对罗维孝都不陌生。
——家在四川雅安青衣江边的退休工人罗维孝,乃是埃斯佩莱特市“荣誉市民”。
这一天,2023 年10 月11 日,是罗维孝用10 个年头盼望来的节日。
离约定的4时还有一刻钟,罗维孝已在门口站定。他的身后,“罗维孝骑行游历博物馆”10 个大字,被细密的雨丝擦拭得闪闪发亮。
来了,终于来了!
拉夏格-亨利和罗维孝同时张开双臂,给了对方结实的拥抱。
每个人都是热情洋溢,就连初次见面的,和罗维孝拥抱或握手,也似久别重逢。
接下来的交流忙坏了翻译:
“终于盼到你们了!”
“中国这句老话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罗先生还是那么精神!”
“我还年轻嘛,我才74岁。中国这句老话,今天拿出来说也很应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我们这次来,就是想用行动,在后面添一个句子:心相通在于常往来……”
……
罗维孝为这一天做足了准备。《用生命镌刻的欧亚骑行轨迹》电视短片、同题展览,中法文同步解说;《罗维孝骑行游历纪实摄影》画册,中英文双语出版;为每一位客人准备的画册上,他提前盖好了当日邮戳,亲笔写下“大熊猫从宝兴走向世界”,落下姓名、日期……
当客人静坐在电视机前悄悄抹泪,当客人观看展览时对他交口称赞,当客人接过他赠送的画册,笑容在脸上层层荡开,罗维孝心底暖流升腾。
罗维孝知道,这份感动和满足,是来自大洋彼岸的法兰西客人带给他的,是他站立的伟大时代、强大祖国赋予他的,也是作为14亿中国人中毫不起眼的一个退休老头的自己,以勇毅、智慧和九死一生的经历,兑换的。
如果不是迪拉萨·潘皮制造的插曲,罗维孝会滔滔不绝道出心声。但是太突然了,迪拉萨·潘皮的话抢在了前面:“尊敬的罗维孝先生,我们也有礼物要赠送给您……”
一张照片、两本书,都有米格尔先生签名——“西班牙籍人士米格尔先生作为连续5届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和戴维先生一样,是我们巴斯克人的骄傲。他让我们转赠礼物,并表达对您——一个中国骑行界英雄、大熊猫文化传播者的由衷敬意……”
尽管翻译近在眼前,罗维孝还是以为自己听错了。环法自行车赛始于1903 年,是欧洲历史最悠久、水准最高的自行车赛事,每一年都有数亿观众为之着迷。连续5届环法自行车赛冠军给予如此礼遇,我罗维孝何德何能……
迪拉萨·潘皮如果参加自行车赛,一定经常抢跑。他再一次比罗维孝抢先开口:“米格尔先生还让我们带来了他亲笔签名的冠军衫!”
终于到了罗维孝说话的时候。可是,他却突然不会张口了。直到迪拉萨·潘皮和戴海杜·奥古斯特将那件象征胜利和荣耀的黄色战袍为他穿在身上,罗维孝才如梦初醒般将紧握的双拳举过肩头,重重向下一顿,发出有如狮吼的一声“呀——”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最重要的话,安尼-玛丽·布鲁特留到最后来说:“2026 年,是戴维先生诞辰200周年。我们诚挚希望,到时候在法国和您再次相见……”
邓池沟,宝兴县—埃斯佩莱特市缔结友好县市20周年庆祝活动等着客人。而邓池沟,也是罗维孝和法国朋友缘分的纽带和起点。客人的背影渐渐模糊,罗维孝眼前,10 年前的往事,如云开雾散后的远山,清晰、生动起来……
向自己出发
雨从头夜下过来,很有些死缠烂打的意思。李兆先蜷坐在沙发上,眼睛大概受了潮,雾蒙蒙的。光线穿过重重雨幕,似乎是再往前一步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使得她和临窗而立的老头子,成了明暗相对的两个世界。
老头子把一张脸留给她,另一张对着汤汤江水。玻璃窗开着一道缝,风呼啦啦涌进来,摇晃着他花白的山羊胡子和垂到肩头的同样花白的发丝。
“不去,不行吗?”终于,她开了腔。
“当然不行!”他的声音,和个头一样,不高,但是硬实。
“咋个不行?去与不去,还不是你说了算。”
“等了四年签证都不说了,‘英雄帖’一发,相当于下了战书。临阵脱逃,祖宗八代的皮都要臊完。”
“英雄帖”如一根弦绷在心上。话出口,罗维孝隐约觉得,有人伸出手指,在弦上拨了一下。
罗维孝起意骑行法兰西,是在五年前。在此之前的10年间,他已骑着自行车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中国骑行界赢得“骨灰级精神教父”美名。
罗维孝要的不是一个光环——虽然对于光环,他并不排斥,而是当成初心得偿的额外奖赏。
他的初心又是什么呢?
强健体魄。这是罗维孝和自行车结下不解之缘的原始起点。罗维孝曾是一个工程兵。当兵六年,五年从事铀矿井下开采工作,罗维孝的白细胞不足正常人的一半。白细胞数量降至正常水平以下会危及免疫系统,难怪很长一段时期里,罗维孝总感觉后背上像贴着一块冰,遇到降温,衣服加得稍慢一点儿,或是晚上睡觉时胳膊露在被子外面,就会感冒发烧。长期感冒发烧极易导致“肺空洞”,罗维孝的一个战友,因此英年早逝。还在部队服役,罗维孝的牙齿就开始松动脱落,到如今已是满口假牙,也是放射性物质惹的祸。罗维孝没有自乱阵脚,而是展开了坚定还击。听说雪水能促进体内骨髓再生,增加白细胞数量,罗维孝从1992年起开始冬泳,20多年不曾间断。“自虐式”的自行车户外骑游也自那时开始,作为“身体保卫战”的一部分。
野蛮精神。“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对于这句话的领悟,罗维孝自认比别人深出一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多数人对“精神”的认识止步于此。而罗维孝的理解,更往前迈出了一步:“一辈子总要干几件事,让它们证明,你没白活一回。”
罗维孝希望把余生作为证据,证明自己到世上走这一遭,有价值,有意义。因而,每做一件事,他都有一个前提:不是“没事找事”,而是“事出有因”。譬如四进西藏,因为雅安乃川西咽喉、西藏门户,且是曾经的西康省省会,西康西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譬如在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横跨琼州海峡,向海南人民献上一杯产自家乡的蒙顶甘露,只因海南省当年援建宝兴县,他想让情深义重的施恩者,听到受恩者心灵的回响。
骑行法兰西,如果以为他只是为了在巴黎圣母院前、埃菲尔铁塔下或者香榭丽舍大道上发一条“罗维孝到此一游”的朋友圈,为了积累吃茶扯闲条时自吹自擂的资本,那是天大的误会。罗维孝只读过小学三年级,但是学习,他当成一辈子的事。
一个班的战友贺之波,陕西人,是个高中生。入伍时,贺之波带了三箱书,当中有《世界史》《资本论》《共产党宣言》《胡雪岩》《曾国藩》,还有很多文学书籍。得了空,贺之波都在看书。罗维孝见他爱书如命,大惑不解。贺之波说:“阅读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培根说的。”
培根说得在理,因为贺之波确实是过得比谁都舒心的样子,明显比别人健谈,比别人做事有条理。就是这个人,就是这句话,就是这三箱书,在罗维孝心里埋下了读书的种子。当他从一个拿着字典学认字,拿树枝或者手指头在渤海湾的沙滩上学写字的“半文盲”成长为校外辅导员,成长为辽宁省军区先代会代表,自己写下发言稿,赢得满堂彩,他就知道,自己已进入“宁可碗无肉,不可手无书”的那类人的序列。
读书看报是学习,上网冲浪是学习,两只车轮行天下,目的意图的谱系里,当然包含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一对亲兄弟”。
学习的尽头是思考,“下一站”为何是法兰西,而非别的地方,罗维孝自有斟酌。
一是国内能去的省份,都去过了。世界有多大,心就该有多大。
二是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不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但是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打破冷战坚冰、跨越阵营鸿沟,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终结了新中国成立十五年,依旧没有和任何一个西方大国建交的历史,这在当时世界的冷战格局下,无异于一次“外交核
爆”。50年来,无论国际关系如何风云变幻,中法两国始终致力于平等交流、文明互鉴,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不管是作为一个曾经的士兵,对打破美国讹诈,为中法建交做出重大贡献的“持剑将军”戴高乐的景仰,还是作为一个读书人,对于“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领悟、认同,此行都不可或缺,意义非凡。
三是2014年新中国将迎来65周年华诞。这个时候走出去,让西方人看看今日中国人的精气神,看看一个普通中国公民背后站立着怎样的国度,这是他献给祖国母亲的一份心意。
四是2014年为大熊猫科学发现145周年。雅安境内的邓池沟是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而科学发现大熊猫的阿尔芒·戴维,来自法兰西的大西洋岸比利牛斯省。如果说当年阿尔芒·戴维走进邓池沟是单向奔赴,雅安人回访戴维的故乡,就是投桃报李。
决心下了,方向有了,大概的时间表也有了。接下来需要锁定路线。世界地图在眼前摊开,一条蜿蜒30000里的长路,在罗维孝心间生成:丝绸之路上,潇洒走一回!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罗维孝心中,这件一辈子只能干一次、必须干一次的事,对他来说也是天大的事。
须得从“细”考量者,无非四个方面:签证、装备、体能、伴。
伴,志同道合的同行者。
想到这里,那份挂在网上,承载着希望、失落、沮丧的“英雄帖”,弹到了罗维孝的眼前。
一路骑行横跨亚欧奔向法兰西,回访戴维故里
——在全国范围诚邀有意参与者加盟此次骑行
中国四川雅安是“动物活化石”“国宝”大熊猫的故乡,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制作地,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大熊猫文化策源地、大熊猫文化风暴中心地带。
皮埃尔·阿尔芒·戴维作为一名神职人员,1869 年从法国来到中国穆坪(明、清时期,今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所辖的穆坪镇为董卜韩胡宣慰使司衙署驻地,穆坪土司鼎盛时期,统治区域包括今天的四川省宝兴、康定、天全、丹巴、小金、汶川等县)邓池沟。戴维在邓池沟发现、命名了大熊猫这个新物种,将中国才有的这种珍稀动物介绍到了西方,在西方世界掀起“大熊猫热潮”。被戴维从宝兴邓池沟带回法国的大熊猫模式标本,成为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皮埃尔·阿尔芒·戴维是一名独具慧眼的博物学家。他不仅在夹金山麓发现并命名了大熊猫,还在这里发现、命名了69种动植物,其中包括川金丝猴、珙桐(鸽子树)等稀有物种。蜜蜂的本意是采蜜,但它却在无意中传播了花粉。在宝兴邓池沟的一系列发现,让戴维在自然科学界傲视群雄,名垂青史!
本人姓罗名维孝,是一个具有献身精神的自行车户外运动骑游达人,是一个敢于挑战自我,勇于追逐梦想,充满狂野个性的“骑士”。我崇尚绿色、低碳、环保的骑游健身理念,秉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信念的追求,骑着心仪的“洋马儿”奔走于华夏大地。陪我骑行30000多公里的自行车,被雅安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多年来,我靠信念支撑,靠生命中固有的活力、激情和顽强的生命意志力,战胜种种磨难,先后骑车穿越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滇藏公路和新藏公路。我骑着自行车几乎跑遍了全中国,青藏高原、川西高原、云贵高原、帕米尔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都留下了我骑行穿越的印迹。
一个人只有想得远、看得远,才能走得更远。我接下来的骑行目的地选在法国,因为法国大西洋岸比利牛斯省是皮埃尔·阿尔芒·戴维的故乡。
2014年恰逢中法建交50周年,一路骑行横跨亚欧大陆,到阿尔芒·戴维的故乡做一次回访,将大熊猫这个最具中国元素的文化符号展示给西方世界,一定能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更进一步加深世人对大熊猫的关注与关爱。如能将出国签证顺利办妥,我将于2014年3月初从邓池沟出发,翻越夹金山,途经金川、马尔康、红原、甘南、兰州、乌鲁木齐,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关,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抵达法国比利牛斯省。
由于骑行途中要路过8个国家,语言交流不便,我思考再三,决定组成骑行团队,共同完成此次跨国骑行,故而在全国范围诚邀1— 2 名有意参与者加盟。报名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具备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德行修养。
二、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三、具有良好体质、充沛体能和过硬心理素质,有一定骑行
经验,因为在大约16000公里行程中,预计每天都需骑行100公里以上。
四、最好掌握英语、俄语、法语。
五、费用自行解决。全程开支实行AA制。预计每人花费为
人民币10 万元左右。
六、参与者必须签订生死文书,途中出现任何问题概由自己
负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