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HK$
64.9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HK$
96.8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HK$
107.8
《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售價:HK$
54.8
《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
》
售價:HK$
43.8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HK$
358.6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HK$
63.8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展示设计》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高校教授编写;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可视化与动态化的案例植入本书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
內容簡介: |
《展示设计》从培养和提高专业设计人才的综合能力入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展示设计的基本理论、展示空间设计、展示专项设计、智能展示设计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在形式上一改罗列理论要点的叙述方式,通过交互设计的思维及方法,结合项目式、分组式等手段,将原来集中讲授的整个理论课程,拆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自成体系。通过对展示主题的理解,以观众为中心,利用智能展示设计等科学技术和新概念的创意手法,使展示效果更具时效性和可观性。
《展示设计》紧跟时代要求,结构层次清晰,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和一定的科研价值,且适用于高校设计专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以及广大设计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
關於作者: |
崔建成,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图形图像设计中心主任;多年来出版30余部学术著作及教材。
赵鲁生,讲师。致力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主要讲授:产品开发设计、智能产品设计、室内专题设计、展示设计及策划、专项景观设计等课程。具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和教学经验,曾成功参与申报了《智慧城市共享服务规划及产品创新设计研究》科研基金项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十余项。
|
目錄:
|
第1章 展示设计概论 1.1 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1.2 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1.3 人工智能在展馆中的发展 第2章 展示设计的特征及类型2.1 展示设计的特征2.2 展示设计的类型 第3 章 展示空间设计3.1 视觉艺术设计3.2 功能分区与动线设计3.3 展示空间视线3.4 展品陈列手法3.5 展示设计中的人机工学3.6 实训 第4 章 展示专项设计 4.1 平面组织4.2 道具设计4.3 版式设计4.4 导视设计4.5 配色设计4.6 照明设计4.7 实训 第5章 智能展示设计系统5.1 人工智能技术新趋势5.2 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5.3 线下访学 第6章 专题教学 6.1 博物馆专题设计6.2 展馆设计流程6.3 实训
|
內容試閱:
|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社会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催生了空间展示设计领域各专业之间快速交叉和融合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了展示设计理论和行业实践向着更加多元和前瞻的方向发展。因此,空间展示设计的专业理论建设迫切需要更广泛的视角来探索。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未来空间展示设计的发展方向、受信息技术影响的设计方法、受众的信息获取和交互方式,以及在信息环境中的空间展示设计形式和智能交互技术的应用。这些变革势头促使行业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在理论研究上做出及时的回应。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前三个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勘正,又一次再版了这部著作。
本书共分为六章,紧扣学科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介绍了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展示活动的发展过程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发展、展示设计的特征及类型、展示空间设计、展示专项设计、智能展示设计系统及博物馆专题教学。书中在延续了第三版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大量图片及案例分析,内含“二维码”等多元化形式,构建了丰富的立体知识体系。特别是第5章详细阐释了智能展示设计系统的构成,如沉浸式体验、交互式构建、场景信息的多元化设计等。第6章是博物馆专题教学,较之前版本的不同之处在于融入了红色文化专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书中内容集作者多年教学经验所得,并累积了大量优秀实践案例。这些精挑细选的案例也能为读者开阔眼界、启发想象。同时,为避免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实践部分通过对设计过程的还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思路借鉴。
本书以大量的图片为依托,内容紧跟时代要求,结构层次清晰,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适合高校设计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广大设计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本书由青岛科技大学的崔建成和赵鲁生两位老师撰写。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人和读者指正。
特别声明:书中引用的有关作品和图片仅供教学分析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