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茅盾是中国新文学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之旅始于对外国文学的译介,也发表了众多评论和介绍外国文学的文章,巧妙地将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反思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展现了非凡的文学洞察力和宽广的文学视野,实践着他“取精用宏”的文学建设主张。
茅盾的外国文学译介活动鲜明体现了现代以来的中外文学关系和中国文学发展脉络。本书对茅盾的译介活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本书属于《尚社智库·社科博士论文文库》。
|
內容簡介: |
茅盾从译介外国文学开启了他的文学生涯。从 1917 年到 1949 年,茅盾翻译了约30 个国家的 200 余篇文学作品,并撰写了大量评论和介绍文章。茅盾的译介工作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既有侧重点又考虑文学的多样性,把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反思运用于自己的文学实践,展现了宽广的文学视野。茅盾的外国文学译介实践服务于新文学建设,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
關於作者: |
陈竞宇,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学博士,现从事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一项。
|
目錄:
|
一、 茅盾外国文学译介研究的研究历程
二、 研究的当代意义
三、 研究的主要方法
茅盾外国文学译介活动概述
一、 茅盾外国文学译介实践
二、 茅盾外国文学译介思想
茅盾对外国文艺理论的接纳与创新
一、 来自日本的“西方新浪漫主义”
二、 经由日本中转的法国自然主义
三、 无产阶级文学观与英语中介
四、 茅盾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倡导
第三章 英语转译对茅盾外国文学译介活动的影响
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转译现象
二、 20世纪之初英语国家翻译外国文学情况
三、 英语转译对茅盾译介视野的扩展
四、 英语转译与茅盾译介活动的展开方式及其文化效果
第四章 编辑事业与外国文学译介
一、 《小说月报》与外国文学译介
二、 意识形态影响和审查制度下的《文学》
三、 第一本翻译专刊《译文》
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和《译文》对外国文学的译介
第五章 茅盾对外国文学的译介与其民族文学、世界文学理念
一、 茅盾提出的“人的文学”“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三个概念的辩证统一
二、 茅盾外国文学译介与其民族文学构想的关系
三、 茅盾外国文学译介实践与世界文学的关系
结语
附录一 茅盾译文篇目和相关附记
附录二 茅盾有关翻译的论述文章
|
內容試閱:
|
茅盾是中国新文学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之旅始于对外国文学的译介,也发表了众多评论和介绍外国文学的文章,巧妙地将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反思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展现了非凡的文学洞察力和宽广的文学视野,实践着他“取精用宏”的文学建设主张。他的外国文学译介工作,是为建设新文学服务的。茅盾的外国文学译介活动鲜明体现了现代以来的中外文学关系和中国文学发展脉络,因此,对他的译介活动进行全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在探讨茅盾的外国文学译介工作时,并未聚集于他具体的翻译策略、风格,或是对原文的忠实程度,以及译作所产生的影响和接受度等微观细节,而是相反地从宏观角度出发,深入剖析茅盾的译介思想,尤其侧重于他的译介动机和选择,将他的 翻译工作与他作为新文学建设者、文学刊物主编、文化界领导人的多重身份紧密相连,综合研究他的外国文学译介活动。依照此思路,本书的第一章先大致梳理了茅盾译介外国文学的概况。茅盾的外国文学译介活动涉及面非常广,不仅涉及作品的译介,还包括文艺理论的译介;他的外国文学译介工作与他主编的《小说月报》《文学》和《译文》等刊物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刊物是他译介外国文学的主要阵地;他译介的重点是俄苏文学和弱小民族文学;他的外国文学译介活动与社会改造、新文学建设息息相关,他结合自身的翻译实践,提出了有关重译、复译、翻译标准等问题的重要观点。本书深入探讨了茅盾在译介外国文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具体而言,茅盾在提倡外国文学译介时,展现出非常鲜明的流派意识和明确的规划,以流派选择为导向,精心挑选翻译选材。第二章依次梳理他对外国文艺流派———新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译介。茅盾译介的西方新浪漫主义和法国自然主义文艺流派与日本文坛有着深厚渊源。此外,茅盾在介绍外国文艺理论时不会简单地照搬外国文艺思潮,而是根据他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判断,对外国文艺理论进行了改造,使之更加符合中国文学的实际需求。在译介途径上,茅盾译介的众多国家的外国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英语这一语言作为桥梁展开的,除了直接译介英语文学作品外,其他外国文学的译介均以英语为中介语言。英语中介既助力茅盾扩大世界文学视野,成为其大量译介外国文学的桥梁,也使他的译介带有英语世界的种种印迹,如对象的选择和语言的表达。可以说,英语中介也影响了茅盾译介活动的开展方式及其文化效果,这一部分将在第三章讨论。茅盾译介外国文学的高产时期是他在20世纪主编几本主要刊物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他没有再从事具体的翻译工作,但是他主编的《人民文学》《译文》为新中国的外国文学译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译介工作与刊物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第四章将茅盾的译介活动与他主编刊物的经历结合起来讨论。茅盾的外国文学译介活动与他提出的“人的文学”“民族文学”“世界文学”三位一体的文学构想的关系是第五章将要探讨的。在结语部分,笔者再次强调了翻译对茅盾的深远意义及其在新文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同时,笔者也坦诚地指出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创作小说《幻灭》时首次使用的笔名,也是他开始创作后最常使用且影响力最大的笔名。为了表述方便,本书凡涉及他名字的地方统一使用茅盾一称。茅盾在文学史上以文学家和评论家著称,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他一生文学活动丰富,著述颇丰,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子夜》诞生于1931年至1932年间,这部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世纪30年代,茅盾成为“左联”领袖,引领中国左翼文坛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文化部部长,成为文艺界的最高领导人,并基于文学的发展提出了切实的意见,这些意见对文艺的进步与繁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提到茅盾,所想到的往往是他在文学创作及发展方面的贡献。然而,茅盾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评论家,还是杰出的外国文学翻译家、研究家。茅盾以译介外国文学为开端走上文学道路。茅盾的外国文学译介工作始于1917年,远早于他开始文学创作的时间。他以借鉴外国文学、建设新文学为目的,广泛译介外国文学,从1917年开始进行外国文学译介工作直到1949年,在这期间翻译了约30个国家的200余篇文学作品,其中涉及广泛的题材和体裁。同时,他还撰写了大量评介外国文学的文章,为国人理解和接受外国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作为文坛领袖和文艺界最高领导人,茅盾积极组织并推动了众多外国文学译介活动,从而促进了外国文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深度接受。简而言之,茅盾在外国文学译介领域的辛勤工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新文学建设和发展的外来资源。因此,研究茅盾的外国文学译介活动十分必要。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茅盾研究都集中在对茅盾的创作和思想的研究上,也有一些研究的重点是茅盾的思想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相比之下,将茅盾的外国文学译介活动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或者重点的研究并不多。这些为数不多的茅盾外国文学译介研究经历了从早期零星的评述、感性描述和评价再到理性探索分析的阶段,这与茅盾研究整体的由浅入深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并呈现越来越深入且多样化的特点。
|
|